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醫生,那些年我們不信的邪

2021-01-16 骨今中外

▲長按識別二維碼,立即報名

來源:溫柔醫刀(轉載已獲授權)


臨床工作中有時會遇到一些用已知的科學知識無法解釋的事情,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甚至覺得很邪門。



在外科醫生的圈子裡,流傳著一個說法,「專燒熟人」,意思是指普通的病人做手術都沒有問題,但是熟人介紹的病人做手術往往要出問題,而且是越是不能出問題的病人,越是不該出問題的病人,反而越容易出問題。就好像問題也會認人一樣,哪壺不開提哪壺,而且專挑熟人開涮。(外科醫生的難言之隱,你不知道的那些秘密 ……)


有個同行朋友就碰到一樁讓他非常鬧心的事情。他所在醫院一個同事的父親患直腸癌,找他做手術。從病情看,手術本身難度也不大,腫瘤距肛緣十多公分,屬於高位直腸癌,腫瘤體積也不大,外侵也不嚴重,如果以手術難度係數評分,算難度係數相對比較小的手術。實際情況也是,當天的手術非常順利,不到2個小時就結束了,術中失血也很少。


手術結束後,家屬很高興,提了大袋小袋的水果到科室慰勞大家;手術醫生也很開心,不但做了一臺漂亮的手術,還順道幫了同事一個忙。大家都沒預料到這麼順利的手術還會出問題。事實上,以前像這樣的手術基本上也沒出過問題。


術後頭幾天一切順利,患者肛門排氣、排便,開始進食流質、半流質,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術後第6天,就在大家在盤算著該什麼時候出院的時候,病人突然說肛門脹,肚子痛,隨後開始發高燒,引流管也流出糞性液體。


毫無疑問,患者出現了吻合口瘻,而且看病人的情形,並不適合保守治療,大家商量後決定做腸造瘻手術。


本來直腸癌術後就有一部分病人可能出現吻合口瘻,屬於手術的正常併發症,任誰都無法避免。出現了吻合口瘻,按照正常醫療程序和原則處理就是,也無可厚非。


想不到的是,腸造瘻手術後,又出現了造瘻口周圍的嚴重感染,被迫再次進行第三次手術。一臺原來並不複雜的常規手術,居然一波三折,不但送人情的願望沒達成,還搞得雙方都極不愉快;交情沒了不說,還差點鬧上法庭。


其實,發生這樣的事情,你說怪罪醫生,埋怨醫生不盡心吧?也不合適。因為,對於所有手術,外科醫生都是如履薄冰,慎之又慎,恨不得個個都做成完美的藝術品,何況又是醫院的同僚所託,他怎可能不盡心盡力?但是,這幾年不遇的連環併發症偏偏要像中彩票一樣發生在同事的老父親身上,家屬覺得冤,醫生也一樣覺得憋屈。



有一天,中午下班時間,在外科樓門口碰到其他科的一個同事,我看他行色匆匆,就問他去哪兒?他說準備去寺廟燒柱香。我又問,怎麼了?他說最近手頭很不順,做手術的病人連著出事,覺得手很背,想去廟子給菩薩嗑嗑頭敬敬香,希望能轉運。


他的話讓我回憶起幾年前,我也有過類似的經歷。那一段時間,科室住院的病人好多恢復都不理想,不是手術過程不順利,就是術後出現併發症,連咳嗽時把切口咳裂開的都有,亂七八糟的,像打批發一樣集中爆發,搞得我們焦頭爛額。


我們科室幾個小夥伴一合計,最近運氣實在黴,還是去寺廟燒個香去去晦氣。於是乎,大家抽了個時間,就一起去寺廟拜佛敬香。


也不知道真是菩薩顯靈,還是原來搭錯的那個筋校正過來了,說也奇怪,自從燒香後,手術也順利了,病人恢復也好多了。雖然說臨床工作講究的是科學,崇尚的是證據,但有些東西,還真的一下子說不出個所以然出來。



在民間有個習俗,說過本命年如同邁門檻兒一樣,容易出現波折或不順,要穿紅背心、紅褲衩、系紅腰帶,才可趨吉避兇、消災免禍。做手術,對病人來說,是個檻;對醫生來說,也是個檻。手術難度越大,情況越複雜,檻兒就越高。


有醫生在面臨大手術的時候,身上會揣一疊錢,寓意是舍財免災,希望手術成功,寧願花錢也不願病人出狀況。有醫生會穿紅內褲,或帶紅的內褲,也是希冀趨吉避兇,趨利避害,一切順利。(外科醫生的內褲,你不知道的那些秘密 ……)那麼,穿紅內褲究竟能不能帶來好運,保駕手術成功呢?


當然不可能那麼神乎。就像脖子上掛平安鎖,手腕上帶玉石鐲,腳踝上栓紅絲線一樣,穿紅內褲並不真能保佑身心平安,手術順利。但是,有一點,必須承認的是,身上戴著護身符,確能帶來內心的淡定與安寧。


外科醫生手術中進行關鍵操作時,就像高空走鋼絲,只要心情出現那麼一絲慌張,內心泛起那麼一絲漣漪,就可能導致手足失措,誘發意外。


都說優秀的外科醫生需要有強大的內心,無比的定力,能扛得住壓力,經得起挫折。但其實,所謂的強大與定力是相對的,關鍵要看面臨的困難,面對的壓力。外科醫生都是血肉凡胎,焉能真地面臨千仞懸崖而神情自若,泰山崩於前而氣色不改?當患者命懸一線的時候,當手術成敗在此一舉的時候,再有水平的高手內心都會泛起波瀾。


這個時候,你除了信賴自己難道心裡不祈求點別的?身上穿著紅褲頭會不會給你一種如有神助的自信和慰藉?



很多年前,有一段時間,住在某個特定床位上的病人連著出事。第一個病人是直腸癌,手術後出現吻合口瘻,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進行保守治療,好不容易才出院。結果,這個床位上又安排了個直腸癌病人,手術後又出現吻合口瘻;稍不同的是,這一次,保守治療不適宜,被迫進行了腸造瘻手術。


同一個床位上連續出現同樣的問題,我們大家都很頭疼。用院內交叉感染解釋不合適,吻合口瘻不存粹是感染的問題;用手術失利解釋也不合適,為什麼其他病人手術都沒出問題,偏偏他們倆要出問題?


因為找不到一個可以明確解釋的客觀原因,我們都有點緊張。等第二個病人出院後,我跟護士老師說,以後這個床位別再安排手術病人,換換節奏。


後來,年底總結,那一年,一兩百臺結直腸癌手術,出現吻合口瘻的就只有那兩個病人,你說巧不巧?


有一個ICU的朋友告訴我,她也遇到過同樣詭異的事情。她說,她們ICU有個病床,最近連續走了兩個病人,同病室的其他病人都還好,就那個床位要出事。分析原因也都是各有不同,無法用交叉感染,或是病情前後影響來解釋。


在與其他同行的交流中,好多人也遇到過類似的很「湊巧」事情,有的可以用客觀因素解釋,有的只能部分解釋或勉強解釋,有的則是完全不能用客觀原因解釋。



看了這些,可能有人會質疑,說我們吹那麼玄乎,是不是在宣揚迷信?其實,我們作為醫生,作為外科醫生,受過十數年的醫學科學的教育,向來主張要用唯物主義世界觀客觀地看待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我們絕不推崇迷信,也不相信迷信。


但是,正是因為我們受的是科學教育,學的是科學方法,用的是科學手段,我們知道科學有時代的局限性,受技術的限制,受手段的限制等等;當今科學無法解釋的並不代表就是迷信,更不代表以後的科學也不能解釋。


以前我們講眼見為實,但是,現在我們知道,眼見不一定為實,見到的可能只是表象;眼不見也不一定為虛,沒見到的也可能客觀存在。比如空氣,你看不見並不代表它不存在;比如量子,你感受不到它,並不代表它不會「幹擾」你,不會「糾纏你」。


作為外科醫生,我們說邪,是希望邪中窺正,找出邪背後隱藏的玄機;闢邪扶正,讓邪最終為正所用。


因為,我們外科醫生不信邪!


將骨今中外設為星標

及時關注相關信息



古今


覺得不錯,請點讚!!!

相關焦點

  • 外科醫生吐槽:電影中那些被縫壞的臉
    很多醫生看電影時,習慣按照自己的專業思維去評價劇情,尤其是那些受傷、患病的情節。今天先說說面部創傷與縫合這事兒。  很多醫生看電影時,習慣按照自己的專業思維去評價劇情,尤其是那些受傷、患病的情節。比如說,當看到一部古裝動作片的激烈打鬥場面,骨科醫生會想:剛才那一刀明明應該砍斷了神經,為啥這個傢伙的手還能抬?
  • 心臟外科手術百年傳奇|心臟|手術|醫生|外科醫生|布萊洛克|-健康界
    在大量的手術實踐後,醫生提出了外科手術的兩個「金科玉律」:手術刀觸及的器官必須靜止、手術視野清晰無血。而在心臟上動刀子,恰恰是這兩個原則的悖論。心臟與生俱來的跳動,可以說是我們生命的象徵,然而這在當時的外科醫生眼裡,卻是無法逾越的障礙。心外科手術的發展停滯不前,人們對心臟的了解也所知甚少。而無法觸及的「禁區」,自然會讓人們心生敬畏。
  • 電影中那些被縫壞的臉:外科醫生是如何吐槽電影的?
    很多醫生看電影時,習慣按照自己的專業思維去評價劇情,尤其是那些受傷、患病的情節。比如說,當看到一部古裝動作片的激烈打鬥場面,骨科醫生會想:剛才那一刀明明應該砍斷了神經,為啥這個傢伙的手還能抬?胸外科醫生會想:這個將軍左右胸部各中一箭,應該已經血氣胸了,為啥還能跑來跑去的?
  • 外科醫生的私生活是不是很亂?
    就像前段時間,我們做了一臺外院腹腔惡性腫瘤多次術後再次復發呈巨大腫塊的病人,手術從下午5點一直延續到深夜兩點,不說手術過程中那些提心弔膽的驚嚇,遭遇風險和困難時內心的煎熬,單忍飢挨餓那麼長時間的站立對體力精力就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是這些,病人和家屬都不知道,也不關心,他們關注地只是,手術順不順利,效果好不好?
  • 假如李雲龍是一個外科醫生
    這我們胸心外科的機器人計劃啥時候批下來啊,這泌尿外科、婦產科都用了,咋還不給我們用呢,沒這機器我們科都揭不開鍋了!」「正在辦呢,等著吧。」科長轉頭就走。「貴科裝備都這麼豪華了,還要什麼機器人啊?」旁邊的普外科主任楚雲飛說道。「楚兄啊,你看看,我早就聽說了,說設備科科長其實不是咱醫院自己人,早先是從基層醫院調過來的。開始我還不信。
  • 【趣事奇聞】和外科醫生一起瞅瞅電影中那些被縫壞的臉
    很多醫生看電影時,習慣按照自己的專業思維去評價劇情,尤其是那些受傷、患病的情節。比如說,當看到一部古裝動作片的激烈打鬥場面,骨科醫生會想:剛才那一刀明明應該砍斷了神經,為啥這個傢伙的手還能抬?胸外科醫生會想:這個將軍左右胸部各中一箭,應該已經血氣胸了,為啥還能跑來跑去的?而泌尿外科醫生則總在琢磨「下三路」的事情:這位剛喝了十幾大碗酒也沒上廁所的女俠,被踹到了下腹部,膀胱應該破了吧?
  • 那些年星空衛視播過的漫改番,快來看忙碌的外科醫生和他的小嬌妻
    那些年星空衛視播過的漫改番,快來看忙碌的外科醫生和他的小嬌妻。第一部:怪醫黑傑克在人生低潮期的手塚治虫藉此作向社會大肆批判,隱晦反諷。那些年星空衛視播過的漫改番,快來看忙碌的外科醫生和他的小嬌妻。
  • #外科風雲#0417接診,莊·靳東·恕醫生吻戲心跳120,慘被發現
    而從《外科風雲》故事梗概來看,似乎這一次涉及到的利益與人性衝突會更多:30年前的仁合醫院曾發生過一起醫療事故。男主莊恕的母親身為當晚的值班護士在醫療事故中被誣陷,陰差陽錯又造成女兒被拐賣,於是在一系列的打擊下自殺身亡。30年后庄恕成為頂級外科專家,進入仁合醫院工作,他一方面對30年前的事故展開調查,一方面又與當年死者的女兒陸晨曦由誤會到產生感情。
  • 外科醫生,要小心看不見的敵人
    曾經有一次參加病例討論,對象是一個重症感染的病人,因為病人有腹脹和腸梗阻的表現,既往又有盆腔手術史,主管醫生就邀請我們參加全院討論。因為病人情況危急,抗感染收效不佳,主管醫生懷疑是腸梗阻繼發腸道細菌移位引起的全身性感染,希望我們進行積極的手術探查。 我當時堅決反對貿然手術。
  • 一張外科醫生照片,引發無數人模仿...
    提起外科醫生,大家通常會想到男性,但是插畫家Malika Favre並沒有受這種刻板印象的偏見影響。——她竟然畫了四個女外科醫生!!!」Pitt醫生這麼激動是有原因的。在美國,只有19%的外科醫生是女性。
  • 知名外科醫生經歷瀕死體驗 宣告天堂真實存在
    一位神經外科醫生經歷瀕死體驗,告白天堂是真實存在的。據美國媒體10月10日報導,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知名神經外科醫生埃本·亞歷山大博士曾不相信瀕死體驗的現象,直到他自己親身經歷。日前他聲稱自己曾經到過天堂,現在他宣告,天堂是真實存在的。還把這一經歷寫進了自己的新書之中。亞歷山大表示,儘管他是基督徒,但更多是掛名而非真實信仰。
  • 內科醫生和外科醫生的區別有哪些
    說起內科醫生和外科醫生,對於患者來說,都是穿白大褂的,沒啥區別。但是從細微的一些細節還是能夠看出區別的,而且還非常有趣,比如內科醫生和外科醫生吸收的姿勢、吃飯的速度、走路的樣子等等都有很大的區別,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外科醫生---最缺少安全感的一群人!
    提及外科醫生,大多數老百姓幾乎還是停留在影視劇中的印象吧,至少我學醫之前是這個樣子,內科和外科是怎麼回事,怎麼區分?一直是搞不清楚,相信現在也有一大半的人搞不清楚吧!至於電視劇中那個英俊瀟灑、超凡脫俗的外科醫生估計幾千人的醫院也挑不出了幾個,大多數還是普通人,和身邊的你我一樣,只是多了一個職業標籤,他是外科醫生!
  • 外科醫生,誰要說我們不帥,我就跟誰急
    幾乎所有描述醫療的影視題材都是關於外科醫生的,幾乎所有影視題材中演繹外科醫生的主角都是英俊瀟灑、顏值爆棚的。所以說,現在的影視劇絕大部分都是爛片,因為他們都沒有走進外科醫生的內心,無法刻畫出外科醫生真正的形象。外科醫生的帥是流淌在血液裡,洋溢在骨子裡,哪裡只是顏值高、形象好、身材威猛那麼膚淺?
  • 高血壓外科醫生蔣紹博
    2013年,蔣紹博出版國內第一本《微創高血壓外科》學術專著,標誌著他從一名泌尿外科醫生向高血壓外科醫生的轉變;  近年來,「讓醫生和公眾知道外科手術能治療高血壓疾病,讓更多的高血壓患者,儘早查明病因,告別藥物治療!」
  • 一張外科醫生照片,竟引發一場全球運動!
    提起外科醫生,大家通常會想到男性,但是插畫家Malika Favre並沒有受這種刻板印象的偏見影響。——她竟然畫了四個女外科醫生!!!」Pitt醫生這麼激動是有原因的。在美國,只有19%的外科醫生是女性。
  • 良醫|外科醫生真的會消失嗎?
    接下來,外科醫生真的會消失嗎?什麼是外科醫生最核心的競爭力?未來看病模式改變將如何改變外科醫生的職業定位?「華亭書院」活動中,上海最有影響力、最活躍的一群醫生,展開了他們的討論。外科醫學,如何跨過這道門檻近二十年,中國普外科迎來迅猛發展的時代,規範化的診療體系初步建立,標準化的手術技術日漸成形,臨床研究初見端倪。
  • 專訪丨沈柏用:乘風破浪的外科醫生
    擔任《外科理論與實踐雜誌》執行副主編,《國際外科學雜誌》副主編,同時還受聘為《World Journal of Surgery》等十餘本雜誌任編委。採訪筆記我們的對話發生在六月的上海,他的聲音輕緩隨和,卻好像字字皆帶迴響。
  • 是時候告訴你外科醫生的真面目!
    2. 外科醫生到底什麼時候上班?3. 外科醫生最青睞什麼服飾?手術衣+拖鞋那平時呢?5. 令外科醫生最開心的有哪些事?外科醫生最擅長什麼?說葷段子一個說不好葷段子的外科醫生。。。。。。不存在的做一臺能輕鬆說學逗唱的手術最能體現術者的心理素質和操作技能
  • 【Assbender】漢尼拔:外科醫生的袖口
    其中一個來源是納爾遜勳爵(Lord Nelson)控制年輕海軍校生和新海軍用袖子擦鼻子。但是功能性的紐扣(Functioning buttons )則用來合閉真正的扣眼,一般稱之為「外科醫生的袖口(surgeon's cuffs)」。如今,外科醫生的袖口只是一種款式,然而一開始製作出來是為了更實際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