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攻佔了南京城之後,朱允炆去了哪裡,是死是活無人知曉

2021-03-05 眼觀歷史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第一個孫子,所以在朱元璋去世以後,讓他繼承皇位也是完全可以的。而且朱允炆做皇帝的時候已經是成年了,只是作為一個剛剛即位的皇帝,他還沒有發展出自己的勢力,皇帝的位置也並不是非常的穩固,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就非常著急的去削弱各個藩王的勢力,最後沒有把他們的勢力給削弱掉,反而把自己的皇位給弄丟了。

不管朱棣當時發動叛亂的理由是什麼,他的行為就是屬於造反,他是在用暴力的手段去反對朱允炆削弱藩王勢力。也是在那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他們兩個人也只能留下一個,所以誰能留下就只能各憑本事了。這裡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朱允炆那個時候還非常年輕,剛剛繼位,但他確實是一個非常稱職的皇帝。他治理國家的方式是以仁政為主的,所以如果說朱允炆沒有被打敗的話,那麼明朝在他的治理之下,也肯定不會比朱棣治理的差,也許還會讓明朝發展的更加的好。

當時在燕軍直接攻打到南京城牆之下的時候,朱穗和李景隆這兩個膽小如鼠的人直接就不戰而降打開了金川門,直接導致了南京城被攻陷。衝進南京城的燕軍,正在亂戰之中的時候,整個皇宮的後宮就著起了熊熊大火,在這場大火被撲滅之後,人們在廢墟之中也只找到了幾具被燒焦的屍體,當時的太監仔細分辨之後說,這些就是皇帝皇后還有朱文奎。可是這幾具屍體已經被燒的面目全非,完全看不出來到底是誰的。所以不只是天下人對這句話存有懷疑,就連朱棣他也不是非常的相信。

朱棣攻佔了南京城,做上皇帝以後,朝廷之中那些對朱允炆忠心的大臣們就沒有那麼幸運了,那些男的全部都被斬殺了,而那些女人們也都被送去做了官妓。結果可以說非常的慘不忍睹,那些女人被折磨死以後,她們的屍身還要被送去餵狗。朱棣這種殘忍暴力的手段,感覺和商紂相比也差不了多少。當時朱棣在攻佔了皇宮之後,只看到了那幾具被燒焦的屍體,肯定是不會甘心的。他一天得不到朱允炆的消息,那麼他坐在皇位上就一天都不安心。

雖然說從那個時候開始,朱允炆的下落就已經成了一個謎團,可是朱棣也一直都沒有放棄尋找他,甚至還派了人去國外尋找。當時大張旗鼓的七次下西洋,就是為了去尋找朱允炆。朱棣翻遍了整個世界,為什麼到最後還是沒有找到朱允炆消息呢,就是對於朱允炆身在何處一直都存在著很多的說法,有的人說他去做了和尚,有的人說他就死在了那一場大火之中,還有的人說他進了一個道門,從此隱居了起來,可以說什麼樣的傳說都有。

但是都沒有真憑實據,所以這些說法也不足以讓人們相信。其實最大的可能就是朱允炆死在了那場大火之中,因為朱棣實際上來說,他就是一個謀朝篡位的人。所以他做這個皇帝做的名不正言不順,心裡也會非常的不踏實。他一直不相信朱允炆死在了那場大火中,是因為他這個皇位得來的不那么正當。假如說朱允炆沒有被那場大火燒死,而是逃到了民間或者國外的一個什麼地方藏了起來,讓朱棣那一輩子都沒有辦法找到他。

但是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其實朱棣已經找到了朱允炆。在找到他之後就把他給殺掉了,他為了能夠保住自己的名聲,所以這件事情做得非常的隱秘。真想以這樣大張旗鼓,翻天覆地的去尋找朱允炆,是為了讓天下人認為他是一個非常在意兄弟的人,如果朱允炆沒有死掉的話,那麼他的做法就算不上是弒君奪位。這樣才能讓天下的人們對他做皇帝的這件事情不會存在著太大的偏見,更加有助於他去管理整個國家,挽回自己的名聲。

在朱棣的心裡,只有朱允炆永遠的消失了,他的皇位才能夠做得更加的安穩,天下人才能夠死心。但是這些說法也都只是人們的猜測而已,具體朱允炆到底是什麼樣的結果沒有人知道。自從朱棣攻佔了南京之後,朱允炆就徹底的消失了,關於他的一切消息也都沒有了任何的記載。而當時人們之所以這樣樂此不疲的去尋找朱允炆下落,其實只是為了滿足他們自己的好奇心。

相關焦點

  • 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後,朱允炆去向成謎,他到底去了哪裡?
    朱棣以清君側之名發動「靖難之役」,攻破南京城後命令軍隊不得隨便進入皇宮,而是把軍隊駐紮在皇宮外。那他為什麼不讓軍隊進入皇宮呢?其實,意圖很明顯,他有好多重要的事要做。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最初明面上的目的不是奔著皇位去的,而是以誅殺所謂的奸臣為名,發動的政變。
  • 明成祖朱棣攻入南京城後,建文帝朱允炆下落究竟如何?
    1370年也就是洪武三年,朱元璋冊封自己的第四子朱棣為燕王,鎮守當時的北方重鎮燕京,就是現在的北京。在此期間,率軍殲滅北元舊部勢力,屢建奇功,當時的名望威震全國。後在1402年以清君側名字,舉兵攻打南京,和當時建文帝率領的朝廷正規軍對抗,後戰勝自己的侄子建文帝,入住南京城,稱帝,是為永樂帝。他為何要奪取自己侄子的帝位?同時又是為何對自己的侄子朱允炆一系進行斬盡殺絕呢?
  • 自古王室多悲劇:朱棣靖難成功之後,如何處理朱允炆的4個兄弟?
    朱元璋去世之後,朱允炆採取了嚴厲的削藩措施,這就激怒了原本就對皇位有想法的朱棣,於是雙方拉開架勢,在中原大地上進行了一場長達4年之久的「靖難之役」。 公元1402年,朱棣攻入南京城之中,建文帝朱允炆宮內燃起大火,隨後下落不明。
  • 朱允炆到底有多弱智?優柔寡斷,送免死金牌,難怪被朱棣奪了皇位
    在他20歲的時候,朱棣就到北平來就藩了,來當燕王。朱棣(劇照)由於他是戍邊的燕王,所以朱棣最不缺的就是一個東西——就是戰爭經歷,他是不斷的和北邊的蒙古人交鋒的。而且在明朝建立之後,太祖朱元璋自己有幾次御駕北伐親徵去打蒙古人,其中有兩次朱棣都跟著他老爹去北伐蒙古了,而且這兩次朱棣都建下奇功。
  • 朱棣為什麼要找朱允炆?一個原因最關鍵
    因為,朱棣堅信朱允炆還活著,或者說,在看到朱允炆的屍體之前,朱棣心裡就有了這樣的假設。事實上,朱棣並不一定希望侄子死。只要朱允炆乖乖宣布退位,絕不有造反之心,朱棣就可以讓他活下去。在進攻南京後,朱棣也想著家人,給了他一個機會。當時,朱允炆還在宮中時,朱棣命令軍隊不要隨意進攻。顯然,朱棣不想逼死朱允炆。
  • 朱元璋臨死留下四字一言,如果朱允炆聽懂了,死的就是朱棣
    那麼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的也是有關於朱元璋的故事,就是朱元璋臨死的時候留下了四個字的遺言,如果當時朱允炆聽懂了這四個字的遺言,估計自己就不會死了。那麼為什麼小編會這樣說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因為在古代的時候在帝王家族都實行嫡長子繼承制,如果沒有嫡長子繼承制的時候,朱棣肯定是繼承皇位最好的人選。所以即使朱棣有再好的才華,但是他不是嫡長子,所以也沒有資格來繼承王位。
  • ...願背負弒殺叔父之名,燕王朱棣方能夠奪得明朝大統,朱允炆下落不明
    但是朱元璋無論如何處心謀劃,奈何天子終歸不是神仙,他算不得朱標身上這股子仁義勁會遺傳給其子的孫子朱允炆,也正是朱允炆的婦人之仁,使得燕王系奪得了明朝大統。(影視劇中的燕王朱棣)明朝的皇位繼承制是朱元璋定下的「嫡長子繼承制」,所以他將皇位自然的傳承給自己的太子朱標也是理所當然的,雖然太祖朱元璋也比較中意第四子燕王朱棣,但他以為嫡長子繼承制更能維護明王朝的穩定。
  • 建文帝朱允炆削藩,逼反了朱棣,朱允炆削藩沒錯,就是太急了
    在這一年之內,五個舉足輕重的藩王被廢之後,燕王朱棣便成了下一個目標。燕王朱棣擁兵自重,實力很強,因此,建文朝廷認為他是最棘手,也是最難對付的,因此,削藩在行動上非常謹慎,然而,這樣恰恰成全了朱棣,給了朱棣留足了準備造反、集結軍隊的時間。 最終,朱棣反了,打出了「清君側」的旗號,起兵靖難,一路攻取州縣,很多州縣甚至都投降了朱棣,朱棣的聲勢越來越大。 《明史 本紀第四》記載:夏四月,湘王柏自焚死。
  • 朱允炆和朱棣誰是好皇帝
    朱允炆即位按照禮儀藩王們要入京朝賀,朱棣也去了,可他侄子對他沒有採取任何措施毫髮無損的放了回來這簡直就是奇蹟。難道朱允炆想和他們這些叔叔單打獨鬥?朱允炆失去了這麼好的一次機會。實踐證明,這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這還不算,朱允炆四月即位,五月份就是皇帝的忌日。
  • 臨終前朱元璋召見朱棣,是要廢掉朱允炆,改立朱棣嗎?
    一隊飛馳的人馬,突然被湧出來的大內衛兵擋住去路,「皇上有旨,燕王不得進京,不得片刻停留,速回封地,違者斬之!」一聲長嘆,燕王朱棣撥轉馬頭,悻悻而返。按照現有史料說法,朱元璋召見朱棣,是要廢掉皇孫朱允炆,改立四子朱棣上位。
  • 建文帝--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
    正是因為這種原因,所以燕王朱棣進入南京城後,就傳檄而定天下,在此期間,從來就沒有見哪個地方,高舉建文帝的大旗繼續對抗過明成祖朱棣。建文帝作為一個政治人物,在朱棣進入南京城那一刻,就已完全失去了意義,他是活是死,他在什麼地方,其實已沒有任何意義了。總的來說,皇帝只是一個面旗幟。
  • 朱元璋臨終連喊三遍朱棣來否 為什麼朱棣就是在南京城外不進城?
    在明朝的時候朱棣是非常想成為皇帝的,但在朱標死後朱元璋竟然直接立了孫子朱允炆為太子,在朱元璋臨終之際的時候最放心不下就是手握重兵的朱棣,最後宣朱棣進南京城
  • 如果當年燕王朱棣沒有篡位,朱允炆執政會有朱棣那樣的政績嗎?
    首先我們要知道朱允炆登基為帝的時候,由於朱元璋為了朱允炆的地位穩固處死了很多功臣良將,朱允炆即位之後手下完全沒有獨擋一面的將帥之才,朱允炆急於削藩致使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假設朱棣沒有發動靖難之役,朱棣被削藩也是必然,朱棣也有可能被軟禁於南京永不錄用,又或者朱棣死於非命。
  • 如果當年朱允炆不逃跑,而是坐在太和門等著朱棣,朱棣敢動他嗎?
    很多人都會將這兩段歷史放在一起來研究,而研究之後他們都產生了疑惑:為什麼朱棣不像李世民那樣直接兵變呢? 然而朱棣出生於1360年,8年之後他的父親朱元璋就建立了明朝,所以朱棣在老臣心中可以說一點威望都沒有。若是李善長、胡美、藍玉這些老將都活著,朱棣都不一定敢起兵。 而且根據《明史》的記載,朱元璋對自己的長子朱標非常滿意並且信賴,若是朱棣在朱元璋活著的時候就透露出了不臣之心,不用別人動手,他父親朱元璋就不會放過他。可惜朱標早逝,朱元璋只好將朱允炆立為皇位繼承人。
  • 朱棣造反的時候,朱元璋的那麼多兒子,都在幹嘛?
    朱元璋去世的八個兒子分別是:大哥太子朱標、二哥秦王朱樉、三哥晉王朱棡、八弟潭王朱梓、九弟趙王朱杞、十弟魯王朱檀、十二弟湘王朱柏和老么朱楠,除了這八位和朱棣,那麼就剩下十七個藩王在整個大明朝的各個地方駐守著,這十七個藩王還分成了三類。第一類,公開支持朱允炆的兩個。如果這麼多的藩王都來勤王,估計朱棣也走不出北京城。
  • 朱允炆到底結局如何?朱棣的尋找最終有沒有結果?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代皇帝,其父朱標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長子,早年立為太子,不幸中年早逝,朱元璋按封建禮法傳統,立朱允炆為皇太孫,朱元璋死時,他已21歲了,繼位後改「洪武」為「建文」,史稱「建文帝」。
  • 朱元璋早已為朱允炆的「皇位之爭」埋下了引線
    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初十(公元1398年6月24日),明太祖朱元駕崩於應天,皇孫朱允炆繼位,改明年為建文元年。然而僅僅不到一年,朱元璋屍骨未寒之際,燕王朱棣就起兵作亂,以靖難之名,率大軍直逼南京城。當時天下主要分為南北兩軍,前期南軍佔據名義上的正統優勢,後期卻由於將領的失誤致使南軍損傷嚴重。
  • 朱棣究竟有沒有找到朱允文?
    但是這個世界最難控制和謀劃的就是人心,朱元璋還在位的時候,底下的一眾人表現得文文靜靜和和氣氣的,都特別的乖巧,用咱們俗話說就是朱元璋他能壓住場,但是老朱死了以後啊,可就不是那麼回事兒了。朱元璋死後各王爺自然不滿建文帝當上皇帝的現狀。年輕嘛,好欺負,不把他放在眼裡,而建文帝自然也看得出來,於是他怕呀,怕那些不服他的人有一天會踩到他頭上去,於是他就主動出擊了。
  • 建文帝朱允炆到底去了哪裡?我來告訴你真相!
    明太祖朱元璋駕崩後,皇孫朱允炆繼位。皇位還沒坐熱,一眾藩王之中,實力最強、野心最大的燕王朱棣打起「靖難」旗號,公然造反。
  • 靖難之役中,李景隆到底是能力不行還是與燕王朱棣勾結
    建文帝朱允炆繼位後,擔心他的叔父們擁兵自重而威脅到中央,於是與寵臣黃子澄、齊泰等進行削藩。此舉引起了各藩王的強烈憤怒和不安,尤其是能力出眾的燕王朱棣,得知建文帝削藩後,立馬裝瘋賣傻,然後在暗地裡密謀起兵造反。建文帝朱允炆因為心軟,所以始終沒有以強制手段對付朱棣,給了朱棣喘息的機會和加緊造反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