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之前》這部大尺度國產紀錄片重新刷新了對世界的認識

2021-02-08 刺蝟影視分享
 

每個人至少都能活1000年。到2050年,人類將會和機器人結婚。

當AI機器人成為你的妻子或者丈夫,這個世界還會好嗎?                                                                                           --《明天之前》

 

剛看到這句話,也許你會覺得這簡直就是危言聳聽,無稽之談,或者是一部超現實科幻片。

但是現實中,真的有一檔紀錄片,在全世界範圍裡調查了這些問題。

當人工智慧、天體物理、生物科技、長生不老、信仰隔閡這些詞彙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未來的世界越來越令人期待。

 《明天之前》

《明天之前》是不久前開播的一部紀錄片,上線首日全網播放量達2481萬。

主持人曾寶儀帶著攝製組,一年時間訪問20多個國家的頂尖科學家和行業代表,

以世界級的視野帶著越來越像孤島的我們,去看看最前沿的各種科技和熱點話題,討論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各種可能。

 

這一次,是真正的「劇透」未來。

 

>>機器人伴侶<<

紀錄片的第一站,來到了美國聖地牙哥最大情趣玩具工廠。

 

這個「情趣玩具」是什麼呢?

 

簡單來說,就是矽膠娃娃。

沒錯,就是宅男必備的那種.

但是,這裡的矽膠娃娃可沒有那麼簡單。

在這裡,一位名叫哈莫尼的升級版矽膠娃娃,是一種具有尖端人工智慧、能夠與人類充分互動、擁有自己性格的機器人。這將是世界上第一個投入使用的AI伴侶機器人。

外觀上,哈莫尼非常逼真,擁有細膩的皮膚、完美的身材、甚至可以模擬人類的體溫。

很多倫理學家認為機器人伴侶只是工具,不能將他們視之為與人類等同。

但當很多使用者孤寂的靈魂和貧瘠的生活被機器人伴侶安慰後,使用者們漸漸將機器人們當成家庭成員。

節目策劃人曾寶儀走訪了幾位「高級玩家」:

資深用戶戴維對他的矽膠娃娃謝朵奈一見鍾情,他甚至希望未來可以為她升級。

住在澤西島上的男人西蒙,就更加毫不避諱了。

 

他稱矽膠娃娃是自己的妻子,最愛做的事情就是帶著它四處閒逛,島上的人也就見怪不怪了。

而人工智慧界的泰鬥戴維·拉維甚至大膽的寓言:

五十年內會有人要求跟自己的伴侶機器人結婚,並且這種人和機器人的結合很快就能得到法律的認可。

>>長生不老<<

有了「機器人和人類結婚」這個大膽的選題之後,紀錄片的第二站討論的話題是更加瘋狂:

 

「人類應該追求長生不老嗎?」

 

長生不老是一個歷史上由來已久的課題,貌似這是個神學領域的假設,其實這不過是全人類共同的追求,切切實實是生物學的事兒。

假如你能活到300歲、400歲、500歲……

你可以慢慢的去完成生命中所有的嚮往,不必刻意從諸多興趣中忍痛只選一個當做將來的夢想,因為你的每一個夢想都有足夠的時間去實現,生命不斷延續,智力不斷提升,最後到達心中的遠方。

主持人來到了美國的「長生不老大會」。

 

去的人都想忍不住問一句:

「你們到底多少歲了?」

兩人聽完哈哈大笑,回答:「我們是無限年齡的。」(其實是82歲)

 

 

一群不甘接受有限生命的「激進生命延續主義者」,共同討論科技給生命帶來永生的可能性。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宣傳如何抵抗生理上的衰老的大會。

 

大會上先是創始人們慷慨激昂的發言,接著是一些科學家和學者的討論。

 

最後,是一場狂歡的的舞會。

 

「長生不老大會」除了會場,還有一個服務場地,裡面有很多攤位和產品:

 

有把15-25歲年輕人身體裡的血漿抽取,再注入到老年人身體裡的儀器。

 

甚至有號稱結合了中醫,可以增加人「精氣」的醫療儀器.

 

在這個大會中還有一個生物學領域的大神,名叫奧布裡。

 

他的主張是,衰老本身就是一種疾病,從理論上來說,是可以被治癒的。

 

在他的預期裡,人類都可以活1000年以上。

 

說起來,人類千百年來為了「永生」所做的瘋狂之事實在不少。

古代皇帝拼命的煉丹,現代老年人拼命保健;

還有很多人不惜把自己的屍體保存在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氮裡,等待「重生」。

 

 

衰老,對人類來說意味著什麼?

痛苦、失去尊嚴、生命終結。

不得不承認,因為人類的生命有限,絕大部分人類都是畏懼衰老。

但是跨過養生去追求永生,這真的靠譜嗎?

很多網友評論:這部紀錄片更像一部恐怖片。

 

因為我們不得不承認,未來離我們越來越近。

 

而《明天之前》捅破了科技和人性之間的窗戶紙,不偏不倚的把這個問題拋給每一個觀眾。

 

《明天之前》不僅讓我們看到更多這個世界上發生的事情,

同時給了我們更多的觀點和選擇。我們可以選擇讓機器人陪伴自己,也可以選擇生或死,選擇長久的和平或持續的衝突。

永恆的生命固然令人嚮往沉醉,但是,當人們對生命已不再畏懼,不再充滿敬意的時候,是不是意味著虛度年華的人越來越多。人們越來越不珍惜生命中的出現的一切,不再懷有更多的感恩之心。因為即使犯錯,也可以有大把的時間重來。

物以稀為貴,也許正是因為短暫,才會更顯美好。正是因為短暫,生命中出現的人和事才會更加珍惜。

如果你能活到1000歲,你願意嗎?

如果你的伴侶是一個可以隨意變成你理想型的機器人,你想要嗎?

請留下你指尖的溫度

讓太陽擁抱你

記得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相關焦點

  • 離開舒適區,國產紀錄片還能去哪裡?——《明天之前》的啟示
    今年6月,騰訊新聞出品的紀錄片《明天之前》上線,這是一部以中國視角放眼世界,聚焦關乎人類命運的科技、社會、人文問題的未來題材紀錄片。截至收官,《明天之前》豆瓣評分穩步上升至8.5,全網播放量超1.84億,並且取得微博紀錄片榜連續兩周播放量和話題量排名第一的佳績。
  • 《明天之前》:國產尺度最大的紀錄片,太大膽了!
    這樣的討論也出現在之前的紀錄片中,只不過,跟紙上談兵的辯論不同,節目的拍攝對象正是將論點付諸實踐的人——《明天之前》《明天之前》一共四集,一集一個選題,一集50分鐘。別看量小,內容其實滿到不行。而戴維也提到,在進入這樣的「美麗新世界」之前,我們不可避免的要去提前思考一個隱憂:當機器人的智力到達一定高度,可以四處移動,而他們的人工智慧也使他們比人類更加優秀,他們將有可能拋棄人類,接管整個世界。
  • 這部紀錄片會讓你重新認識日本
    我查了查資料,現在有35%的日本人在50歲之前沒有結婚,估計到2035年,將有近一半的人口不會結婚。日本各界已經認識到無緣社會的巨大隱患,許多團體也在積極的想對策。片中有個叫吉澤的39歲男人,曾經給節目組寄去了一封遺書,說不想再這樣毫無希望的活著,正在考慮自我了斷。
  • 高口碑的《明天之前》和嚴肅內容「求索記」
    《明天之前》這部紀錄片的出現,不僅意味著國產紀錄片走出舒適區的決心和勇氣,同時也意味著,騰訊新聞在「深度內容」的探索也走到了行業的前列
  • ——騰訊深度紀錄片《明天之前》
    由騰訊新聞與2017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製作團隊Grain Media團隊聯合製作,曾寶儀擔任主持人,歷時一年橫跨多國拍攝的紀錄片《明天之前》於6月13日上線騰訊視頻獨播,目前已經上線的四集《機器人伴侶》、《人類應該追求永生嗎》、《近鄰?近敵?》
  • 厲害了,這部國產紀錄片刷新了我對「中國原創」的印象
    很多人其實沒有意識到,看紀錄片已經成了一種年輕人的風潮。在很多視頻平臺,甚至是只有年輕人喜歡的二次元平臺,都開闢了紀錄片專區。不過提到紀錄片,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都是英國的 BBC 和美國國家地理、Discovery 這三大廠的精美自然科學紀錄片。但提到中國優秀的紀錄片,大多數人首先能想到的就是《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人生一串》這樣的美食紀錄片。
  • 跟隨這部獲獎紀錄片,重新認識中國網絡直播
    跟隨這部獲獎紀錄片,重新認識中國網絡直播 2019-08-29 21: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以影像為盜火者,突破眼界,在明天之前洞見廣闊人生
    「我是被他們推著去死的那個人……」 重新回憶起節目拍攝的這段時光,兼任《明天之前
  • 《明天之前》丨以前只有BBC、Discovery會拍的紀錄片 ,騰訊新聞也做到了
    一檔只有四集的紀錄片,從6月13日開始,以每周一集的更新速度,在騰訊新聞上線。目前第四集已經更新。這檔叫做《明天之前》的紀錄片是騰訊新聞團隊在《十三邀》等節目之後,推出的又一個大項目,它少有地以世界視野,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出發點,去探討整個人類族群在科技、社會、人文上會遇到的問題。
  • 騰訊新聞出品、奧斯卡獲獎團隊協制,紀錄片《明天之前》探索未來
    這一系列探討人類未來生活變化,看似遙遠又現實的前沿話題都是由一部名為《明天之前》的紀錄片引發的。《明天之前》由騰訊新聞出品聯合英國奧斯卡獲獎團隊Grain Media共同製作,於6月13日上線騰訊新聞。騰訊新聞出品此前曾推出過《十三邀》《和陌生人說話》《@所有人》《財約你》等欄目,一直專注展現文化、社會、經濟、民生等領域的時代變遷。
  • 《明天之前》什麼時候播出每周幾點更新 在哪裡可以看
    是否會選擇永生」,以及自己將如何面對未來……  《明天之前》裡出現的一系列「畫風迥異」的嘉賓,以自身經歷和觀點刷新著曾寶儀與觀眾的認知。怪不得曾寶儀在首映式上說,錯過這次探訪的機會,她這輩子或許不會再探訪這些人,這些地方,也不會離真實的世界更近一步,以及,在這些經歷之後,重新思考「我是誰」。
  • 豆瓣9.3分,這部國產良心紀錄片,比肩BBC水平
    小美上一期跟大家安利了一部致富紀錄片,有興趣的朋友們一定要去看哦,祝你早日將手裡的100塊變成一百萬吧,這期小美帶大家進入美妙的深海世界,講述在中國海域上面海島或者海洋的故事。這部國產精品紀錄片《蔚藍之境》講述了中國從北邊的渤海到南方的南海,跟海洋有著莫大關係的動物們。
  • 《明天之前》首映:你所掌握的信息,足夠讓你迎接未知的明天嗎?
    紀錄片《明天之前》是騰訊新聞與2017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製作團隊Grain Media團隊聯合製作的一檔紀錄片,分為《人類應該追求永生嗎》、《機器人伴侶》以及《近鄰?近敵?》等單元,真實記錄當下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預感科技發展可能會給世界帶來什麼變化。
  • 曾寶儀親自答:紀錄片《明天之前》有哪些內容震撼了你?
    題圖:曾寶儀/知乎紀錄片《明天之前》有哪些內容震撼了你?   這是我做過最困難的工作,但也是帶給我最大成長的工作。為什麼一定要有「資格」才能關心這個世界?我們不都是這個世界的一份子嗎?如果連我都不關心自己即將面臨什麼樣的明天,我到底還能掌握什麼樣的今天?走得越遠,我越是明白最終這些沒有答案的疑問,其實還是得回到自己的內心:「我要怎麼樣活著?」在我思考人類有沒有告別這個世界的權利或是儘可能地延長這個身體的使用期限時,我有沒有辜負活著的每一次的呼吸?我有想過自己跟人工智慧有什麼不同嗎?
  • 愛吃水果的你一定不會錯過這部良心國產紀錄片
    最近幾年來,始於《舌尖上的中國》,畫面精細、取材廣泛、內容有趣已經成為了國產紀錄片的代名詞。
  • 不裝了,紀錄片是我最早認識世界的方式
    此後近一百年,紀錄片一直作為劇情片的影子遊走在影像世界裡,很難走入主流,如果電影院同時上映劇情片和紀錄片,那麼觀眾毫無疑問會選擇前者。可是實不相瞞,在短視頻還沒有崛起,紀錄片是🍑認識這個世界的重要途徑。
  • 是時候重新認識城管和小攤販了!《城市夢》為國產紀錄片提供了一個...
    真實、震撼、溫情成為觀影關鍵詞,如何將一部紀錄片講得生動好看又能讓人產生共鳴?《城市夢》也為國產紀錄片提供一個鮮活的樣本。  文化學者,《客家萬裡行》策劃人齊岸民認為,包括鄭州、武漢在內的很多城市都是遷徙城市,中原人在遷徙過程中不斷把中原文化帶到外地,再經過一代代繁衍生息形成當地文化特色,他認為,「很難從傳統概念去界定《城市夢》的類型,看電影的過程中我一直在轉換思路,一開始以為它是紀錄片,看著看著覺得是故事片,裡面幾個小專題又像是新聞報導中常用的專題片,《城市夢》把電影類型的界定混沌化了,但呈現了一個好故事
  • 2020最值得期待的五部紀錄片,讓你重新認識黴黴、希拉蕊、瑞典環保...
    為了讓大家不那麼無聊,小編精心為大家推薦五部今年上映的紀錄片。從萬眾矚目的巨星泰勒斯威夫特到與美國總統失之交臂的希拉蕊柯林頓,還有諾貝爾和平獎提名的瑞典環保少女格雷塔。通過紀錄片的角度帶你重新認識她們的「真面目」。
  • 關於母親的離開 | 用紀錄片《生死一課》 重新認識生命
    關於母親的離開 | 用紀錄片《生死一課》 重新認識生命 2020-10-12 0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這部國產神作,又火了…
    豆瓣評分8.6,《中國》創造了今年國產紀錄片的最高分。臺詞過於講究辭藻華麗、文辭優美,使得解說風格有些跳戲。慢鏡頭、空鏡頭有點多,不適宜慢鏡頭的地方,還是大篇幅地使用。孔子在城牆根哭泣的這場戲,節奏過於緩慢,容易讓人出戲。不過,隨著紀錄片《中國》的走紅,還有另一部國產紀錄片,也被大家挖掘,重新走進大眾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