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對聯課:平仄對仗見智慧

2021-01-10 海南日報數字報
  ■ 董新明

  這是一節對聯學習課。

  快速閱讀《奇妙的對聯》的第一部分後,學生們先後發言,如數家珍般地介紹了對聯的有關常識,智慧的漣漪在課堂上湧動。

  第二個環節是賞析對聯。

  我先給學生作示範——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這一聯語,是題贈杭州西湖嶽飛墓的。上聯謳歌精忠報國的嶽飛,下聯鞭撻陷害忠良的秦檜夫婦。「青山」對「白鐵」,色彩鮮明;「有幸」對「無辜」,對比強烈;「埋忠骨」對「鑄佞臣」,既對偶,又對仗,褒貶分明,平仄協調。賞析對聯,要考慮思想性和藝術性兩個方面。「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思考一番後,學生們開始賞析對聯,臺下冒出了一星星智慧的幼芽。「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上聯描繪東林書院優美的環境和學子用心讀書的情景,下聯強調學子們還要關心國家和天下大事。「風聲、雨聲、讀書聲」,對「家事、國事、天下事」,「聲聲入耳」對「事事關心」。「入耳」與「關心」,仄起平收,平仄相對。從內容到形式,這一副對聯很合規範。

  精彩在後頭,更見智慧的是補寫對聯。選什麼作上聯呢?第五屆「中語杯」一等獎獲得者劉志江老師在執教《夢遊天姥吟留別》一文時,曾獨具匠心地設計出一個上聯:江畔孤舟,途中瘦馬,沉鬱頓挫,杜子美為詩聖。上聯前兩個短語選取的是杜詩中的意象,第三個短語點化杜詩的風格,最後一句交代文學史上對杜甫的評價。屬對要求高,綜合性強,趣味性濃。筆者巧妙「拿來」,讓學生調動積累,一試「補對聯」的身手。斟酌片刻後,就有一些學生登臺「對對聯」了。①明月清風,亭中濁酒,筆酣墨飽,李太白是詩仙。(吳浩禮)②眾鳥浮雲,清風濁酒,瀟灑不羈,李太白號謫仙。(潘振宇)③賣炭老翁,琵琶少婦,悲情哀怨,白樂天稱詩魔。(趙慶柏)④白水繞城,西山日薄,幽靜蒼涼,李太白稱詩仙。(曾秀)⑤臨江泛舟,離途班馬,情隨景生,李太白號詩仙。(萬瓊瑜)⑥山中獨墅,歸時朗月,心如止水,王摩詰是詩佛。(鍾雯雯)⑦映階簾青,陋室而居,談笑風生,劉禹錫是隱士。(何永忠)⑧清水蓮花,香遠益清,不隨世俗,周敦頤稱君子。(吳萬霞)這一朵朵飽含智慧的語言之花,在課堂上綻放,帶來美的潤澤和情的洗禮。末了,一個學生試探地問:「老師,您是怎麼對的呀?可以分享一下麼?」我笑著點點頭,轉身在黑板上寫出兩個下聯:

  ①瀑布千丈,蜀道嘯歌,雄奇峭拔,李太白稱詩仙。

  ②空山新雨,輞川白鷺,清新溫婉,王右軍號詩佛。

  大家品味著,馬上報以熱烈的掌聲。

  (作者系儋州市第二中學教師)

  

相關焦點

  • 對聯:對仗工整,平仄押韻的藝術
    對聯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通常被寫在紙上或刻在竹子上,講究對仗工整、平仄押韻,是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在古代,許多文人墨客都會在很多場合對對子,那麼在做對子的時候有什麼要求呢?首先字數要相等,當然也會有特殊情況使上下聯故意字數不等,但是情況是極其少的;其次,對聯是允許同一個字多次出現,但是要儘量避免同一個字在上下聯中同時出現;並且對聯中,上下聯相對應的字或詞的詞性要相同;同時,上下聯的結構也應該相同,這裡的結構指語法結構;除此之外,上下聯節奏也應該相同,就是說,上下聯停頓的地方必須一致。當然,對聯最重要的就是平仄,要求上下聯平仄相反。
  • 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傳統文化瑰寶——對聯
    對聯的起源和桃符有關,傳說東海仙島上有一棵大桃樹,樹下住著兩位神仙。這兩位神仙掌管天下的福祉,民間百姓在元旦這一天用桃木刻上兩位神仙,掛在門口祈求幸福安康。到了唐末五代時期,蜀國皇帝孟昶在桃符下面寫了兩句話「新年納餘慶,佳節賀長春」,對聯就此誕生。
  • 對聯和律詩對仗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其實,明確列出對聯來給對仗下定義,才會使人們更容易領會對偶、對仗的真正含義。 (二)總則相同 對聯的對仗和律詩的對仗,所遵循的總規則是相同的。其主要內容是:字數相等,平仄相反,詞性相近,結構相似,音步相仿,語意相關,字義相別。
  • 對聯的平仄、對仗、修辭、運典,隱藏著豐富的詩詞規律,妙趣橫生
    中國的對聯堪比燦爛的詩詞,博大精深。要學會制聯並非易事,制出一副好聯更是難能可貴。其中最大的要求是必須讀書多,且要有悟性,能夠學以致用。這不是一個惰於對聯者可以做到的。平仄十分簡單,陰平、陽平為平聲,上聲、去聲為仄聲。還有一個入聲字,也為仄聲。對聯必須符合平仄,有兩個要求:其一,上聯尾字必為仄聲,下聯尾字必為平聲。如「大陸」對「長空」,乃為「仄仄」對「平平」。
  • 對聯的平仄
    平仄相替、節奏方出,節奏出則韻步起,由此形成了漢語的音韻美。聯句不但同句平仄要交替,上句和下句也同樣要交替,就是說上句用了平聲字。下句相對應的位置必須用仄聲字與之相對,反之上聯用仄聲,下句則必須用平聲。這樣,就形成了字音的對立統一,有了字義的對仗,又有了字音的對仗,就形成了聯句結構的參差美,讀起來便琅琅上口,抑揚頓挫,鏗鏘有度,韻味和諧。
  • 對對聯是平仄重要還是內容重要?
    寫格律詩,作對聯是一樣的遊戲規則。你是不是對平仄格律已經吃通吃透了呢?有了高於古人對平仄的理解?是不是能夠自行制定對聯規則,並且讓大家都承認?如果你是對聯名家,格律詩大家,對平仄格律的進步能提出了所有內行人都認可的創見,那你當然可以隨著你自己的格律走。
  • 【詩詞格律與寫作】對仗 對聯
    對仗在格律詩中稱為對仗,作為單獨的一種文體,叫楹聯。 對偶和對仗是中國文學的一大特色。兩個並列、結構相同的修辭單位,成為對偶。對偶句在古代詩文中造就出現,講究平仄的對偶稱為對仗。對仗句在詩詞曲賦駢文中到處可見。
  • 對聯創作技巧以及意境、格律對仗示例
    對聯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最初刻在竹子、木頭或柱子上用於節日慶祝,發展到今天固定為紅紙黑墨書寫使用。寫對聯講究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意境優美。是漢語言展示其獨特韻律美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一。字數相同,詞性也要相同,意境講究相互切合,可反襯也可同襯,平仄韻律一定要相對,以增加語句韻律美感。一般情況下,只要上句聯語的二、四、六字掌握好平仄交替就算合格,但上聯尾字必須仄音收句。掌握以上基本規則算入門,高深的技巧可以邊玩邊學。頭條對聯玩法頭條對聯最火的玩法是「出句求對」,有人掛出上聯,求高手對出下句。
  • 對聯創作必須遵守格律平仄嗎
    出的人很開心,對的人也很開心,不管什麼平仄不平仄,也不管什麼意境不意境,只要有人敢出,肯定有人敢對,展現量與閱讀量都不會少,增粉也很快,可謂省事省心又省力,收益也可觀,何樂而不為呢?不過,平臺上也有很多上佳的對聯,算是對對聯的很好詮釋,。
  • 楹聯漫談丨除了平仄,對聯還剩下什麼?
    常見聯友在網上互掐,掐得最多的是平仄問題。對古代文人來說,特別是明朝以來的,平仄並不成其為問題。因為「對課」是發蒙的基礎課程之一,他們從小就「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地記誦,已成語感。而平仄對仗的規律也在「獨角獸」「比目魚」「四眼狗」的你來我往中習練到爛熟。所以當你看到諸如郭沫若「竹本無心,遇節豈能空過?
  • 極簡對聯規則:三句話15個字,輕鬆掌握對聯規則(含平仄對照表)
    所以,既然玩對聯了,總應該了解一下對聯的規則吧。其實對聯的基本規則很簡單,就三句話15個字:字數要相等、句子要對仗、平仄要合律。對聯基本規則一:字數要相等這是對聯最基礎的規則。對聯基本規則二:句子要對仗對聯的第二個基本規則,就是上下聯彼此對仗。對仗有三個基本要求。
  • 對聯的平仄,有什麼要求,怎麼學習掌握
    對聯的平仄,有什麼要求,怎麼學習掌握文/@成長新視點對聯,是一種特殊文化體裁,它與律詩一樣,在格律上要求非常嚴謹,尤其注重對仗、平仄。對聯的平仄要求,主要有上下聯尾不同、句內平仄交替和對句平仄相對等三個方面。一、上下聯尾不同。對聯,由橫批、上聯和下聯組成。上聯的最後一個字,必須是壓仄聲;下聯的最後一個字,必須是壓平聲。上聯聯尾壓仄聲,下聯聯尾壓平聲,是對聯最核心、最根本、最嚴格的要求。
  • 海南日報數字報-花樣年符祈祥福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佳飛 實習生 黃敏茗 通訊員 王家專  進入臘月,海南「做年」
  • 喜歡對聯不懂平仄?一文讓你看懂會用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前面一篇文章我們簡單地談了一下對聯的基本要求。今天我們就其中一個相對難一點的做個闡釋,那就是對聯的平仄問題。首先什麼是平仄?每個漢字都有讀音,讀音裡面有聲調。好了,了解平仄之後,我們再來看看對聯關於平仄的要求。第一條:仄起平收。高考偶爾也會考查對聯,對平仄的要求很低,不過也要求能做到仄起平收。也就是上聯的最後一個字必須是仄聲字,下聯的最後一個字必須是平聲字。比如蘇軾有一句詩意境很好:陌上花開蝴蝶飛。但是它不適合做上聯,因為「飛」是第一聲,是平聲字,做下聯是可以的。
  • 「曉東談聯」關於對聯中的名詞與數字相對
    1 關於專用名詞與數聯字對聯三江五嶽風光好(花花)國慶中秋人月圓(花花)這樣對是可以的。這裡三江和五嶽,可以說是單獨的名詞,不必在意它是否有數字,三江,千江,不是指三條江,指祖國的內陸河流總稱,專用名詞。
  • 什麼才是對聯,如何對對子?
    對聯是我們中國千年來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因其對仗工整語言優美富有內涵而廣受歡迎,又具備詩詞的格律、意境等主要特徵被作為寫詩填詞的基本練習方法。那麼,什麼才是對聯,如何對對子? 對聯,又稱「楹聯」、「對子」。除了平仄以外,其首先講究「對」,此外還要「聯」。
  • 【詩詞微塾】對偶,對仗,與對聯
    ,可能很難區分對偶句與對仗句及對聯的差異在哪裡,甚至還可能以為是所指同一種形式的句子,現在我簡單的給大家說一下,對偶,對仗,與對聯三者間的相似處和不同處,我給大家看兩組不同的句式大家就會明白了: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 聯海行舟手記之對聯的起源、張貼和標點
    這些文化遺產都是古代勞動人民辛勤創造的寶貴財富,是祖先們聰明和智慧的結晶,需要我們把它傳承和發揚。而對聯就是其中獨具風格的一種文化遺產,是祖國文化藝術園中的一朵奇葩。下面我們來了解對聯的相關知識。對聯起源於何時,尚無確考。但根據陸續的研究考證,我們可以證實對聯最遲在唐代就有了。然後就是我們所熟知的五代後主孟昶,他在寢門桃符板上的題詞「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謂文「題桃符」(見《蜀檮杌》)。很多人都說這是我國的第一幅春聯,但到底是不是?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 趣味對聯!上聯「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且看各地如何對
    對聯在古代民間是非常流行的,可以說對聯既是人們的一種樂趣,同時也是一種特別的交流方式,古人好吟詩作對,文人墨客更是以對對聯來相互切磋,不管是那女老少,對聯都是一項很好的休閒娛樂活動,當然了對聯的歷史源遠流長,從古至今也流傳下來了不少的經典之對,對聯可以說是漢族文化的瑰寶。
  • 寫好對聯,要遵守哪些基本規則?
    對聯從字面上解就是對仗的聯句。 對偶句式作為一種修辭手法很早就出現在詩詞歌賦裡面,到了初唐,經過上官儀和上官婉兒的整理,把對偶嚴格化,對仗作為一種規則加入到近體格律詩中。在近體詩中的律詩中,頜聯和頸聯都是對仗的聯句。也就是說,咱們把律詩中對仗的頜聯、頸聯提出來就是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