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見有人在說傳統文化和情懷?

2021-02-15 文字帝國王若虛


你好布袋戲

作者丨本初

【本文圖片源自網絡】

沒想到布袋戲開始火起來是因為它和日本合作拍了一檔劇。

《東離劍遊紀》是由日本知名劇作家虛淵玄擔任總監修,臺灣霹靂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拍攝製作。

先來一段科普,畢竟我也是在高三的時候才入的布袋戲坑,這個圈子尚出於小眾狀態,上街找十個人問布袋戲是什麼肯定有九個告訴你:不知道。

布袋戲是一種起源於中國福建泉州(一說漳州),是用人偶來表演的地方戲劇劇種。觀眾可見到操偶師傅操作人偶於戲臺上的表演,操閩南語來做演出的口白師傅於布袋戲的演出中包辦了所有人物的對白與念白,具備有仿男女老幼不同人物音質、不同講話風格甚至不同的地方口音的技巧,做到各種不同性格的角色五音分明,加上情緒表達的八聲七情,及其餘基本角色口白等。

不要說偶人很醜好嗎下面有圖為證:

現在的布袋戲融合了各種電腦特效加上操偶師的技術……總之請千萬不要把它想像成皮影戲那樣。要直觀說生動程度的話,個人最喜歡的武戲中有一段完整的三刀流打鬥。嗯,人工操偶完成。你說人偶多大嘛,半人高吧,而且現在動作已經可以精細到面部表情的嘴角微笑。

但是和日本合作,口白這裡的特色算是沒了,因為日本方面是請不同的聲優進行配音——當然也是很多人追這部劇的理由。鳥海浩輔、諏訪部順一、中原麻衣、平川大輔、鈴村健一等人的陣容也是很多之前沒接觸過布袋戲的人開始關注它的原因之一。

不接觸日本動漫多年如我看到前兩個聲優配置想到的還是……網球王子。畢竟諏少配的跡部景吾是我二十年人生裡接觸到第一個印象深刻的…….狂霸酷炫龍傲天總裁式人物。


《東離劍遊紀》故事切入點從昔日一場魔界大軍與人界的戰爭中,人類鍛造出諸多足以發揮無匹力量的兵器——神誨魔械。戰爭過後,被交由護印師長久看守,其中由丹衡、丹翡這對護印師兄妹所守護的,乃是神誨魔械中的最強兵器天刑劍,卻落入以「蔑天骸」為首的惡人手中。在逃離蔑天骸追殺的途中,丹翡偶遇凜雪鴉、殤不患二人。受奇妙緣分所牽引的三人,與新加入的、性格鮮明各異的同伴們,各自懷抱著不同心思,朝著蔑天骸所居的七罪塔,踏上了旅程……

·

基於它只出了一集,也就並無法作出什麼評價。但對比國內臺灣的布袋戲一集七十分鐘帶片頭片尾…..東離劍遊紀第一集不足半小時的劇情……就只交代了被圍殺、救人和大魔王注意到了主角們這三個要點,也不知道說是半小時的放映時間太短(真的很短啊!!!)還是劇情處理得略顯拖沓。



可以感覺出劇組對於細節的處理使得一些與劇情無關的鏡頭顯得唯美,武打戲和特效也是初顯鋒芒,但是劇集時間和劇情內容至少從第一集來看,不夠令人印象深刻(當然,對於第一次看布袋戲的人來說肯定印象深刻)。

但不管怎麼說這檔戲的確因為它的編劇和聲優得到了廣泛的關注。

然而,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布袋戲現今要得到國人的關注居然靠的是日本的聲優和編劇不得不令人唏噓。圈子裡有同好說:「之前一直有意無意的在各種三次朋友圈子裡發布袋戲賣安利,雖然能引起興趣,但真正看進去的人沒幾個。令我沒想到的是,剛剛一看動態,好多根本不知道布袋戲的人忽然都在發《東離劍遊紀》,一下就淚目了。」


其實布袋戲其本身製作從戲偶、武器道具、場景布置、特效製作、操偶師動作與一人獨當一面配所有角色的聲音(臺灣布袋戲的傳統)來看,其本身的藝術文化價值完全不輸任何其他傳統文化。

布袋戲還有一個有趣的傳統就是幾乎每個角色出場都會有自身的詩號,通常由五言、七言的絕句或是宋詞的詞牌格式組成。

這點在這次的《東離劍遊紀》就體現出日本語插入的尷尬,因為翻譯並不能完全用簡潔的語言將文言的詩號含義解釋得淋漓盡致,果然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笑)。


從編劇劇情來看,就個人追的金光布袋戲來說,有過對犧牲、傳承、取捨、因果、個人領悟等方面有深入的探討。文戲計策圈套猝不及防腦洞大開,長期伏筆對照歷史線,將中華文化歷史長河從春秋戰國百家爭鳴至文景之治、盛唐與南朝等盡數伏筆結合於劇情進行詮釋。其中關於墨家與墨家鉅子的演繹可以說是全劇經典。朋友,你聽說過弒師鑄心嗎?

「你要記住,無論是誰的孩子,誰的兄弟,你都要一視同仁的不忍,同時也一視同仁的捨得。」——節選臺詞

金光偶爾一檔會專門就佛法方面進行挖深。如菩提三悟,金剛四正,摩訶五趣。「歸三悟,定四正,渡五趣,薩埵十二惡皆空。」主要表現的主題是對於「悟」,作為個人修行帶一路風雨蹣跚而來後的功德圓滿,不一樣的人因為有不一樣的際遇而成為不一樣的人,非是為了天下和平強行替眾生領悟,只有喜樂、沒有悲苦,避免紛爭與痛苦而創造的「和諧」。

編劇擅長寫不同類型的智者的智鬥,或機關算盡,或算無遺策卻止於天命;有徹頭徹尾極致陰暗的反派,也有可恨也可憐令人唏噓不已的反派,至少從編劇筆下的大多數角色身上,可見其心性、成長與轉變推疊相交成矛盾衝突的劇情主線。比太多國產電視劇高明到不知道哪裡去。


 

以上為拍攝場景

 

雖然《東離劍遊紀》應該會成為一部不錯的吸睛之作,但是我還是為其對於普羅大眾的吸睛原因並不是因為它是布袋戲而感到有些難過。就如有人說《大魚海棠》抄襲《千與千尋》這種說法,只是那些中國化的元素被日本挖掘喜愛並先一步運用到文化產業中,而後我們再使用類似元素,就難免印上了「抄襲」的標記。

布袋戲也是如此,作為忠實的中國布袋戲愛好者,並不希望以後大家提起布袋戲第一個想到的是:「啊《東離劍遊紀》!我知道!是日本編劇寫的!」因為布袋戲在中國的傳承(臺灣為主),如霹靂布袋戲、金光布袋戲,都早已經各自有幾百集的劇集,而且可明顯看出的是,它們自身也跟上了時代(電腦特效與對人偶的部件改進,且都已經做出外國人角色的人偶形象)。

布袋戲現在仍然是一個很小的圈子。從臺灣發展被安利進大陸,宣傳和周邊活動也是舉步維艱。相較於很多時候國人對外追捧,卻對本土文化卻嗤之以鼻更折辱謾罵的現象也生出無限感慨。 如果只能自娛自樂地縮在小角落的小舞臺上,三三兩兩的觀眾,稀稀拉拉的掌聲。這樣就真的是熱血與情懷嗎?

傳承,更需要的是有人去關注,去真正理解它,熱愛它,才能注入新的生命力從而生生不息。

沒錯我就是來安利布袋戲的。


-END-

故丨事丨藥丨丸


關注我們

每晚提醒你按時吃藥

△ △ △

相關焦點

  • 聽見傳統 · 分享經典丨《孔學堂傳統音樂時間》之《踏雪尋梅》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黃自和他的得意門生之一劉雪庵一起創作了十餘首歌,均編入商務印書館的《復興中學教科書》,作為教材歌曲使用。《踏雪尋梅》就是其中的一首。歌詞描繪了雪霽天晴、臘梅吐香的冬日怡人景色中,青少年活潑開朗的歡欣心境。
  • 《廚子戲子痞子》:荒誕之下,難掩愛國主義情懷和傳統文化的魅力
    但剝開歡笑的外衣,故事的內核又令人體會到深切的個人情感和愛國主義情懷。對於《廚子戲子痞子》這部電影,如果僅從故事情節進行解讀,難免會錯過這部電影諸多精彩內容。今天這篇文章,我將從「戲中戲」的藝術表現形式、新穎的內容呈現方式、交錯拼接的敘事空間以及影片中融入大量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四個方面,對這部電影進行深入解讀。
  • 【盤點】感受傳統情懷!日本傳統文化主題的動畫
    日本是保留傳統文化比較好的國家,動畫中也經常有許多傳統文化的影子,也有許多動畫是以日本傳統文化主題製作的,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吧~1《超譯百人一首 歌之戀》《百人一首》是日本廣為流傳的和歌集,集合了七百年內100首和歌,在江戶時代還被製作成了歌牌「歌留多」作為遊戲和競技項目,自然也是日本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而這部動畫則是一首以百人一首為主題的戀愛歌篇為題材的搞笑故事。
  • 聽見傳統 分享經典丨《孔學堂傳統音樂時間》之《清平調》
    《清平調》李白的《清平調》文採華麗,構思精巧,三首詩分別從空間和時間的維度進行描寫。《清平調》原是李白受唐玄宗之命,為取悅楊貴妃所作,鄧麗君和王菲隔空對唱的《清平調》,如今已經是膾炙人口的金曲。《清平調》可以說是鄧麗君的遺作,只錄製了一半就去世了,這首不完整的遺作,也一直沒有公開過,封存了20年。
  • AE文化 | 端午——情懷如夢 家國在心
    這是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日子,這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背後是共同的文化血脈傳承與炙熱的家國情懷。屈原的家國情懷是端午節的靈魂,而他「行澤吟畔」、「上下求索」的高尚愛國主義情操,則穿越了浩蕩的歷史長河,凝聚了千年的歲月滄桑,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圖譜和群體共識。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 聽見傳統 · 分享經典丨《孔學堂傳統音樂時間》之《夕陽簫鼓》
    《孔學堂傳統音樂時間》是一檔由貴陽孔學堂文化傳播中心和貴州廣播電視臺音樂廣播共同打造的高品質傳統音樂節目。節目通過資深主持人蕭峰的搜尋遴選,對中國傳統文化與經典音樂作品進行融合,如民樂、民歌、戲曲、舞蹈、詩詞等諸多的經典元素,利用廣播及新媒體平臺,多方位、立體式呈現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巨大魅力的同時,也給我們展現了一幕幕經典音樂盛宴。
  • 聽見傳統 · 分享經典丨《孔學堂傳統音樂時間》之《臥虎藏龍》
    《臥虎藏龍》的電影配樂透出一股深邃的東方音樂文化氣息,人生的困惑和無奈用典型的中國情結表達了出來:舒緩而優美的旋律,惆悵而悲傷的人生。《臥虎藏龍》的配樂,無論從細節的處理還是整部電影故事,都是依靠民族性音樂來支撐的,儘管在電影的開頭,中間和結尾處用了交響樂的配樂,但整部電影的音樂格調是民族性的,在這種配合下,運用鼓點,笛子,古琴和二胡完成整個音樂內容,是一個極具品味的音樂故事。
  • 「我的書屋·我的夢」走進文化禮堂,共讀《杭州優秀傳統文化叢書》
    通訊員宋穎馬麗記者駱炳浩「我的書屋·我的夢」走進文化禮堂、共讀《杭州優秀傳統文化叢書》活動,今天上午在富陽區靈橋鎮新華村文化禮堂舉行。始終把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富陽優秀傳統文化故事,作為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區和實現文化繁榮的重要載體。我們豐富閱讀,在富陽的農村文化禮堂、社區文化家園、企業文化俱樂部、城鄉和學校圖書館閱覽室,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青少年第二課堂基地、農家書屋和最美家庭等區域,傳承優秀文化、講好富陽故事的活動貫穿四季。
  • 聽見傳統 · 分享經典丨《孔學堂傳統音樂時間》之《步步高》
    《步步高》中國的民樂底蘊很深,民族管弦樂隊聽每個聲部,幾乎都同西洋管弦樂隊相對應,加之民間音樂和曲牌浩如煙海,雲南小調、青海民歌、陝西秦腔等等都可改編成非常動聽的輕曲妙韻獨奏高胡以明亮的音色和輕快的節奏,唱出一首歡樂的歌曲。經常出現的大音程跳動,更突出了節慶氣氛。作者在創作中敢於大膽採用全新的表現手法,使本曲在傳統廣東音樂中獨具特色。《孔學堂傳統音樂時間》是一檔由貴陽孔學堂文化傳播中心和貴州廣播電視臺音樂廣播共同打造的高品質傳統音樂節目。
  • 聽見有人叫你寶貝,這個發現讓我心碎
    《聽見有人叫你寶貝2016年底的一天晚上,我在鄲城縣民水路同學開的「聚茶緣」茶館裡邊喝茶邊玩手機,無意中發現這首歌,才第一次聽,而且聽的還是李宗盛唱的。不過比較而言,我還是喜歡李宗盛唱的版本。當時聽了這首歌,覺得這歌名起得挺有意思。
  • 狼毫小筆:網絡小說唱響傳統文化主旋律
    「我喜歡精讀酈道元的《水經注》、徐霞客的人生遊記、謝靈運的山水詩、曹雪芹的《紅樓夢》等作品,這些先賢的創作精神、文化功力,給我的創作啟發很大。」蓮青漪說,她要立志打造「新山水派」文學流派。  《狼毫小筆》創造了風雅唯美的獨特風格,融合歷史文化和現代時尚,亦詩亦幻,亦景亦奇,以地域為主線,以家國為情懷,自由穿越時空,重講中國故事,深受年輕人喜歡。
  • 一跪千金,傳統文化和文藝電影共同的末路
    ,但其實它更多的是反映了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的生存現狀,有人說這是一部不時尚的電影,就像電影裡的嗩吶一樣,是不合時宜存在的東西。但又有誰規定,只有時尚、流行才應該被推崇,文藝片和嗩吶就該被毫不猶豫的拋棄。
  • 繼承傳統文化,要挑肥揀瘦,讓傳統文化「活」起來~
    最近真的讀過不少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相關書籍,而且都是關於兒童繪本的類型,從《中國神話故事集》到《有仙氣》、《有英氣》等等兒童繪本,所講的內容均是中國傳統文化洪流的一小部分。可以說,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無論如何,也不是隻言片語就可以被講完的。
  • 在廣州,聽見花開的聲音
    上午活動圍繞「城市文化創新和灣區國際傳播」主題在廣州大劇院實驗劇場舉行,下午活動則在廣州美術學院昌崗路校區美術館,以「藝術創作的守正與創新」為題展開討論。傳嶺南畫派精神賦花鳥時代新色著名藝術家柯桐枝年逾古稀,素以寫意花鳥畫聞名。借著本屆廣州藝博會對話活動的契機,他首次來到花城。
  • 平面設計師超愛閩南文化,他說:傳統文化的東西越了解越讓人沉迷
    我在浙理工的專業是視覺傳達,當時感覺可以把大學這幾年學到的知識帶回來,給家鄉做一點改變;本身我也對閩南文化很感興趣,將傳統文化與事業結合,回來創作取材方便一點。也可能只是年輕氣盛,流著「愛拼」的血液吧。
  • 《千字文》第43集:中國傳統文化,準確的說是先秦的文化
    朱元璋一看「之乎者也」就火了,說:「哪裡用得著說這麼多廢話,他們也看不懂啊!就兩行字,我想你們了,來看看我吧!不就完了嘛」!骸垢想浴,執熱願涼。 「骸」是骨骼,人體有骨有骸,大的骨頭叫骨,小的叫骸。現代解剖學證明,人身有骸骨二百零五塊,女人比男人多兩塊,二百零七塊。
  • 舞蹈劇場《沈清傳》:以時代精神詮釋傳統情懷
    該劇自2018年開始籌備,立足精神高度、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選擇通過民間古典文學《沈清傳》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孝文化,用當代視角講述古代傳奇故事,以時代精神詮釋傳統情懷。「《沈清傳》作為朝鮮族盡人皆知的民間故事,內容豐富,也有文學、唱劇、歌劇等多種演繹版本。我們此次的舞蹈劇場希望抓住孝文化這個核心主題,讓這一文化精神更加直入人心。」
  • 「聽見花開」廣州文藝發布活動舉行 熱議城市文化創新與發展
    12月6日,「聽見花開」廣州文藝發布活動——「城市文化創新和灣區國際傳播文化論壇」與「藝術創作的守正與創新」論壇分別在廣州大劇院實驗劇場和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行,著名美術家柯桐枝、廣東畫院院長林藍、廣州市美協主席汪曉曙等出席論壇。論壇由著名文藝評論家、作家李舫主持。
  • 禹州傳統文化||難以割捨的紅薯情懷
    我不由心中頓感一熱,就快步過去,看到一個大約有六七十歲的老大爺,身穿破舊不堪的棉大衣,頭戴那種破舊「火車頭棉帽」,兩邊帽翅裡側的毛毛都快脫落光了,鬍子拉碴地捲縮在一個用舊柏油桶放在一個架子車上改制成的烤爐車前。我上前招呼一聲:「大爺,還有烤紅薯嗎?」那個把手揣在袖子裡捲縮在烤爐車旁取暖,且昏昏欲睡的大爺聞聲猛地一睜眼,眼神中燃起一股光亮來,連聲說:「有、有、有,還熱乎著嘞」。我說「多少錢一斤啊?
  • 【傳統文化】中國文化的根本特色
    中國傳統文化非常重視規矩,但這個規矩、規則不是僵化的,它是因時因地而異的,這就引申出中國文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中道」或者說「中庸」。「中道」「中庸」的「中」其實就是一個標準、就是規和矩,古語叫「中規中矩」。中國人把代表「規矩」的這個「中」看得非常重要。《中庸》裡講「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中」是天下之根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