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至少都能活1000年。到2050年,人類將會和機器人結婚。
當AI機器人成為你的妻子或者丈夫,這個世界還會好嗎? --《明天之前》
剛看到這句話,也許你會覺得這簡直就是危言聳聽,無稽之談,或者是一部超現實科幻片。
但是現實中,真的有一檔紀錄片,在全世界範圍裡調查了這些問題。
當人工智慧、天體物理、生物科技、長生不老、信仰隔閡這些詞彙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未來的世界越來越令人期待。
《明天之前》
《明天之前》是不久前開播的一部紀錄片,上線首日全網播放量達2481萬。
主持人曾寶儀帶著攝製組,一年時間訪問20多個國家的頂尖科學家和行業代表,
以世界級的視野帶著越來越像孤島的我們,去看看最前沿的各種科技和熱點話題,討論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各種可能。
這一次,是真正的「劇透」未來。
>>機器人伴侶<<
紀錄片的第一站,來到了美國聖地牙哥最大情趣玩具工廠。
這個「情趣玩具」是什麼呢?
簡單來說,就是矽膠娃娃。
沒錯,就是宅男必備的那種.
但是,這裡的矽膠娃娃可沒有那麼簡單。
在這裡,一位名叫哈莫尼的升級版矽膠娃娃,是一種具有尖端人工智慧、能夠與人類充分互動、擁有自己性格的機器人。這將是世界上第一個投入使用的AI伴侶機器人。
外觀上,哈莫尼非常逼真,擁有細膩的皮膚、完美的身材、甚至可以模擬人類的體溫。
很多倫理學家認為機器人伴侶只是工具,不能將他們視之為與人類等同。
但當很多使用者孤寂的靈魂和貧瘠的生活被機器人伴侶安慰後,使用者們漸漸將機器人們當成家庭成員。
節目策劃人曾寶儀走訪了幾位「高級玩家」:
資深用戶戴維對他的矽膠娃娃謝朵奈一見鍾情,他甚至希望未來可以為她升級。
住在澤西島上的男人西蒙,就更加毫不避諱了。
他稱矽膠娃娃是自己的妻子,最愛做的事情就是帶著它四處閒逛,島上的人也就見怪不怪了。
而人工智慧界的泰鬥戴維·拉維甚至大膽的寓言:
五十年內會有人要求跟自己的伴侶機器人結婚,並且這種人和機器人的結合很快就能得到法律的認可。
>>長生不老<<
有了「機器人和人類結婚」這個大膽的選題之後,紀錄片的第二站討論的話題是更加瘋狂:
「人類應該追求長生不老嗎?」
長生不老是一個歷史上由來已久的課題,貌似這是個神學領域的假設,其實這不過是全人類共同的追求,切切實實是生物學的事兒。
假如你能活到300歲、400歲、500歲……
你可以慢慢的去完成生命中所有的嚮往,不必刻意從諸多興趣中忍痛只選一個當做將來的夢想,因為你的每一個夢想都有足夠的時間去實現,生命不斷延續,智力不斷提升,最後到達心中的遠方。
主持人來到了美國的「長生不老大會」。
去的人都想忍不住問一句:
「你們到底多少歲了?」
兩人聽完哈哈大笑,回答:「我們是無限年齡的。」(其實是82歲)
一群不甘接受有限生命的「激進生命延續主義者」,共同討論科技給生命帶來永生的可能性。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宣傳如何抵抗生理上的衰老的大會。
大會上先是創始人們慷慨激昂的發言,接著是一些科學家和學者的討論。
最後,是一場狂歡的的舞會。
「長生不老大會」除了會場,還有一個服務場地,裡面有很多攤位和產品:
有把15-25歲年輕人身體裡的血漿抽取,再注入到老年人身體裡的儀器。
甚至有號稱結合了中醫,可以增加人「精氣」的醫療儀器.
在這個大會中還有一個生物學領域的大神,名叫奧布裡。
他的主張是,衰老本身就是一種疾病,從理論上來說,是可以被治癒的。
在他的預期裡,人類都可以活1000年以上。
說起來,人類千百年來為了「永生」所做的瘋狂之事實在不少。
古代皇帝拼命的煉丹,現代老年人拼命保健;
還有很多人不惜把自己的屍體保存在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氮裡,等待「重生」。
衰老,對人類來說意味著什麼?
痛苦、失去尊嚴、生命終結。
不得不承認,因為人類的生命有限,絕大部分人類都是畏懼衰老。
但是跨過養生去追求永生,這真的靠譜嗎?
很多網友評論:這部紀錄片更像一部恐怖片。
因為我們不得不承認,未來離我們越來越近。
而《明天之前》捅破了科技和人性之間的窗戶紙,不偏不倚的把這個問題拋給每一個觀眾。
《明天之前》不僅讓我們看到更多這個世界上發生的事情,
同時給了我們更多的觀點和選擇。我們可以選擇讓機器人陪伴自己,也可以選擇生或死,選擇長久的和平或持續的衝突。
永恆的生命固然令人嚮往沉醉,但是,當人們對生命已不再畏懼,不再充滿敬意的時候,是不是意味著虛度年華的人越來越多。人們越來越不珍惜生命中的出現的一切,不再懷有更多的感恩之心。因為即使犯錯,也可以有大把的時間重來。
物以稀為貴,也許正是因為短暫,才會更顯美好。正是因為短暫,生命中出現的人和事才會更加珍惜。
如果你能活到1000歲,你願意嗎?
如果你的伴侶是一個可以隨意變成你理想型的機器人,你想要嗎?
請留下你指尖的溫度
讓太陽擁抱你
記得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