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兩包三單六貫通」 打造緊密型縣域醫共體3.0

2020-12-24 央廣網

醫改尋根

安徽作為首批全國綜合醫改試點省份,2015年在全國率先啟動縣域醫共體試點,2018年在全省75個縣市和農業區實現全覆蓋,初步構建覆蓋全省的縣域分級診療服務體系。2019年,著力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在37個試點縣(市)組建81個緊密型醫共體,緊密聯結8962個鄉村醫療衛生機構,覆蓋2980萬人。2020年,安徽省新增22個試點縣(市),組建44個緊密型醫共體,有效提升醫共體建設內涵。

醫改良方

縣級綜合醫院專家下沉鄉鎮衛生院開展手術

良方一:「兩包三單六貫通」 創新改革路徑

在2014年首創縣域醫共體制度設計的基礎上,不斷改革完善、創新發展,2019年提出「兩包三單六貫通」建設路徑,持續推動縣域綜合醫改向縱深邁進,著力構建縣域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兩包」,就是將保障老百姓看病的基本醫保基金和防病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資金打包給醫共體,結餘留用,合理超支分擔。醫共體負責老百姓看病就醫和疾病預防。

「三單」——三個清單:建立政府辦醫責任、內部運營管理、外部治理綜合監管三個清單,實行清單制管理,釐清責任邊界。

「六貫通」,要在專家資源下沉基層、常見病多發病診療、藥品供應保障、醫保補償、雙向轉診、優化公共衛生服務等六個方面實現上下貫通。

良方二:聚焦重點 創新改革做法

一、聚焦發展短板,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

·整合服務體系,實行「抱團」發展。由縣域內二級以上非營利性綜合醫院牽頭,與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組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引入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參與,實行醫共體內人、財、物統一管理,打造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全省59個縣(市)組建125個緊密型醫共體,變「單打獨鬥」為「同舟共濟」。

健全完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運行管理體系,建立自主靈活的人事管理機制、科學高效的成本核算機制、優績優酬的績效分配機制,基本形成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科學運行機制。

·通過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牽頭醫院把強化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作為份內事,主動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實實在在向基層下沉,牽頭醫院為中心衛生院配置技術幫扶團隊、發展特色專科,指導村衛生室健全村醫隊伍、提升服務能力,強化縣、鄉、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協同發展。

二、聚焦群眾期盼,做好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

推進醫防融合,讓群眾少生病。通過把醫保基金和基本公共衛生經費,按人頭包幹給醫共體管理使用,促進醫共體更加注重防治融合和健康管理,關口前移,從源頭消除影響健康的各種隱患。

提升基層能力,讓群眾少跑路。讓上級專家中長期派駐、流動執業、定期坐診,以及基層醫生輪流進修、精準進修、定期培訓等多種方式,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建好老百姓「家門口」的醫院。

推進分級診療,讓群眾少花錢。規範雙向轉診機制,推進醫療資源共享,加強醫保政策引導,逐步建立起「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基層」就醫秩序,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

三、聚焦重點領域,強化醫療醫藥醫保政策聯動。

健全政府辦醫機制,打造發展寬鬆環境。成立醫共體管理委員會,明確政府辦醫責任和範圍,落實政府投入責任,強化醫共體經營管理自主權,為醫共體發展「鬆綁賦權」。

改革醫保支付方式,持續發揮引導作用。實行按人頭總額預付的支付方式改革,將醫保基金按服務人口數進行總額預付,交由醫共體包幹使用,結餘資金由醫共體成員單位合理分配、自主使用,促進牽頭醫院強化雙向轉診、提高控費效率,最終實現90%以上病人在縣域內就診的目標。

強化藥品供應保障,滿足基層用藥需求。通過建立醫共體中心藥房,在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實行統一用藥目錄、統一帶量採購、統一集中配送、統一按時結算,降低藥品成本,保障基層用藥。

醫改成績單

目前,安徽省在「縣強、鄉活、村穩、上下聯、信息通、模式新」的縣域綜合醫改目標上取得了明顯進展,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縣域內就診率不斷提高。

一、加強基層首診,分級診療初構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通過實施上下聯動和分工協作,充分發揮了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對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作用,讓上級醫院騰出時間和精力承擔危急重症、疑難雜症的診療服務。縣域內醫共體使縣、鄉之間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機制初見成效。

二、堅持基層幫扶,基層能力大提升。將牽頭醫院幫扶基層發展的責任固化、細化、常態化,暢通資源下沉渠道,推動牽頭醫院專家、學科和管理「三下沉」,帶動基層服務機構能力、質量和效率「三提升」。

三、體驗「15分鐘就醫圈」 人民群眾得真正實惠。醫共體內部通過不斷規範雙向轉診機制,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得到整體提升,逐步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的目標邁進,降低了就醫成本,極大緩解了居民就醫負擔。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全面覆蓋,「15分鐘就醫圈」基本形成。

相關焦點

  • 藉助績效評價契機,進一步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
    縣域醫共體建設是當前我市縣域綜合醫改的重點任務,為推動我市縣域醫共體建設全面開展,提升各縣市縣域醫共體管理能力和水平。2020年12月17日,市衛生健康局舉辦「韶關市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培訓班」,各縣(市、區)衛生健康局局長、分管副局長、業務股室負責人、醫共體牽頭單位及成員單位主要負責人等150餘人參加了培訓。市衛生健康局副局長李高龍出席會議。市衛生健康局李高龍副局長做了開班動員講話,李高龍局長指出兩點意見。一是準確把握當前形勢,主動適應新變化。
  • 每天一分鐘 知曉安徽事|安徽省邀請援鄂抗疫醫務工作者免費觀影
    安徽省邀請援鄂抗疫醫務工作者免費觀影據了解,近日,「皖美時光·致敬英雄」安徽援鄂抗疫醫務工作者免費觀影活動啟動,省委宣傳部、省總工會、省衛健委和省電影局聯合為我省1362名援鄂抗疫醫務工作者每人贈送面值300元的電影通兌卡,可在全省影院通兌通換看電影。
  • 標杆∣從強縣級到強縣域醫共體的浙江路徑|鄉鎮衛生院|醫共體|縣域...
    2019年,千呼萬喚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試點名單出爐,山西、浙江作為兩個醫共體改革試點省份,相繼立法保障縣域醫共體建設和發展。其實早在國家名單公布之前,2019年3月,浙江省已經列出縣域醫共體建設55項重點任務清單,要求全省醫共體建設對標發力。
  • 浙江縣域醫共體:一家人一本帳一盤棋 破解「向下轉診」難題
    今年1至9月,浙江縣域醫共體向下轉診17.9萬次,平均每個縣級醫院向鄉村衛生院下轉1100多人次,打破了「下轉上易」「上轉下難」的瓶頸問題。打造縣域醫共體「各自為政」變「一家人」作為全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省,張平介紹,為了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浙江省實施了雙下沉、兩提升工程。
  • 盡展醫療服務新招 2020全國醫院擂臺賽(縣域類)總決賽在漢舉行
    湖北日報訊(見習記者童晨曦、通訊員曹秋香)11月24日,2020全國醫院擂臺賽(縣域類)總決賽暨榮譽盛典在武漢黃陂舉行,我省天門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兩支參賽隊伍入圍。上午8時50分比賽開始,12支參賽隊伍各顯所長,將各自醫院改善醫療服務的好做法展現出來。
  • 林澄委員:加強緊密型醫共體建設 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本報訊(記者 王惠兵 吳靜怡 汪凱)當前,福建省區域緊密型醫療共同體建設是新一輪基層醫改的大膽嘗試福建省政協委員、福州市醫療保障局局長林澄指出,如區域醫共體建設發展不平衡、醫共體管理體制改革未取得重大突破、縣級中醫院在區域醫共體內優勢作用未彰顯等等。
  • 醫共體建設的「溫州一家人」
    同比提高4.27%和3.25%;基層就診率同比提高5個百分點,家庭醫生籤約人數同比增加24.5%。融合已建成19個醫共體多點開花亮點頻現2017年11月,瑞安縣域醫共體省級試點啟動,為醫共體建設打開新局面,縣域融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步入新軌道。
  • 省市縣衛健系統領導參觀考察金寨縣人民醫院緊密醫共體建設工作
    為紮實推進全省縣域綜合醫改工作,12月14日—15日「安徽省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和鄉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百千萬』工程推進會」在金寨縣召開。14日下午,省衛健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高俊文和省衛健委體改處處長馬玉龍分別帶領各市、縣衛健委主要負責同志,各市衛健委體改科負責人,開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的部分農業區衛健委主要負責同志,省衛健委相關處室負責人共計120餘人分成兩組,蒞臨金寨縣人民醫院參觀考察。六安市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吳廣進,金寨縣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張澗陪同。
  • 肥東縣衛健委赴柘城學習考察醫共體工作
    為進一步推進肥東縣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拓寬工作思路,12月23日,由衛健委黨委委員王守倫帶隊,縣域醫共體牽頭醫院分管院長和相關專家一行,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考察學習醫共體建設工作。
  • 藉助南方醫院幫扶,化州大手筆打造國家示範醫共體
    茂名晚報訊記者池榕梁鬱文通訊員黎貴鉅耀 日前,「慢性B型肝炎早防早治精準健康扶貧——化州站」啟動儀式、「中國創傷救治聯盟創傷救治中心」揭牌儀式、腫瘤早篩項目等國家級平臺建設項目相繼在化州舉行,標誌著化州市醫共體向國家示範點建設目標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 易覽天下|什麼是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為配合縣域醫共體改革,我們利用2018年的衛生統計年鑑和財務年報數據為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畫像。本文中的縣域指縣級(自治縣)及縣級市。3.經濟社會發展和交通便利促進患者就醫選擇增加,縣域內衛生服務體系面臨更多競爭「十四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人均收入水平增高,同時也帶來交通快速和便捷,這種狀況為患者去縣級醫院就診和縣外就診提供便利的條件。這種促進縣域的服務體系要提供更好的專業及環境來吸引患者在縣域內就醫。
  • 鳳陽縣醫共體區域「四中心」助力疫情防控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鳳陽縣以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區域「影像、檢驗、心電和病理四大中心」建設為依託,充分發揮「區域四中心」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區域影像中心「促服務更優」。鳳陽縣依託現有的縣級醫院影像科室,升級完善縣級醫院中心機房,實現縣域PACS系統與省醫療影像雲平臺互聯互通,各醫共體內分院將DR檢查的圖像通過遠程系統上傳至縣域影像診斷中心,影像診斷中心負責診斷並將在30分鐘內將診斷報告通過信息系統傳輸給送檢醫療機構,及時、準確診斷,提高了疫情期間的醫療服務效率。 二是區域檢驗中心「促時效更快」。
  • 患者轉得下去醫生留得下來 桐鄉醫共體建設方便群眾在家門口就醫
    自2017年9月成為嘉興市唯一的省級首批縣域醫療服務共同體建設試點以來,桐鄉以桐鄉市第一人民醫院、桐鄉市第二人民醫院和桐鄉市中醫醫院為龍頭,下轄多個基層醫療單位,建立起3個緊密型醫療集團,形成服務、責任、利益、管理共同體,實現資源、人才、管理「三下沉」。「市級醫院在向基層醫療單位輸血的同時,也在逐漸培養其造血功能。」
  • 最新|縣域醫院升三級難上加難?三甲評審腳步放緩|三甲|縣域|評審|...
    2020年11月18日,經過雲南省衛生健康委2個月的評審驗收,有12所縣級醫院成功晉級三級;同時,作為能力和實力兼備的江蘇省縣域醫療機構,又有4家縣域醫院獲得三級甲等醫院的等級評審並正式掛牌。其中綜合醫院3家,中醫院1家;作為長期與三級醫院「無緣」的河南省縣域醫療機構,也在2020年末過審了一批三級醫院。
  • 化州市人民醫院全力建設國內一流高水平縣域醫療中心
    今年以來,化州市人民醫院堅持走醫共體建設路線,9月,該院榮獲全國醫共體建設示範獎(全省僅3個單位),張晟院長受邀出席第二屆中國健康縣域大會並作「借力發展,打好縣級醫院發展基石」的經驗分享。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南方醫院黨委書記朱宏(右五) 親臨現場參加項目啟動儀式。
  • 鳳陽縣醫共體區域影像、心電中心建成
    隨著國家醫藥衛生體制深化改革的不斷推進、分級診療制度逐步暢通,在縣域緊密型醫共體運行模式下,建立區域影像、心電中心是進一步完善醫共體建設的必經之路,對以全科醫學為主的鄉鎮醫療衛生機構而言,在職醫生對檢查結果的分析診斷往往經驗缺乏、技術薄弱,尤其是在數位化X線攝影(DR)和心電圖結果的分析上
  • 胡明文帶隊前往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對接緊密型醫聯體建設
    為進一步推動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渦陽縣中醫院緊密型醫聯體合作深入開展,12月7日,渦陽縣委書記胡明文帶隊前往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對接相關工作。雙方在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會議室舉行了座談會。會議由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黨委書記侯勇主持。
  • 珠江論壇:進一步促進優質資源上下貫通、信息互通共享、業務高效...
    105個醫共體實現縣域全覆蓋 廣東亮出強基層亮眼成績單 2020年8月1日起,國家衛健委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的《醫療聯合體管理辦法(試行)》正式施行,為推動醫聯體持續規範發展、構建更完善的區域分級診療制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 【縣域急診】從國家政策到縣域實踐,看急診急救能力建設的「頂天立...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工作要繼續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補齊專科短板,在推動縣域醫共體建設的基礎上構建縣域整體的急診急救網絡。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縣級醫院成為守護縣域最重要的防線,急診醫學科也承擔了巨大風險。在疫後時代,加強縣域區域內急診急救能力建設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