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遭西方入侵者欺侮,無奈向唐朝求援,唐朝卻藉此攻下百萬疆土

2021-01-08 陶陶愛歷史

公元654年,波斯薩珊帝國王子卑路斯經過數千裡的跋涉,最終到達長安城下。進入宏偉的大明宮,貴為王子的卑路斯卻噗通一下,向唐高宗跪下:

「請天可汗救救我的母國吧!」

實際上,這並不是波斯第一次向唐朝求援,早在唐太宗貞觀年間,波斯就曾於公元638、639年以及647、648年,連續四次向大唐求援。

大家都知道,波斯(今天的伊朗)與中國遠隔萬裡,跨越高聳的帕米爾高原,向波斯方向用兵,是多麼麻煩的一件事。因此前四次求援,唐太宗都以路遠為名,沒有應允。而這一次,波斯人徹底豁出去了,他們甚至以波斯太子作為使節,不請到援軍,誓不罷休。畢竟如果唐朝再不派援兵,波斯帝國就真的要滅亡了。

波斯薩珊帝國,本是古典時期的西亞霸主,曾與西方的東羅馬帝國進行了數百年的拉鋸戰。在戰爭中,波斯人佔據了上風,打得羅馬人多次納貢投降,甚至兩次兵臨敵人的都城君士坦丁堡。然而羅馬帝國畢竟底蘊深厚,他們頑強地阻擊了波斯人,甚至還反推至波斯帝國的首都,讓他們之前所取得的戰果前功盡棄。

數百年的戰爭,讓羅馬人和波斯人精疲力盡。在波斯的西方,一個強大的遊牧民族卻趁此機會突然崛起,他們就是先知穆罕默德領導的阿拉伯人。阿拉伯人以真主的名義,乘坐著駱駝,以沙漠為掩護,同時向羅馬和波斯開戰,並屢次取得勝利。

在阿拉伯人的攻勢下,東羅馬在亞洲和非洲的領土絕大部分都丟失了。而波斯人呢?則更可憐。在阿拉伯這個西方入侵者的打擊下,已經要滅國了。

公元637年,波斯古都泰西封被攻破,波斯王亞茲德格爾德三世被迫逃亡中亞,4萬王公貴族盡被俘虜。當時,唐朝已經滅亡了東突厥,並將自己觸手伸入了西域。因此亞茲德格爾德三世緊急向唐太宗求援,希望能得到這位天可汗的援助。

然而唐朝援兵最終還是沒有到,而亞茲德格爾德三世也死於阿拉伯人之手。面對亡國滅種的危局,亞茲德格爾德三世的兒子卑路斯統領自己的波斯遺民,駐紮於唐朝和波斯的邊境,希望能尋求到唐朝的庇護。其後他更是親自出馬,向唐朝求援。

然而,波斯王子的親自求援,也沒能打動唐高宗,波斯實在太遠了。但為了安撫卑路斯,唐高宗給了他的一大筆錢,讓他自尋出路。

然而卑路斯仍不死心,公元661年,元朔元年,卑路斯再次入朝,向唐高宗訴說了阿拉伯人對他們的入侵。這一次,唐高宗動了惻隱之心。當時,唐朝已經平定了西突厥,將國土延伸至鹹海,有餘力幫助波斯。於是,唐高宗設置波斯都督府,並以卑路斯作為都督。至少在名義上,波斯成為了唐朝的保護國。

但是唐朝畢竟山高水遠,根本嚇不到貪婪的阿拉伯人。最終,阿拉伯人攻克波斯都督府的治所——疾陵城,而卑路斯只能灰溜溜地逃到長安,被唐高宗授予右武衛將軍的虛銜。跟隨著卑路斯,一大批波斯定居於長安,形成了龐大的波斯坊。

卑路斯客死長安後,他的兒子泥捏師繼承了他的位置。而與父親一樣,泥捏師也不斷向唐高宗遊說,希望他能幫自己付過。到了公元677年,事情終於出現了轉機。唐高宗對泥捏師下達旨意:

「大唐願意出兵幫你復國了,你跟隨裴行儉將軍一同出發吧!」

裴行儉,是唐初名將,是「西域戰神」蘇定方的關門弟子。在蘇定方的教授下,裴行儉對於西域可謂是了如指掌。

當時,唐朝正圍繞著西域,與吐蕃展開激烈的爭奪。當時,吐蕃是由名將、權臣論欽陵主政,唐軍在他手下屢吃敗仗,而西域也在論欽陵的攻勢下丟失大半。

西突厥諸酋長見吐蕃人高歌猛進,於是見風使舵,背叛了唐朝,其中尤其以酋長——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為甚。他們勾結吐蕃人,進逼安西城。若安西城丟失,唐朝就將不復有西域。

在這危急的時刻,裴行儉上書唐高宗,並獻出一個精妙的「瞞天過海」之計。首先,裴行儉認為,如今吐蕃由論欽陵當政,是難以戰勝。所以必須將目標鎖定在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這兩個叛徒身上。沒有這兩人,論欽陵在西域就沒有立足點,翻不起風浪。

其次,如果直接帶兵平叛,沿途諸胡必然會向李遮匐等人洩露消息。若李遮匐聞訊逃亡,那可真是你丟入海,蹤跡無尋了。因此,裴行儉認為,唐朝可以利用寓居於唐朝的泥捏師,以幫他復國為名,突襲李遮匐,從而收復西域。

裴行儉的奇謀,唐高宗大為讚賞,當即就撥給他數萬軍隊,帶著泥捏師就出行了。唐軍浩浩蕩蕩地穿行於西域,但以「為波斯復國」為幌子,李遮匐等人果然上了當,並不加以戒備。

其後,裴行儉又以狩獵為名,將龜茲、于闐、疏勒、碎葉四大西域城國的國王召集在一起,秘密向他們徵兵。在裴行儉的召喚下,上萬西域青年加入了唐軍,一時間裴行儉實力大增。

之後,唐軍快速行軍到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的駐紮地。由於兩人根本沒有防備,因此在只能在未經抵抗的情況下,向唐朝投降。就這樣,唐朝輕易收復了西域,挫敗了吐蕃人的圖謀。從玉門關到碎葉城,上百萬平方公裡的疆土,就這樣被裴行儉收復了。

之後,裴行儉還在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託克馬克市)立了一座紀功碑。1997 年,俄國考古學家茲亞布林在碎葉古城遺址發現一方漢文殘碑。據周偉洲先生《吉爾吉斯斯坦阿克別希姆遺址出土殘碑考》判斷,此碑就是裴行儉的紀功碑。

而泥捏師呢?不過只是裴行儉收復西域的一枚棋子。到達碎葉城後,裴行儉就以山高路遠為名,將其丟在碎葉城,讓他自己帶人收復失地。20多年過後,打不過阿拉伯人,又走投無路的泥捏師只能回到長安,繼續做寓公。

古語有云:「兩夷相攻,中國之利」。在處理外國的爭端時,唐朝不意氣用事,不好虛名,不會為了所謂「天可汗」的面子,就幫波斯人復國。畢竟波斯太遠,即使幫助他們復國,唐朝又能獲得多少利益呢?

但在西域諸國背叛唐朝之時,唐朝又利用了流寓於中國的泥捏師王子,並以其為幌子,輕鬆收復了國土。因此在外國發生戰爭時,國家應該以利為動,看有沒有可以從中獲利的機會。一邊要豎起「幫波斯撐腰」的牌坊,另一方面也要見好就收,別真的被拖進泥潭。

相關焦點

  • 阿拉伯人滅亡波斯,末代波斯王子逃到中國求援,唐朝皇帝說:省省吧!
    651年,阿拉伯完全徵服波斯帝國,伊嗣挨三世在木鹿(今土庫曼斯坦馬裡)被殺,波斯薩珊王朝滅亡。薩珊王朝滅亡後,波斯王子卑路斯逃往吐火羅(今阿富汗一帶)避難,他於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年)遣使入唐告難並請兵救援,希望藉助強大的唐軍,驅逐阿拉伯入侵者,實現復國。
  • 古代波斯為何強烈嚮往中國?除了千年淵源外,唐朝做出貢獻最多
    在我國歷史上各個王朝有一個現象,凡是認真經營西域諸國,並把眼光向西延伸,必定是一個強大的王朝,比如漢朝、唐朝及清朝。在我國與外部政權交流時,有一個王朝與我國關係很深,此王朝比日本、朝鮮對中國嚮往還要強烈。此王朝就與我國相隔萬裡古代波斯。友好關係久遠古代波斯與我國交往史,從史料記載看,在漢武帝時交往就很密切了。
  • 大食的經濟文化,是如何傳入唐朝,並在唐朝站穩腳跟的
    班超雕塑610年,穆罕默德在麥加創立了伊斯蘭教。這個國家,西方史籍稱之為「薩拉森帝國」,而中國史書稱之為「大食帝國」。唐高宗永徽二年(651),當時的大食王奧斯曼·伊本·阿凡的使者第一次到達了唐朝宮廷,這標誌著唐與大食正式建立了外交關係。8世紀初,大食帝國進入了倭馬亞王朝統治時期。這一時期,雖然阿拉伯貴族向東、向北發動了大規模的對外戰爭,但在戰爭之餘,大食帝國不斷派遣使者與唐朝交好,開創了唐朝與西域交往的新階段。
  • 這個世界性的宗教「伊斯蘭教」,唐朝傳入中國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
    唐朝時期中國與大食的交往路線主要有兩條,一是陸上的「絲綢之路」,另一條是海路,被稱為海上絲綢之路。陸上絲綢之路,是從長安出發經過河西走廊,到達龜茲、碎葉、恆羅斯,然後到達波斯,從波斯再到大食。海上「絲綢之路」是指從廣州出發,沿海岸向南航行,經過太平洋,印度洋,到達波斯灣。由兩河口上溯到巴格達。中國和大食的聯繫主要是通過這條海道。
  • 從《王朝的女人楊貴妃》說唐朝的國際關係觀:不能照搬西方那一套
    最能反映唐朝上層社會對外開放程度的,大概是電影中輕輕帶過的外籍官員:盛唐時,在唐朝做官的外國人居然上千。不僅有文官,還有掌握兵權的外籍將軍,更有上達宰相者。根據《新唐書》統計,有唐一代369個宰相中有18個異族人,例如有來自「安息國」者,即今日波斯。
  • 從《王朝的女人楊貴妃》說唐朝的國際關係觀:不能照搬西方那一套
    最能反映唐朝上層社會對外開放程度的,大概是電影中輕輕帶過的外籍官員:盛唐時,在唐朝做官的外國人居然上千。不僅有文官,還有掌握兵權的外籍將軍,更有上達宰相者。根據《新唐書》統計,有唐一代369個宰相中有18個異族人,例如有來自「安息國」者,即今日波斯。
  • 唐朝名將高仙芝戰敗,不僅改變唐朝國運,更改變世界歷史的走向!
    -----王昌齡《出塞》公元6到8世紀,除了鼎盛一時的唐朝,在西方的歐亞大陸上也有一帝國處於鼎盛時期,它就是阿拉伯帝國。而阿拉伯帝國也就是當時的大食國,實力非常強大。唐太宗高宗時期,唐朝開疆拓土,先後滅了突厥汗國、薛延陀汗國等一些西域小國。
  • 唐朝的疆域遼闊,只有60多萬軍隊,到底擁有多少僕從軍?
    那麼,唐朝到底擁有多少僕從軍武裝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聊聊唐朝靈活寬鬆的外交策略。唐朝是歷朝歷代的所有王朝中,處理對外關係最出色的政權,沒有之一。對於外部投降而來的軍隊,唐朝能夠做到充分利用和絕對信任,在這一點上,能夠達到這種水平的王朝並不多。在唐朝之後,宋朝也擁有大量的僕從軍部隊。
  • 唐朝為什麼被稱為巨唐?你看唐朝的領土有多大?
    威爾杜蘭《世界文明史》說唐朝是最強大、最文明、最進步的。斯塔夫裡阿諾斯《全球通史》:「唐朝被中國和西方許多歷史學家稱為最輝煌的朝代。」 唐朝繼承的是隋朝的基本盤,在整個隋朝和唐朝前期,周邊除了高麗,都沒崛起什麼有實力的國家,就說突厥吧,相比較當年的匈奴,無論是人口還是組織力,都看不到質的變化,而中原王朝從秦漢發展到隋唐,人口至少增加了2000萬,差距太大。唐貞觀年間有朝散大夫王玄策,四使印度,在其二次出訪期間,竟遭中天竺二千伏兵伏擊。
  • 怛羅斯之戰是唐朝與大食的正面衝突,還是文明的交流?
    就在漠北及西域諸國共尊唐太宗為天可汗的時候阿拉伯人興起於西亞的沙漠,在穆罕默德強大的武力徵服下,阿拉伯完成了統一,並以銳不可當之勢向東挺進。在公元633年阿拉伯人入侵波斯,並於公元651年滅波斯,波斯王子投奔大唐。
  • 唐朝真的很強嗎?
    很多人問我:「唐朝真的很強嗎?」 要我說,其實也沒多強,就是唐朝用過兵的地方,許多到了後世就再也沒有去過,比如裴行儉大破西域聯軍,樹碑立威的碎葉城,也是大詩人李白出生的碎葉城,如今是外國。
  • 葛劍雄:唐朝真的是當時的「世界中心」嗎?
    唐朝對外,實際上是開而不放。門是開著的,容許外國人進來,但不主動去招引。西邊的阿拉伯人來得很少,以後主要是從海上過來的,以商人為主。歐洲人過來更少,現在了解到的只有少數傳播宗教的。唐朝打敗西突厥,加上當時一位波斯王子投降,唐朝一度擴展到鹹海之濱,控制了阿姆河流域、錫爾河流域。
  • 唐朝的劍與槍
    這些兵刃也是唐朝勝過當時亞洲各民族的器械。至於唐朝人使用的槍,則有短步兵使用的漆矛,長步兵使用的木柄矛以及由羽林、金吾所持的各種更加華麗的槍。通過日本奈良東大寺正倉院收藏的標本,我們可以對唐朝刀劍的華麗程度有所了解。
  • 唐朝樂隊 - 夢回唐朝 (等)
    唐朝樂隊 - 夢回唐朝  經典MV+夢想音樂節第六期現場版《夢回唐朝》是由方無行、唐朝樂隊作詞,唐朝樂隊作曲並演唱的搖滾歌曲。該曲收錄於唐朝樂隊1992年11月發行的專輯《唐朝》中。《夢回唐朝》是唐朝樂隊的首發專輯《唐朝》主打歌曲,是中國大陸罕有的重金屬風格的搖滾代表作之一。這張專輯一經面世,其歌曲中所蘊含的巨大音樂能量迅速在大陸、港臺掀起風暴狂潮。
  • 博物館的對視|陝西博物館內馬背上的唐朝
    >與爾同銷萬古愁唐朝小西服比西方早了上千年 如今盛世西裝出口轉內銷又在中華大地上開始流行唐朝人的日常娛樂項目:詩和牡丹共同繁榮戰馬維護著唐朝的繁榮和安定唐朝人不修長城,不服就戰!面帶微笑的唐俑,自信而寬和唐朝文官俑,文質彬彬,五官俊朗唐朝的武官俑神似宋仲基這位唐朝軍官頭戴鶡鳥官帽,神態有些靦腆鶡為古書上說的一種善鬥的鳥
  • 開卷有益|《絲綢之路》:一位唐朝公主的漫漫和親路
    早在幾百年前,各王朝就開始選派公主和親,以鞏固盟友關係,單在唐朝就有二十餘名公主被送去和親。7世紀時,一名突厥可汗要求唐朝派皇子迎娶他的女兒,惹怒了朝廷。有官員諫稱:「自古未有中國親王娶夷狄之女者。」結果持異議的官員遭到了流放,武則天女皇選了一名侄孫前去草原和親。不過此前被派去異國和親的都是帝王的遠親或者低級嬪妃的女兒,直到與回鶻聯姻時,唐朝才開始派公主去和親。
  • 唐朝人為啥稱阿拉伯帝國為大食?原因可笑,出現點誤會!
    唐朝的時候,稱呼阿拉伯帝國為大食。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可笑,出現點誤會!地圖唐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比較強大的王朝,不僅僅是武力,還包括文化,影響了周邊很多國家。在唐朝強大的時候,西方強大的則是阿拉伯帝國。阿拉伯帝國的形成,有著很特殊的歷史背景。
  • 唐朝對絲綢之路的控制與經營,安西四鎮,焉耆與唐朝和西域的關係
    唐朝軍隊《新唐書·郭孝恪傳》中同樣有「王叛歸欲谷設可汗,孝恪請擊之」的記載。故當唐代中國極盛之時,已不能不於東北方採維持現狀之消極政略,而竭全國之武力財力積極進取,以開拓西方邊境,統治中央亞細亞,藉保關隴之安全為國策也。」——陳寅恪其中,唐朝對絲綢之路安西地區的經營主要體現在安西都護府與安西四鎮的設置。《新唐書》記載「唐興,初未暇於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諸蕃及蠻夷稍稍內屬,即其部落列置州縣。其大者為都督府,以其首領為都督、刺史,皆得世襲。」
  • 唐朝樂隊:菊花古劍、英雄俠客
    1994年,滾石公司組織了唐朝與「魔巖三傑」(張楚、竇唯、何勇)名為「中國火」的中國內地搖滾樂演唱會,香港紅勘體育館萬名觀眾為之瘋狂,此次演唱會就這樣被載入史冊。90年代初,中國唱片盜版猖獗,唐朝樂隊的磁帶雖然大賣,可也是賺了吆喝不賺錢,三四塊錢的盜版充斥著整個音像市場,滾石公司的投入血本無歸,最後無奈退出中國市場。
  • 唐朝的五大名將排名,李靖排第三,第一位眾望所歸!
    唐朝作為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個繁榮昌盛的朝代,有「大唐盛世」之說。在這樣的環境下,也出現了許多著名的大將。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唐朝的五大名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