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鄉情怯:回家路上你在害怕些什麼

2021-02-06 華東師大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

本文共1981字,建議閱讀時間5分鐘。


我承認我是一個重度拖延症患者,但對於回家這件事情上,我一直持有歸心似箭的態度。然而這一次回家,從前一直習慣提前一禮拜就開始收拾行李的我把這一任務拖到了出發前兩小時。


在你臨近歸途時,有沒有一股拉力讓你總是迴避「準備回家」這件事?


近鄉情怯,古人用這個成語來形容遊子返鄉時的複雜心情。怯,是焦慮,不安的狀態。


人們總說「家是我們溫暖的港灣」,既然家的意義都是這樣積極而暖心的,為什麼有人在回家時會產生「焦慮」這種負向的情緒呢?


唐朝的遊子如此,千年後的遊子也如此。

古往今來,回家的路上,你都在害怕些什麼?



人際互動:是你的親友在施壓


「乖女子有沒有談戀愛呀?」

「有合適的要抓住哦!」

「準備多少歲結婚呀?」


人在社會中形成各種各樣的聯繫,而血緣是與生俱來的人際網絡。回到家,免不了拜訪各種親戚朋友們 ,尤其是在春節的時候,走家串戶都是中國人的傳統。


在走家串戶中,免不了受到老一輩們的「關愛」。 年紀還小的過問學業,年齡稍長的關心薪資和家庭組建。這種現象促成了「恐歸族」的湧現。


恐歸族是指在外工作,因為種種原因不願意或害怕回家過年的一類群體。當他們面臨來自各方的壓力時,選擇用迴避的策略來緩解焦慮。


他們把產生焦慮的原因歸因於親友的關心和比較,因此,他們下意識地迴避或者拖延這種情境的到來。


事實上,親友關於成績、薪資和家庭的問號帶來的壓力也監督我們自己內心的反思:這一年我完成什麼?失去什麼?


當我們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時,焦慮的情緒就會滋長。



新vs舊:是你的懷舊體驗在作祟


懷舊(nostalgia)一詞就源自於希臘文中nostos(返回家鄉)及algos(痛苦)的組合。然而,學者們認為懷舊不只是思鄉,而是一種範圍更廣的情緒體驗,是人們對過去快樂時光的渴望。


當你臨近家鄉,追憶過去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想起對你而言意義重大的地點,人物和事件。


同時,你也許從各種渠道或之前的經歷中得知家鄉在不斷更新改變的事實。


可能是你喜愛的一家書屋被改裝成服裝店,可能是校門口美味的外賣炸雞倒閉關門,也可能是你常去的一條街被遊客們佔領失去從前風貌。


總之,苦樂參半的懷舊體驗常藏有對現狀的不滿,因而期待懷念過去的美好。


然而,在你想要追尋過去的快樂時,家鄉的新變化卻再提醒你過去已成過去。


對懷舊體驗的渴求而不得也成為產生焦慮情緒,想要迴避家鄉的原因。



服從安排:是失去生活控制感的失落


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有回家不到一禮拜就被媽媽嫌棄的經歷。


「才吃完飯別坐著,出去走走呀!」

「又在玩電腦了,能不能休息一會眼睛?」


每當這種矛盾出現,我心裡不禁會稍稍懷念一下在學校自由自在的安逸日子,不會有人因為你沒有把被子疊好念叨一早晨。


父母和子女的關係,是讓作家和心理學家都樂此不疲的話題。龍應臺的《目送》有一段最為著名的關於母子關係的描述: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青少年在經歷青春期後,從依賴於與父母的共生關係到脫離家庭成為獨立的個體,獲得了自主權和控制感。


心理上的獨立和成熟都為處理人際關係,解決生活問題提供了基礎條件。


我們認為自己已經可以獨立承擔世界的重壓,雄心勃勃要成為生活山峰上的孤膽英雄。然而,對於父母來說,我們永遠都是孩子。


父母的權威對於身為子女的我們來說,在任何時候都是不容忽視的,再強烈的逆反心理也會受到父母意願的影響。


體驗過自主生活的我們忘不掉自由的滋味,假期囿於家庭卻削弱了我們對生活的控制感。


這種出於愛的尊重阻礙你「為所欲為」,從而引發負面的情緒,讓你在回家路上就開始擔憂接下來的日子。


從感性的角度詮釋近鄉情怯,大約是鄉愁在得以緩解的前一瞬間達到的頂峰狀態,那是心之所向的接近和不可名狀的阻力共同拉扯的複雜情緒。



很喜歡朋友說的一句話,「家之所以是溫暖的港灣,就意味著要一個人出發。」


故鄉是我們建立最初的社會聯繫的地方,情到深處是故鄉,一座小城或者一個都市,地點和人是牽掛的源頭。


對故鄉的「生怯」也許有千萬種原因,但只需想到——那些經歷的過去,體驗的情感,和城裡的汽笛,巷道裡的龍鬚糖一樣,給一個人出發的你以不吝的溫暖和支撐——就足夠讓我們向它邁步。


參考文獻:

Mahler, M. S. (1967). On human symbiosis and the vicissitudes ofindividuation. Joun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analytic Association, 15(4),740-763. doi: 10.1177/000306516701500401

Sedikides, Constantine, Wildschut, Tim, & Baden, Denise. (2004). Nostalgia: Conceptual Issues and Existential Functions. In J. Greenberg, S. L.Koole, T. Pyszczynski, J. Greenberg, S. L. Koole & T. Pyszczynski (Eds.),Handbook of Experimental Existential Psychology. (pp. 200-214). New York, NY,US: Guilford Press.

Xue, Jing. (2011). 懷舊心理研究述評. 心理科學進展 2011, Vol. 19, No. 4, 608–616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doi: 10.3724/sp.j.1042.2011.00608




# 小丘說 #

從上大學以來,似乎家鄉「只有冬夏,再無春秋」。歸鄉,就成了每年必有的體驗。也許欣喜、期待和害怕失望交雜的情感,就是近鄉情怯。「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但讓期待淹沒害怕吧,讓欣喜替換失望吧。別怕家鄉,山河雖改,故人猶在。


一首《歸鄉》附在閱讀原文裡,送給你。



↓ 戳閱讀原文聽《歸鄉》~

相關焦點

  • VOL.186 有沒有一種不安叫「近鄉情怯」
    也許你已經在回家的路上了,要麼你已經買好回家的票。
  • 中國人的近鄉情怯和近鄉情結你有嗎?
    我們選擇不了出生,你的出地被父母決定,然後在出生地基本上一待就是十幾二十年。不管出生地的大人小孩,還是鳥語花香都在熟悉不過了。自己潛意識了已經植入腦海深處的一個根,這裡就是我的家鄉。因為這裡有著我的父母兄弟,親人朋友。以及自己熟悉的林林總總。古時候我們也有這種行為那就是衣錦還鄉。哪怕在外面有多麼大的成就也要回到自己的家鄉,讓他們也享受到自己的那份榮譽。
  • 別因春節「亞文化」讓年輕人近鄉情怯
    春節回家是每個在外遊子的心聲,不過,許多在城市職場打拼的年輕人,每逢過年回家,都要默默承受財產的流失、攀比的傷害、逼婚的壓力、「逆耳」忠言的扎心……而在這樣的過年氛圍中任誰也高興不起來。也因此,「春節社交恐懼症」以及「恐年族」也成為不少年輕人的真實寫照,近鄉情怯也未嘗不是一種隱痛。
  • 近鄉情怯,總有一首純音樂讓你在獨自回家的路上循環播放
    不管是在外地工作,還是求學的你,快放假了吧。希望你不是一個人回家,今天想分享幾首特別適合在路上聽的歌曲。希望能使你對未來的路更加堅定;在路途中把一切委屈與不幹暫時放下,給家人最好的狀態,來年繼續奮鬥。《夜、螢火蟲和你》歡快的鄉村田園風的純音樂,有置身事外的空靈之感。自由自在、不受約束。《aloha heja he》中文意思是「加油,加油」,配上清新歡快的畫面,絕對是一場視覺和聽覺的盛宴,曲調輕快,仿佛可以洗滌心靈。
  • 怕催婚、怕對比,別讓「近鄉情怯」擋住回家腳步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春節意味著回家團圓。然而據媒體報導,近年來,一些年輕人卻出現「怕回家過年」的心態。怕被催婚、怕被和別人對比、怕送紅包不堪重負……各種有形無形的「怕」步步緊逼,令許多人既想回家又心存恐懼。很多在城市職場打拼的年輕人,患上「春節社交恐懼症」。
  • 回家路上吃什麼?清真自熱小火鍋!(自熱米飯同步上線)
    今年國家提倡就地過年,大家過年還回家嗎?回家的小夥伴們票都搶到了嗎?食堂君上學的時候,每次買好火車票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開始準備路上的口糧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覺得,在火車上吃零食、泡麵都分外的香。如果是一群人同行,大家把帶來的好吃的攤滿滿一桌子分享,熱鬧又快樂。如果是一個人獨行,那更是「輸人不能輸陣」,一定要用自己面前的美味蓋過隔壁熱鬧的一大群人
  • 清明:近鄉情怯的我,獨有一份思念在當下
    午後的時光有幾許微涼,我撐一把油紙傘,打你身邊走過,走過小街上窄窄的巷子。絲絲小雨不緊不慢地飄在臉頰上,飛花點翠,讓我有了幾分沉醉。回眸的那一刻,你的身影漸已模糊了我的視線。我無法想像你的遠去,也不知你的行蹤。……這飄飄忽忽的一簾雨後啊,洩露了誰的羞澀?我踟躕不前,想緊緊抓住夢幻,無奈路上的行人過客,他們在雨中行色匆匆,灑一地寂寞,留給寥落的雨巷。
  • 陽子走在回家的路上|紅包
    陽子走在回家的路上
  • 近鄉情怯——你真的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
  • 明明喜歡對方,卻拒絕了表白,性單戀者究竟在害怕些什麼?
    明明喜歡對方,卻拒絕了表白,性單戀者究竟在害怕些什麼?不,可能你只是個性單戀者。所以性單戀者究竟在害怕什麼?點開聽聽性單戀者的內心OS。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 新年到 莫讓這 「三子」 阻了你回家的步伐
    春節回家是每個在外遊子的心聲,不過,許多在城市職場打拼的年輕人,每逢過年回家,都要默默承受財產的流失、攀比的傷害、逼婚的壓力、「逆耳」忠言的扎心……而在這樣的過年氛圍中任誰也高興不起來。也因此,「春節社交恐懼症」以及「恐年族」也成為不少年輕人的真實寫照,近鄉情怯也未嘗不是一種隱痛。
  • 近鄉情怯,我為什麼不想回家?
    年末加班本來就多,鐘點工還回家過年了,所有的大掃除就只能自己來做,就擔心收拾不好媽媽會有話講。有天晚上下班回家,天氣特別冷,她在陽臺洗著衣服,突然就覺得很崩潰。「我到底為什麼要回家?」2小李過了年就34歲,在老家,他的好多同學的孩子都已經小學畢業了,可他卻連個女朋友都沒有。前些年,只要過年回家,父母一定要把小李的相親行程安排得滿滿的。
  • 低頭思故鄉的李白,為何一生都沒有回家?近鄉情怯四個字娓娓道來
    由此可見,李白自第二次出蜀後就一直沒有回家,那麼寫下了「低頭思故鄉」這麼有名,思鄉情結如此嚴重的李白為何至死都沒有回家呢?眾所周知,古代人因為飲食、醫療等方面的原因,壽命一般都比較短,所以李白25歲離開父母遠遊後,既渴望又害怕收到家裡的書信或者消息,可是一旦聽到親人離開,心生必定難掩悲涼。近鄉情切,更是近鄉情怯。
  • 孤身一人在深圳,你最害怕什麼?
    孤身一人在深圳,你最害怕什麼?有人說害怕生病,因為一不留神就要花掉很多錢;有人說害怕失業,因為每個月還有房貸要還;有人說害怕孤單,還有人說,最怕突然接到家裡打來的電話。「在醫院那幾天,更害怕我爸媽打電話來,一聽到手機響就會很緊張。我也不敢打電話回去,怕他們聽出什麼異常。現在我爸媽都不知道這件事。」出來混總是要還的。住院那幾天讓阿哲意識到,瘋狂熬夜透支的身體已經經不起折騰了,再不注意自己的健康,下一次上新聞的可能就是自己了。
  • 隨著距離越來越近,寧遇的心也越來重,竟然有種「近鄉情怯」之感
    是什麼原因讓他們神皇盡出呢?「玉虛宮真是神通廣大啊。」寧遇嘆道,並沒有表什麼意見。「是啊。寧兄以後還是多注意一點的好。玉虛宮在人族星表面上只是排行第三,可是他們的實力遠遠不止這點。」宮傲提醒道,「寧兄,多餘的話我就不多說了,你也是明白人。今天晚上你們朝了面,以後還是小心點的好。我的傷也好得差不多了,該回家一趟了。寧兄多保重,告辭!
  • 情人節禮物,你別害怕我會陪你一路走回家!
    今年的情人節或許是有史以來最特別的一次,疫情下的情人或許不能像往年那樣,但是今天的情人節莫過於「我願意,等你歸來,共赴一場最美的約定!」你別害怕我會陪你說話一路走回家你終會遇見這麼一個人,他會用整個人生將你精心收藏,用漫長歲月把你妥善安放,怕什麼,歲月漫長,你心地善良,終會有一人陪你騎馬喝酒走四方。
  • 回家路上撿到一隻小奶貓,餵養不到三個小時,我們的噩夢就開始了
    昨天回家路上看見它跑到馬路中間差點被壓死,然後就一直躲在車底下,逗了好久才把它騙出來,這小奶貓怕人,一直叫,見到人就跑,帶回家就躲在沙發底下,要麼就躲柜子裡,抓都抓不到,好不容易拉出來,叫的撕心裂肺,昨天餓的不行了悄悄跑出來吃了一點點貓糧,這奶貓太小了,看起來才幾十天大,我又沒有羊奶餵它~關鍵是它怕人,剛剛拿了一件廢棄冬天衣服,直接把它裹住,放在我腿上,結果神奇的一幕來了
  • #夏收時節#近鄉情怯,揮不去童年記憶,回不去的故鄉!
    又到了收穫的季節,卻近鄉情怯!望著眼前的一幕幕畫卷,童年的記憶瞬間浮現在眼帘;不知從何時起,漸漸縮短了回鄉的頻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不敢回歸故鄉,怕的是物是人非,怕的是明明就在昨天,卻恍然已過幾十載。揮不去的童年記憶,回不去的故鄉!
  • 有點近鄉情怯的意思,先在停車場附近逛逛
    (上山的路在筆記裡發了視頻)路遇純种放養藏馬雞什麼多少道拐,比起這條小路的驚險刺激都弱爆了。待到山頂湖邊,村民用彩旗拉線,每人十塊,每輛車20塊。有點近鄉情怯的意思,先在停車場附近逛逛。小寶和牛犢就這麼一動不動地對視了3分鐘。好吧,該看到的,總歸是要看到的。
  • 十八年後-《走在回家的路上》
    中央電視臺的節目《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只看了第一期,已經沒有勇氣再看下去了。我不知道我是否會有勇氣在于和偉老師48歲的那個年齡去回家看一看,我也不知道當我那個年紀回去的時候自己的家會是什麼樣子的,親人,朋友又會是什麼樣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