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南京6月18日電(姜晨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李潤文)「今天,是你們大學階段的最後一節藥物化學課,也是我30年教學生涯裡的最後一堂課。」今天上午,全國模範教師、國家級教學名師、知名抗腫瘤藥物科學家、中國藥科大學尤啟冬教授佩戴好口罩,為該校藥學院的學生們上了退休前的「最後一課」。
已逾64周歲的尤啟冬教授即將退休離開講臺。得知此事的近200名海內外弟子相約「雲端」,通過網絡,再次聆聽恩師教誨,一起隔空重溫學生時代,同上「最後一課」。
熟悉尤啟冬的人都知道他的科研成績斐然:近年來主持和承擔包括國家「863」計劃在內的國家重大科研項目若干項,研究開發多個國家級新藥,發表了100多篇SCI論文,主編出版了多部學術專著,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江蘇省科學技術一等獎等在內的多項科技成果獎勵。
科研工作佳績頻傳的同時,尤啟冬還堅持為本科生講授《藥物化學》等藥學主幹課程。在他看來,科研上的成績固然重要,但金杯銀杯也比不上學生的口碑,「作為教師,我離不開我的學生,老師理應做好學生的榜樣,無論是治學,還是為人」。
如今,講臺上的尤啟冬已不再是當年那個30歲出頭的小夥子;講臺下,雲端那一頭的學生們也早已是中年人。
「我這裡是魔鬼訓練營,想做我的學生要做好準備哦!」雖然已經畢業10年,但每回憶起尤老師,南京諾瑞特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飛仍覺得歷歷在目。
在他看來,尤老師的治學嚴謹在學生中是如雷貫耳的。「他特別強調實驗數據的真實性,要做好每個數據的記錄。」劉飛說,自己曾一度覺得沒必要事無巨細地記錄實驗數據,「結果尤老師發現後,當場撕毀了我的實驗記錄本」。
這對劉飛觸動非常大,「不要忘記我們中國藥學人的責任!」他至今記得尤老師說過,「我們是做藥的,如果有一點點馬虎,那都是人命關天的大事,那是絕對不允許的!」
「治學上他是嚴師,生活中他卻是恩師。」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李念光回憶,自己在尤老師門下讀研時曾一度拿不出學費和住宿費,「尤老師從自己的工資中預支了4500元資助我,而且是匿名的,只是託人囑咐我安心學習!」李念光得以順利完成博士學業,成為一名藥學教授,「尤老師是我做事、做人的一面鏡子!」
對同學們而言,尤啟冬不僅是恩師,更是親人。所有的尤門子弟建還了一個群,起名叫「尤如一家人」。「知道尤老師就要告別講臺了,大家都很不舍。」2017級藥學院學生張宇晨說,大家自發聯繫了尤老師教過的學長學姐們,整理彙編了一套《尤氏經典語錄》,贈別恩師。
「生命的一半在那三尺講臺,我就是喜歡當老師。」尤啟冬教授微笑著說,「上好每一堂課是對講臺最好的告白,我是一名普通的教書匠,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做了一點事情」。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