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禮院士50年經驗,教您應對中風:早預防、早治療、早康復

2021-01-11 網易

2021-01-10 04:27:17 來源: 生活心情

舉報

  

  腦中風

  張老從醫50年,潛心研究心腦血管疾病。而中醫的優勢是治未病,預防將要發生的疾病。那麼,在腦中風的高發季節,我們來聽張老講解:該如何預防腦中風?哪些誤區需要小心分辨?哪些是治療腦中風的常用名方?

  01什麼樣的人群更容易被中風盯上?

  高血壓、糖尿病、家族遺傳是需要關注的高危因素,另外高血脂、容易著急衝動的A型性格,以及吸菸酗酒高鹽飲食生活不規律的人群也更容易得中風。

  張院長建議40歲以上的人群每天可以吃一粒葉酸,具有保護血管的作用,男性女性都可以食用。

  

  02關於中風,大家最關心的問題

  1、安宮牛黃到底能不能吃?

  安宮牛黃沒有預防保健的作用,只有治療的作用,不適宜用於冬季日常控制血壓。安宮牛黃丸的主要作用是清熱解毒、開竅鎮驚,用於中風昏迷或者感染性腦病昏迷,神志不清楚並且有熱象的時候才能使用

  【熱象的症狀】面紅耳赤、有黃痰、大便秘結。

  2、我可以停了西藥,完全用中藥嗎?

  中藥有中藥的好處,西藥也有西藥的好處,需要結合具體的病情和人來考慮。建議諮詢專業醫師,謹遵醫囑。

  3、我能不能少吃點藥?

  不能一概而論,需要結合情況來分析。比如高血壓,主張終生服藥,但是由於季節溫度的原因,可以進行適當調整,天氣暖的時候可以少吃一點,但需要謹遵醫囑。

  4、中風以後還會再一次中風嗎?

  中風的特點是高復發,一年之內的復發率為15%。但復發前往往有一過性的先兆:突然間吞咽困難、突然間的失明、突然間嘴歪、短暫性意識喪失等。

  03臨床上治療中風會用什麼藥物呢?

  中風分兩種:一種是缺血性中風,另一種是出血性中風。不管是哪種類型,都需要去醫院檢查,確定後會有一套完整的方案,切勿自己在家配藥應付。

  

  一般張院長在治療中風急性期時會使用局方至寶、安宮牛黃。局方至寶丹與安宮牛黃丸相類似,但是它更偏重於痰熱,都有清熱解毒、鎮靜開竅的作用

  局方至寶中有一類重要藥材叫冰片,也叫梅片、龍腦,具有醒腦開竅的作用,可以直接透過血腦屏障,聞了之後覺得很清醒。

  

  04預防腦中風——補陽還五湯

  預防腦中風,特別是原來有過小中風的患者,可以吃些具有活血化瘀的中藥,比如補陽還五湯、血府逐瘀湯,可以加快血液流動,保護血管內皮,防止形成血凝塊

  

  黃芪是君藥,當歸、赤芍、川穹、紅花、桃仁都是活血的藥,地龍通絡。整個藥方是補氣活血的經典方,具有預防中風以及中風康復的作用。

  【適宜人群】平常手腳涼、舌頭髮淡、有點手腳麻木的氣虛血瘀人群。

  05張院士的中風康復三法則

  張院長有三個可以幫助中風患者康復的法則:肢體鍛鍊、精神支撐、家裡幫助

  中風後的三個月之內是最好的康復時間,康復起來會有些枯燥可能還會有些痛苦,需要患者自身的配合。根據不同的肢體情況,可以做一些簡單的屈伸、抬舉、系扣子、摘豆子等等,堅持鍛鍊。

  並且在康復期間要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治療。家裡人也要做好督促,規定好每天的動作,在飲食等各個方面積極配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張伯禮與美國中醫師交流新冠肺炎防治:這些經驗和報告已翻成英文
    張伯禮 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在周三晚上舉行的中美中醫師網絡交流會上,中央指導組專家張伯禮院士一行和美國中醫師們,就中醫治療新冠進行了交流。本次新冠疫情防治,中醫的參與度和廣度前所未有,中醫治療新冠肺炎取得了顯著療效。截至3月15日0時,湖北省中醫藥參與治療比例達91.64%,武漢市中醫藥參與治療比例為89.10%,全國中醫藥參與治療比例為92.41%。張院士介紹,中國抗擊疫情有四個特點:一個是「四早」,即早預防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其中隔離點中的病人普遍服用了中藥湯劑,遏制了疾病的蔓延。
  • 登革熱如何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防蚊隔離
    7月25日,海南省疾控中心針對登革熱防控,再次面向公眾發布相關預防知識。海南省疾控中心有關專家介紹,目前登革熱尚無經審批註冊的疫苗上市,既無法通過注射疫苗預防登革熱,也尚無特效的抗病毒治療藥物,主要採取支持及對症治療措施。
  • 張伯禮院士入選國家榮譽稱號建議人選!
    國家榮譽稱號一般每5年授予1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逢五、逢十」周年時進行,有需要時可以及時授予。今年是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首次集中評選頒授,在國慶前夕將舉行隆重的頒授儀式。從武漢一線抗疫走過來的張伯禮院士,默默地貢獻著中醫人的力量,從2020年初到現在,他一路走來,以他的正直、樂觀、甘於奉獻,體現了真正的中醫人特有的優秀品質,走進了千千萬的你我心中。
  • 張伯禮:中西醫並重是健康中國建設的基礎
    只有以預防醫學、促進健康為首要的目的,才是供得起的、可持續的醫學。我們要發揮中醫藥的作用,發展中醫機構。」「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在「2020年健康責任論壇暨2020年全民中醫健康指數研究報告發布會」上表示。 會上,張伯禮圍繞中醫藥戰「疫」的經驗和貢獻進行了主題演講。
  • 基因檢測對抗帕金森病:早預防、早發現、早幹預
    這是一項不可逆的疾病,早期發現、早期預防十分重要!然而,超9成大眾對帕金森病認識不足。 由於帕金森病的起病隱匿,不少患者在發現時往往已發展至中晚期,因此,精確診斷對於帕金森病的治療就顯得極為重要了。帕金森病通過早發現,早治療,可以改善症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 張伯禮院士這樣回答……
    7月23日~24日,與武漢「肝膽相照」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又回到了他的「第二故鄉」。對於康復,您採用的是純中醫方法還是中西醫結合?張伯禮:我們這次來就是為了調查和研究病人的康復問題。因為我們對這個病毒開始了解還不到半年時間,對它還有很多地方沒有完全掌握。它的急性期愈後會留下什麼後遺症?恢復期的都有什麼表現?遠期愈後到底怎麼樣,我們還不清楚。所以,我們希望通過查看第一手資料來對它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
  • 患上強直性脊柱炎,除了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這四點預防不能忘記。
    在臨床上其實很多案例,強直患者在早期(發病的前3年)進行治療,是可以達到「臨床治癒」的,出院後他們的生活與正常人並無不同。強直現狀  有些病人只有在病情嚴重的時候才去醫院,所以往往會錯過早期治療的機會。 早發現早治療 如果患者能夠做到早發現早治療的話,可以有效減輕或防止畸形的出現。
  • 這個骨科疾病多發於青少年,影響孩子一生,早發現早治療!
    原創: 姜從玉、周憬元 小大夫漫畫介紹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創建於1907年,是國家衛健委委屬醫院、復旦大學附屬教學醫院和中國紅十字會冠名的醫院,1992年首批通過國家三級甲等醫院評審,是國內最著名、最具國際化特徵的醫教研中心之一,也是全國首家通過JCI認證的委屬公立醫院,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
  • 陳凱先院士陳紅專教授在重要英文期刊發表...
    【「三藥三方」獨特優勢做出特殊貢獻】陳凱先院士和陳紅專教授在社論中表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種高致病性傳染病,由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2(SARS-CoV-2)引起。由於其病因學、流行病學和病理學的獨特特點,其診斷和治療都極具挑戰性。
  • 董洪濤:關於中風的急救、康復與預防方法
    《黃帝內經》形容當今世人「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故半百而衰也」,現今社會確實是快餐式發展,娛樂至上,人們恣情快意、妄作無節,常耗散真精,故中風等症高發,其危害猛於虎。細讀古代文獻,我們發現唐宋以前中風並不算是絕症,宋代名醫許叔微曾說: 「凡中風,用續命、排風、風引、竹瀝諸湯及神精丹、茵芋酒之類,更加以灸,無不愈者。」 也就是說,中風基本上都可治癒,這可完全顛覆了當前醫學界對中風的認識。由此看出,續命湯類方對於促進中風偏癱的康復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 早篩查早發現!早中期結直腸腫瘤生存率達8成
    如何治療和預防?日前,武漢市中心醫院胃腸痔瘻外科主任王輝,做客楚天都市報「市民有約·楚天名醫大講堂」,為廣大市民進行了講解。市民如果出現這些異常症狀,一定不能大意,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不要錯失早發現早治療的良機。查出患結腸腫瘤,應該如何治療?他表示,要先對腫瘤進行分期,再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個性化的治療。首選的治療方法是外科手術。對於分化程度高的早期結腸癌,他表示,通過外科手術大多能達到治癒的效果。
  • 健博會召開向世界昭告:武漢如今已浴火重生 「人民英雄」張伯禮...
    張伯禮院士說,目前疫情防控應關注兩個問題,一是圍繞秋冬季可能出現的小規模反彈做充分準備,二是做好康復患者的跟蹤管理。此次來漢,張伯禮院士特別到幾個共同戰鬥過的醫院調研,看到後續工作有條不紊、緊張有序,對康復患者的治療越來越深入,治療方案比較清晰,張伯禮院士坦言對疫情防控信心滿滿。得知武漢將於11月11日至14日舉辦第二屆世界大健康博覽會,張伯禮院士預祝大會圓滿成功。
  • 感冒要重視 流感要早治 警惕散發的疫情
    該藥運用中醫絡病理論探討外感溫病及瘟疫傳變的規律及治療,吸取歷代醫家治療外感溫病及疫證的用藥精華,以《傷寒論》麻杏石甘湯合《溫病條辨》銀翹散化裁,汲取明代吳又可《溫疫論》治疫證用大黃經驗,配伍紅景天清肺化瘀,調節免疫,體現積極幹預的組方特色,具有衛氣同治,表裡雙解;先證用藥,截斷病勢的特點,發揮"清瘟解毒,宣肺洩熱"的作用。
  • 身體出現什麼症狀,早知道早預防
    身體出現什麼症狀,早知道早預防肺結核是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疾病,是一種呼吸道傳染疾病,主要是通過空氣飛沫等傳染,一些肺結核病人或者是隱性感染患者都是一些重要的傳染源,與這些人密切接觸,都有可能會出現感染等情況,如果出現咳嗽、咳痰、低熱、盜汗、身體消瘦等情況,應考慮是肺結核的疾病,需要到醫院做肺部核磁共振、肺部ct、結核菌素實驗、痰培養等檢查進行確診
  • 中風和吃鹽太多有關係,醫生提示:早知道,早預防
    中風,又被稱為腦卒中,是世界上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三大殺手之一。其危害程度要遠大於癌症和心臟疾病,但是重視程度卻遠不如癌症和心臟疾病。 我國中風的發病率大約是150/10萬人口,每年因為中風而死亡的人數超過150萬人口,患有中風的人群高達700萬,這已經相當於一個大城市的常住人口了!
  • 鍾南山:實現疾病的早發現早幹預,將是我們最大的成功
    作者供圖。12月19日,以「科技助力新冠防控 數據驅動醫學發展」為主題的2020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專題研討會在廣州召開,鍾南山、侯凡凡、陳潤生、盧煜明等9位院士與來自全國的臨床、檢驗、病理及醫學大數據等領域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科技抗疫與數據驅動醫學發展的當下與未來。
  • 早看早受益!
    2020年發表在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全球健康》上由劍橋大學團隊領銜開展的研究發現:全世界每年至少有390萬人通過充分的身體活動而避免了過早死亡。而在中國,運動預防了18.3%的死亡,相當於避免了101.65萬40-74歲人群死亡。因為運動而受益的例子,比比皆是,醫學專家尤其倡導多運動!1. 胡大一:萬步走18年,走出了健康!
  • 警惕盆底康復常見誤區 早發現早治療
    對盆底康復略有了解的人會說:「盆底康復有黃金恢復期,產後42天至半年內。」「我生完1-2年了,再做盆底康復就沒用了吧。」「我還要生二胎,生完一起康復吧。」以上種種,都是對盆底康復了解不全面造成的。盆底康復自2005年進入中國後,已經有了長足發展。之所以定義黃金恢復期,首先是因為產後隨著激素水平的回歸,機體有自我修復的成分在內,更重要的是,以往沒有辦法改善肌肉附著的鬆弛較久的筋膜韌帶的強度。
  • 腦中風,康復治療越早越好
    其實不是這樣的,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的資料顯示,偏癱患者經過康復治療以後,第一年裡面,約60%的患者完全可以日常生活自理,20%的患者需要一定的幫助,15%的患者需要較多幫助,僅5%的患者需要全部幫助,因此,康復治療在中風偏癱患者中佔據很大的位置。主持人:那麼中風偏癱患者應該在什麼時間開始做康復治療呢?
  • 腦中風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屬」,易患中風的4個原因,早看早受益
    腦中風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是由於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疾病,通常分為缺血性腦中風(即腦梗死)和出血性腦中風(即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等)兩大類,其中急性缺血性腦中風佔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