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生:「醫生,快看看,我感覺自己快死啦!」
醫生:「檢查結果是正常的。」
陳先生:「醫生,真的好難受,救救我吧!」
……
這番對話最近一個月已經十幾次出現在了醫院急診室裡,一向都身體健康的陳先生到底怎麼了?
30歲的陳先生(化名)是長沙本地人,自己經營了一家餐館,因夜宵生意還不錯,每天都需要工作到凌晨三四點才收工休息。
兩月前,他聽聞鄰居因熬夜突發心臟病猝死後,便開始出現莫名的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出汗、頭暈、乏力、噁心等症狀,總是感覺快不行了、自己快要死了。這種狀態一般都會持續十幾分鐘,令陳先生十分害怕,擔心自己也得了心臟病,也會猝死。所以每次發作都會立馬跑到附近醫院的心內科和急診科就診,請醫生趕緊「救命」,然而每次完善心臟相關檢查都是正常的。
據陳先生說,這段時間幾乎隔一兩天就會發作一次,讓他難以忍受,每天擔心自己會再次發作,害怕自己隨時可能暈倒、猝死,因此無心工作,餐館都已經關門休業。當他輾轉多家醫院尋醫問藥未果後,在朋友的推薦下,來到湖南第二人民醫院心身醫學科門診就診。
接診醫生李莉副主任醫師詳細詢問病史後,結合檢查結果,根據多年豐富的臨床經驗,診斷陳先生是患了「驚恐障礙」,需在心身醫學科住院治療。
李莉醫師介紹:陳先生所患的「驚恐障礙」,其實是一種急性焦慮發作,是焦慮障礙的一種。焦慮是我們常見的情緒體驗之一,是一種內心緊張不安,預感似乎發生某種不利情況而又難於應付的不愉快情緒體驗。病理性焦慮是指持續的無具體原因的感到緊張不安,或是無現實依據的預感災難、威脅或是大禍臨頭感,伴有明顯的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如:心慌、心悸、胸悶、氣促、出汗、頭暈等不適),往往自己會感到很痛苦。
像陳先生這種情況,住院期間,主要採用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及物理治療相結合的一種綜合治療手段。藥物治療能有效的,快速的消除患者焦慮情緒及軀體症狀。同時再搭配心理治療和物理治療的方法,如:正念冥想、認知行為療法、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等。
陳先生在住院期間進行了系統規範化治療後,漸漸消除了內心的恐懼,焦慮情緒得到一定的改善,自身也學習了一些應對焦慮情緒的方法,短短半個月,陳先生病情好轉出院。
李莉醫師提醒,焦慮情緒並不可怕,但是我們需要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儘量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適當鍛鍊,保持身心穩定,同時可以適當學習一些深呼吸、冥想訓練等放鬆的方法,正確應對自己的焦慮情緒。一旦不能自行緩解,影響到了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時還是應該立即就醫治療。
瀟湘晨報記者 張樹波 通訊員 譚容容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