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封建社會時期的婚姻都是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子要遵從三從四德,嫁人之後一切事宜都要聽從丈夫的安排。而且女子在婚姻中是沒有自主權的,如果婚姻生活不幸福了,只有男子休妻,沒有女子休夫。由此可見,封建社會女子的地位有多低。可清末民初時期,溥儀的一位皇妃向他提出了離婚,並且要求支付自己五點五萬元的贍養費。這件事鬧得沸沸揚揚,被人們稱為「刀妃革命」。這一期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向溥儀提出離婚的皇妃是誰,「刀妃革命」的緣由。
文繡出生於沒落的官宦之家,是滿洲鑲黃旗人,父親因病離世後,她和母親妹妹過著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自幼就非常懂事,天資聰慧,八歲開始上小學,成績在學校裡一直是名列前茅,不管是文學還是繪畫都學得非常好。直到1922年,皇宮中的大臣和皇妃們商議決定要給溥儀選一位皇后。當時的清王朝已經沒落了,但還是讓溥儀等清王朝的皇宮貴族在皇宮裡居住,保持著原來的模樣。
文繡的五叔聽聞溥儀要選皇后的消息後,擅作主張將文繡的照片一起送去給溥儀挑選,希望可以借文繡光耀已經沒落很久的家族。最後文繡並沒有被選為皇后,而是十七歲的婉容被選為皇后,但文繡被封為了淑妃,比皇后早一日入宮。就這樣,還在上學年齡還沒有滿十四歲的文繡被迫輟學入宮為妃。入宮的第一天,文繡向溥儀行了大禮之後,溥儀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回去休息吧。洞房花燭夜的當晚,溥儀並沒有和文繡行周公之禮,而是在自己的宮殿獨自休息。第二日皇后入宮,溥儀也是如此。
文繡入宮以來並沒有和溥儀同房過,每天按規矩向溥儀、太妃、皇后請安,隨後就回到自己的宮中讀書識字。皇宮中的人對文繡禮數周全的行為都十分讚賞,但溥儀始終是對她不冷不熱地,對此她也毫不在乎。後來,皇宮中來了一位女教師教授英文,文繡十分感興趣經常向她討教。文繡天資聰慧,學習能力特別強,她還特別喜歡文學。
兩年後,溥儀和皇宮中所有的人都被馮玉祥趕出了皇宮,皇上、皇后等尊卑禮儀自然也就被不復存在了。溥儀被趕出皇宮後帶著皇宮裡的人在醇王府居住,沒有了以前的那些尊卑之分後,文繡也希望自己可以被平等地對待。溥儀為了可以重新正興清王朝,重登帝位,選擇依附日本人。對此,文繡認為日本人是靠不住的,她多次勸告溥儀不要一味地相信日本人。可溥儀並沒有將她話聽進去,反而開始厭惡文繡。
除此之外,溥儀還冷暴力文繡,家裡的下人看到文繡不得寵也開始排擠她。在文繡感到生活無望的時候,遠房表姐的女兒來到她的身邊,告訴她現在是民國了,提倡男女平等,清王朝早已經不復存在了。對於溥儀的這些行為,可以向法院提出離婚並且要求給予一定的贍養費。文繡以前在學校裡上過學,接受過西方教育,聽了這一番話以後,她決定起訴了溥儀。
溥儀被起訴之後覺得有失皇家臉面,當時所有的輿論都在攻擊著自己,為了不影響和日本人的合作已經保持所謂的皇家臉面,他請了律師向文繡提出和解。最終,文繡和溥儀離婚,溥儀支付了五點五萬的贍養費。這就是被人們稱為「刀妃革命的」緣由,這一期的分享就到這裡結束了,我們下一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