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國家現在對教育越來越重視,老師們的待遇和社會地位都提高了很多,但不可否認,還是有部分老師對自己的職業不夠認同,特別是一些偏遠地區的鄉村教師,他們的生活可能還存在一些困難,因此不少人都認為選擇教師職業就是選擇了成就他人、「燃燒」自己。
鍾南山表示,以前讀書的時候經常聽到這麼一句話:
「教師的工作是點燃蠟燭,照亮了別人,『毀滅』了自己」。我覺得這句話只有一半是對的,教師點燃蠟燭,照亮了別人,但另一方面不是「毀滅」自己,而是體現了自己的價值。什麼人最受歡迎?那就是為社會、為集體作奉獻的人。
唐代的詩人韓愈指出:「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職業是教書育人,其過程屬於教學相長,並非耗費自身資源,更談不上什麼「毀滅」,教師在育人成才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
教書育人相輔相成
教書育人,不僅是教書還要育人,這是相輔相成的。為什麼有的學生特別敬佩自己的老師,我認為這不僅是因為業務能力,更重要的是老師的為人。老師的為人會在無形中影響學生,我們對此深有體會。
有人說選擇了教師職業就是選擇了「白+黑」、「5+2」,這句話不算誇張,雖然老師們都有寒暑假,但在平時單位時間的工作量還是挺大的。如果你想學生做一件事,比如搶救病人,那你先做,學生能看出來,即使不說他們也能感受到。教書育人,常常不在口頭上,更多是在行動上。
教師也是普通人
教師的職業雖然值得尊敬,但和其他各行各業的人一樣,也都是普通人,需要依靠這份工作養家餬口。從這個角度來說,教師的實質和其他職業並沒有什麼不同。教師首先是人,也需要吃穿住行,也有七情六慾,然後才能從事教書育人這項活動。
好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深遠,不僅要「學高」,還要努力做到「身正」。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好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甚至是老師無意中的一句話就會讓學生記住一輩子。
成年人的生活沒有「容易」二字,任何一種工作都是辛苦的。想當初,自己千辛萬苦當上了老師,想著要大展身手。站上講桌才發現,老師的工作量遠比想像中要大:教學之外,還有教案整理、考核評估、學生家訪、假期培訓、職稱評定……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在知識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相比給學生傳授好知識,我認為教師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做人,培養他們良好的素質和品行。在知識的層面,重要的則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思維與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要做到這些,教師唯有自己品德高尚、為人師表,才能成為學生們的榜樣。當一個教師培養出許多優秀的人才,桃李滿天下的時候,那種成就感是難以言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