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想娶唐朝公主,唐太宗要了四種動物作為彩禮,導致此國滅亡

2021-01-13 叨叨歷史二三事

你肯定很好奇,這是哪國國王?在唐朝前期,邊境有很多的部落政權都以能娶到唐朝公主為榮。這個國家也不例外,這個國家是北方的一個部落政權叫做薛延陀。

彩禮能壓垮一個國家?有點誇張吧?這個故事很曲折。

不是彩禮壓垮薛延陀國王,而是前期就已經被唐朝打得找不著北,為了給自己喘息機會,以圖東山再起,無奈向唐朝求婚,結果途中又發生了意外,讓國力再次受到重創,成了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只能說這個國王生不逢時,他的對手是他只可仰望的唐太宗,他有點自不量力。

唐太宗

這個國王叫乙失夷男,原是一個臣服於東突厥的部落政權。唐太宗繼位時,即貞觀元年,原來強盛一時的東突厥遭遇內亂和自然災害,如此天災人禍、內憂外患的巨大困境使東突厥很快露出了亡國之兆。

原本臣屬於東突厥的薛延陀、回紇、拔野古等北方諸部相率反叛。

貞觀二年冬,叛離東突厥的北方各部紛紛推舉薛延陀的首領乙失夷男為可汗。乙失夷男心裡很渴望,但他也擔心——一旦自立為可汗,就意味著與頡利可汗勢不兩立,成為東突厥最首要的敵人,一點迴旋的餘地和退路都沒有了,所以乙失夷男不敢貿然行事。

誰知驚喜從天而降,就在他大做可汗夢的時候,一個名叫喬師望的唐朝特使居然千裡迢迢地給他送來了一道冊封詔書。

大唐天子李世民冊封他為「真珠毗伽可汗」,還賜給他象徵著權力和威嚴的「鼓纛」(巨鼓和大旗)。乙失夷男激動萬分,隨即遣使到唐朝入貢,同時登上可汗之位,宣布成立薛延陀汗國,建立王庭於鬱督軍山(今蒙古杭愛山)下。

乙失夷男

從此,薛延陀的勢力空前壯大,「東至靺鞨,西至西突厥,南接沙磧,北至俱倫水;回紇、拔野古、阿跌、同羅、僕骨、霫諸部落皆屬焉。」(《資治通鑑》卷一九三)

貞觀三年(公元629年),乙失夷男又派遣弟弟統特勒入唐朝貢,李世民又賜以寶刀和寶鞭。唐朝與薛延陀的關係迅速進入了蜜月期。

很顯然,李世民所採取的是「遠交近攻」的戰略。他主動對乙失夷男進行冊封,承認薛延陀獨立,擺明了就是要讓東突厥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

貞觀四年,李世民認為剿滅東突厥機會來到,任命大將李靖總領六路大軍,開始剿滅東突厥。

而剿滅東突厥,使得大唐名將李靖在自己輝煌的軍事生涯中又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如日中天的東突厥被李世民滅了,然後他又把目光轉向了西部,又開始平定高昌、吐谷渾叛亂,而薛延陀汗國卻趁機強勢崛起,雄霸漠北,麾下足足有「勝兵二十萬」,成了唐帝國北面的一大軍事強國,無疑也成為帝國北疆潛在的一大邊患。

對此,李世民當然不會視若無睹。如果不採取措施對其進行遏制,日後薛延陀必將成為唐帝國的一大勁敵。

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九月,乙失夷男可汗命他的兩個兒子分別統轄其國的南部和北部,李世民立刻意識到這是分化其勢力的一個良機,隨即遣使冊封他的兩個兒子為小可汗,看起來是優崇,其實是分化勢力。

李世民做了兩手準備,又在原來東突厥故地——設置一道屏藩,冊封右武侯大將軍阿史那思摩為東突厥的新可汗,防範薛延陀。

東突厥突然復國,這對薛延陀絕對不是一件好事,乙失夷男心裡實在不高興。

後來得知李世民去泰山封禪,乙失夷男認為機會來了,他要給李世民顏色看看,於是帶著他的20萬人馬氣勢洶洶地來了,開始打東突厥。阿史那思摩無心戀戰,急忙讓長安求救。

他的小伎倆李世民心知肚明,李世民正等著他來呢,唯恐他不敢背叛,他背叛證明他確實有野心。

在諾真水這個地方,大唐名將李勣以六千破二十萬,而且生擒五萬,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又一個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同時也在他那輝煌的名將徵途上又書寫了傳奇的一頁。

等到乙失大度狼狽不堪地回到薛延陀時,二十萬大軍只剩下不到兩萬。這一戰打得乙失夷男魂飛破膽。臨走前,李世民又特意召見了薛延陀使者,說:

「吾約汝與突厥以大漠為界,有相侵者,我則討之。汝自恃其強,逾漠攻突厥。李世勣所將才數千騎耳,汝已狼狽如此!歸語可汗:凡舉措利害,可善擇其宜。」《資治通鑑》卷一九六

李世民像是在教育一個犯錯的小弟弟那樣,原來和你約定好,你與東突厥以大漠為界,可是你自恃強大,偏要越過大漠來侵略東突厥。李靖就幾千人馬,你就狼狽成這樣,要做一件事之前,最好先動動腦子!

乙失夷男這次老本算是是賠光了,將近二十萬將士,外加與之數量相等的戰馬,就這樣有去無回了。

他無法選擇了,決定夾起尾巴做人,向唐朝再次臣服。 起碼在薛延陀恢復元氣之前,乙失夷男絕不敢再與唐帝國為敵。怎麼表示誠意?向唐朝求娶公主。

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九月,真珠可汗派遣他的叔父入唐,獻上三千匹良馬、三萬八千張貂皮和一面稀有的瑪瑙鏡,請求與唐王朝和親。

李世民徵求大臣們的意見,多數意見是和親比較有利,於是李世民就同意與薛延陀和親。答應將大唐的新興公主許配給真珠可汗,但是有一個條件,薛延陀必須釋放一個人——契毖何力。

契毖何力是鐵勒族契苾部落的人,他在吐谷渾戰爭中千裡追擊伏允可汗、為大唐立下赫赫戰功,李世民非常賞識重用他。後來他的部落被薛延陀策反,契毖何力也被俘虜,但是契毖何力寧死不屈,忠於唐朝。

契毖何力

唐太宗開出聘禮目錄:馬五萬匹,牛和駱駝各一萬頭,羊十萬頭。為了表示誠意,真珠可汗滿口答應。

契毖何力如約被放回唐朝,可他堅決反對和親。

薛延陀暗中策反契苾部落一事,讓李世民心裡有幾分不悅。所以他實際上對這門親事也已心生悔意,只是天子金口玉言,實在不好輕易反悔。李世民有些為難地說:「我既然已經答應了,身為天子,豈可食言?」

契毖何力早已想好了對策:「臣不是讓陛下一口回絕,而是故意遷延,命夷男親自到大唐迎親,就算不來長安,起碼也要到靈州(今寧夏寧武市)。夷男必定不敢來,到時就名正言順地把這門親事推掉。夷男生性剛愎暴戾,大唐一旦不與其和親,其號召力自然減弱,部眾必懷二心。而且臣鬥膽估計,夷男已經年老,也沒有幾年好活了,只要他一死,兩個兒子爭位,其國必亂,到時候陛下便可坐而制之!」

李世民一想,有道理,於是依計而行。

可是,出乎李世民和契毖何力意料的是——乙失夷男居然來了。

他不顧大臣們的強烈反對,毅然帶上他的聘禮——幾十萬頭牲畜,一路浩浩蕩蕩直奔靈州而來。

這回,他也是鐵定了心要把唐朝公主娶到手。

眼看契毖何力的計策失靈,李世民也有點頭大,沒想到乙失夷男這老匹夫這麼有勇氣。如果他如期抵達靈州,李世民也只能硬著頭皮把公主嫁了。

然而,誰也沒想到,乙失夷男的運氣實在是太背了。

由於薛延陀距靈州有數千裡之遙,所經之地又多為沙漠戈壁,所以儘管他一路緊趕慢趕,恨不得插上一雙翅膀,可趕到靈州的時候,還是錯過了約定的時間,而且更慘的是——他的幾十萬頭牲畜因為缺乏草料而餓死了將近一半。

李世民總算找到了藉口,於是忙不迭地下詔拒絕了這樁婚事。

乙失夷男也只好自認倒黴,帶著一肚子委屈和怨氣打道回府。三年後即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鬱鬱而終。

他一死,他的兩個兒子為爭奪汗位大打出手,薛延陀的災難來了。結果嫡出的小兒子殺了庶出的長子,自立為多彌可汗。

他上臺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出兵攻打唐朝。乙失夷男苦心孤詣維持了好些年的和平局面,就這麼被他兒子一朝打破了。

而薛延陀的末日也隨之降臨。

李世民任命江夏王李道宗、左衛大將軍阿史那·社爾等人數路並進,大舉北伐;同時又徵調薛延陀東邊的烏羅護、靺鞨兩部落,命他們出其不意,從東面攻入薛延陀。

多彌可汗豈是唐軍的對手。逃跑途中被回紇騎兵截住。多彌的腦袋很快就被砍了下來,其領地被回紇部落全部佔據,宗族也被屠殺殆盡。

多彌一死,薛延陀各部落一邊大打出手,互相攻擊,一邊爭先恐後地遣使歸唐。多彌可汗的舊部尚有七萬餘人,共推真珠可汗的侄子咄摩支為首領,隨後自動削除可汗之號,並遣使奉表向唐朝稱臣,請求回到其舊地鬱督軍山之北。

此次北伐,唐軍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徵服了薛延陀,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處置咄摩支這支殘餘的薛延陀勢力。

李世民針對這個問題舉行了廷議。廷議的結果,群臣普遍認為:假如保留咄摩支這個勢力,恐怕日後又會坐大,遺患無窮。

在此情況下,李世民當然沒有理由再留著這條尾巴了。他隨即派遣李世勣前往漠北,會同鐵勒九部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咄摩支自知不是對手,率部向唐朝投降了。

至此,這個繼東突厥汗國之後稱雄大漠十餘年的薛延陀汗國,終於在唐帝國的致命打擊下徹底滅亡。

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7年)正月,唐太宗李世民下令在漠北設立六個羈縻都督府、七個羈縻都督州,合稱「六府七州」,各以其酋長為都督、刺史。

其範圍包括今蒙古中部、北部和俄羅斯南部。

同年四月,李世民又設置了燕然都護府(治所在今內蒙古烏拉特中旗),統轄六府七州。

同年八月,骨利幹部落歸附,唐朝在其地置玄闕州。骨利幹部落位於今西伯利亞貝加爾湖畔,即漢代蘇武牧羊之處,「去師最遠,自古未通中國。」

這就是7世紀的唐朝,四夷賓服,萬邦來朝。 這就是偉大的天可汗時代。

你們對李世民創造的天可汗時代有什麼看法呢?歡迎評論。喜歡文章更歡迎轉發收藏。

相關焦點

  • 一位可汗想娶大唐公主,李世民讓他送4種動物作為彩禮,慘遭滅國
    一位可汗想娶大唐公主,李世民讓他送4種動物作為彩禮,慘遭滅國唐初的時候,雖然李世民幫助其父李淵打下了天下,但是國內竇建德、劉黑闥以及李密等藩王勢力還在作亂,國外各個少數民族也趁機紛紛作亂,如鐵勒、吐谷渾等勢力紛紛建國不斷地騷擾邊境。
  • 國王求娶大唐公主,李世民:用4種動物來換,國王答應後亡國了
    提起唐太宗李世民時期的「公主和親」,大多數人都會想到「文成公主入藏」。和親是中國古代一種特殊的外交方式,和親和得好,可以讓邊疆維持很長一段時間的穩定;可如果和親沒和成呢?那就看是哪種情況了——在李世民手上,沒有和成的親,也成就了唐朝。
  • 隋文帝的「聖人可汗」和唐太宗的「天可汗」有何相似與不同之處?
    天可汗的由來:唐帝國的軍事傳奇唐太宗毫無疑問是漢武帝以後最傑出的君主,而唐朝的輝煌不管是經濟、文化和軍事都集中體現在唐太宗時期,不同於隋文帝採取分化離間的方式使突厥臣服,唐太宗採取的方式要更為直接一些,就是用武力的方式來徵服。
  • 唐朝滅薛延陀汗國:扶持敵國,消滅盟國,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聯盟成功後,夷男立馬進攻東突厥,佔據了其牙帳——於都斤山,此後薛延陀汗國就定都於此。629到630年,唐朝也派遣大軍北上,擊敗了頡利可汗,突利可汗投降,於是東突厥汗國正式滅亡。此後,唐朝在東突厥故地——漠南建立了單于都護府以管轄投降突厥各部。而廣袤的漠北草原就被薛延陀汗國佔據,薛延陀汗國不僅實現了復國,而且變得更加強盛。
  • 唐朝一名將,娶了公主卻不知道閨房之歡,急的唐太宗給他講
    唐太宗愛惜人才是出了名的,只要是有真本事,哪怕你昨天還是戰場上的死對頭,他都照收不誤。因此史書記載「秦王府多驍將」。他的手下也因此匯集了一大批當時的英雄才俊。其中的秦叔寶、程知節,原來是王世充手下大將,尉遲恭原是劉武周手下大將,都被李世民挖牆腳挖了過來。
  • 唐僧西天取經後,天竺竟被唐朝滅亡!這場龍象之戰驚心動魄
    結果是天竺被滅,王和上萬俘虜被押送到長安,接受了唐太宗的肆意嘲諷:「夫人耳目玩聲色,口鼻耽臭味,此敗德之原也。婆羅門不劫吾使者,寧至俘虜邪?」(《新唐書》)唐太宗對匍匐在面前的天竺俘虜們說:你們這些整天沉溺於聲色的人,真是腦滿腸肥,品德敗壞。
  • 唐太宗駕崩,西域一國王在棺槨前痛哭流涕,只為報答知遇之恩
    前言大家都知道,大唐盛世的開啟人是唐太宗李世民,他的功績莫過於貞觀之治了,而他為大唐發展所發布的各項措施不僅僅對唐朝有著巨大影響,還影響到了周邊的國家與地區。李世民不虧是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唐太宗,在他下葬皇陵的那天,就曾發生了一件轟動全國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古人的葬禮,尤其是一國之君的下葬,是有各種流程的,還要選好制定的日子,加上各地的官員、王爺、百姓都進京朝拜。而古代的交通並不像如今這樣發達,人們進京往往需要漫長的時間。
  • 【微歷史】哈韓之風的基因背景與唐朝遠徵軍...宋仲基歐巴的粉粉看過來!
    206、攻克平壤    公元668年九月十九日,唐朝遠徵軍攻克高句麗國首都平壤,俘獲國王泉男健,高句麗至此滅亡。     高句麗王國(包括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滅亡後,各地叛亂不息。唐朝遠徵軍戰爭場面 唐朝官服顏色,你對照一下,漲漲姿勢?209、重返汝州    公元676年二月十五日,唐高宗李治在中嶽嵩山舉行祭奠天神、地神的大典。
  • 漢朝盛世比唐朝持續時間更長,為何外國人把中國人稱為「唐人」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得從兩個盛世帝國對外交往的特點找到答案。 相比較漢朝,唐朝的對外交往範圍就更加廣泛了。作為強盛的大一統中央帝國,唐朝不僅恢復了和兩漢同日本、朝鮮半島、中亞、西亞的往來,還和南亞次大陸的印度深入交往。根據《唐六典》記載,至唐玄宗開元年間,向唐朝朝貢過的國家,已經滅亡的就有300多個,當時還有70多個國家和開元時期的盛唐保持友好往來。
  • 唐朝時期,漢國的亡國之路:一門親事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命運
    唐太宗在位期間,薛延陀首領對唐朝在西域的一些做法感到不滿,尋找機會去死磕大唐。只是對手太強了,一點便宜都沒有得到。薛延陀這個國家倒也不笨,硬的不行,馬上就服軟了,於是,又派使臣進貢,表示要娶唐朝公主。此時執掌大唐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他十分重視西域,一直在想如何解決北方邊境問題。
  • 西安發現波斯國王墓,碑文翻譯成漢語後,專家的臉色立馬就變了
    聽到「波斯」,大家會首先想到「波斯美女」,聽到伊朗,大家可能就不會想到美女,不過波斯卻是伊朗的古名,波斯興起於伊朗高原的西南部,從公元前600年起,希臘人將這一地區稱作了「波斯」,一直到1935年,建立了巴列維王朝的禮薩·汗將國名改為了伊朗,並永不再使用國名「波斯」。
  • 唐朝的公主傳奇:公主的故事裡,不一定都有王子
    高陽公主當年嫁給了房玄齡的次子房遺愛,但能繼承房玄齡的爵位的卻是他的長子房遺直,於是高陽公主就各種教唆丈夫去爭爵位爭家財,還在自己的父皇面前煽風點火,終於被唐太宗痛罵了一頓。而《新唐書》就在這個節骨眼兒上又寫到高陽公主與辯機苟且之事敗露,讓故事更加跌宕起伏。不久太宗駕崩,高宗即位,高陽公主與房遺直的家產之爭還沒結束,有一天高陽公主忽然說:房遺直膽大包天非禮本公主!
  • 波斯遭西方入侵者欺侮,無奈向唐朝求援,唐朝卻藉此攻下百萬疆土
    實際上,這並不是波斯第一次向唐朝求援,早在唐太宗貞觀年間,波斯就曾於公元638、639年以及647、648年,連續四次向大唐求援。大家都知道,波斯(今天的伊朗)與中國遠隔萬裡,跨越高聳的帕米爾高原,向波斯方向用兵,是多麼麻煩的一件事。因此前四次求援,唐太宗都以路遠為名,沒有應允。而這一次,波斯人徹底豁出去了,他們甚至以波斯太子作為使節,不請到援軍,誓不罷休。
  • 唐僧終於娶了女兒國國王,從此西遊記沒有缺憾了
    而在朋友圈突然收到兩人「官宣」消息,驚奇大叔在驚訝和感到驚喜的同時也第一時間發了朋友圈,只有一句話那就是;「唐僧終於娶了女兒國國王,從此西遊記沒有缺憾了」是呀!唐僧娶了女兒國國王了!在西遊記裡面有九九八十一難,各種各樣的妖魔鬼怪,就像白骨精,鐵扇公主,牛魔王等等,在這些情景裡最讓我難忘的還是那女兒國國王和唐僧的感情!
  • 遊牧民族威脅唐朝,李世民:封他兩個兒子為可汗,其國必亡
    原來,薛延陀原本投靠東突厥,因為東突厥的處羅可汗多次欺辱薛延陀,薛延陀對東突厥仇恨日深,唐朝和東突厥對峙期間,為了結合更多的力量來對付東突厥,唐太宗李世民派使者封薛延陀的首領乙失夷男為真珠可汗,允許他建立薛延陀汗國,幫唐朝共同攻打東突厥。貞觀四年(公元630年),李世民派李靖率領六路大軍徵討匈奴,李靖冒險夜襲陰山,成功滅掉了東突厥,並且俘虜了頡利可汗。
  • 古代封建王朝娶皇帝的女兒為何要稱為「尚」公主?
    可惜了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皇帝的女兒不是誰都可以娶的,也不叫娶叫做「尚」書生個人覺得很有意思的一個詞。今年很熱門的電視劇《大唐榮耀》大家都看過了吧,裡面男主角廣平王李俶也就是後來的唐代宗李豫,就把自己的四女兒昇平公主嫁給了挽救了李唐江山的超級大功臣郭子儀的第六個兒子郭曖。當時郭暖的年齡和昇平公主相近,於是在十多歲時就許婚了。
  • 不滅個國,就沒法在圈子裡面混,大唐有哪些滅過國的將領?
    唐朝是將星閃耀的時代,這些名將都是戰功赫赫。其中很多優秀的將領都進行過滅國運動,可以說是一言不合就滅國,如果他們在一起談話那就是「想當年我滅了哪一國,怎樣怎樣」那些沒滅國的將領都不好意思上前參與話題的討論。那麼都有哪些將領滅過國呢?
  • 唐朝國力強盛,卻為何有許多公主嫁不出去?其實原因很簡單!
    唐朝公主愁嫁說起來主要有這幾方面的原因,首先唐朝公主都比較淫,她們的名聲非常差。當然這些公主們,基本上都會有這樣的濫情思想,如果自己不濫情,就好像感覺比別的公主低人一等。所以很多家庭即便是找一個普通的女孩子,也不會選擇娶公主為妻。
  • 作為松贊幹布的妻子,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尺尊公主誰地位更高?
    作為松贊幹布妻子,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尺尊公主誰的地位更高?文成公主,唐朝宗室女,漢族。吐蕃尊稱甲木薩(藏語中「甲」的意思是「漢」,「木」的意思是「女」,「薩」的意思為神仙)。貞觀十五年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成為吐蕃贊普松贊幹布的王后。
  • 唐朝皇族熱衷亂倫婚:公公娶兒媳,兒子娶庶母
    在這裡,說到貶謫為民的東陽公主的命運,一定要牽扯到新城公主。而說到慘死的新城公主的命運,也一定要牽扯到東陽公主一樣。正像說到高履行,就一定要說到長孫家族一樣,說到長孫家族,也一定要說到高履行家。兩個姊妹的命運,兩個家族的命運是緊緊聯繫在一起的,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因為老高家是長孫家的舅族,而長孫家又是當今皇家的舅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