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案頭備此美學四書,風雅過一生

2021-02-13 雲上文化

書畫 | 收藏 | 人文 | 心賞 |  茶道 | 香道 | 養生 

打開音樂

聆聽雲上的聲音


好的古典生活美學,其精髓就在於配搭的和諧。

在不同的季節、時令,我們做什麼?看似樸素,其實是最大的生活哲學。

小時候讀《紅樓夢》,對雪中賦詩啖鹿肉的場景印象特別深刻,讀之不自覺動容。

工作後,透過短視頻,李子柒的生活方式又再次喚醒內心。

在她的鏡頭裡,總是能感受到布衣蔬食、勞作休憩的自然之美:

 

「騎馬踏青,取花為食,才不辜負春日好時節。」

「編一頂清涼的草帽,便不懼夏日炎炎。」


李子柒的生活,背後其實是強大的文化支撐和美學底蘊。關於吃穿住行、節氣物候、風雅習俗,再也沒有比中國人更講究的了。

賞景、讀書、飲茶、交友……這些在現代被貼上「文藝」標籤的活動,本質上就是一種審美的生活。

只不過,你若不能真正發現其中的美,那麼,看似在做美的事情,其實都是無意義。

好在有這樣一部著作,它能喚醒現代人的審美力。可以讓你沉睡已久的感官重新甦醒。

它就是清代張潮所著的《幽夢影》,被後人稱為「東方人的智慧書」。

「春聽鳥聲,夏聽蟬聲,秋聽蟲聲,冬聽雪聲。」前人早就指出的生活哲學。

「人莫樂於閒,非無所事事之謂也。閒則能撫琴,閒則能遊名山,閒則能交益友,閒則能飲茶,閒則能著書,天下之樂,莫大於是。」

一有空閒,約三五知已,到綠郊山野,松風竹月,烹泉煮茗,吟詩作對,生活便美了。

書中山水園林、四時風物、詩詞歌賦、書畫器玩······世間閒趣風雅,無不包羅。

 

寫交友:「對淵博友,如讀異書;對風雅友,如讀名人詩文;對滑稽友,如閱傳奇小說。」

 

寫賞景:「樓上看山,城頭看雪,燈前看月,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另是一番情趣。」

 

如詩如畫,這樣的生活態度讓人直呼:「講究!」

 

寫園林之美:「藝花可以邀蝶,累石可以邀雲,栽松可以邀風,貯水可以邀萍。」

 

更有趣的是,下面還有友人風趣點評:「釀酒可以邀我。」真是讓人忍俊不禁。

 

這本書所展現的生活智慧、生活美學還被許多名人稱道。

林語堂就曾評價:「這一類的文藝格言集在中國很多,可是沒有一部和張潮所寫的《幽夢影》比擬。」

隨時翻幾頁,會覺得生活慢了下來,萬物充滿性靈之美。

只有審美的眼光,沒有實用的處世哲學,人很容易陷入孤芳自賞的狀態,失去內心的平衡,與真正的生活脫節。

因此,詩詞君認為,你還應當讀一讀中國人的處世智慧之書。

「為人處世」的學問,我們老祖宗留下了諸多處世之書,其中最透徹、實用的,當屬這本被譽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的《菜根譚》了。

覺得生活索然無味,讀一讀《幽夢影》;在浮躁焦慮的現代生活中迷失自己,找不到內心的平靜,那麼,明朝洪應明編著的《菜根譚》就是你不錯的選擇。

「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是洪應明認同的處世心態。它也為後世許多企業管理家、成功人士所認可。

日本實業家稻盛和夫就曾對下屬說:「《菜根譚》不可不讀。」

 

當我們在繁忙的工作中難以控制情緒的時候,《菜根譚》告訴我們:

「士君子之涉世, 於人不可輕為喜怒,喜怒輕,則心腹肝膽皆為人所窺 。」

 

當我們感覺逐漸失去自我,隨波浮沉的時候,《菜根譚》告訴我們:

隨時之內善救時,若和風之消酷暑 ;混俗之中能脫俗,似淡月之映輕雲。

 

當我們在為完成一件事情而自滿的時候,《菜根譚》告誡我們:

酷烈之禍,多起於玩忽之人 ;盛滿之功,常敗於細微之事。故語云:「人人道好,須防一人著惱;事事有功, 須防一事不終。」

 

《菜根譚》之所以為許多成功人士推崇,也許是因為心境管理對現代人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課程。

 

書中經典名句「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已經成為許多人的人生信條。只有會調節情緒,才能成為一個內心真正強大的人。

有了這本《菜根譚》,自然少不了與它並稱「中國三大處世奇書」的另兩本:《小窗幽記》和《圍爐夜話》了。

 

《小窗幽記》是一部中國古典生活美學的百科全書。

囊括花鳥田園、草木山水、男女情思、素衣輕食等方面,集審美情趣與處世藝術為一體,是大導演王家衛推崇至極的經典作品。

 

《圍爐夜話》則是一部輕鬆提升處世智慧的實用類書籍。

全書濃縮了221則處世智慧,講透中國人的處世哲學,將謀事、溝通、用人、立業、交往、教育等方面的秘訣娓娓道來,猶如雪夜與長者圍爐談話,令人生出親切之心。 

今天,我們將這四本傳世奇書集結成套,將古人的生活與處世智慧融匯於一體。

閒暇時翻閱,可怡情養性,也可增長為人處世的知識。

作家榜經典文庫:

中國古典生活美學四書

——《幽夢影》《小窗幽記》《菜根譚》《圍爐夜話》

古典是它的文化基因,生活美學是它的表現形式。

這一版忠實原著,精編精校,全新全彩,不可不謂珍藏版

讀古文講究底本,否則可能產生以訛傳訛的謬誤。經精挑細選,最終我們選用了目前最權威、最考究的底本進行審校。

《幽夢影》:以道光年間世楷堂刊《昭代叢書》本為底本,參考1935年中央書店「國學珍本文庫」本。

《小窗幽記》:以清乾隆三十五年刊本為底本。

《菜根譚》:以清光緒十三年揚州藏經院刻本為底本,參校民國二十年武進陶氏涉園《喜詠軒叢書》刻本。

《圍爐夜話》:以1935年明善書局版為底本。

每本根據書的氣質,分別選擇了4位不同時代、不同感覺的畫家來呈現書中的美學。

《幽夢影》:收錄當代水墨創作代表畫家陳佳獨家授權的畫作31幅;

《小窗幽記》:收錄80後水墨畫家林曦獨家授權畫作42幅;

《菜根譚》:收錄近現代國畫大師齊白石高清名畫103幅;

《圍爐夜話》:收錄清代畫家八大山人寫意名畫61幅。

對生僻字注音及注釋。

讀古文最怕讀不懂,讀到生僻字詞不解其意,自然感受不到書中妙趣。

為此,該版本貼心對新增近生僻字注音以及注釋,幫你掃清閱讀障礙,再也不用自己翻字典啦。

 

裸脊裝幀,方便閱讀,隨書附贈精美書籤和明信片。

四本書都採用裸脊鎖線裝幀,可180度完全平攤,閱讀時不需要費力拉扯書本,是愛書之人的首選。

除了這些以外,每本書附贈插畫同款書籤1張以及明信片2張,古典雅致。

現代生活忙碌而疲憊,寫信對我們來說很奢侈。

如果你也嚮往書中的生活,不妨給遠方的友人寫張明信片吧。

  雲 上 好 物 精 選   


▲ 點擊圖片

限時優惠,直接購買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尋找專屬你的好物~

相關焦點

  • 一場風雅 宋代茶道背後的收藏美學
    廣州博物館提供【壹】日常茶事 宋代茶道風雅熱「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我們今天常說的這句話,就是來自宋人俚語,可見茶文化在宋人生活中的地位。而一場宋代茶事中,精緻考究的茶器之美,以及器物背後的審美意象,其實都反映出宋瓷的藝術追求與宋人的生活美學理念。宋瓷在收藏界屢創高價,不少民間藏家爭相收藏,大多也是為其風雅美學之巔峰傾心所致。
  • 紀念朱熹誕辰890周年 | 《四書集注》,一部永恆的經典
    四書和《四書集注》,是朱子長期在書院講學的主要教材和最重要的學術研究成果,伴隨著他一生。從晚宋一直到明清時期,《四書集注》都是法定的教科書,影響中國、東亞社會七八百年。朱子從小閱讀的教材,主要就是《四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部儒學經典。朱子曾說:「某自丱角讀《四書》,甚辛苦。」丱角,頭髮束成兩個角。古時多為兒童或少年人的髮式。
  • 《四書》中的經典句子,一生受用!
    《四書》是公認的儒學經典,它是由《論語》《孟子》這兩部書和《大學》《中庸》兩篇文章合輯在一起的統稱,由南宋大儒朱熹彙輯刊刻,從此廣為流傳,名聲鵲起。 此句選自《中庸》,大意是:喜歡向人問問題,又善於分析別人淺近話語裡的含義。隱藏人家的壞處,宣揚人家的好處。過與不及兩端的意見他都掌握,採納適中的用於老百姓。 7、人靜而後安,安而能後定,定而能後慧,慧而能後悟,悟而能後得。
  • 三聯帶你重返風雅宋!
    今人無比推崇的極簡主義美學,早在宋代的茶器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與宋代禪學內在氣質一脈相通的宋代茶器,以其寧靜、內斂的美感聞名。 今人所推崇、留戀的,是宋朝人對日常點滴的重視、經營,是把平凡日子審美化的風雅情懷。 這實質上反映了宋人性情裡一種達觀的本色——大時代下過「小生活」,務必要竭盡所能,讓它有滋有味,有聲有色。
  • 韓棟春日穀雨節氣寫真 水墨國風盡展詩意風雅
    昨日正值穀雨節氣,演員韓棟曝光了一組春日國風寫真,鏡頭中,他身著白色刺繡長衫,金色的龍紋設計別致精巧,完美融合東方古典美學與現代流行時尚,而韓棟或信步閒庭,聽竹賞花;或春水煎茶,品味醇香,眉眼之中儘是清幽風雅,禪意舒適,舉手投足之間紳士儒雅風度盡顯
  • 《風雅和歌》:日本人的《詩經》,越過四季、寫盡和式傳統與美學
    2019年,日本宣布改年號為令和(れいわ),此二字出自《萬葉集》中的梅花之歌三十二首的序文:「初春(しょしゅん)の令月(れいげつ)にして、気淑(きよ)く風和(やわら)ぎ、梅は鏡前(きょうぜん)の粉を披(ひら)き、蘭は珮後(はいご)の香(こう)を薫(かお)らす」。
  • 日本和歌中的風雅、美麗與哀愁
    川端康成作為日本的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在1968年的頒獎典禮上的演說中曾引用過這樣一句詩句:「春花秋月夏杜鵑,冬雪皚皚寒意加。」這句看似在技法和表達上並無什麼特別之處的詩句,卻將一年四季中最有特色的意象融於這十四個字當中,也表達了日本對於四季的審美。而這句詩就是來自於日本佛教曹洞宗創始人——道元和尚所做的一首和歌。
  • 邀你共賞詩情畫意間的美學智慧
    北京的榮寶齋、上海的朵雲軒等都出過大量精美的箋譜、箋紙,吳昌碩、虛谷、齊白石、姚茫父、陳師曾等繪畫名家都參與過箋紙的繪稿,成一時之盛。箋紙整體風格細膩流暢、用色勻稱妍雅,再加上獨具文人個性的詩、書、畫、印等,儼然成為意趣盎然、清俊高雅的藝術品,被後人稱之為「文房之至寶」「翰苑之奇觀」。
  • 《四書章句集注》該怎樣去讀
    (《朱子新學案·朱子之四書學》)清人謂朱子致廣大,盡精微,綜羅百代。他是一個集大成而開世紀的人物。在他宏富的著作中,《四書章句集注》的地位十分重要,錢穆說是「最高之結晶品」,誠不為過。「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種書。「四書」在宋以前並不受重視,也未被列入儒家的經典。《論語》、《孟子》在漢代屬於幼學之書,而《大學》、《中庸》只是《禮記》的兩個章節。
  • | 先來本大宋風雅解解饞
    眼看2020年都快過完了,終於出現在了江蘇衛視「幸福劇場」大劇儲備的招商目錄中。此番《大宋宮詞》與時尚芭莎聯手打造的這部宋風大片,不僅有「一生一世一雙人」的絕美愛戀,劇中東方美學的精髓也無處不在,觀眾從中能夠找到連接歷史與現實的支點
  • 紅樓夢作者為啥推崇《四書》?背後竟暗藏作者真正的身份
    題:紅樓夢作者為啥推崇《四書》?背後竟暗藏作者真正的身份?作者所屬陣營的屬性如此!
  • 河風雅敘|綠都雅集系榮膺「2020十大頂級豪宅產品」,風雅再續
    在當代中國文化回歸的民族自信下,雅之形態,已然成為某種符號,作為傳統與現代、過去與未來的東方文化回溯,也正是基於此,賦予綠都以建築的靈感,使之或可被看作是「城市中站立的藝術」,寫進中國近代建築演化的巨著。
  • 《長物志》:明代文氏一族的吳中風雅
    明代中晚期,文氏一族所代表的吳中風雅,在曾祖文徵明時代到達頂峰,自文徵明後,祖輩文彭、文嘉,父輩文元善、文元發,再到文震孟、文震亨,幾代人遞承,苦心孤詣詩文書畫及園林營造,探尋構建藝術的桃源夢境,成一段段風雅佳話。萬曆四十七年(1619),時文震亨三十四歲,文氏家族在一百多年的時間裡,建立起的美學思想和藝術實踐,最終被其落於筆下,濃縮成了《長物志》十二卷文字,刊刻發行。
  • 吉安七旬老人編著《四書新解》英文版全球發行
    吉安七旬老人編著《四書新解》英文版全球發行 2020-11-15 16:57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城市地理|風雅揚州城
    揚州,如夢如幻,風雅精緻。揚州,從童年到少年,它都成了我遙不可及又渴望走近的盛世繁華。揚州,在我腦海裡流轉了千百回,今年的煙花三月,我終於逮到機會走近它,領略它的千年風雅。賞花漫步,風雅之地,首選瘦西湖。
  • 融創首個現代宋式建築長樂雅頌 帶你走進風雅生活
    宋朝建築纖巧秀麗,風雅簡約,這也彰顯了宋人灑脫超然的性格特徵。融創·長樂雅頌——融創重慶首個宋風豪宅,有山有水有宅院,綠水青天頌風雅。 區域板塊坐擁10萬畝南山脈、25萬平方公頃的樵坪山森林資源。內含有5大湖泊,3大水系,自然資源優渥。有山為靠,有水為居,天人合一。
  • 央視《衣尚中國》本周六晚風雅亮相,張信哲、朱贊錦、楊採鈺邀您...
    而「雅」又是中國特有的審美時尚與美學體系,其與中華民族勤勉、自律、誠懇,有同理心的精神內核一起,構成了今天中國的「雅韻之美」。12月12日本周六晚7點檔,《衣尚中國》第五期「雅韻之美」將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播出。節目中,張信哲、朱贊錦、楊採鈺將與設計師李想、服飾文化專家華梅一起,感受中國人的風雅,探尋帶有「雅韻味道」的生活美學。
  • 丹溪四書「痛風」考
    摘要:本文對朱丹溪的《格致餘論》、《丹溪手鏡》、《丹溪心法》、《丹溪摘玄》四書中的「痛風」內容進行收集、整理、考證、分析,由此形成一套較完整的朱丹溪痛風學說
  • 風雅桐鄉陪你過大年
    春節期間,桐鄉市將開展「桐」你來秀——風雅桐鄉過大年,包含了「美景」「美食」「美購」「美文」「美秀」五大系列共13個項目。下面,一起來看看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為你整理的「攻略」,這個新春佳節,帶你玩轉風雅桐鄉!「桐」遊風雅桐鄉——美景「風雅桐鄉」,景在城中、城在景中。
  • 園內乾坤 境藏東方丨濱江府蘇式實景園林,即將風雅呈現
    江南自古繁華,風光景盛,令文人墨客垂涎而至蘇式園林池館雅潔、門庭清幽、遊魚戲蓮……蘊含東方園居的生活美學,更是讓世人心生嚮往盛邦濱江府,承襲蘇式園林美學之道師法拙政園構思立意,營造畝中山水以拙政園後又一園,讓世人回歸東方之境如今,盛邦濱江府約10畝蘇式園林實景展示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