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一切眾生都平靜快樂 《內觀文集》節選

2021-02-13 Metta

願一切眾生快樂…… 快樂…… 快樂!

願大家都快樂!

願一切可見與不可見的眾生都幸福!

願大海,陸地,空中一切的生物都快樂!

願十方眾生都快樂!

願一切眾生都遠離恐懼,遠離敵意,遠離痛苦!


當人修習慈悲善念時,會得到很多益處:

1.睡得很滿足

2.醒來很快樂

3.不會做惡夢

4.臉上帶光芒(表情充滿愉悅)

5.受到眾人喜愛

6.死亡時意識清明,充滿平靜與快樂

7.從輪迴解脫

「放棄虛假的幻想,邁向真理, 願我們繼續一步一步地走,向真實的目標前進。」


佛陀的教誨不是空中閣樓。不提供虛假的希望。佛陀教導我們要腳踏實地,尋求體驗自身內在的實相。禪修者從自己內在去直接體悟,每當他對其他人產生敵意或怨恨時,在這個時刻,他都會變得激動不安。他失去了內心的平靜。


Ashantasya kuto sukham.
失去內心平靜的人,就不會快樂。

他自己觀察到正法的運作:當他失去內心平靜時,他是如何遠離快樂。他清楚了解,每當他產生憤怒或怨恨或敵意時,他自己是不淨雜染的第一個受害者。在這個時刻,他會變得激動不安。他也會體驗到,當他消除這些雜染後,他是多麼快樂與平靜。因此,他一再地思惟著:


Aham avero homi, abyapajjo homi, anigho homi, sukhi attanam pariharami.
願我能遠離敵意,遠離怨恨,遠離憤怒。願我能體驗內心的平靜。

這種情操不是靠一廂情願的想法。只有透過修習內觀,開始消除不淨雜染之後,才能夠修習慈悲觀(慈悲的禪修)。心中自然會希望所有其它人 —— 不管是朋友,親戚,或不認識的人,(看得到或看不到的),都能夠擺脫不淨雜染,變得快樂與平靜。

Matapitu acariya natisamuha, avera hontu, abyapajja hontu, anigha hontu, sukhi attanam pariharantu.
願我的母親與父親,老師,鄰居,都能夠遠離敵意,遠離怨恨,遠離憤怒。願他們都能在內心體驗到平靜。

Arakkhadevata, bhumatthadevata, rukkhatthadevata, akasatthadevata avera hontu, abyapajja hontu, anigha hontu, sukhi attanam pariharantu.
願守護神,樹神,天空之神都遠離敵意,遠離怨恨,遠離憤怒。願他們都能在內心體驗到平靜。

Puratthimaya disaya, pacchimaya disaya, 
Uttaraya disaya, dakkhinaya disaya,
Hetthimaya disaya, uparimaya disaya,
Puratthimaya anudisaya, pacchimaya anudisaya, 
Uttaraya anudisaya, dakkhinaya anudisaya,
東,西,北,南,上,下,東南,東北,西北,西南;十方眾生

Sabbe satta, sabbe pana, sabbe bhuta, sabbe puggala,
Sabbe attabhavapariyapanna, sabba itthiyo sabbe purisa,
Sabbe ariya, sabbe anariya, sabbe deva, sabbe manussa,
Sabbe amanussa, sabbe vinipatika.
一切有情,所有動物、生物,一切已出生的眾生,無論男女、賢聖、凡俗,人與非人,及所有惡道的眾生,

Avera hontu, abyapajja hontu, anigha hontu, sukhi attanam pariharantu.
都遠離敵意,遠離怨恨,遠離憤怒。願他們都能在內心體驗到平靜。

如此清除所有不淨雜染,享受到真正的平靜與快樂,內觀禪修者祝願一切眾生都平靜快樂。

當一個人參加嚴格的十日內觀課程或更長的課程,清除心中的貪愛與瞋惡,他就可以在課程的最後一天,以歡喜愉悅的心來修習慈悲觀。

許多人都讀過Gita(印度史詩)上的這段話:


Advesta sarvabhutanam maitrah karuna eva ca.
對眾生沒有怨恨,而是帶著慈悲。

現在他們學到了實際的方法,消除了對一切眾生的怨恨,因此得到真正的福祉,對一切眾生產生慈悲。

當他們有機會成為 nirvairah sarvabhutesu —— 對一切眾生都沒有敵意,並且實踐 sarvabhutahite ratah─致力於眾生的幸福,他們都無比的喜悅。充滿感恩與愉悅的心,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得到這種平靜與快樂(Mere sukha mem shanti mem, bhaga sabhi ka hoya.)。

sukhino va khemino hontu!
願一切眾生都快樂,安祥!


Ye keci panabhutatthi, tasa va thavara anavasesa;
Digha va yeva mahanta va, majjhima rassaka anukathula.
Dittha va yeva adittha, ye ca dure vasanti avidure;
Bhuta va sambhavesi va, sabbe satta bhavantu sukhitatta.
無論他們是靜是動,大、中或小,粗顯或細微,可見或不可見,是近是遠,是已出生或將出生─願他們都快樂!願一切眾生快樂!願一切眾生安祥!願一切眾生解脫!

禪修中心的整個氛圍都充滿了慈悲善念的波動:

願一切眾生快樂…… 快樂…… 快樂!

願大家都快樂!

願一切可見與不可見的眾生都幸福!

願大海,陸地,空中一切的生物都快樂!

願十方眾生都快樂!

願一切眾生都遠離恐懼,遠離敵意,遠離痛苦!

當人修習慈悲善念時,會得到很多益處:

1.睡得很滿足

2.醒來很快樂

3.不會做惡夢

4.臉上帶光芒(表情充滿愉悅)

5.受到眾人喜愛

6.死亡時意識清明,充滿平靜與快樂

7.從輪迴解脫

Dittham va anupagamma -

因為他不會陷入虛假的信仰。

Silava dassanena sampanno -

得到正直的品德與智能,也就是內觀。

Kamesu vineyyagedham -

根除了對感官享受的貪愛,能夠過著禁慾 (brahmacarya) 的生活,在死後可以往生梵界;借著修習內觀,他可從梵界解脫,體驗到超越所有境界的無上快樂。

Na hi jatu gabbhaseyyam punareti -

因為他已經從輪迴解脫,

punarapi janani jathare shayanam -

他也從一再誕生於子宮的痛苦中解脫。

問與答


問:當我沒有禪坐時,我很難時時徹知無常。你能不能說明不是禪坐時,該如何用功?

葛印卡老師:根據佛陀的教誨,必須要在身體的範疇內持續地了知無常。

在走路,坐下,進食,飲水都要保持覺知;

在所有的地方,所有的姿勢。你必須保持時時覺知。

這樣才能深入內心,幫助你根除很深的不淨雜染。

就算在家中,每天的早晚靜坐,時時徹知無常(sampajanna)也很重要。

但是當你從事日常的責任時,就不需要時時徹知無常。當時你並不是在禪修,如果你把一半的注意力放在感受上,另一半放在工作上,你在兩邊都不會圓滿。

本文節選自「佛陀的兩種主要禪修方法」一文,編譯自"Kya Buddha Dukkhavadi The?",2000年5月於尼泊爾出版,葛印卡老師希望能澄清大家對於佛陀教誨的普遍誤解。

文章來源:中國內觀網 vipassana.sutta.org

原文全文:佛陀的兩種主要禪修方法 

更多文章:中國內觀網 vipassana.sutta.org 「法的開示」一欄

點擊瀏覽更多相關閱讀:


《內觀》

作者:[美]威廉·哈特

譯者:臺灣內觀禪修基金會翻譯小組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年:2015.3

遵照烏巴慶尊者的傳承,及葛印卡老師的教導

內觀(V i p a s s a n a)是印度古老的禪修方法之一。在長久失傳之後,兩千五百多年前被釋迦牟尼佛重新發現。

內觀的意思是如實觀察,也就是觀察事物真正的面目:它是透過觀察自身來淨化身心的一個過程。開始的時候,借著觀察自然的呼吸來提升專注力;等到覺知漸漸變得敏銳之後,接著就觀察身和心不斷變化的特性,體驗無常、苦以及無我的普遍性實相。這種經由直接的經驗去了知實相的方式,就是淨化的過程。

作者寫作本書的目的,只是介紹葛印卡老師所教導的內觀方法的梗概,希望藉此增廣對佛陀教導的了解,以及對佛陀教導的精華 —— 內觀方法 —— 的了解。




Metta

上海內觀舊生微信公眾號


內觀介紹


遵循烏巴慶老師的傳承,及葛印卡老師與其助理的教導

內觀(Vipassana)是印度最古老的禪修方法之一,

是一種能將苦從根拔除的方法。

內觀的意思是如實觀察,也就是觀察事物真正的面目:

它是透過觀察自身來淨化身心的一個過程。

不管什麼人,在任何時間、地點都可以修習,

每一個人都能平等無差別地獲得實際的效益。

了解更多關於內觀禪修 

·點擊這裡·

中國內觀報名網  http://ng.81355.net

國際內觀中文網  http://www.dhamma.org

國內少兒觀息報名網  http://ctc.81355.net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中國內觀網



相關焦點

  • 佛陀的兩種主要禪修方法:內觀與慈悲觀
    願我的母親與父親,老師,鄰居,都能夠遠離敵意,遠離怨恨,遠離憤怒。願他們都能在內心體驗到平靜。願守護神,樹神,天空之神都遠離敵意,遠離怨恨,遠離憤怒。願他們都能在內心體驗到平靜。都遠離敵意,遠離怨恨,遠離憤怒。願他們都能在內心體驗到平靜。如此清除所有不淨雜染,享受到真正的平靜與快樂,內觀禪修者祝願一切眾生都平靜快樂。當一個人參加嚴格的十日內觀課程或更長的課程,清除心中的貪愛與瞋惡,他就可以在課程的最後一天,以歡喜愉悅的心來修習慈悲觀。
  • 一個可以讓你快速平靜下來的方法:內觀禪修(第48更)
    人都有七情六慾,當我們遇到一些糟糕的事情時,有的人經常會陷入情緒的漩渦裡痛苦掙扎;甚至有的人會因為情緒失控而做出令人痛悔的事來。即所謂衝動是魔鬼。如果有一個方法可以令自己快速平靜下來,由糟糕情緒帶來的惡劣後果就不會發生了。想想這也是一件有益功德的事。
  • 兩次掩關內觀禪修日誌
    我堅定的相信,藉由佛陀指導的內觀實踐,可以使我離苦得樂;我又那麼熱切的希望;經由佛陀指導的內觀實踐,眾生都可以究竟的離苦得樂。安那般那是觀息法,經由對呼吸的注專觀察,把習慣向外攀緣的心識平靜下來,這是內觀法門的最開始身一步。在指導觀息方法之後,全體學員靜坐練習約半小時,約晚上九時左右,大家各自回宿舍休息,以準備明天凌晨四時打板起床,開始十天密集的修行課程。
  • 內觀十日,我收穫了一份三年目標
    話說他是在我朋友圈裡看到報名信息之後才知道國內也可以內觀而去報名的,沒想到還比我早參加內觀~~以下是他發在朋友圈的一個總結(已獲本人授權)一年前我問蘇媚姐:「我想學習下十日禪修,可又知道自己終究只是體驗未必會深入,那對普通人而言,禪修最大的意義在哪兒呢?」 蘇媚姐姐回答我:「禪修和時間長度無關,能體驗就已經很好了。
  • 黃慧音《慈經》,願你寧靜、安樂
    願我無精神的痛苦。願我無身體的痛苦。願我保持快樂。願我的父母親,我的導師、親戚和朋友,我的同修,無敵意、無危險。無精神的痛苦。無身體的痛苦。願他們保持快樂。願在這寺廟的所有修禪者,無敵意、無危險。無精神的痛苦。
  • 修習內觀禪修讓我們不論在任何境遇下,都能較為自在地生活.
    在某些個人層面,我們也體認到這個事實:感覺到一切都不對勁,少了某些東西,或者即使得到了,也無法保留。時移勢易;過去想要的,現在無關要緊。控制欲實在難以捉摸,若非虛幻不實。閃現的歡愉不會帶來恆久的滿足;真正的心滿意足似乎遙不可及、鳳毛麟角而且稍縱即逝─我們實在難以掌握。這種不安全感迫使我們尋求一些固定、可靠又安全的事物─一些令人愉悅又會保證恆久快樂的東西。
  • 內觀禪修十日體驗
    挑一些覺得不錯的,都放到這裡分享給大家吧。內觀禪修是自己成年之後最奇妙的體驗之一了,我會推薦身邊一些內心總是為難自己的朋友有機會去試試,因為冥想的過程其實是一個和自己對話,聽自己心裡聲音的過程。眾生的不幸很多時候都是自己給自己的,像祥林嫂,明白了世事的無常,即使作為凡人很難擺脫情緒的影響,但是在下意識做出一些反應的時候,能夠在那之前提醒自己一下,也算是進步了。
  • 內觀--m萌推薦音樂17
    如果你對人生有所期待,想快樂地活著,那麼就要不斷的向內觀,不要向外看。
  • 《普賢行願品》5: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花果
    《普賢行願品》:何以故?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問:眾生與佛相差懸殊,為何隨順眾生諸佛即歡喜呢?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菩薩智慧花果。比如在曠野沙漠中長著一顆巨大的樹,如果樹根能得到水的滋潤,則枝葉花果繁茂。如果把生死輪迴比作曠野,菩提心就是這曠野中的樹王,一切眾生都是菩提樹根,諸佛菩薩就是菩提樹的花果報。菩薩常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無量無邊的智慧花果。何以故?
  • 念誦《普賢行願品》能令一切眾生所發的清淨大願成就
    如果有人念誦此《普賢行願品》,我(普賢菩薩)說此人以少分善根便能於一念中圓滿一切發願,能令一切眾生所發的清淨大願成就。只要念誦《普賢行願品》,依靠法性諦實力、諸佛菩薩的加持力,眾生發下的幸福快樂、清淨戒律等各種善願都會輕而易舉實現。現在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為了世界和平、人民幸福、眾生離苦得樂,十方的高僧大德經常通過《普賢行願品》回向,這樣做非常有必要。
  • 內觀十日
    我初以為,在這個節點談內觀,談減少貪愛與嗔恨,似乎和遠大理想甚至改變世界,有些格格不入。但讀完這篇文章,我開始了解——所謂「平靜喜樂」看似簡單的四字,實在是一種難得的能力。這是一種來自內心的張力,讓人習得如何無限平衡自己的情緒,讓心境平穩深邃。而內觀的目的,也並不應是功能性、工具性的。
  • 《圓覺經》: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慾故有輪迴
    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慾故有輪迴。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溼生、化生,皆因淫慾而正性命,當知輪迴愛為根本。由有諸欲,助發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欲因愛生,命因欲有,眾生愛命還依欲本;愛欲為因,愛命為果。
  • 都是精髓啊!《太上老君內觀經》原文及譯文
    《太上老君內觀經》又稱《內觀經》。陶弘景曾引此經,乃是道教的經典著作之一。繼承發展道家祖師列子的養生思想,義理通明,文字優美通暢,韻古義幽,言簡意深。內視作為養生方法,在先秦被道家發展的很豐富,《列子》就說:「務外遊者不知務內觀,外遊者求備於物,內觀者取足於身。」《幹金要方》也云:「常當習黃帝內視法,存想思念,令見五臟如懸磬。
  • 《終身學習》:「即興表演」「內觀禪修」,雙管齊下助你平復情緒
    黃徵宇的書《終身學習》第三章中,提到兩種特別有效的平復情緒的方法,一是「即興表演」,一是「內觀禪修」。我們不必因為念頭再次出現而自責,只需要繼續觀察就可以,甚至可以觀察不同的念頭之間是如何轉換的,兩個念頭之間就是平靜時刻。就像念頭一樣,我們的消極情緒、負面思維也會光顧我們,同樣的,積極情緒、思維,美好的事物也會降臨。我們都希望留住更多美好的事物和感情,不好的則連邊都不想沾。但是,這是不可能的。這就要求我們修煉平常心、平等心。
  • 淨土宗:給予一切眾生大白牛車的究竟利益
    世自在王佛所代表的涅槃三德,亦是十方諸佛所證涅槃三德的加持,是故阿彌陀佛稱性所發的大願,即有十方一切諸佛自始至終的加持力在裡面。正是由於因地中十方諸佛都在加持,所以果地上自然要伸出廣長舌相來稱揚讚嘆阿彌陀佛的功德。為什麼十方諸佛會加持?
  • 學文鈔: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下·靈巖山篤修淨土道場啟建大殿記原文節選:如來自證之法,即一真法界,寂照圓融,不生不滅,非有非空之真如佛性也。此之佛性,在凡不減,在聖不增。又復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以期圓滿佛果。此如來以自證之因果,普示一切眾生,令其各各親證之一大軌範也。今譯參考:如來自證之法,就是一真法界,寂照圓融,不生不滅,非有非空的真如佛性啊!這個佛性,在凡夫不減少,在聖者不增多。佛陀因為究竟證得的緣故,恆常享受常、樂、我、淨的法樂。
  • 易採璇內觀禪修課程【11.6-11.8結緣莫幹山UNDO高級靜修中心】
    其實,我們具備一切快樂的能力。一切都因為我們的心沒有安定下來,沒有打開自身的能量通道,沒有學會去運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愛!三天內觀禪修課程,會讓你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經過內觀修禪以後,我們通常會感覺自己年輕,充滿活力;因為我們的細胞在禪坐時又得到了新生命,讓老化、退化的細胞再生,大同身體的能量,使人變成健康的體質! 內觀禪修是從內在改變自己,從心出發。如果有更好的心念,我們做起事來就非常順利了。
  • 威力極大的文殊八字咒,守護一切眾生
    1、此陀羅尼,能大利益,憐愍一切有情諸眾生故,能斷諸三惡道,能為一切作法。常得一切眾生,見者皆來歸伏,惡人自當退散。  25、若能每日三時,念誦各一百八遍,所作稱意,所求諸願,悉得隨心,一切皆得圓滿具足,得大富貴,所遊無障。自在恣情,受諸快樂。設臨命終,即得聖者文殊師利童子,親現靈儀,為說大乘深妙法藏。聞法心大歡喜,即得普門三昧。得此三昧已,於煩惱生死,當永隔別。即與文殊聖者及大菩薩,同為眷屬。
  • 黃霑的黃段子——不文集
    不過,讀畢此書後,我的第一感覺竟是:「黃色笑話」是一項需要集體創作的公益事業,一個人如果能創作出十篇以上被人傳誦的黃色笑話,絕對堪稱大師!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慨?是黃老爺子作品不夠搞笑?肯定不是,這部集子中很多笑話都能在出乎意料中讓你捧腹大笑,比如這篇《願割》:      話說某中東土王,到了寶島一所酒家,見一酒女,喜其風情萬種,於是欲謀量珠之聘。酒女見有肥羊老凱,於是開大口索價:"我要一千萬美金!"     土王國語不大純正,答:"願付!"      酒女乃再思得寸進尺:"再要一顆一百克拉的金剛鑽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