八佰劇組:去油的中年演員,脫稚的偶像,比《團長》差在哪?

2020-09-06 電影僚機

八佰》是疫情以來國產片的第一個驚喜,票房一路飆升,從商業角度來看,無疑是很成功的。

看這部電影時,突然就讓人想到了《我的團長我的團》,首先是隊伍構成上有些類似,再加上張譯、李晨這些人物的出場,特別是人物性格和造型上和《團長》還有一些相似。

震撼淚目之餘,還是有些遺憾。

在劇情上,電影有一點《團長》那個味了,可單從個人觀感來說,還是差了一個檔次。

從籌備劇本10年,到耗資5.5億造景,再到道具力求真實還原,足見導演管虎的勃勃野心。

誠然,《八佰》的戰爭場面和場景構圖都是相當不錯的。但是野心和用心,並不能說明已經把故事講好了。

《團長》之所以被許多劇迷奉為經典,敘事貼近真實且完整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

而看完《八佰》離開影院後,總感覺有些東西卡住了。比如略顯突兀的拉電話線和送旗的情節因何而起?再比如結尾處剛到高潮處就戛然而止?

前半段看的很想抽支煙平復一下令人動容的情緒,後段就悄然平復了,那感覺就像是在影廳憋了一股尿,進廁所後突然就放不出來了的鬱悶。

直到了解這段歷史之後,才恍然大悟,原來是現實中的八佰孤軍不要求對面送補給,而是希望他們能送來一面旗子。

導演將這個情節安到對面賭場老闆娘身上,反而弱化了八佰孤軍的豪情。

現實中,八佰孤軍在慘烈撤退後,租界迫於日軍壓力當場反悔,英軍不僅沒有將這些戰士送回安全區,而且還繳了他們的軍械,並軟禁他們4年,就像對待俘虜一樣。

如果這些在影片中交代清楚,哪怕只是隻言片語,都不至於讓人如鯁在喉。

導演似乎把觀眾都想成是對這段歷史有所了解的人,其實殊不知許多觀眾在觀影前對這段歷史並不了解。

對於觀眾來說,一部影視作品好壞的觀感,最直接的應是來自看完後是否有「爽感」。

《團長》讓人感覺淋漓盡致,《八佰》則像前面說的那樣,爽到一半卡殼的感覺。

《八佰》的壯烈氛圍點到即止,同時還想著體現對面的同仇敵愾,再者就是政治層面的博弈,而這些全都淺嘗則之。

還不如像《團長》那樣,抓取一個情緒點往深處打,更讓人暢快。

人物塑造上,《團長》依舊高了一籌,演員整體實力上的差距也顯而易見。

不過《八佰》做的還是可圈可點的,人物基本上都血肉豐滿,畢竟篇幅不長,刻畫的還是群像,沒法像電視劇那樣點點滴滴的呈現。

演技對於普通觀眾來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很難有統一的專業評判,但有一個標準是有目共睹的,那就是會不會令人覺得尷尬。

就拿老戲骨侯勇來說,在裡面戲份不多,但是每次出場總能第一時間抓住觀眾的眼球,這就是實力。

《八佰》演員們在表現力上,比起預期好上很多。

整天概括就是,實力派演技依然在線,部分中年演員脫油了,偶像演員也褪去了一份稚嫩。

王千源、張譯、姜武這三位站到一起,就給人感覺兩個字「穩」和「狠」。

穩來自於他們都是演藝圈低調的實力派,沒有虛頭巴腦的浮躁,影視裡有他們總覺得多了一根定海神針。

狠來自於他們多年的熒幕形象,王千源是面狠心更狠,張譯是綿裡藏針的狠,姜武是彪呼呼的狠,「狠」的各有千秋,卻都很討喜。

1+1+1不是等於3,而是大於3。

黃曉明這兩年的表演當真是讓人耳目一新,脫去霸總式的矜持後,終於展現出了科班出身演員該有的自然表演。

從《琅琊榜之風起長林》到《鬢邊不是海棠紅》,再到《八佰》裡幾分鐘的表演,終於讓人找回了一些當年《大漢天子》的感覺。

李晨這些年在綜藝上的曝光度,高於影視作品的出鏡率,都快淡忘了他其實還是《生死線》裡的龍文章、《士兵突擊 》裡的吳哲、《團長》裡的 張立憲。

雖然始終在這一類型角色上踏步,但是多年在同一個地方用勁,也使得他對此類角色很是得心應手。

鄭愷雖然在影片中的角色很悲壯,但總覺有些不對味,感覺表演上顯得刻意了一些,反而用力過猛了。

科班出身的鄭愷對綜藝的依賴比李晨還深一些,畢竟是因為綜藝成名的,在影視上的代表作寥寥,表演也談不上純熟。

如果鄭愷在表演上多下一些功夫,相信事業會再上一層樓。

杜淳以往的表演總讓人有一層不變的感覺,頗為模式化,從《走西口》、《古今大戰秦俑情》之後,就少有突破。近年來塑造的那些角色,像複製黏貼。

在《八佰》中,前半段表現中規中矩,結尾前的那一段則漸入佳境,頗有代入感。

歐豪、魏晨、 俞灝明這三位都是快男出道,前期都是偶像型的藝人,在這部電影表現的都可圈可點。

最讓人驚喜的是歐豪,表演頗有張力,他也是三人中涉及表演最多的。2013年從《快樂男聲》出道後,就開始音樂和影視雙線發展。

這些年參演的《左耳》、《悟空傳》、《中國機長》等作品都有頗高的知名度,一步步從青澀男孩蛻變成了硬漢小生。

後來居上,與2007年快男出道的「前輩」魏晨和俞灝明拉開了半個身位。

魏晨前些年的事業重心更多是音樂上,近兩年影視作品多了一些。

俞灝明自燒傷事件後,變得成熟穩重了許多,也沉下心來往演員這條路上走。在表演上不再是以前那個只會耍帥的「端木磊」,去年《大明風華》裡的朱高煦一角就讓觀眾看到了他這些年的進步。

裡面的幾個知名度沒那麼高的年輕演員也讓人覺得潛力十足,如李九霄、張俊一等。

李九霄其實不是新人了,演過《火鍋英雄》、《微微一笑很傾城》等電影,只是知名度不高。

他在《八佰》裡飾演的刀子,真如快刀一般乾淨利落,頗有一股俠氣,終於在30歲之際讓觀眾開始將目光投向他了。

張俊一是樂華娛樂在2017年打造的養成式男子組合YHBOYS中的成員,剛過完16歲生日。

看組合名字就可以聯想到是朝著TFBOYS的方向上走的,然而造就TFBOYS的土壤養分已經消耗了許多,後來者想要原路跟著走還是挺難的。

張俊一在劇中飾演的是小湖北,《八佰》是他的影視首秀,在表演上卻不會讓人覺得有新人的生澀,感覺往後可以考慮往這個方向上走。

其實,在電影裡最喜歡的是以下這個哥們,幾秒的鏡頭,就讓角色很抓眼球。說說他叫啥?答對沒獎。

相關焦點

  • 同樣虛構了歷史,為什麼《八佰》和《團長》評價差這麼多?
    借《我的團長我的團》劇迷們的話說,就《八佰》這種對主題的表現水平,也就是電影投入大,包裝好,宣傳搞得大,才會出現爭議。如果這樣的水平只是一部電視劇,拿來和《我的團長我的團》相提並論,早就被噴出翔了。對於此話,在下是深感認同的。
  • 《我的團長我的團》&《八佰》
    無論是經典抗戰劇《我的團長我的團》還是二零二零年上映的電影《八佰》對觀影人而言都是兩部經典抗日之作。
  • 八佰給俞灝明證明了自己蛻變的機會,浴火重生,從偶像成為演員
    八佰整個電影塑造了許多個人物形象,看似某一個主角的同事感覺所有的人物都是主角,或許沒有姓名,或許永久垂青史。團長謝晉元自然是大家的關注點,魏晨操著一口鄉音也是一改往日,歐豪作為最鮮明的角色體現著非軍人在戰爭逼迫下的快速成長,但是讓我影響最為深刻的是俞灝明。
  • 張譯《八佰》演得真慫,看完想起孟煩了,更期待他拍《團長》續集
    、7個月演員軍事訓練、499天籌備、230天拍攝……最終,影片選擇以個體為視角,呈現在時代洪流和昔日全球時局中,中華民族抗日英雄群體「八百壯士」的英勇和悲壯。就連之前先看了《八佰》點映的吳京,也連連表示太意外,沒想到他演了這樣一個角色。老算盤來到四行倉庫,親眼看到血淋淋的殘酷戰場後,嚇怕了的他,畏畏縮縮,戰戰兢兢,一心想著,怎麼逃走。
  • 比起破億的《八佰》,《我的團長我的團》這部劇更應該被觀眾熟知
    暑期檔的《八佰》上映了,在觀眾以為它可能抵擋不住影視寒冬衝擊的時候,它卻收穫頗豐,可能觀眾壓抑多月的觀影欲望被激發了,也可能這部影片是愛國主義的影片,總之它「爆」了。幾天後狂攬10多億的票房,可以說是十分成功了。
  • 《八佰》中謝團長原型,被汪精衛收買的叛徒所殺,30萬民眾弔唁
    《八佰》由管虎執導的一部電影。自從上映後,每日的票房收入非常可觀。各大當紅演員為了這部作品將自己的全部身心放到了這部作品中,將最真實的一面展現到觀眾的面前。各大演員每日在四行倉庫中待著,就仿佛好比是真的進入了那個時代。有眼尖的觀眾看電影可以看到,這是一部真實歷史拍攝的電影。其杜淳飾演的謝團長將軍人剛毅果敢的氣質演繹到了淋漓盡致,栩栩如生。
  • 看《八佰》沒過癮?建議補課10年前華誼這部9.5分的「團長」
    此刻有哪部電影可以吹響衝鋒號角?提振士氣?別說,《八佰》這個命途多舛的熱血戰爭片,還真合適!不同於《八佰》的「天時地利人和」,《團長》其實有種 「生不逢時」的遺憾。06年「不拋棄、不放棄」的《士兵突擊》火了,除了稍顯感性,軍旅題材畫風還算正常。但隨後各色逆天「抗日神劇」的出現堪稱魔幻。「戰爭遊戲化,我軍偶像化,友軍懦夫化,日偽白痴化」,甚至出現很多誇張、穿越、超乎常理的雷人場景。
  • 《八佰》到底有多震撼?
    《八佰》是由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和北京七印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騰訊影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北京光線影業有限公司和阿里巴巴影業(北京)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導演管虎執導,黃志忠、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魏晨、李晨、俞灝明等主演的戰爭題材影片 。
  • 讓《八佰》、《團長》來掃清那些抗日神劇的「蠹蟲」
    這幾天可能大家一打開頭條,刷屏率最高的就是電影《八佰》的宣傳以及大家對電影的褒獎,不管是是從電影的劇情還是到演員的實力以及導演對電影的演繹技巧和手法,一眼所及的大部分都是非常高的評價,看來這部劇將有可能會成為今年最好的一部電影,不管是票房還是口碑。
  • 13年前,馮小剛也拍了一部「催淚」戰爭片,評分比《八佰》高
    影片點映期間,馮小剛曾評價《八佰》:「非常感動,這是一個非常有大義的電影」。聽到馮小剛這樣評價,難免讓人想起他2007年執導的《集結號》,豆瓣評分8.1,比7.9分的《八佰》還要高。1、一波三折的拍攝《八佰》投資大、拍攝困難,但當年的《集結號》也是一波三折,首先是選角問題,一開始張涵予毛遂自薦,告訴小剛導演自己想演穀子地,而小剛導演笑著說,這是給葛優準備的,趙二鬥一角是為你準備的。
  • 《八佰》演員張譯:十年跑龍套生涯,不溫不火,卻可稱得上演員
    最近一次張譯出現在片場當中,是2020年上映的電影《八佰》,其中有一個電影片段在網絡上傳播。《八佰》電影中,張譯飾演「老算盤」一角,老算盤跪在地上大哭,而管虎在一旁看著流著眼淚,這並不是張譯在作品當中痛哭流涕。
  • 票房破20億的《八佰》,有人追捧,有人罵街,你站哪一邊?
    最近最火爆的莫非抗戰題材電影《八佰》,豆瓣網友高呼精彩,知乎網友直言該電影在「消費人民愛國情懷」,在電影口碑的兩極分化上《八佰》是小編有史以來見過最嚴重的了。截至發稿,《八佰》上映11天,票房已經破了20億。無論是從作品立意上還是從故事的選擇上,都是非常戳國人淚點的。所以儘管管虎導演前期鋪天蓋地的各種宣傳,讓網友直呼「吃相難看」,但憑藉著出色的演員班子和戳淚點的故事,以及乘著的「疫情剛過第一批上映電影」這股東風都在暗示著《八佰》的成功。
  • 《八佰》裡的日本演員,在抗日題材中尷尬生存
    有眼尖的觀眾看到在《八佰》登場的日本軍官時驚呼。扮演這個日軍指揮官的演員名叫中泉英雄,十年前,他在陸川執導、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的電影中戲份很重,被選中的原因是「憂鬱的眼神」。有報導披露,中泉的爺爺是名老兵,曾參與中日戰爭。
  • 《八佰》裡的日本演員,在抗日題材中尷尬生存
    有眼尖的觀眾看到在《八佰》登場的日本軍官時驚呼。扮演這個日軍指揮官的演員名叫中泉英雄,十年前,他在陸川執導、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的電影中戲份很重,被選中的原因是「憂鬱的眼神」。有報導披露,中泉的爺爺是名老兵,曾參與中日戰爭。出演反映侵華歷史的電影讓中泉倍感壓力,他還曾在電影宣傳期受到觀眾的「遷怒」。
  • 電影《八佰》為什麼能迅速走紅網絡贏得觀眾的喜愛?
    《八佰》劇照而這支留下下來的孤軍團長謝晉元也是臨危受命,率領第所以謝晉元不得不從其他部隊補充兵力,但是補充進來的這些戰士大多都是十七八歲的新兵,根本沒有任何的作戰經驗,加起來最多也就400多士兵。那為什麼被稱作「八百壯士」呢?據說這是團長謝晉元為了迷惑敵人,所以才對外宣傳部隊人數為八百人。
  • 中年男人「去油」大招,看看白巖松是怎麼做到的!
    人生如行舟,中年的河道更是不進則退,如果你退縮了,害怕了,就只能在旋渦中打轉,永遠到達不了目的地。人到中年,是經歷了世態炎涼後讓人變得越來越頹唐和油膩。中年「去油」第一招,便是奮起直擊,迎難而上,而不是在中年危機中得過且過。
  • 硬漢必看電影——《八佰》
    電影美中不足的是缺少了對於戰爭的思考與對於人性的審視,但是這樣就有點為難劇組了,原因顯而易見,抗戰畢竟跟太平洋戰場與歐洲戰場還是有區別的,面前的敵人是自己最恨的人,如何放過他們?《八佰》火爆熱映,伴隨著許多爭議,依然收穫了十億的票房,這也證明了《八佰》還是成功的打動了我們大陸觀眾的愛國心。它的公映一波三折,經歷了十年準備,四年製作和三次撤檔。
  • 《八佰》電影謝晉元是中校團附,他們團的團長是誰?
    昨天我看了電影《八佰》,拍的很感人,保衛四行倉庫的是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二六二旅第五二四團第一營,1937年10月底,在中校團附謝晉元的帶領下,抗擊日寇,謝晉元並不是五二四團長,那麼,當時的團長是誰?當時的五二四團團長是韓憲元,韓憲元出生於1906年,是廣東文昌人,在1924年,他考入黃埔軍校第三期,1926年1月畢業,1937年8月,淞滬會戰爆發,他作為團長,在上海閘北作戰,在撤退前留下五二四團一個營防守四行倉庫,由中校團附謝晉元和少校營長楊瑞符率領,在分別前,韓團長親自勉勵謝
  • 從「油膩中年」,到「去油成功」,黃曉明終於明白自己錯在哪了
    在之後,我們發現,那個曾經眼裡有光,努力想當個好演員的黃曉明,開始把頭髮梳成了大人的模樣,在之後的日子裡,他成了偶像也正是從這裡開始,人們對黃曉明「霸道總裁」的印象,升級為了「油膩中年」。很多人說,在這部劇裡,黃曉明「去油成功
  • 《八佰》能獲全球票房冠軍,是影帝在背後支撐還是好萊塢墮落了?
    隨著《八佰》的上映,開創了2020年影視的先河,這部電影不僅挽救了電影行業的市場,更是疫情後的「救市之作」,即使近期好萊塢上映了兩部新的電影,但是相比《八佰》就落下風了。根據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電影《八佰》中國內地票房已達28.83億元,榮獲2020年度票房全球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