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最愛的「中國菜」,中國人表示並沒有吃過…

2021-02-17 大城小事溫哥華

話說如今華人遍布世界各地,中餐廳也跟著到處開花,徵服一大波歪果仁。但是,他們眼中最愛的中國菜,估計咱們聽都沒聽過,感覺他們吃了假中國菜.


或者我們是假中國人.

在這些歪果仁最愛而中國人一臉懵逼的中餐中,最著名的就是左宗棠雞和李鴻章雜碎了。很多人第一次見到都想問,這是什麼鬼?

其實這兩個強行帶歷史名人出鏡的菜不過是噱頭罷了。

左宗棠將軍雞(General Tso's Chicken)


這款在中國長大的人多半沒有聽說過的菜,是臺灣大廚彭長貴在50年代創造出來的,事實上和左宗棠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

當彭長貴70年代把這個菜帶到美國後,受到了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的喜愛,頓時聲名大噪,中國餐廳紛紛效仿,又加以變化,從原來的鹹辣味變成了美國人喜愛的甜味,酸甜炸雞是也。

外國人對於這種酸酸甜甜的食物沒有什麼抵抗力,現在這幾乎是他們去中餐廳的必點菜了。

至於李鴻章雜碎這道聽起來像罵人的菜,是在李鴻章訪美時和他扯上了關係,強行蹭熱度。做法各地不同,但都簡單粗暴。

中國人說的雜碎,是動物內臟,但是美國人不吃,所以美國的中餐「雜碎」,指的就是將亂七八糟的、中國餐廳常用菜都炒在一起,大白菜絲、肉絲、豆芽菜、芹菜、青椒絲、洋蔥絲等,統統「一鍋端」。

可想而知,這道菜沒有定式,哪家餐廳都可以抓一把剩菜炒成一碟。如此敷衍的菜卻在美國火了 100 多年。

至於中國人對這道菜的評價,我們來看名人是怎麼說的。1903年,梁啓超赴美時品嘗了此菜,且留下著名的評價:「然其所謂雜碎者,烹飪殊劣,中國人從無就食者。」


為了要讓中餐更符合外國食客的用餐習慣,還發明了頭盤小吃,這些國外中餐的頭盤有些就是我們在國內幾乎沒聽過的菜式。

首先是蟹肉炸餛飩 ( Crab Rangoon ),蟹肉餛飩不奇怪,炸餛飩也不算很奇怪,奇怪的是這種美式炸餛飩內裡包著奶酪,運氣好的話還會有些人造蟹肉在裡面。

這個餐前小食也有譯作「仰光蟹」的,它只不過是模樣有點象蟹罷了。中國漢族的食品裡是沒有奶酪的,但美國人喜歡,於是這隻「蟹」就應運而生了。


或者是炸雲吞炸春卷炸排骨炸餃子炸包子,沒有炸不到,只有想不到,還有他們自創的炸芝士雲吞..總之他們真的很喜歡炸的東西配上酸甜醬。

為了滿足自己一口氣吃到所有油炸類的願望,他們還開發了一種叫做「寶寶盤」 ( Pu Pu Platter )的東西。

寶寶盤實際上就是開胃菜,有點像小吃拼盤,裡面有炸蛋卷、炸豬排、炸雞翅和照燒牛肉,總之就是各種油炸大薈萃。

到了主菜嘛,有著他們最愛的西蘭花配上牛肉。

西蘭花是美國中餐中的一員大將,不僅炒牛肉,炒蝦、炒雞肉都能配西蘭花。這是因為西蘭花便宜又健康,如果不是蔬菜常被炒的太老、醬汁太鹹太濃外,還是勉強可以吃的。


宮保雞丁配春卷,這春卷和國內的可不一樣。

外皮巨厚,而且被狠狠炸得起了一身的泡,一咬一嘴油,算是春卷的失敗版。

魚肉炒飯配炸雞


很受歡迎的還有天津飯和餃子,當然.不是他倆


而是蟹肉和雞蛋攤成蛋餅蓋在米飯上,再勾上一層厚厚的芡汁。

而這天津飯,在天津是肯定吃不到的,天津人也肯定是沒聽說過的,它是在日本創造出來的中國菜.天津人聽了想打人.


還有酸甜咕咾肉,作為粵菜的咕咾肉被最先一批去美國打拼的廣東人推廣開來並不奇怪,但美國本土化後的咕咾肉用的是美式 BBQ 醬汁,也是別具一番風味的吧。

不過美國人似乎不怎麼吃豬肉,於是很多中國餐廳又發明了酸甜咕咾雞。


至於主食基本都是炒飯和炒麵,他們對這兩樣可謂是愛的深沉,甚至發明了炒麵漢堡這種中西結合和小吃。


還有一個不得不說的就是幸運餅乾 ( Fortune Cookies ),這玩意兒我們在國內從來就沒吃過,這種在中國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東西,卻已經成為了美國中餐館的標配。

一般都作為餐後甜點出現,裡面夾有字條,有祝福、格言、運勢,或者教一些簡單的中文。其實真希望國內餐廳也能有這么正能量的餐後贈品啊。

突然有點心疼這些外國人...

但是,別看走出去的中國人對以上「美式中國菜」評價不佳,但在美國人眼中,它們卻是有另一番味道。

比如對「左宗棠雞」,幾位美國大廚是這麼說的——

Jonathan Wu:我認為「左宗棠雞」可以說是美國中餐的象徵,因為肉是那麼多,味道是那麼甜——這不就是美國味道嘛!它又便宜又熟悉,喜歡它的美國人才不管它正宗不正宗呢!

Wylie Dufresne:「左宗棠雞」雖然是「卡通化」了的中餐,但是有誰能抵抗這有點甜有點辣的炸雞?

Jason Marcus:我是猶太人,小時候每周至少要全家下一次中國餐館。「左宗棠雞」的味道很像東歐猶太人菜餚的味道,讓我想起了祖母的甜酸肉丸。

而對於其它一些「美式中餐」,銳參考的幾位美國朋友也都豎起了大拇指——

Joe:我很喜歡吃腰果蝦,雖然比起中餐館其他的菜它要小貴一些,但是美國菜裡的蝦做法很有限,除了冷盤就是炸或者烤串,中餐則別具一格,和腰果的爽脆配起來就更好了。

Larry:炸春卷不就是中餐小食的代表嗎?我每次去都必點哦!我也試過正宗的點心,很精緻也花樣費城多,但有些餡料不知道是什麼,哦,還有雞爪子,怕怕!

Ashley:我知道正宗中餐有骨頭要啃,我不太會吐骨頭,美式中餐就沒有哦,光憑這個就該點個讚啦!

好吧,雖然..菜式奇葩了一點,但是他們吃的也很開心啊!


其實除了這些在我們看來不可思議的外國版中餐,海外愛是有很多正宗的中國美食的,肉夾饃、涼皮、重慶小面,都在國外風靡,生意紅火。


越來越多正宗的中華美食正在走進世界各地,不僅傳播美食文化,也是我們這些漂泊在異國他鄉的海外遊子的心靈慰藉。

相關焦點

  • 不狐塗 | 外國人最愛的「中國菜」,中國人表示並沒有吃過…
    ,不過他們心中最愛的中國美食,咱們可能聽都沒聽過,讓人不禁懷疑,他們可能是愛上了「假中餐」。最著名的兩種外國人喜歡而中國人一頭霧水的菜式,應該就是左宗棠雞和李鴻章雜碎了。它其實就是炸過的雞腿肉再炒成酸甜的口味,可能外國人對於這種酸酸甜甜的食物沒有什麼抵抗力吧,現在這幾乎是他們去中餐廳的必點菜了。
  • 這些「中國菜」在日本爆紅,但中國人直呼根本沒有吃過!?
    近年來,隨著日本人對中國菜喜愛的不斷加深,各式各樣的中華料理店不斷入駐日本。即使身在異鄉,也不愁吃不到正宗的中國菜。
  • 外國人吃饅頭是什麼感覺?美國人表示:我開心壞了
    說起饅頭我們中國人一點不會陌生,但是外國人接觸饅頭的時間就很短了。一些外國人是在來到中國後才發現這種神奇的食物,還有一些外國人是在國外一些中餐廳才接觸到饅頭。對於外國人來說,饅頭簡直是天才的發明,可以做漢堡可以代替麵包一樣的食物,還能煎著吃,烤著吃。
  • 在外國人眼中,中國菜和日本菜哪個更好吃?
    中國人吃的菜和將近1000年前的宋代大致一樣。北宋時候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包括基本飲食材料、烹飪方法、用什麼器皿、調味料大體是哪些、桌子椅子怎麼用都發展完備,我們今天的重要飲食習慣是在宋代之後形成的只有少量,比如辣椒等香辛料是在明代經由西方人傳入。
  • 「你的中國菜.」「不,是你的中國菜.」
    當年《舌尖上的中國》火遍大江南北的時候,不知有多少留學黨在時差裡哽咽,更有甚者哭昏在屏幕前啊!但我們的中國菜漂洋過海這麼多年,是否還是一樣的配方,一樣的味道呢?今天就讓留學君帶著大家一起來看看那些在海對岸的「中國菜」。圖文詳解,深夜慎點!左宗棠雞左宗棠雞是在美國人認知中最著名的中國菜之一。
  • 外國人:為什麼中餐廚刀,沒有像西餐廚刀那樣廣泛使用?
    而在外國人的廚刀裡,有剔骨刀,蔬菜刀,水果刀,披薩刀等等十多把,卻也同樣是處理食物的劈,砍,切,剁,拍。大一點,我們再從中國菜的角度來看,外國人好奇:為什麼中國菜的菜刀沒有被廣泛使用?那你們會做中國菜嗎?你們知道什麼是火候?什麼是油鹽適量嗎?其實自信的說,中國菜應該是外國人最不容易學會的菜系。
  • 左宗棠雞、李鴻章雜碎,這裡有大把你沒吃過的中國菜……
    可能因為很受歡迎,後來經常在中餐館和泰國餐館供應,就成了一道「中國菜」。不過不好意思,中國沒有啊!這道菜改編得好像還不是那麼不靠譜。中國也有這種油炸的春卷,不過比這個尺寸更小。小廚娘經常早上買這個做早餐吃。
  • 「沒有高端的中國食品」是什麼讓一些外國人有這樣的想法?
    飲食文化的出現,意味著符合當地飲食的高端種類食物出現,這不僅是階級的問題,也是烹飪技術豐富的必然在中餐文化裡擁有悠久的烹飪歷史和豐富的烹飪技術,高端的食物自古就有之,比如滿漢全席這種尋常人很難品嘗的美食,還有很多高端的食物我們可以吃到。有趣的是中餐裡豐富的高端食物在很多外國人眼裡不是高端的。
  • 謝耳朵最愛的中餐原來是它!歪果仁眼中那些中餐的真相……
    真是把中餐吃出了西餐Style啊,不過把蒸餃當開胃菜,雙語君(微信ID:Chinadaily_Mobile)表示不是很懂……在所有中餐裡,陳皮雞(Tangerine Chicken)是謝爾頓的最愛。在來中國之前,我以為每個人只吃左宗棠雞和幸運餅乾。天啊我簡直大錯特錯!令人意外的是,中國菜實在太豐富了,真的是每個人都能找到合胃口的菜。她還貼出了圖,表示她的最愛是新疆羊肉串。
  • 在日本爆紅的「假中國菜」,連中國人都不知道,你吃過嗎
    小編最喜歡的是湘菜,香辣的菜才是王道啊!而外國友人來到中國,也開始了吃吃吃的模式。然後在胖子的道路一去不復返。曾經有一個外國人就說過,要說中國什麼吸引我,那就是美食了。可見外國友人對中國菜的肯定。但是你知道在日本爆紅的「中國菜:嗎?這些菜連中國人都不知道,你吃過嗎?在日本爆紅的「假中國菜」,連中國人都不知道,你吃過嗎
  • 為什麼中國菜這麼油膩,中國肥胖率卻沒有美國那麼高?
    「為什麼中國菜這麼油膩,但是中國人口肥胖率沒有美國那麼高?」>我們的家常菜還是很健康的,而且中國人吃瓜果蔬菜之多,外國人是不能比的。>在美留學的中國學生,就沒吃到過一個甜度合適的甜品……
  • 她憑啥被稱為「最了解中餐的外國人」?
    中國改革開放後,國外的華人更多了,他們想吃川菜,於是很多國外的中餐館開始做川菜,也慢慢吸引了一些歐美人。如今,在國外可以很方便地買到做川菜的基本調料。要知道,20年前歐美的廚師、美食家基本上都是沒吃過麻麻的花椒的,現在真不一樣!
  • 被外國人改版的中國菜名,簡直讓中國人顛覆想像,難以置信!
    中國美食傳遍天下,一直備受全國同胞的喜愛,但是不同的人,吃出來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對外國人而言,中國菜確實好吃,但是就是菜的名字讓他們很不能理解;所以,有些外國人發揮自己的獨特想像,將中國菜的名字換了一種叫法,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 為啥外國人相信:只要動物的背部面向太陽,中國人就會吃它?
    文/小奇奇為啥外國人相信:只要動物的背部面向太陽,中國人就會吃它?網際網路是世界各地的人都能在網絡上發表評論,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會刷到一些外國人評價中國菜的視頻,又好笑又好氣。他們經常會在看到食物的時候就非常抗拒,食物進嘴之後咀嚼一下就吐掉,根本都沒有嘗到是什麼味道。然後誇張地告訴大家,太難吃了,中國人怎麼會吃這種東西。當我們吃一些他們沒有吃過的東西,老外又說「中國人馬上就要除了人不吃,剩下的中國人都成。」這話說的就不對了,我們也不吃火箭。與這些奇奇怪怪言論相同或者相似的還有非常多,外國人還說中國人吃的東西全都是背朝太陽的。
  • 這些「中國菜」你聽說過嗎?
    在國外吃中國菜,尤其是在更早以前,很容易碰到這麼幾種情況。可以想像,這道菜是沒有標準的,任何一家餐館都可以把邊角料做成雜碎。梁啓超在1903年訪問美國時,嘗過這道菜,留給美國人的評價是:「那些吃這道菜的人缺乏烹飪技巧。中國人永遠不會碰這樣的菜。」[This is] an "imagined authentic Chinese food" that in fact had never existed in China.
  • 這場疫情為何成為外國人對中國人偏見和歧視的爆發點?
    在一個瞬間,幾乎所有的外國人都知道中國人在吃蝙蝠。他用大數據爬了全世界各地各國的新聞報導,一共上千萬篇,用來研究到底是中國媒體更愛給外國人負面評價,還是外國媒體更愛給中國人負面評價。  「其實貼出一篇兩篇負面或者正面新聞,毫無意義,沒有說服力。所以我爬了幾千萬個有來源的新聞報導,來研究這些媒體,對各個國家的評價到底是褒還是貶。」  褒貶指數越小(少於-1) ,說明這個國家的媒體對另一個國家的負面報導多一些(有偏見)。
  • 「中國菜」在日本走紅,中國人看到後發蒙:「掛羊頭賣狗肉」
    這不是最近在日本流行的幾個「中國菜」。你可能會奇怪,為什麼日本人會突然喜歡上中國菜,因為日本有自己的飲食文化。許多去日本旅遊的中國遊客看到日本流行的中國菜後都傻眼了。這明顯是盜版,這些菜我們都不知道!我們來看看這些所謂的中國菜。天津飯天津飯這道菜可是跟天津一點關係都沒有,甚至可以說是日本人獨創的中式美食。這道菜是日本著名的中國菜,非常受歡迎。日本家家戶戶都會做這道菜。
  • 外國人和中國人關於吃的最大區別在哪?你見過吃鯨魚的嗎?
    外國人和中國人關於吃的最大區別在哪?你見過吃鯨魚的嗎?大家都知道,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擁有幾千多年的歷史,在諸多文化中,我國的美食,是大家都喜歡談到的一個話題,每天播出的很多綜藝節目中,很多都是離不開美食的,我們任何食材,一旦到了中國人的手裡,就可以變得非常美味。
  • 外國人吃了幾十年,恐怕都不知這幾道菜是假中餐!
    隨著中餐在世界各地的生根發芽,現在外國人的生活中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中餐身影,除了大街小巷的店鋪之外,還出現在了許多熱播的影視劇中,例如《老友記》、《生活大爆炸》、《金色年代》、《神探夏洛特》等等。西藍花炒牛柳這道菜的屬於美式中餐,半生不熟的大塊西藍花配上勾芡後的牛柳,翻炒之後快速出鍋,一般中國人品嘗後都表示這口味接受不了。如今這道菜,已經成為美國中餐館必備的一道大菜,不少美國人會把這道菜當做是正宗的中國菜,殊不知這道炒菜其實是當地中餐從業者根據美國人愛吃西藍花的習慣而特別開發的。
  • 在外國人眼中,中國人的這些生活習慣居然都是逆天的
    聚餐時曾經有外國小夥伴向我吐槽,你們中國人一隻手一定有十根手指,不然你們怎麼用的了筷子,我也是醉了。3.吃動物內臟說到中國人愛吃而外國人畏如蛇蠍的一定是動物內臟。我們吃羊內臟,雞內臟,還有豬牛兔各種動物內臟,簡直就是個食腐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