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不嫌家貧,兒不嫌母醜。這句話道明了一個意思即使自己家裡不管貧窮還是有沒本事的父母,我們一點也不會嫌棄的。為什麼呢?這就是近鄉情結。
我們選擇不了出生,你的出地被父母決定,然後在出生地基本上一待就是十幾二十年。不管出生地的大人小孩,還是鳥語花香都在熟悉不過了。自己潛意識了已經植入腦海深處的一個根,這裡就是我的家鄉。因為這裡有著我的父母兄弟,親人朋友。以及自己熟悉的林林總總。
古時候我們也有這種行為那就是衣錦還鄉。哪怕在外面有多麼大的成就也要回到自己的家鄉,讓他們也享受到自己的那份榮譽。那時候考取功名後肯定要敲鑼打鼓的返回自己家鄉,一則給了自己父母那種榮譽感,讓父母在鄉裡鄉親中倍有面子。二則也可以始自己的家鄉也能享受到十裡八村的羨慕。要知道古時候哪個村有一個金榜題名的,那十裡八村都得巴結。
這就是近鄉情結,那麼近鄉情怯也是大部分在外的遊子們的一個心理活動吧。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在外漂泊逢年過節就會有思鄉情。但是每次回去到了村口或者在回鄉的路上自己自己總會忐忑不安。現如今出門在外的我們每次回家都會被鄉裡鄉親的左問右問,有沒有女朋友啊,工作怎麼樣啊?混的好點的肯定會應付自如,如果自己混的不如意那麼左鄰右舍就會左傳右傳,說誰誰家孩子混的不怎麼樣,誰誰家混得有多好。
這樣自己心裡就會有愧疚感,一愧疚自己父母,二容易產生自卑感,以後越來越不想回家鄉,但是卻也想回家。這就是情怯的一部分緣故。還有一個原因,出門在外很多年,自己的認識,見識,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鄉雖然還是那個家鄉,但是共同語言早已不是兒時的那樣了。跟自己家鄉人不知道講什麼,該怎麼開口。
不知道以上這兩種情況十一長假回家的你有沒有感受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