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那些被縫壞的臉:外科醫生是如何吐槽電影的?

2021-02-09 虎嗅APP

如果要問哪個行業的人最喜歡對電影吐槽,那麼一定是醫生。

很多醫生看電影時,習慣按照自己的專業思維去評價劇情,尤其是那些受傷、患病的情節。比如說,當看到一部古裝動作片的激烈打鬥場面,骨科醫生會想:剛才那一刀明明應該砍斷了神經,為啥這個傢伙的手還能抬?胸外科醫生會想:這個將軍左右胸部各中一箭,應該已經血氣胸了,為啥還能跑來跑去的?而泌尿外科醫生則總在琢磨「下三路」的事情:這位剛喝了十幾大碗酒也沒上廁所的女俠,被踹到了下腹部,膀胱應該破了吧……

作為一名整形專業的醫生,我比上面那些傢伙們要「高大上」一些。起碼,關注的部位比他們略「高」。我主要關注頸部以上的部位,呵呵。

我和電影導演們無怨無仇的,沒必要老是揭人家的穿幫鏡頭。我倒是覺得,影視界和醫學界合作的空間很大。很多製作精良的電影,其實可以用於醫學教學,我們就從面部創傷與縫合說說這事兒。

讓我們分析電影中那些失敗的面部縫合

一年多前,我看到了恐怖片《寂靜嶺》的海報,便隨手在微博上發了幾句評論。不曾想,引發了醫學生們的極大熱情。我們就先從《寂靜嶺》的海報說起吧。

電影《寂靜嶺》海報

我覺得《寂靜嶺》這張海報上的臉,幾乎集合了外科皮膚縫合所有常見問題。那麼,有那些問題呢?

一、縫線選擇錯誤,使用編織線縫合面部切口

面部創傷皮膚縫合時,一般應選擇較細的單股縫線(也就是通俗的「美容縫線」),拆線之後不會出現「蜈蚣腳」。縫了這麼多年面部傷口,我只有一次使用粗絲線的經歷。那是前些年帶著國家醫療隊在偏遠的邊境義診時,恰巧遇到一個急診面部外傷的小孩,當時我隨身攜帶的尼龍縫線已經用光了,而當地衛生院裡只有粗絲線。唉,縫的時候,心都碎了。

二、線結置於切口中央且未打緊

外科結應該怎麼打,就沒必要贅述了。我要說的是,如果線結置於切口中央,會對傷口癒合產生細微的影響。

三、縫合間距過大,漏縫

當皮膚縫線已經打緊後,旁邊的傷口卻還「張著嘴巴」的時候,應該意識到要加縫一針了。

四、針距及邊距不一,進出針方向與切口不垂直

這些都外科實習醫生常犯的錯誤。一個傷口縫好之後,縫線看上去要整整齊齊。

五、未消滅皮下死腔、未進行皮下減張

這張海報上敞開著的那些傷口,看上去黑咕隆冬的,應該是有死腔未「消滅」。死腔的存在,會導致積液、感染和癒合不良。另外,很多傷口之所以「張著嘴巴」,是由於皮下減張縫合沒有完成。皮下減張不但可以進一步消滅死腔,還有助於減輕瘢痕。

六、切口內翻

這張海報上已經縫合的傷口邊緣向內捲曲,即是「內翻」。這也是個傷口縫合的大忌諱。內翻不利於傷口癒合,且易產生瘢痕。縫合之後傷口若輕微外翻,是比較理想的狀態。對於鬆弛的皮膚,可以採取褥式縫合避免內翻。有經驗的外科醫生,直接通過皮膚切開時的方向控制以及縫合時的進出針把握,也可以到達傷口輕微外翻的狀態。

七、未處理好切口的雙邊長度不對稱

這張海報上皮瓣的邊長(內圈傷口長度)與外圈傷口長度不一致。這種傷口兩側長度不一的情況比較多見,要求操作者有「宏觀」的縫合視角,避免傷口錯開的尷尬。

好,為了進一步闡明面部外傷的處理理念。我們再來看另外一部電影《鬼娃新娘》。

電影《鬼娃新娘》劇照

從整復外科的角度來看,《鬼娃新娘》裡這個傢伙的臉,縫得也是不及格。

一、傷口沒縫完

我也想不起來了,這張臉究竟是這個傢伙自己縫的、還是他請醫生縫的。是不是醫生剛縫了一半,就被他吃掉了?

二、縫線選擇錯誤

這個「病例」也錯誤地選擇了較粗的縫線。左前額上方甚至還用了兩枚皮膚釘。GOD!怎麼能這樣?!

三、線結勒得過緊

皮膚縫線勒得過緊,容易造成局部血管障礙,也容易使縫線割裂皮膚,遺留「針腳」。

四、傷口開裂

已經縫合的部位局部傷口開裂,這個不單單是線結沒有打緊的問題,也可能是皮下減張不足的問題。

五、這張海報的縫合中,唯一可以肯定的地方,是美容輪廓線對位準確

細觀這張臉的創傷,我們可以發現,傷口涉及好幾處「美容輪廓線」:唇緣、眼瞼、眉弓等。在修復過程中,如果這些輪廓線對位不準、發生錯位,會相當耐看,那就不單單是令人恐怖、而是令人噁心了。所以,我覺的,這部影片的導演還是有一些恐怖美學素養的。

讓我們鑑別電影中面部創傷的偽「流行病學特徵」

雖然,我說要從電影中學習,但是,我們依然不能放棄批判。特別是醫學生們,一定要避免電影的一些誤導。我就拿電影中面部創傷的偽「流行病學特徵」來簡單說兩句。

我在研究電影中的面部外傷時,發現個很有意思的「規律」:但凡電影中出現上下瞼垂直型外傷,大部分都在左臉。難道大刀闊斧劈人的時候,都可以很精準的劈在左邊麼?難道大家在遭受攻擊時,都喜歡拿自己左半邊臉做盾牌麼?

(左臉...)

(還是左臉...)

正當我準備就這一重大發現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課題時,突然醒悟了。我被這幫電影人騙了!真正的原因是,化妝師用右手為演員的左臉化妝比較順手…

當然,我知道有些好事的同學一定會翻出電影中右邊臉受傷的「病例」。那好,我告訴你,那是因為,劇組的化妝師是左撇子。

好了,我扯到這裡。大家會發現,整形外科醫生,是一幫很「作」的人。其實,這不是「作」,而是追求精緻。

記住,如果你的臉不幸受傷了,一定要選一家有整形外科的醫院去看急診。


《實習醫生格蕾》中的整形外科醫生,非常酷的一個傢伙。有一集他外出釣魚時,面部受傷,結果自己照著鏡子用釣魚線給自己縫了臉。整形外科醫生對縫合的要求很高,除非他們昏迷,否則,絕對不會信任其他專業醫生的皮膚縫合。


要說中國觀眾最熟悉的刀疤臉,當屬「灰太狼」。但據我觀察鑑定,這傢伙是個偽刀疤臉,因為它的瘢痕並不隨著面部表情發生變化,永遠是直的。唯一的變化,是在不同的劇集或鏡頭中,有些長短不一致。粗糙呀,粗糙...


若您對醫學歷史與人文感興趣,請關注微信號"醫史微鑑"加關注,或者搜索「drtree2014」。作者:楊震,聯繫郵箱:drtree2014@sina.com

相關焦點

  • 外科醫生吐槽:電影中那些被縫壞的臉
    「39」:醫生+護士=合作情趣多點擊 閱讀原文 查看更多熱門資料如果要問哪個行業的人最喜歡對電影吐槽,那麼一定是醫生。胸外科醫生會想:這個將軍左右胸部各中一箭,應該已經血氣胸了,為啥還能跑來跑去的?而泌尿外科醫生則總在琢磨「下三路」的事情:這位剛喝了十幾大碗酒也沒上廁所的女俠,被踹到了下腹部,膀胱應該破了吧……  作為一名整形專業的醫生,我比上面那些傢伙們要「高大上」一些。起碼,關注的部位比他們略「高」。我主要關注頸部以上的部位,呵呵。
  • 【趣事奇聞】和外科醫生一起瞅瞅電影中那些被縫壞的臉
    如果要問哪個行業的人最喜歡對電影吐槽,那麼一定是醫生。
  • 整形醫生吐槽電影裡縫壞的臉
    如果你的男朋友或者女朋友是外科醫生,而你們剛好去看一部有開刀和縫合情節的電影,呵呵,那就不要妄想阻止他們吐槽了。
  • 張強醫生:我的人生,本色出演!中國首位外科醫生參演電影《內心引力》
    這,是張強醫生在創業紀實電影《內心引力》中的臺詞,他說,這也是他這些年走過的醫療創業道路上的實實在在的心聲。作為全國首家醫生集團張強醫生集團的創始人,如今,又成為了第一個參與電影拍攝的外科醫生。作為主演之一,張強醫生說,他很高興能成為第一個參與電影拍攝的真正的外科醫生。創業的壓力和大家印象中醫生的光鮮是非常不同的,而且考慮到對患者隱私的保護,他最早參與電影拍攝時,內心非常抗拒。但實際上,拍攝團隊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而且紀實電影體現的真實性是其他電影很難表達出來的,這其中還產生了很多他自己都沒有感受到的情緒。
  • 溫籍醫生張強本色出演 《內心引力》,成中國首位參演電影的外科醫生,為什麼會是他?
    在這7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中,有一位是溫州人——自由執業醫生集團創始人張強。他是全國首家醫生集團創始人,也是中國第一個參與電影拍攝的外科醫生。這是張強在電影中的臺詞,他說,這也是他這些年走過的醫療創業道路上的實實在在的心聲。
  • 外科醫生怎麼看"外科風雲"? 業務水平"令人著急"
    原標題:外科醫生怎麼看《外科風雲》? 醫療行業博主@丁香園等吐槽的網帖不少,權威告訴你:說得挺靠譜!省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邢燕也告訴揚子晚報記者,最近看同事在群裡曬劇中的「漏洞」,「有人說,像白百何這樣當醫生早就『死』一百回了」。
  • 外科醫生,那些年我們不信的邪
    (外科醫生的難言之隱,你不知道的那些秘密 ……)有個同行朋友就碰到一樁讓他非常鬧心的事情。他所在醫院一個同事的父親患直腸癌,找他做手術。從病情看,手術本身難度也不大,腫瘤距肛緣十多公分,屬於高位直腸癌,腫瘤體積也不大,外侵也不嚴重,如果以手術難度係數評分,算難度係數相對比較小的手術。
  • 外科醫生看《外科風雲》:很多細節犯常識錯誤
    曾出品《琅琊榜》的良心團隊正午陽光最近推出的醫療劇《外科風雲》正在熱播。但令追劇粉絲有些失望的是,該劇雖然在角色塑造上挺有看點,但在專業細節處理上還不夠用心。醫療行業博主@丁香園等吐槽的網帖不少,權威告訴你:說得挺靠譜!省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邢燕也告訴揚子晚報記者,最近看同事在群裡曬劇中的「漏洞」,「有人說,像白百何這樣當醫生早就『死』一百回了」。
  • 心臟外科手術百年傳奇|心臟|手術|醫生|外科醫生|布萊洛克|-健康界
    在那個沒有心臟外科專業醫生的時代裡,心臟受傷居然不死,這堪稱是一種奇蹟。我們完全有理由懷疑,這位病人成為了當時報紙上的頭版人物之一。在以後的十幾年中,雷恩共進行了124例心臟外科手術,手術成功率是40%,而在此之前,心臟受傷者的死亡率幾乎是100%。
  • 她是《外科風雲》開刀「上癮」的醫生,卻成鄧倫新劇中的「鬼族」
    2017年很火的一部電視劇《外科風雲》大家一定看過,這是一部由李雪執導東陽正午陽光出品的一部都市勵志劇,劇中外科醫生每天從緊張的手術臺上下來,普通人看著都揪心,他們承受的負擔和心理壓力是常人不能的,我個人特別佩服醫生特別是外科醫生。
  • 良醫|外科醫生真的會消失嗎?
    200年間,「外科醫生」從剃頭匠變身自帶光環、受人追捧的手術臺絕對權威,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介入治療技術出現,「手術」不再是外科醫生的「獨門絕技」,「外科醫生」的定義和價值正在發生改變。機器已經加入手術,輔助醫生工作特別是人工智慧在外科手術上的應用,很可能進一步瓦解外科醫生過去在手術臺上的權威身份。
  • 外科醫生的私生活是不是很亂?
    回想起來,外科醫生的工作很多時候都是自作孽,不忍看著病人承受疾病的痛苦折磨,非要憑一己之力當救世的菩薩,但是卻不懂,神和人還是有天壤之別的!菩薩不管救世成不成,都會有人供奉,外科醫生成功了別人會認為是理所應當,失敗了只能自己獨自面對。試問,這種每天都在風險和挑戰中掙扎的生活,每天都毫無規律可言的作息叫不叫亂?
  • 重溫歷史,不忘初心,如何培養合格的外科醫生?
    在經濟高度發展的大背景下,外科學的發展正面臨趕超世界外科發展的重要歷史機遇期,中國人口資源決定了我們有世界上最大的發病人群和最大數量的外科手術量。在二十一世紀信息化日益普及的今天,外科醫生緊跟世界外科技術的發展,在機器人手術、3D微創手術等技術方面正在融入世界外科學發展的滾滾洪流中,中國部分領域的疾病治療效果達到或超過國際先進水平。
  • 為了保留優質基因,外科醫生將動物生殖器移植給人類,結果如何?
    為了保留優質基因,外科醫生將動物生殖器移植給人類,結果如何?在科學的發展歷史當中出現了很多偏執的科學家,為了完成自己心中的「信仰」,而進行了一些慘無人道的人體實驗,在上個世紀初加州的一所監獄當中,就有超過了1萬名囚犯進行了絕育,身體器官置換的手術。
  • 外科醫生一臉恨鐵不成鋼,肚子疼成這樣了還吃餛飩?
    ,我心裡一下子有點虛,內科醫生看了說:「闌尾炎,你住院吧。」我和老媽試探性地問:「醫生,能輸點液不?」醫生呵呵一聲冷笑:「你去掛個普外,讓外科大夫看看,他要是說你能保守,再來找我。」直到這一刻,我還抱著一絲幻想,又掛了外科的號,醫生看了結果問什麼時候出現症狀的,越明確越好,我說大約周五晚上7點多發燒的吧。醫生讓我側躺,又站起來做了幾個動作,一番觸診和叩診。
  • 環球將拍外科醫生新書《天堂證據》講述瀕死體驗
    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知名神經外科醫生埃本•亞歷山大博士聲稱自己曾經到過天堂。
  • 吐槽《外科風雲》,因為它的編劇是有醫學背景的
    但作為醫生,尤其是看「格蕾」和「豪斯」長大的我們一輩,相信你和我一樣,除了八卦和顏值,對這部直掛「外科」的影視作品,最為期待的,肯定是專業和「只有醫生才懂的梗」。雖然才播出了一集,但我也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槽點」或「看點」。編輯是有醫學背景的這部電視劇熱賣點之一是編劇的專業性。
  • 《外科風雲》一播出就被吐槽慘了!片方這樣回應……
    本著不黑不吹的態度,小編又去多事了,就想搞清楚那些被吐槽的點到底是怎麼回事?哪些是劇組該背的鍋?哪些是後期會翻盤的?於是就去採訪了劇方以製片人侯鴻亮為首的主創團隊。很多網友吐槽她這個職務,是因為混淆了「病區主管」和「住院總大夫」的概念,住院總大夫是在主治醫生之下的職位,是工作四五年的人就能當上的。而陸晨曦的職位是病區主管。好比說一個科室有一個主任——這個主任是行政職務,科室分4個病區,病區由業務最出色、又比較年輕的人來管理,這個管理者通常由副主任醫師來帶。
  • 《外科風雲》不夠專業?現實中有沒有莊恕?真正的醫生這麼說……
    到底這部醫療劇的專業度如何?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不如聽聽專業人士的看法。這不,我們獨家對話了幾位醫生,請他們來給《外科風雲》號號脈。Part1:現實中有陸晨曦那樣的大夫嗎?陸晨曦仿佛就是我同事or一般醫生不會那麼勸病人做手術  《外科風雲》講述的是胸外科和急診科的故事,而支修益大夫正是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胸外科的主任。作為胸外科大夫,他感嘆這部劇的突破之處:「這是我所知道的第一部以胸外科醫生為主角的影視作品。」
  • 鄭敬淏馬東錫合作喜劇電影《狎鷗亭報告》,聚焦整形外科
    新京報訊 6月9日,據韓媒報導,曾出演熱門韓劇《機智的醫生生活》的演員鄭敬淏將與馬東錫合作電影《狎鷗亭報告》。該片是一部喜劇電影,講述了狎鷗亭整形外科發生的故事,預計於8月中旬開拍。《機智的醫生生活》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