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炸了!溫籍醫生張強本色出演 《內心引力》,成中國首位參演電影的外科醫生,為什麼會是他?

2021-02-22 溫州晚報

6月10日,由溫籍夫妻導演施秋榮、胡弦創作的紀實電影《內心引力》在全國各大院線上映。這個講述7位獨立品牌創始人關於生活、創業、掙扎的故事,俘獲了全國諸多影迷的心,隨著好口碑的持續發酵,院線排片量也在不斷上升,目前已在全國幾千家影院上映。

在這7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中,有一位是溫州人——自由執業醫生集團創始人張強。他是全國首家醫生集團創始人,也是中國第一個參與電影拍攝的外科醫生。

(張強劇照)

離開體制 開啟自由執業旅程

(出演畫面)

張強是瑞安人,出身於醫學世家。他自幼習武、喜歡看家裡醫書。1978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全國首批重點中學——瑞安中學。由於目睹祖母和姑媽先後被尿毒症奪去生命,中學時期就決意做一名優秀的醫生。

1984年,張強如願考取浙江醫科大學(現浙江大學醫學院)臨床系。1989年又考取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現交通大學醫學院)研究生,成為我國血管外科先驅孫建民教授的關門弟子。研究生畢業後,應邵逸夫醫院美方院長方則鵬先生的邀請到浙江工作,為當時浙江省唯一的血管外科研究生。

在邵逸夫醫院的十年裡,張強多次被國際會議邀請做大會英文發言。有一次,亞洲內鏡外科學會主席破例上臺握手祝賀,並邀請這位年輕人參加在新加坡舉辦的國際會議做大會報告。他還相繼發明了多項醫療產品,獲得多項國家專利。

2001年,張強深愛的哲學家父親因尿毒症血透十年後去世。他的內心受到很大的震動,決心建立自己理想中的血管外科平臺。2004年,他成功創辦了全國唯一以城市命名的專科——杭州市血管外科中心,成為當時國內規模最大的血管外科專科。就在杭州市血管外科中心發展鼎盛時期,他又有了新的想法,去上海接受新的挑戰。

行醫二十多年,張強雖然多項社會榮譽在身,但他一直淡泊名利,保持特立獨行的秉性。2012年12月,他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宣布離開體制,開啟自由執業旅程。2014年7月1日,中國首家醫生集團張強醫生集團正式成立。張強醫生集團由上海、北京的原附屬三甲醫院的優秀外科專家團隊組成,擁有多項獨家醫療技術和設備,採用PHP模式與京滬等各大城市多家國際醫院籤約,提供安全、便捷、可及的優質醫療服務。

     

因「溫州精神」入選角色

「我沒有醫院,那我只要醫生做團隊,這就是你一輩子的事業!」「剛剛離開體制的時候,我也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努力,有人說,我會成為先烈。」這是張強在電影中的臺詞,他說,這也是他這些年走過的醫療創業道路上的實實在在的心聲。

《內心引力》中的7位創業者雕刻時光創始人莊菘冽、「方所」創始人毛繼鴻、先鋒書店創始人錢小華、食材網店店主把文翰、SoLife家具創始人吳永紅、班夫電影節中國創始人tina、自由執業醫生集團創始人張強都是由投資方MINI敲定的。據導演胡弦透露,當時MINI之所以選擇張醫生,是因為張強是中國醫生自由執業的代表性人物,與他是溫州人也有一定的關係。「眾所周知溫州人擅長自主創業,溫州精神影響深遠,這點引起了MINI很大的興趣。」

對於此次參演,張強說,他很高興能成為第一個參與電影拍攝的真正的外科醫生。最開始拍攝時,由於考慮到患者、家庭等的隱私問題,加上24小時跟蹤拍攝,他內心是比較抗拒的,壓力也很大。但隨著與拍攝團隊慢慢相處,他發現這些問題都被處理得很妥當,相處時間久了,他在工作時常常會忘記攝像機的存在。「這是一部紀實電影,裡面沒有任何演戲成分,全部都是真實的影像記錄,真實所帶來的視覺衝擊會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在片中,張強5歲的兒子還當起了「最佳男配角」,飾演元寶「醫生」,身著白大褂的他與爸爸有著不少對手戲。

溫州人拍溫州人故事

在這部電影裡,溫州人拍出了溫州人的故事。張醫生說,同為溫州人,他在兩位溫州導演身上看到了家鄉人的特點,就是勤奮、勇敢。「施秋榮、胡弦在拍創業者故事的過程中,實際上他們自己也在創業中。在商業大片橫行的時代,他們冒著風險拍攝一部嚴肅主題的紀錄片,在市場不明朗的情況下,他們去做,就非常有勇氣。這就是溫州人的冒險精神。」於他自己而言,這部電影帶給他的最大的價值就是更加珍惜現在的成果,也對未來的道路更加充滿信心。

這部電影拍攝於張強創業初期,在導演胡弦看來,張醫生的創業之路是艱辛的。「張醫生曾說,自己在創業過程中非常激昂,似乎沒有遇到什麼問題。但當他回頭看這部紀錄片時,跳出來客觀看待自己的時候又覺得與當時創業的狀態是不同的。從我們的角度理解是,他一直在用『我沒有問題,我沒有困難』來激勵自己,其實我覺得他是這麼多創業者中遇到困難最多的一位。」

■人物簡介

張強,今年51歲,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我國血管外科領域的知名專家,中國醫生自由執業的代表性人物,中國首家醫生集團(Dr.Smile Medical Group)創始人,中國血管外科醫生集團創始人,中國醫生集團聯盟首任主席,《健康中國》年度風尚人物。國內頂尖外科醫生俱樂部(SurgeonClub)聯合發起人。中國首批醫療健康管理EMBA學位項目、中荷國際工商管理學院客座教授。

內容官:王人望

運營官:徐李俊

校對:包子

溫州晚報全媒體原創稿件,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給咱帥氣的溫州醫生豎個大拇指!

相關焦點

  • 張強醫生:我的人生,本色出演!中國首位外科醫生參演電影《內心引力》
    這,是張強醫生在創業紀實電影《內心引力》中的臺詞,他說,這也是他這些年走過的醫療創業道路上的實實在在的心聲。作為全國首家醫生集團張強醫生集團的創始人,如今,又成為了第一個參與電影拍攝的外科醫生。首映式現場,沒有明星、沒有宣傳、也沒有名導,大家戲稱這是一部「三無」電影,所有主演都沒有表演經驗、發行和院線公司都沒有把握吸引足夠的觀眾去影院買票、導演曾自嘲說「註定影院一日遊」。但就是這樣一部電影,首映後卻得到了觀眾們經久不息的掌聲,並被定格為「中國首例創業奇觀紀實電影」。
  • 外科醫生,誰要說我們不帥,我就跟誰急
    幾乎所有描述醫療的影視題材都是關於外科醫生的,幾乎所有影視題材中演繹外科醫生的主角都是英俊瀟灑、顏值爆棚的。所以說,現在的影視劇絕大部分都是爛片,因為他們都沒有走進外科醫生的內心,無法刻畫出外科醫生真正的形象。外科醫生的帥是流淌在血液裡,洋溢在骨子裡,哪裡只是顏值高、形象好、身材威猛那麼膚淺?
  • 《內心引力》觀影|你願意花90分鐘,與導演一起感受7段引力故事嗎?
    跳傘,衝浪,攀巖,探險……這些詞是不是真的和中國女生絕緣?2014年,他再次出發,想在成都做一個更有創意的空間。為什麼叫方所?從哪裡來的創意?在現實的創業環境裡追逐美,誰說就一定會死?導演回應:一個真正的好老闆是不會怕員工來看的,好老闆會幫你找到真正的內心引力。
  • 良醫|外科醫生真的會消失嗎?
    人工智慧在外科手術上的應用,很可能進一步瓦解外科醫生過去在手術臺上的權威身份。接下來,外科醫生真的會消失嗎?文 | 黃祺「不需要醫生操作、機器人獨立為病人做手術,我認為十年之內就能實現。」7月23日,數十位來自上海各家醫院的外科專家參加了首期「華亭書院系列學術活動」。
  • 外科醫生吐槽:電影中那些被縫壞的臉
    回復「14」:140家中國最牛醫院優勢科室回復「19」:小三是嫁給醫生煉成的!回復「20」:護士你想玩死這個哥哥啊回復「21」:外科醫生為啥會在手術時調情?胸外科醫生會想:這個將軍左右胸部各中一箭,應該已經血氣胸了,為啥還能跑來跑去的?而泌尿外科醫生則總在琢磨「下三路」的事情:這位剛喝了十幾大碗酒也沒上廁所的女俠,被踹到了下腹部,膀胱應該破了吧……  作為一名整形專業的醫生,我比上面那些傢伙們要「高大上」一些。起碼,關注的部位比他們略「高」。我主要關注頸部以上的部位,呵呵。
  • 為什麼很多年輕有為的外科醫生都是單身呢 ?
    身邊很多的朋友都非常的費解,為什麼很多年輕有為的外科醫生都是單身呢?他們拿著高額的工資,穩定可觀的工作,學歷資質都算是上選。看看手術示教系統中展現的他們你就會知道原因的。手術通過手術示教系統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外科醫生在手術室內每天的生活,你會發現他們的生活圈子就只有手術室,而在手術室中每天就是一臺手術一臺手術的做著,一臺手術的示教就需要三四個小時,他們顧不上吃喝,顧不上解決自己的生理需求
  • 外科醫生的私生活是不是很亂?
    回想起來,外科醫生的工作很多時候都是自作孽,不忍看著病人承受疾病的痛苦折磨,非要憑一己之力當救世的菩薩,但是卻不懂,神和人還是有天壤之別的!菩薩不管救世成不成,都會有人供奉,外科醫生成功了別人會認為是理所應當,失敗了只能自己獨自面對。試問,這種每天都在風險和挑戰中掙扎的生活,每天都毫無規律可言的作息叫不叫亂?
  • 自閉症醫生的成長之路:他為什麼能成為一名好醫生? | 醫影集
    他在肖恩16歲時就開始指導他,他對肖恩就像對待兒子一樣,所以當他提出招攬肖恩時,比起在公,其實更因為是在私的關係。 這部醫療劇為什麼這麼火?因為主角醫生除了帥,還有個更吸引人的標籤——自閉症病人。 主角肖恩是一名年輕的學者症候群患者(在某種藝術或學術上有超乎常人的能力,有10%自閉症患者有這種症候群),雖然家境貧寒、頭頂壓力,他還是完成了醫學院的學業,並當上了一名外科醫生。 作為一個自閉症病人,肖恩與常人存在交流障礙(這是自閉症的核心症狀之一),很難達成共情。
  • 電影中那些被縫壞的臉:外科醫生是如何吐槽電影的?
    如果要問哪個行業的人最喜歡對電影吐槽,那麼一定是醫生。很多醫生看電影時,習慣按照自己的專業思維去評價劇情,尤其是那些受傷、患病的情節。比如說,當看到一部古裝動作片的激烈打鬥場面,骨科醫生會想:剛才那一刀明明應該砍斷了神經,為啥這個傢伙的手還能抬?胸外科醫生會想:這個將軍左右胸部各中一箭,應該已經血氣胸了,為啥還能跑來跑去的?
  • 高血壓外科醫生蔣紹博
    2013年,蔣紹博出版國內第一本《微創高血壓外科》學術專著,標誌著他從一名泌尿外科醫生向高血壓外科醫生的轉變;  近年來,「讓醫生和公眾知道外科手術能治療高血壓疾病,讓更多的高血壓患者,儘早查明病因,告別藥物治療!」
  • 心臟外科手術百年傳奇|心臟|手術|醫生|外科醫生|布萊洛克|-健康界
    在大量的手術實踐後,醫生提出了外科手術的兩個「金科玉律」:手術刀觸及的器官必須靜止、手術視野清晰無血。而在心臟上動刀子,恰恰是這兩個原則的悖論。心臟與生俱來的跳動,可以說是我們生命的象徵,然而這在當時的外科醫生眼裡,卻是無法逾越的障礙。心外科手術的發展停滯不前,人們對心臟的了解也所知甚少。而無法觸及的「禁區」,自然會讓人們心生敬畏。
  • 外科醫生怎麼看"外科風雲"? 業務水平"令人著急"
    原標題:外科醫生怎麼看《外科風雲》? 首先拿一出場就「側顏帥死人不償命」的靳東飾演的莊大夫來說,其職位是「加州大學心胸外科主任醫師」,然而作為曾在美國學過醫的編劇朱朱,應該知道在美國的醫院體系裡面,並沒有「主任醫師」這一職稱。   踩10釐米恨天高跑急診,現實嗎?
  • 白百何演的《外科風雲》,被千萬醫生嫌棄成這樣
    工卡隨便給?大量時間浪費在過多的鏡頭上,比如,劇中開門一段,就給了 5 個鏡頭;揚主任一邊泡茶一邊聽進修醫生投訴,茶具的鏡頭先後給了 19 個(此處不插入茶具硬廣太可惜了)。而中國的醫療劇呢?中國的電視劇一般是日更,一部電視劇在四十集左右;而日本和美國的電視劇一般來說是周更,總共也就十一集左右(NHK 的大河劇除外)。
  • 外科醫生看《外科風雲》:很多細節犯常識錯誤
    首先拿一出場就「側顏帥死人不償命」的靳東飾演的莊大夫來說,其職位是「加州大學心胸外科主任醫師」,然而作為曾在美國學過醫的編劇朱朱,應該知道在美國的醫院體系裡面,並沒有「主任醫師」這一職稱。  踩10釐米恨天高跑急診,現實嗎?
  • 兒科醫生大結局!不愧是你!鄧大神高難手術驚豔日本專家!帥炸!
    電視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正在火熱播出中,但隨著劇情的不斷播出。這部劇也即將完結,不知道大家對結局都有什麼期許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又發生了什麼吧。整部劇看似講述的是焦佳人的成長史,實際上卻是借著焦佳人的成長之路,給童馨醫院所有人,也包括屏幕前的我們都上了一堂課。
  • 內科醫生和外科醫生的區別有哪些
    說起內科醫生和外科醫生,對於患者來說,都是穿白大褂的,沒啥區別。但是從細微的一些細節還是能夠看出區別的,而且還非常有趣,比如內科醫生和外科醫生吸收的姿勢、吃飯的速度、走路的樣子等等都有很大的區別,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數數影視劇裡的帥醫生!
    腫瘤君》的上映,我們隱隱預感到被吳彥祖飾演的帥醫生刷屏的趨勢避無可避。在大家跑去電影院消暑納涼看彥祖的同時,我們忍不住列出了一張長長的名單,羅列出那些讓我們念念不忘的各國影視劇中的帥醫生們。如果你覺得在電影院裡還沒有看過癮,那麼趕緊看看這份我們為你準備的名單,也許之後你就會覺得,醫生的白大褂簡直是世界上最性感的造型!
  • 一位世界級權威腦神經外科醫生,為什麼會堅信天堂是真實存在的
    ,其實在那之前,很多人都說他們瀕死體驗過,看到這個看到那個為什麼沒火呢?就是因為寫書這個人特別不一般,這個書的作者叫做埃本·亞歷山大,他是位名醫生,而且是腦神經外科世界權威,他的父親也是一位非常有名的腦神經外科醫生。亞歷山大家族,家裡全都是名醫,律師,就是各種社會精英。
  • 玄彬有望出演《外傷重症中心》當醫生?孔曉振也要出演狗血劇?
    網傳玄彬有望出演《外傷重症中心》當醫生?孔曉振也要出演狗血劇?連李英愛都要回歸?圖片來源:李英愛IG/玄彬經紀公司/孔曉振經紀公司【小道】韓網瘋傳2021韓劇陣容1:玄彬有望出演《外傷重症中心:黃金救援》當醫生近期傳出玄彬有望出演韓劇《外傷重症中心:黃金救援》,這部是漫改醫療劇,講述人稱「瘋狗」的外科醫生,努力救人、重振「外傷重症中心」的故事。
  • 這位「外科醫生」,他的「病人」是飛機
    他熱愛直升機維修,對自己的「手藝」有足夠的信心。有一次,他赴外援助事故機修理,對著一架嚴重「骨折」的直升機,外方人員充滿疑惑地問,能修復嗎?魏文博信心滿滿地回答:沒問題!請看今日《解放軍報》的報導——魏文博:善治「骨折」的「外科醫生」■唐玉霞 田 野在直升機修理廠房的角落裡,魏文博正專心致志地敲制直升機駕駛艙裡的雙弧度蒙皮。天天和這些不會說話的鋼筋鋁板打交道,許多人覺得枯燥,但魏文博不這樣想,他熱愛直升機維修,和它建立了難以割捨的情結。大家習慣稱魏文博為「外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