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海島麻風病院將搬遷 46老人仍過原始般生活

2021-01-09 搜狐網
[提要]

廣東大襟島麻風病院最快在本月底搬遷。這個最高峰有千人的「死亡之島」如今僅剩46人,平均年齡75歲,麻風病雖已康復卻落下了肢體殘疾。數十年來,他們過著近乎原始生態的生活,同伴們只能相互守望、鼓勵。老人們說,他們希望儘快結束海島生活:「生活比較艱苦,遠離大陸無法吃到蔬菜和新鮮肉,遇上颱風天氣,大半個月物資供應都接不上…

[我來說兩句]


  該麻風病院位於臺山大襟島 病人月底將搬遷至東莞

  之後的大襟島將建成臺山核電散熱區


  文/圖 記者劉妍

  前天,98歲的三水籍老人六顏帶著未了心願走了,她等了一個甲子光陰,最終也未能邁出臺山大襟島一步。

  昨天,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六顏所在的大襟島麻風病院最快在本月底搬遷至東莞,而這個最高峰有千人的「死亡之島」如今僅剩46人,平均年齡75歲。昨天,本報記者在大襟島麻風病院院長吳桂芳帶領下,趁著漲潮搭乘入島唯一交通工具快艇,探望一群飽經時間和心靈煎熬的老人。

  大襟島麻風病院於20世紀20年代由一名美國基督教傳教士倡議創辦。1951年,醫院由臺山縣政府接管。至今共收治過1200多例麻風病人,現今仍住著40多位雖已康復但落下肢體殘疾的病人。

  老人急盼早日搬遷

  臺山大襟島麻風病院院長吳桂芳,20歲出頭從廣州衛校畢業後,在海島麻風病院堅守了40年。對於麻風病院的搬遷,老吳一臉解脫,「醫院搬遷後,我也退休了,但心裡最牽掛的還是老人是否能適應新環境。」

  記者剛走進醫院,老人們立即聚集圍上前,搶著告訴記者本月底他們將搬遷至東莞,眼前住了幾十年的海島,一草一木都將成為記憶。

  老人們說,他們希望儘快結束海島生活,「生活比較艱苦,遠離大陸無法吃到蔬菜和新鮮肉,遇上颱風天氣,大半個月物資供應都接不上。」去了東莞,天天喝茶買東西吃都成為現實。

  大襟島將建成核電散熱區

  而在宿舍裡的房間、過道上堆放著大大小小的編織袋,老人們早已把物品打包收拾好,將鍋、桌子、電視等家具,送給平日關係好的「契仔」、「契女」,他們已準備好隨時登船前往東莞麻風病院。

  昨天,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作為我省唯一的海島麻風病院,大襟島麻風病院將最快在本月底搬遷,結束數十年的麻風病院歷史。美麗的大襟島將建成臺山核電散熱區。

  88歲照顧94歲 視老母般伺候

  昨日,記者採訪時,88歲的李婆婆正在照顧94歲高齡王婆婆。兩人差不多時間來到大襟島,多年來兩人不是親人勝於親人,相互扶持鼓勵。

  去年年底開始,王婆婆臥床不起,儘管意識還是清醒的,但大小便失禁無法自理,李婆婆無怨無悔地為她照料著一切。

  「只要她活著一天,我就當她是自己的親生母親那樣伺候。」 早已彎腰駝背的李婆婆,緩慢地移動著每一步,認真地為王婆婆拍打背部、活動手腳,餵飯、餵水、清理汙穢物。這一切在大襟島上又是那樣地普通。

  由於醫院內基本都是老弱病殘的老人,相互間幫忙提水、煮飯、洗衣、砍柴都是平常事,沒有一個人是單獨生活的,大夥如同左右手般默契,相互扶持,在無欲無求狀態下,老人們普遍長壽。

  麻風病人的痴痴愛情

  數十年來,海島上也發生過動人心弦的愛情。老人們向記者訴說了一段發生在他們身邊的悽美愛情。男的叫阿昌,廣州人;女的叫阿玲,新會人。

  兩人大概是在上世紀60年代進大襟島的,經過幾年的悉心治療,兩人體內麻風桿菌被消除了,與正常人沒有兩樣。「平時生活起居兩人就常常在一起,一個做飯,一個上山砍柴,阿昌因受到麻風病後遺症影響雙手手指萎縮只剩下手掌,仍頑強地用布條將柴刀捆綁在手心,然後用手臂將一捆捆木柴搬回住處。」

  久而久之,雙方情投意合,決意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一年後,他們愛情結晶阿芳呱呱墜地。前些年,阿昌走了,阿玲孤獨地一個人繼續生活,隨後不久也離去了。

  75歲「年輕人」為老人看診

  自稱是被「拉牛上樹」半路出家的赤腳醫生梁健忠,75歲的他是醫院裡的「年輕人」,多年來肩負著為其他老人看病的重任。

  「這些年,眼睜睜看著朝夕相處的同伴一個個離去,心裡很難過。」說著,他就帶著記者來到後山,指著一片新土說,前天,98歲高齡的三水籍六顏老人在睡夢中安詳地走了,大家合力把她葬在島上。新墳頭已是花團錦簇。

  海島如今仍過著近乎原始生態生活。「這裡除了群山、大海,就是藍天白雲,同伴們只能相互守望、鼓勵。」梁健忠說。 (來源:廣州日報)

    在外人眼裡,麻風島是一座恐怖絕望之島:

    初春,記者來到一座傳說中的「恐怖島」。

  40多年來,小島一直籠罩在神秘之中。據說,這裡先後有87名麻風病人居住,有的斜眼歪嘴,有的斷手爛腿,有的流膿流血,有的眼如黑洞,其狀各異,令人不寒而慄。

    在幾乎與世隔絕的島國裡,他們只能彼此溫暖著:

   他是1976年上島的,時年26歲,還沒結婚。他原本在鎮裡擔任小學語文教師,過著平靜的日子。有一年,學校蓋食堂,在挖一座荒墳時,他順手揀了幾個骷髏,結果右手紅腫疼痛多日,不久就查出感染了麻風病。於是,他被送到麻風病醫院。後來,他的左腳嚴重潰瘍,像爛蘋果一樣向上蔓延,不得不兩次截肢,一直鋸到大腿根。同時,他的手指也變成了僵硬的鷹爪形。

    剛上島時,易以波看到一片悽涼,頓覺生不如死,號啕大哭。他曾先後3次跳水輕生,都被人及時救起。後來,他開始自我反省,不再冷眼看世界。1980年,島上來了一名姓曾的女麻風病人。在朝夕相處的日子裡,兩人碰撞出了愛情的火花。1983年,他們在島上辦了喜事。

    義工和醫生,有的留下了,有的忍受不了寂寞和偏見,調走了:

    江志國是團風縣麻風病醫院院長,至今已在島上生活了36年。長期的孤島生活,使他變得沉默寡言。他喜歡戴一頂黑色的遮陽帽,帽簷總是半掩著深邃的目光。在麻風島上,他由黑髮人變成了白髮人。

  1970年9月,22歲的鄉村醫生江志國被分配到麻風島工作。一名老醫生問:「年輕人,你犯什麼錯誤了?到了這裡,就是到了鬼門關!」[詳細]

    身體可以康復,社會的歧視和親人的冷漠何時才能消除?

    「無聊的時候,我們就逗小貓玩,很少出外面,」當過55年兵的潘伯自從患了麻風病後就住在這裡,已經和家人失去聯繫,「只是過節時有義工和學生來看望一下,但很快就走了。」潘伯說每次都想請「外面的朋友」留下來吃飯,但他們大多數都婉拒了。[詳細]

(責任編輯:李愷萌)

相關焦點

  • 馬龍麻風病院
    這讓我很時驚訝,繼續詢問才得知,那裡還住著一些麻風病人,修女是照顧這些麻風病人的。我這麼說吧,從馬鳴鄉到舊縣的崑曲高速公路約有40公裡,距離馬龍縣城約有57公裡,從馬鳴到瓦窯村委會約有10餘公裡,大柳樹那地方簡直就是荒山野嶺。星期三是馬鳴的街子。這一天,四村八寨的村民都會來趕集,採購日常生活所需。
  • 珍貴老照片:天主教瑪利諾會醫生與中國廣東江門的麻風病人
    至1937年,江門代牧區有外國傳教士50多人,中國傳教士12人,教徒7000餘人二,開展醫療服務,接管麻風病院崖山風景崖山位於今廣東江門市新會區南約50公裡的崖門鎮,歷史上的崖山海戰南宋滅國時,陸秀夫背著少帝趙昺投海自盡就是在這裡。
  • 麻風樹
    初戀已被我早早宣示了主權,今天扯上它,是因為接下來要說的是它的領導:麻風樹。什麼?麻風樹是琴葉珊瑚的領導?對滴,每次介紹琴葉珊瑚會說:琴葉珊瑚,大戟科、痲風樹屬常綠灌木,花紅色,植物體有乳汁,乳汁有毒。麻風樹正是它的屬長。雖說把我的初戀與「麻風」聯繫一起,我不願,也不喜,可是沒辦法,我又不是林奈。
  • 麻風康復村義工這樣過春節,看著心裡暖暖的
    因著她每天事多工作太忙,只講了除夕、初一這兩天生活的喜樂與平安。樂觀開朗的她在敘述中聽起來輕描淡寫簡簡單單,但還是撥動了筆者內心的脆弱柔軟。聽著她娓娓道來的留守服侍麻風老人的見證故事,讓我們再次在她身上看到了主耶穌當年關懷麻風病人的模樣顯現,以自己服侍麻風老人幫助「最小」而活的平安,見證了當今基督徒捨棄自我默默無私奉獻。
  • 張平宜 用愛洗去麻風烙印
    辭職前,她安排了最後一次採訪:跟隨國際救援組織到雲南、四川一帶的麻風康復村考察。「在川、滇邊界少數民族分布區,有不少解放後建立在山巔水涯的麻風村,幾十年來孤懸在外,就像與世隔絕的神秘禁地。翻山越嶺,1999年初次踏進這些不曾有過訪客的麻風村,不見神秘,只見破敗。
  • 深入無人島珍奇地貌,開啟荒野求生探險 廣東衛視《海島之戀》今開播
    女嘉賓在潛水時與海龜同遊美娜多的原始森林也向觀眾展現了最為古樸的叢林風情。無人染指的海島上茂密的植被橫生。行走於大自然之中,嘉賓們衣食住行都充滿了挑戰,稍有不注意便寸步難行。當嘉賓縱身於荒野,拋棄了臺本的他們將荒野叢林化作腳下路障,披荊斬棘,挑戰綜藝新高度。
  • 【圖片故事】被遺忘的風燭殘年麻風病人
    2015年1月20日上午,廣東惠州,白露醫院,一名老人從附近的山林伐木歸來。居住在這裡的麻風病老人多數都會利用閒暇時間上山砍柴售賣,賺一點生活費。圖片來源:CFP    從車流湍急的惠南大道向右一拐,一條坑窪的土路一直向荒草地裡蜿蜒伸展,過了白路醫院門診部,往裡走就是住院病人的居住區。雖然掛著白路醫院的牌子,但很多過路人卻不知道這家醫院其實有個通俗的名字———麻風病醫院。據惠州市皮膚病醫院工作人員介紹,這裡現在有22名康復後的麻風病患者,其中大部分是上年紀的老人。
  • 廣東這處「恐怖」島嶼,卻是最美無人島,吸引眾多驢友前來
    在南海廣闊的海面上有眾多的海島,有些海島的景色優美。是絕佳的海濱旅遊地,例如著名的三亞,但是也有一些島嶼是不適人們在上面旅遊的。今天為大家介紹我國的一處島嶼,據說這裡是廣東最恐怖的島,一起來看看吧。景區介紹這裡就是大襟島,位於臺山市赤溪鎮南邊的海上,大襟島的面積為14平方公裡,這是臺山市的第三大島,因為島嶼的形狀呈現衣襟狀,南北又有兩個海灣,所以叫做大襟島,這裡的景色是非常美的,而且這裡還是一處無人海島,是未經旅遊開發的原生態島嶼,被譽為珠三角的最後一片一淨土。所以這裡一直很少有人知道。
  • 逃離麻風之名
    過了兩年,張金勵的腿上開始長一些紅色的斑,不痛也不癢,一隻腳沒了力氣,走路搖搖擺擺。老漢看出了這正是麻風發作的症狀,「兒子」也不要了,趕緊把人送了回來。又過兩年,幾個堂哥和叔伯一商量,拿一輛拉東西的平板車,將他送進了鰲頭麻風村。說是麻風村,其實是當地公社在荒僻的郊區建的幾間瓦房,收著幾十個病人。張金勵到了那兒,沒有被褥,便找了些茅草鋪在地上充當床鋪。
  • 讓領導和麻風病人握手的醫生李桓英:領導都怕,老百姓咋能不怕?
    她為了逃命,在爛手爛腳的情況下爬出家門去水溝旁邊喝水,一路上,她的身體在地面上被磨得血肉模糊,最後暈倒在周圍村子後才被好心人送到麻風病院得以活命。然而,像她這樣的麻風病人可以說是幸運的,因為她活下來了。沒有活下來的,還有千千萬。
  • 廣東一海島成「熱門」,被稱為「中國寶島」,可與三亞媲美
    文/老路小城探索計劃(歡迎個人轉載與分享)專注世界的每一寸風景,用文字了解一座城冬至已過,我國很多城市都進入了冬季。今天就來介紹一座既有三亞海島風情、遊客又少的清幽「旅行地」——海陵島。這座海島屬於廣東江陽的一部分,是廣東第四大海島,因為靠近大陸,這裡也成為中國南海最容易抵達的島嶼,跨海大橋將這座海島與大陸相連接,往來交流也十分方便。位於南方的海陵島,到了冬季溫度也在20度左右,與北方的嚴寒形成鮮明的對比。在這裡也可以穿著夏裝遊玩。
  • 福州一個原始海島,和臺灣島隔海相望,享有「福州馬爾地夫」美譽
    福州作為一座沿海城市它擁有的海灘風光也是非常不錯值得人們前往欣賞的,其中在福州有一處待開發的原始海島,和臺灣島隔海相望,享有「福州馬爾地夫」之美譽。東甲島,地處福州的南邊地區也是福州距離陸地區域最遠的一座海島。福州東甲島是一個非常冷門的海島,至今東甲島都沒有被商業化是一個有待開發打造的海島。東甲島是一座典型的火山巖石海島,和寶島臺灣島更是隔海相望。
  • 廣東省資訊|千年來,廣東竟然還深藏著過著原始生活的種族群體地方
    千年來,廣東竟然還深藏著過著原始生活的種族群體地方南崗千年瑤寨位於廣東清遠市連南縣,始建於宋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走過了悠悠千年歲月,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同時也是廣東十大最美古村落之一。古典的建築民居群落、有原始的竹筧供水系統、有集體議事場所、有瑤老制、有古盤王廟、有玩坡山、有龍文化、有太平天國遺蹟……這裡橫街直巷,就地取材,以石塊鋪路,把各家各戶串聯起來,形成瑤排的格局。飛簷翹角、方牆尖頂的青灰,與翠綠的山間相稱相應,渾然天成。瑤寨土豬依靠當地山青水秀、空氣清新、百草叢生的特點,利用各種山野菜及自家產的五穀雜糧餵養長大。
  • 81歲老人隱居小島31年,將生活過成詩,網友慕了:這是什麼神仙生活!
    81歲老人隱居小島31年,將生活過成詩,網友慕了:這是什麼神仙生活! 如果說四川姑娘李子柒, 是將生活變成了詩; 那麼這位81歲的老人,
  • 廣東唯一四面環海的海島縣,整個海島是4A級旅遊區,你去過沒有
    廣東是中國的海洋大省,有漫長的海岸線,海島眾多,這些海島大都是旅遊區。不過,有一個海島就是與眾不同,這海島本身是個縣,它叫做南澳縣,是廣東唯一四面環海的海島縣,整個海島是國家4A級旅遊區,你去過沒有?南澳大橋是廣東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跨海大橋,進入南澳島後連接環島公路,可以遊遍整個南澳島了。北回歸線貫穿南澳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島上處處是風景,沿著環島公路自駕遊南澳就像遊臺灣島一樣,感覺非常爽。
  • 流動愛心超市開進「麻風村」,一位奶奶說,長這麼大頭一回過「母親...
    揚子晚報網5月10日訊(通訊員 李曉莉 查建華 記者 陳詠)「我從來沒有聽說過『母親節』,長這麼大頭一回過,太開心了。」李鳳英奶奶對志願者說。據介紹,麻風是由麻風分枝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較低傳染性疾病,嚴重者可致容貌毀損和肢體畸殘。
  • 厚街大明塘市場及小吃街將整體搬遷改造
    厚街大明塘市場將要搬遷了!大明塘市場隨著厚街社區鄉村振興工程——鰲臺書院周邊環境整治方案出爐,厚街大明塘市場的搬遷計劃也進入了日程表。設計規劃圖據了解,大明塘市場將搬遷至一路之隔的東面臨時停車場。目前,大明塘市場46戶商戶已在協商搬遷事宜,屆時,大明塘市場附近的小吃街也將一起搬遷至新市場周邊。至此,歷經23載春秋,在厚街「集市發展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大明塘市場將喬遷新址!
  • 志願者陳彩娟:敬老院老人的好「女兒」
    前一天,陳彩娟就和「麻風村」的老人約好,中午給他們包餃子。車還沒到村口,就看見「麻風村」的幾位老人在那裡張望,「我們的女兒來了!」看到陳彩娟,老人們欣喜地說。    陳彩娟是浦江人,2007年來義烏定居後一直熱心公益事業。
  • 《收穫》開放書架 | 莫言短篇小說:麻風女的情人
    臨近家門時,春山將草捆移到金柱兒背上,悄悄地說:「不要對你娘說我幫過你,就說是你自己背回來的,讓她煮個雞蛋犒勞犒勞你,聽到了嗎?」金柱兒努力把臉仰起來,看著春山的臉,說:「春山大叔,你收我做徒弟吧。」「收你做徒弟?」春生笑著說,「我收你做什麼徒弟?」「大叔,我知道你會拳,你教我打拳吧。」「會拳?我會蜷(拳)著腿睡覺,」春山笑道,「回家吧,爺們。」
  • 麻風病人得潔淨
    也突出了耶穌不但教訓人真理,他也關心人心靈,身體的健康;主耶穌不但注重知識的教導,他也注重實際的生活。透過這段聖經和大家分享三個方面,首先是病人的痛苦,其次講一講唯一的出路,最後和大家分享耶穌的憐憫。1.從律法看他是痛苦的      民數記 5:2 「你吩咐以色列人,使一切長大麻風的,患漏症的,並因死屍不潔淨的,都出營外去。      律法規定,得了大麻風的人要出到營外,就是有家不能回了,和家人也要隔離,為什麼呢?因為大麻風有很強的傳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