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臺灣現在有不少人媚日?和日本侵華時期在臺灣的一項措施有關

2021-02-15 照理拍案

歡迎收看照理說事之拍案驚奇

前兩天台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過世了,網上有很多人一提起李登輝,恨的牙根痒痒,為什麼,主要原因就是大家覺得他太媚日了。

說實話作為一個中國人來講,你說你如果羨慕美國經濟發達,羨慕法國風景優美,甚至羨慕德國人的嚴謹踏實,這都沒大問題。

可是如果作為一個中國人,你對日本人表現出了一些羨慕敬仰的態度,對不起,你就會遭到很多人的唾棄。

我們非常理解這種民族感情,因為畢竟歷史上日本給我國造成了多大的傷害,所以提起李登輝,即便不太熟識他的人,也要罵他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太媚日了。

而且通過李登輝這個人,我們可以給大家剖析一下,我們可以看到一批人的狀態,李登輝為什麼媚日,實際上也跟他的出身和所接受的教育有關。

李登輝出生於1923年的臺灣,那個時候臺灣作為日本的殖民地,已經20多年了,眾所周知,很不幸的是甲午戰爭之後,臺灣割讓給了日本。

也就是說當李登輝在臺灣出生的時候,臺灣已經被日本統治20多年,李登輝前半生前20多年,接受的一直是日本的奴化教育。

那個時候臺灣的年輕人如果你想出頭,你必須接受這種奴化教育,你要學日語,甚至你的夢想就是能夠到日本去讀大學。

甚至日本統治末期二次大戰,日本連兵都沒有了,到臺灣到朝鮮去徵兵,李登輝和他的哥哥都踴躍報名,李登輝的親哥哥還真的成為了日軍的一份子,只不過後來戰死沙場。

李登輝後來到日本為什麼要去參拜靖國神社,就是因為那裡有他哥哥的牌位,其實李登輝不只是一個人,他代表的是一大批,跟他有相似經歷的人。

這些人出生的時候,由於接受的是奴化教育,所以他們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自己是臺灣人,他們認為自己是日本人,一個人前二三十年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這個教育將指引他的一生。

所以哪怕1945年之後二戰結束了,臺灣光復了,臺灣回歸祖國的懷抱了,但是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還是以日本為榮的。

甚至很多人覺得我是日本人,我怎麼變成中國人了,以前我們跟大家聊過,在韓國也出現過,1945年日本投降的時候,韓國大街上還有很多人痛哭。

沒辦法,二三十年的教育,真的是能把一個人洗腦,明明日本人自己都認為,當時的韓國人也好臺灣人也好,都是二等公民,日本人從來沒把他們當做自己人來看待。

而這些接受了奴化教育的人,偏偏把自己認為是日本人,即便後來回歸祖國的懷抱了,重新成為中國人了,他們的心中還埋著一個日本人的種子。

今天我們經常評價很多臺灣人,說這些人怎麼這麼媚日,這些人比韓國人差遠了,人家韓國還搞什麼漢奸清算運動。

在韓國提起了日本人,人家也經常是牙根痒痒的,前兩天人家甚至搞了個安倍跪拜的銅像,可是我國臺灣就是有相當一批人,跟李登輝一樣是有著媚日傳統的。

我們以前早就講過,欲滅其國先滅其史,歷史教育是最好的洗腦工具,即便強如李登輝這樣的人,由於年輕的時候接受了,二十幾年的奴化洗腦教育,所以他一生都會打上媚日的烙印。

從這個意義上講,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一直提倡,重視歷史教育的原因,因為如果我們的同胞不斷接受,各種各樣的奴化教育,去中國化的教育,那麼未來你想讓他改過來是很難的。

往期精彩回顧

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感謝日本皇軍!」為何臺灣人如此「媚日」?
    的確,李登輝的一生,是首鼠兩端、左右投機的一生,但就算如此騎牆,他都沒忘記一件事——自己是日本人。而事實上,整個臺灣地區有何止一位「李登輝」? 所以今天小兵兵就和大夥談一談臺灣的「媚日情節」。1為何臺灣人如此「媚日」?首先要提的就是當年日本的「皇民化教育」。
  • 羅鼎鈞:日本嘲笑臺灣媚日,臺灣青年怎麼看?
    近日,日本富士電視臺製作了一檔節目,探討臺灣盜版日本商標等等問題,譏諷臺灣對於日本的抄襲。全程冷嘲熱諷,即便是平時「哈日」的臺灣朋友也笑不出來。而那一邊,臺灣民進黨籍立法院長蘇嘉全率團訪日,一如既往,又大談臺日關係有如「夫妻關係」。 這兩者雖然是發生在不同層面的事件,對臺日關係多少又一定程度的扭曲。但多少反映出臺日看待對方的心態。為何臺灣人如此友日?
  • 「媚日雷劇」下架 臺灣「精日」分子遭打臉
    近日,日本電視臺播出南京大屠殺的調查紀錄片,侵華日軍士兵在片中親口承認當時殺死數萬中國人,節目組還使用動畫技術還原了當年日軍殘暴的屠殺場景。然而就在日本媒體正視侵略歷史時,臺灣一家電視臺竟然在上周播出一部名為《智子之心》,因片中大量媚日情節廣受批評,播出兩集後就被「腰斬」。
  • 臺灣媚日神劇播2集終下架!劇方說因為……
    ,將中國軍隊稱作「敵人」;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後,中國人女主與日本人在悲傷的背景樂中哭成一片……這麼一部毀三觀的「媚日」臺劇播出2集後終於下架了!儘管停播該劇的臺灣大愛電視臺一再聲明此舉與大陸無關,部分臺灣「精日」人士還是「堅持」讓大陸背鍋。為了解前因後果,以下不得不介紹一番這部定在八點檔播出的臺劇。據臺媒報導,電視劇《智子之心》改編自真人真事,以二戰期間臺灣被日本統治殖民時期為背景,敘述了臺南富家女林智惠的「傳奇一生」。
  • 臺灣媚日「神劇」今日開播,灣式愛國竟是為「日本法西斯」而戰?
    傳聞了幾日的臺灣「神劇」《智子之心》今日要在臺灣開播了。據有關消息,該劇是臺灣臺灣慈濟旗下大愛電視臺的一部最新電視劇,改編自慈濟志工(志願者)林看護的真實故事。故事前半部分發生於1944年,當年中國仍處於抗日戰爭期間。然而,單從預告片來看,劇中卻充斥著大量美化日本侵華情節,網播平臺在介紹中甚至寫著「她因愛國心驅使」。
  • 臺大教授:臺灣「媚日」為何如此嚴重?
    日據初期,的確有不少臺灣英烈為了抗日而犧牲,由於日本人仇恨這些人,在日據期間是不被允許談論的。例如霧峰林家的林朝棟、林祖密,北部的簡大獅、中部的柯鐵虎、南部的林少貓。而同時,不少臺灣新興權貴家族和精英,由於享受到日本殖民者的利益,成為日本皇軍的「同路人」。這些大家族及精英的後代為了掩飾自己家族的不忠,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們對於臺灣史的詮釋就自然不客觀、不公正了。
  • 臺灣人媚日,換來的是日本人徹底的鄙視!
    這種哈日,就像某位旅日華僑的書名一樣:「哈,日本」。然而,一些臺灣人「哈日」的實質是媚日。最近從朋友處聽來一段經歷,讓我感覺有些異樣。朋友出差住在某個旅館,遇到一隊臺灣人入住。裡邊有幾個人操著結結巴巴的日語激動不已地對服務員說自己是臺灣人,最喜歡日本,日本是「第二故鄉」……朋友開玩笑對我說:「還以為那幾個臺灣人在日本找到失散多年的親生骨肉呢」。
  • 在臺灣有多少日本人後裔?數量讓國人震驚
    網絡上一篇題為「不為人知的秘密,混在臺灣內的日本人」的文章廣為流傳,該文依據一名臺灣老教授的回憶稱,這個群體有上百萬人。如果算上日本殖民臺灣時期培養的「皇民」的後代,這部分人的總數可達200萬、400萬甚至600萬之多。  而現在臺灣的總人口僅為2300萬。去年5月民進黨上臺後,隨著兩岸關係轉冷,這類有關在臺日裔人數的說法更加普遍。在臺日裔真的這麼多?
  • 臺灣真有600萬日本人後裔嗎?
    網絡上一篇題為「不為人知的秘密,混在臺灣內的日本人」的文章廣為流傳,該文依據一名臺灣老教授的回憶稱,這個群體有上百萬人。如果算上日本殖民臺灣時期培養的「皇民」的後代,這部分人的總數可達200萬、400萬甚至600萬之多。而現在臺灣的總人口僅為2300萬。
  • 臺灣"媚日神劇"下架後 臺當局居然強迫電視臺重新播出
    臺灣大愛電視臺推出的媚日神劇《智子之心》從前期宣傳至今,一直備受兩岸網友詬病,導致播出兩集之後就下架了。但24日,有臺媒爆料稱,「臺灣通訊傳播委員會」(NCC)23日以換照審查威脅,要求《智子之心》重新播出。
  • 臺灣為了討好日本,竟播出這種媚日神劇
    在解釋為什麼會引起爭議之前,我們先看看這部劇的部分場景臺詞:1944年,臺灣正處於被日本帝國主義殖民統治的時期。女主角林智惠是臺灣的千金小姐,卻有著那個時代女孩子少有的抱負。光看下面這些對話,差點被女主角的家國情懷感動哭。但是,此處省略若干字。今天我們把這部叫做《智子之心》的臺灣電視劇剪了一個精華版(不對,是不是應該說渣滓版),謹慎觀看。
  • 探討臺灣媚日的根源
    蔡當局對此全無反應,民眾要求謝長廷向日本政府抗議,謝代表回答:「此事屬個人行為,沒有必要去抗議。」又說:「這樣的人,在各國都有,何必在乎?」數星期之後,臺灣民眾對此事也就淡忘了。    當今的臺灣中老世代、年輕人,崇拜、仰慕日本的人數比例不低,他們哈日、媚日,追求日本時尚,不少臺灣人每年去日本旅遊多次等等。對日本的種種都抱有盲目喜愛、崇拜的態度,不了解或是不願意去知道過去日軍的暴行,有些人還遮掩包容那些罪行,隱惡揚善的找理由作解釋,為什麼會這樣?
  • 日本電視臺打臉,嘲笑臺灣「媚日」
    近日,日本富士電視臺最近製作了一個搜查臺灣盜版品的專題節目,共分為「美食、觀光景點、超市和招牌」四方面。整個節目都是以譏笑的口吻嘲笑臺灣對日本的抄襲,稱其「媚日」。        富士電視臺的製作團隊前往臺灣取材,在當地的百貨超市,發現到處都是日文標語,產品包裝上也有很多日文,但文法和用詞有很多錯誤。
  • 李登輝的日本名及臺灣日治時期的「皇民化運動」
    全文共4929字 | 閱讀需9分鐘 李登輝為何有個日文名?實際上,取「和名」是日本「皇民化運動」的一個重要舉措,也是日本文化侵略臺灣之重要標誌。 1915年,日本鎮壓了西來庵事件(日據時期臺灣人武裝抗日事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之後,日本對臺灣開始轉化為「同化政策」,其精神就是將臺灣視為日本內地的延長,其目的在於使臺灣民眾成為完全之日本臣民,效忠日本朝廷,加以教化善導,以涵養其對國家之義務觀念。
  • 侵華日軍中竟然有3萬臺灣人?
    這是有史料根據的:1、三國時期:孫權派衛溫將軍等率領船隊到達臺灣(當時稱夷洲),開始了大陸與臺灣的大規模交往。 2、隋朝:朱寬率領船隊到達臺灣(當時稱流求)。 3、元朝:在澎湖設立巡檢司,管理澎湖和流求(今臺灣)。
  • 【萬卷書】侵華史料--日據時期臺灣人民的生活是什麼樣的?-1920年銀鹽紙基《臺灣寫真大觀》
    臺灣日據時期,為清朝籤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之後,1895年至1945年之間,臺灣被日本帝國殖民統治的時期,又稱為日據時代或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臺灣日據時期充滿日本帝國主義殖民政策導向及活動形態,日本統治的目的是最終把臺灣與日本同化。
  • 臺灣日據時期照片曝光 網友:令人掉淚,當局卻媚日卑躬屈膝!
    ▲徐宗懋介紹《日據臺灣一張心酸的照片》(中時電子報)據臺媒報導,臺灣知名收藏家徐宗懋20日在直播中介紹了一張特別的照片,叫《日據臺灣一張心酸的照片》,照片中,日軍把臺灣部落成員綁起圍住,有2、3歲的小孩坐在地上
  • 李登輝醜陋的「一體兩面」:媚日、「臺獨」,島內網友批「臺灣歷史...
    2013年10月,他再度拋出其「臺獨」論述,稱臺灣和大陸是所謂的「國和國的關係」。雖然早已下臺,李登輝一直不甘寂寞,也始終不願遠離政治。其「媚日」和挺「獨」的立場廣受詬病。2018年,李登輝同島內「獨派」共同成立「喜樂島聯盟」,企圖搞「獨立公投」,對此,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曾發表社評痛批,「喜樂島聯盟」只會造就災難島,不會有喜樂島。
  • 臺灣導演魏德聖,究竟算是媚日還是不媚日?
    魏德聖,註定是個不讓人省心的導演。三部劇情個性鮮明的電影,讓他在不同時期分別被打上「輕度媚日」「血性抗日」「美化日據」三個劇情反轉般的標籤。 究竟是記錄臺灣,還是獻媚日本? 為何我在這偏僻的臺灣山地,看到日本已經消失百年的武士精神?
  • 這臉打的響亮: 日本電視臺嘲笑臺灣「媚日」
    整個節目都是以譏笑的口吻嘲笑臺灣對日本的抄襲,稱其「媚日」。富士電視臺的製作團隊前往臺灣取材,在當地的百貨超市,發現到處都是日文標語,產品包裝上也有很多日文,但文法和用詞有很多錯誤。店員解釋說,因為寫上日文,會讓民眾以為是日本貨。節目還發現不少食品包裝仿造日本品牌,卻都來自貨真價實的臺灣製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