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醫院,那我只要醫生做團隊,這就是你一輩子的事業!」
「以前可以,現在很難突破!我不是給你潑冷水,這裡面還有個政策風險問題……」
「剛剛離開體制的時候,我也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努力,有人說,我會成為先烈。」
這,是張強醫生在創業紀實電影《內心引力》中的臺詞,他說,這也是他這些年走過的醫療創業道路上的實實在在的心聲。作為全國首家醫生集團張強醫生集團的創始人,如今,又成為了第一個參與電影拍攝的外科醫生。
6月4日,《內心引力》上海站首映禮在上海影城悄然上映,影片圍繞「永不違背內心」的主題,真實記錄了張強醫生和其他六位創業者的創業經歷,拍攝團隊歷時18個月,輾轉5個國家、20多座城市,累積拍攝了8萬G的素材。
首映式現場,沒有明星、沒有宣傳、也沒有名導,大家戲稱這是一部「三無」電影,所有主演都沒有表演經驗、發行和院線公司都沒有把握吸引足夠的觀眾去影院買票、導演曾自嘲說「註定影院一日遊」。但就是這樣一部電影,首映後卻得到了觀眾們經久不息的掌聲,並被定格為「中國首例創業奇觀紀實電影」。
本片由青年傑出導演施秋榮、胡弦執導,集結了羅輯思維的羅振宇、班夫山地電影節中國區負責人Tina、先鋒書店創始人錢小華、淘寶店主把文翰、雕刻時光創始人莊仔、SOLIFE家居創始人吳永紅、方所創始人毛繼鴻和醫生集團創始人張強八位國內知名自主品牌領航者,以"永不違背內心"作為核心思想,紀實講述了八位創始人在創業道路上的激情與夢想、曲折與執著、糾結與抉擇、涅槃與輝煌。
作為主演之一,張強醫生說,他很高興能成為第一個參與電影拍攝的真正的外科醫生。創業的壓力和大家印象中醫生的光鮮是非常不同的,而且考慮到對患者隱私的保護,他最早參與電影拍攝時,內心非常抗拒。
但實際上,拍攝團隊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而且紀實電影體現的真實性是其他電影很難表達出來的,這其中還產生了很多他自己都沒有感受到的情緒。回看電影,他也會反思自己的創業過程,產生不同的思考,但為患者提供優質醫療的初心永遠不會變。因此,如果10分是滿分,我要給這部電影打11分。
在上海首映式現場很多觀眾都是準備或者正在創業的醫務人員,在張強醫生之後,也湧現了很多優秀的醫生創業者,為了追求內心引力,共同探索醫生自由執業的道路。
另外,影片還有一大看點,即「最佳男配角」——張強醫生的兒子元寶「醫生」,身著白大褂的他,面對鏡頭還有些靦腆。
同時,影片揭露了當代中國從網際網路意見領袖打造、電子商務培植到新文化產業、實體落地店鋪等創業熱門領域內幕秘密;探討了從醫改風潮、傳統文化遺產保護到世界文化引進交融等熱門社會話題;展現了從概念孵化、融資創業到團隊管理、品牌形象塑造等創業現實問題,不僅融匯了當代中國創業奇觀,更是一部中國社會大觀電影。
在西雙版納種植咖啡豆的張老大看似「老不正經」,卻是字字璣珠,他把「一片片咖啡豆」看作「一片片希望」,這正是他本人的真實寫照。
張強的獨立醫改與Tina的「班夫山地電影節」相映成輝,兩者都在被體制羈絆,一方是從體制內轉身為自由執業醫生,另一方是在體制下不斷受挫的電影節,都在依靠個體與強大的體制抗衡。
片中運用了不少航拍鏡頭,俯拍下的前進道路或頂拍下的交叉路口都是一種自我審視與自我矛盾,意象化地用鏡頭表達了創業過程中的那些糾結和抉擇。
從中,觀眾可以看到成功的創業者是怎樣與上下遊談生意的、他們在生活中在進行怎樣的自我修煉、當困難從天而降、家庭崩潰、困境重重之時他們是如何應對、怎樣談融資、如何培養團隊、如何嫁接文化差異、如何與消費者交朋友,體會到「內心引力」這個主題——成功並非是一個固定的概念和定義,而是追求夢想、執著於內心和專注於自己想做的事情的一種內在平靜和滿足。
也許,你也能從他們身上看到你自己。勿忘初心、堅持所愛,敬請期待《內心引力》,6月10日全國上映。
【熱點】北醫六院田成華:我放棄臨床型研究生導師資格,因為它不倫不類
【曝光】那些你看不到的醫護真相
【活動】2017第四期「醫界好書·讀書會」 我們與您不見不散
【心聲】我加班你過節,別和我談醫德!一位醫生:我拒談醫德的N個原因!
【健康】能夠降低5成結腸癌死亡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