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流藝人退出中國市場,中國偶像時代即將到來

2021-01-09 胡嘉娛樂仁

現如今,娛樂市場風雨起雲湧,尤其是最近幾年因為「限韓令」的頒布。中國的娛樂體制開始逐漸上升。大批的韓國藝人退出了中國市場,隨後,一些娛樂企業盯準了這期間的空白,打起了爭奪戰,搭建練習生體系。最近一些年的選秀節目頻頻播出,其中推出了一大批的組合,這些組合中又以蔡徐坤和楊超越的名氣最大。由於這些選秀節目的播出,中國的偶像市場也逐漸打開了局面。從中國的電視上看到的不再是韓流的藝人,而是來自中國的練習生。

在「限韓令」還沒有頒發之前,中國的偶像市場是韓國佔據了大部分,因為當初的中國娛樂產業還沒有完善,所以韓國娛樂集團盯上了中國這塊大蛋糕。隨後在中國的各個平臺上都陸續出現了韓庚這個名字,作為赴韓的偶像練習生,他名字的出現也代表了他背後的團體。隨著韓庚回國之後,中國的娛樂市場也被韓國所打開。

當中國娛樂市場這塊大蛋糕被分割了一塊兒之後,就會有更多的人來搶奪,隨後我們熟悉的exo等團體也包括了宋慧喬等演員,都逐漸出現在出現在中國的電視屏幕上。中國文娛體系的不成熟,導致了中國娛樂市場被韓國所佔領,而中國自身的偶像團體被打壓,在當時唯一可以抗衡的就是tfboys。

當然,隨著「限韓令」的頒布。讓中國的偶像市場。出現了一些空白,而一些娛樂產業藉此機會,也推出了自己的偶像團體。在當時那個時候,韓國的偶像團體在中國大展風採。因中韓合作的一些作品陸續播出,一大批韓國藝人因此受益,成為了廣告商的寵兒。當韓流明星退出舞臺之後,粉絲們也會因為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失去當時的狂熱,再次回想,只會感慨當時的年少歲月。雖然現在的韓流已經退出中國市場,但不知道何時會重返內地,只能藉此希望內地的娛樂體系早日成熟,也希望內地的偶像們能迎來一片璀璨的天地。

相關焦點

  • 告別中國市場五年,韓流用「歐美力量」實現全球化
    告別中國市場五年的韓流正在逐漸「侵蝕」歐美,其在內容創新的能力也憑藉「歐美力量」,走上了一條更為國際化的道路。2018年9月,BTS 成為了第一支在聯合國講話的韓國藝人組合。隨後,BTS登上了《時代》雜誌的封面,《時代》周刊給予他們的標題則是:「下一代領袖」。《時代》在封面文章中寫道:「BTS 和此前的披頭四以及One Direction一樣,都呈現出了暖心的外表和抓耳的旋律,此外還沿襲了New Kids on the Block和超級男孩脈絡風格的舞蹈。
  • 黎博雅 | 付出與隱憂:中國韓流粉絲境況研究——以某韓國男子偶像團體的微博粉絲為例
    粉絲文化作為舶來品,是隨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娛樂產業的勃興、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發展起來的。近些年來隨著韓國娛樂文化在中國的傳播和影響的擴大,韓流粉絲群體愈發成為備受矚目的粉絲群體。他們追星行為衍生的各種話題,經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和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則使得中國韓流粉絲的追星主戰場轉向了微博,並使他們的追星活動表現出一些新特點。
  • 失去中國市場五年的「韓流」,如何在全球越戰越勇
    韓國音樂偶像組合防彈少年團(BTS)8月21日發布了他們的全新英文單曲Dynamite,這首歌的MV上線YouTube首日便收穫了1.011億的觀看人次,也成為了史上第一支24小時內觀看人次破億的音樂MV。這已經不是這支韓國男團首次創造歷史,在過去幾年時間裡,他們以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刷新著各項紀錄的同時,也在全球再次颳起了一陣「韓流」旋風。
  • 「限韓令」三年後,韓流文化是否失去中國市場?
    種種跡象表明,韓國文化要重新進入內地市場,但三年過去,國內娛樂市場結構已經發生變化。回顧此前的國內娛樂市場,「韓國文化」於千禧年進入中國,尤其以韓國明星、偶像明星、電視劇為主的內容對國內市場產生影響,形成屢屢風靡的現象。但隨著2016年政治事件影響,韓流文化逐漸降溫。三年之後,國內影視已經迅速發展,再加上國內受眾心態變化,和國產偶像文化發展,媒介權力分化等客觀因素。
  • 防彈團粉絲仍為偶像說話,禁韓令之下,韓流在國內還有影響力?
    趁著韓國文化產業退出中國導致部分市場空白的時機,國內大量娛樂公司崛起,推出了一大批頂流藝人,打造了自己的造星平臺。韓流似乎在國內就此一蹶不振,甚至有人說:韓流藝人的大勢已去,再也不可能掀出什麼風浪了。但事實是這樣嗎?
  • 韓國「娛樂大佬」大放厥詞:中國「必須重新給韓流開門」?
    01韓娛從巔峰到低谷李秀滿被許多韓國藝人和粉絲稱之為滿叔,而他也確實很了不起,稱得上是韓娛巔峰製作人。在李秀滿創建的公司裡面,分別走出了EXO、東方神起、少女時代、F(x)等等偶像團體,而這些偶像團體更是火遍了大江南北,在整個亞洲娛樂圈都是名聲響亮!
  • 中國明星偶像市場,正值風口
    回顧中國偶像市場,明星產品的更迭經過3個時代。1990年—2003年。中國偶像市場1.0時代。以「小虎隊、四大天王、周杰倫」為首的明星陸續出道,活躍於娛樂圈各大角落,標誌著中國偶像市場進入大眾消費時代。明星多以「巨星、大眾情人」形象出現,1個明星基本覆蓋全客層,男女老少均認識,明星變現圍繞音樂唱片、演唱會、廣告代言、影視劇為主。
  • 大批韓星退出內地,韓流真的在中國消失了嗎?
    現如今,中國娛樂圈熱鬧非凡,各路明星們紛紛不懈努力者著,擠破腦袋也想往一線衝刺。曾幾何時,中國內地市場被韓流幾乎完全佔領,以韓國流行音樂、電視劇、網路遊戲等「韓流」在中國市場快速蔓延,成為街頭巷尾的熱議話題。
  • 中國偶像選秀節目熱火朝天?日韓偶像產業,卻是背後最大的贏家
    不但和後世的日韓偶像有著根本不同,而且和同時代港臺偶像都有很大的區別。2000年過後,隨著籤署WTO市場經濟的到來,中國文化產業加速了市場化。這個時候,內地樂壇開啟了第一波全民造星的選秀節目,終於造就了一個直到現在都有著莫大影響力的偶像。
  • SNH48和TFBOYS還不能證明「偶像養成」適合中國市場
    有消息稱接下去AKB48將在上海開設劇場進行日常演出,且有與中國導演李少紅合作拍攝中日文化交流主題的影視劇的計劃。聯繫此前AKB48的中國姐妹團SNH48因「本土化」問題與日方衝突被AKB48官網除名事件,AKB48在上海的此番舉動大有與此時已淪為「山寨」團的SNH48在中國爭奪宅男市場的意味。
  • 偶像元年過後,中國的偶像時代是否已經來臨?
    2018年1月19日,《偶像練習生》正式在愛奇藝平臺開播,這一頂著抄襲惡名的綜藝,點擊量首播1小時破1億,2期破4億,收官已經突破25億,微博熱門話題閱讀量超過130億,由此拉開了中國所謂「偶像元年」的序幕。
  • 中國"必須重新給韓流開門"?
    」,因為「中國必須重新給韓流開門」。報導截圖據悉,《Monthly Connect》節目介紹李秀滿是「用讀懂變化的眼睛發掘明星的超級製作人,奠定韓流基石K-POP的開拓者」,已連續四年入選美國雜誌《Variety》評出的全球領袖500人名單。節目中,李秀滿主要談論韓流的國際地位和未來發展方向。李秀滿認為,韓流能夠在世界舞臺中茁壯成長,關鍵在於構建了產業鏈體系。
  • 被「飛彈」限制了三年的「韓流」,還能掀起多大風浪?
    當「韓流」在日本因「獨島事件」受到毀滅性重創,從而把海外市場開拓的重點幾乎全線轉移到了新崛起的中國市場。韓國明星在中國的演出費是平均5倍左右。儘管上述公司無法確認禁令,但韓國娛樂界已普遍認為,即使不是事實,也能夠體感到"寒流"的到來。韓國媒體《TV報導》透露,目前韓國藝人來中國的商用籤證變得困難,除了邀請函所需材料增加之外,籤證被拒案例中還不乏知名藝人,對於拒籤情況不給明確緣由,這讓大家更加緊張。
  • 【韓流】眾多韓國藝人開通微博進駐中國!
    7月24日下午2點,南柱赫在微博發了第一條宣告進駐微博的博文,不過多時,便被中國網友轉發數萬次。
  • 「限韓令」解除,韓流還能在中國市場大火嗎?|業內人有話說
    隨著薩德系統的部署,傳言中國政府限制韓國藝人和節目的舉措全面開啟。中國廣電總局的禁令包含:禁止韓星中國演出;停止新的韓國文化產業公司投資;停止韓國偶像團體面向1萬名以上觀眾演出;禁止新籤韓國電視劇、綜藝節目合作項目;禁止韓國演員出演電視劇在電視臺播放等多項規定的措施已經傳達到各電視臺,並要求在2016年9月1日開始實施。於是,媒體和行業開始有了「限韓令」的概念。
  • 中國為什麼沒有好的女子偶像團體?不專業、幻滅,偶像文化的中國式困境
    另外,文化戰略高度的不同也直接影響到中國偶像市場發展,這就好比用創業公司(中國偶像市場)去對標有經濟規模與任務的系列國企(日韓偶像市場)。同時期少女時代、wondergirls等韓國女子團體紛紛進軍內地市場,自2010年到2012年是中國女子偶像團體的一大真空期,這期間各個女子團體紛紛解散,更多是聽到韓國偶像團體中的中國隊員,人們已經逐漸想不起來中國本土的女子偶像團體了。
  • 韓流愛豆團體的偶像世代論:韓流白皮書與IDOLOGY理解的韓團分代有什麼不同?
    之後少女時代、kara、2PM、SHINee等偶像組合獲得了超高人氣,比Wonder Girls稍早出道的Bigbang和Super Junior也是這一波偶像潮流的受益者。他們通常被稱為「第II代偶像」,與第I代偶像相比,他們依靠更加系統和縝密的企劃力打造,與過去不同,他們從一開始就是瞄準海外市場製作音樂的"韓流偶像",因此與第I代偶像區別開來。
  • 對話範勇宏:中國基金「大時代」即將到來
    未來將是基金的時代   《21世紀》:對未來中國基金業和中國整個財富管理市場的發展方向有什麼願景?   範勇宏:在中國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時刻,科技創新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科學的春天到來了。科技創新和自主替代,需要強大的資本市場融資助力。
  • 韓流在中國還剩幾畝地?
    前幾天,出身韓國SM公司的張藝興又在生日當天宣布成立經紀公司染色體,專門遴選13-18歲的青少年,通過全方位培訓模式打造中國未來的偶像天團,SM老闆李秀滿還專程發來賀電。日本市場則由Twice及限定女團Izone平分秋色。這幾年日娛傾向於自娛自樂,海外組合進軍日本很難吸引到非韓流粉絲,Twice和Izone則靠著團內的日本成員,激發日本人民對自家妹子的支持。
  • 「韓流」在中國大勢已去,對韓國影響有多大?你怎麼看?
    「韓流」的流行要從韓劇開始,還記得早些年的《浪漫滿屋》《藍色生死戀》《大長今》到後來的《太陽的後裔》《來自星星的你》《繼承者們》;韓國的藝人從Rain、宋承憲、宋慧喬、李英愛到全智賢、宋仲基、李敏鎬,歌手李孝利、張娜拉、權志龍、PSY等,都曾在中國市場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熱度,可以說「韓流」影響了一代中國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