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暖後,糖楓樹並沒有向北遷移

2020-12-28 科技工作者之家

眾所周知,氣候是決定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有研究人員認為,到下個世紀,氣候變化將導致部分植物的分布向北擴散數十公裡。這種變化可能會對陸基生態系統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但最近發表在《生態學雜誌》上的論文提出了異議:糖楓樹並沒有向北遷移。

該項工作由加拿大蒙特婁大學的博士研究生 Alexis Carteron、Etienne Laliberté教授和舍布魯克大學的Mark Vellend共同完成。Carteron和他的同事在蒙特婁植物園的溫室中進行了實驗,並從蒙特婁國家公園採集了土壤樣品。

近幾十年來,受全球升溫影響,樹木開始向北「遷移」。然而,土壤成分對樹木分布的影響也十分重要。然而與氣候相比,科學家對土壤的影響知之甚少。因此,Carteron和同事決定研究土壤微生物和化學成分對糖槭(Acer saccharum)幼苗的影響(包括存活率和生物量)。他們首先從蒙特婁國家公園的聖約瑟夫峰東坡收集了土壤樣品。這些樣品是在不同的海拔高度採集的,用來反映不同地點生長的兩種類型的樹木。Carteron說:「聖約瑟夫峰的海拔高度有很大差異,溫帶林中的大部分樹木是糖楓樹。」

為了研究不同的土壤對楓樹種子萌發的影響,研究者將楓樹種子種在植物園溫室的兩種土壤中,並使其在2016年和2017年的夏季生長。然後,研究人員對土壤樣品進行了各種滅菌和接種處理,以更好地理解和區分生物(微生物,真菌)和非生物(酸度,營養素)因素對糖楓生存和生長的影響。

在2017年夏末,Carteron和同事評估了不同土壤類型中幼小的糖楓苗的生長狀況(成活率和生物量)。他們發現,與來自溫帶森林和北方森林之間的過渡帶的土壤相比,北方森林的土壤對楓糖樹的生長更不利。同樣,在北方森林土壤和接種北方森林土壤中生長的糖楓樹分別比在溫帶森林土壤中生長的楓樹各項指標低37%和44%。

研究人員還指出,北方森林土壤的pH值可能會對糖楓樹的存活率產生負面影響。此外,溫帶森林的土壤pH值有利於樹根部共生真菌的定殖,這可以促進樹的生存和生長。

Carteron說:「由於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與其他類型的土壤相比,北方森林土壤似乎無法為糖楓樹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儘管全球變暖使糖楓樹有可能在更北部的地區生長,但這些地區的土壤條件卻限制了其往北部遷移的可能性。」

可能有人會問,隨著氣候變暖,土壤成分難道不會隨之改變嗎?Carteron說:「土壤的生物和非生物特性是有可能隨著氣候而發生改變的,並允許糖楓的分布向北擴散。但這種土壤類型的改變將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發生。」

科界原創

編譯:小貝

審稿:西莫

責編:雷鑫宇

期刊來源:《生態學期刊》

期刊編號:1475-4924

原文連結: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0-01/uom-ccu011020.php

版權聲明:本文由科界平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

相關焦點

  • 全球氣候變暖對葡萄酒世界的影響!
    全球氣候變暖對葡萄酒世界的影響 作為對於氣候非常敏感的物種——葡萄,讓我們來看看氣候變暖是如何影響它們的: 1 採收期提前
  • 氣候變暖加速全球洋流
    同時,這些環流似乎開始加速:近25年來,洋流一直在快速加速,部分原因是全球變暖。  據《科學》報導,2月5日發表於《科學進展》的一篇論文提出了這一結論。結合模型的觀測結果,從1990年到2013年,海洋洋流能量每10年增加15%。
  • 氣候難民_氣候難民是什麼意思-天氣網氣候百科
    長江三角洲地區受全球變暖的影響更大更明顯。到2050年,上海海平面將較1990年上升70釐米。 「氣候難民」,已經成為全球變暖這個大問題之下最早凸顯,也極為重要的一個問題。時代在前進,人類在發展,然而卻出現了生產力不發達時代沒有出現過的問題,而且是極為棘手幾乎難以解決的問題,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極大反思。
  • 氣候變化帶來哪些影響?
    近幾年關於氣候這個話題最熱的就是氣候變化很多小夥伴覺得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和改變離自己很遠殊不知,影響和改變就在身邊下面跟著小據一起看看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離我們有多遠?影響糧食安全氣候變化對全球糧食產量以不利影響為主。氣候變化導致小麥和玉米平均每10年分別減產1.9%和1.2%。氣候變化對我國糧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種植結構和耕種制度改變、糧食產量波動,以及農業災害加重等諸多方面。近30年,因熱量資源增加,我國南方雙季稻可種植北界北推近300千米,冬小麥種植北界北移西擴20~200千米,促進了作物的穩產高產。
  • 全球氣候變暖,格陵蘭島冰川「加速融化」!小鎮居民離島謀生計
    但是今天仍然是沒有收穫的一天,由於格陵蘭島的冬天越來越短,夏天越來越長,從小在這裡長大的木谷打漁謀生越來越難。格陵蘭島居民木谷:當我還是個小男孩的時候,格陵蘭島有很多很多冰,有時候一年有10個月冰雪覆蓋期,但是最近幾年只有4到5個月的冰凍期。位於北美洲東北部的格陵蘭島是世界第一大島,是丹麥的一個自治州,常住居民僅5萬餘人。
  • 全球氣候變暖真假仍莫辨? 「挺暖派」信心漸足
    聯合國坎昆氣候大會剛剛閉幕。對於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世界各國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做出什麼樣的努力,大會有爭吵也有共識。然而對社會公眾來說,對於氣候變化往往只有一些感性的認識——全球氣候是否真的在變暖,這個變暖的幅度有多大,很多人並沒有深入的了解。  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的確很難,即便在科學界專業人士內部也存在困惑和爭議。
  • 氣候變暖將導致南極企鵝滅絕?不,白眉企鵝正在壯大發展
    並不像人們恐慌的那樣,氣候變暖會給予南極企鵝致命打擊,動蕩之中有瀕臨滅絕的族群,也有壯大發展的新星。 接下來我們先看兩種企鵝各自居住地、繁殖期的不同之處,再說氣候變暖對它們的影響。
  • 氣候變暖加速全球洋流—新聞—科學網
    同時,這些環流似乎開始加速:近25年來,洋流一直在快速加速,部分原因是全球變暖。   2月5日發表於《科學進展》的一篇論文報導了這一結論。根據結合模型的觀測結果,從1990年到2013年,海洋洋流能量每十年增加15%。
  • 雪豹和豹多次出現在同一地點,氣候變暖對雪豹的威脅已不容忽視
    它們分布在亞洲中部的高原上,主要捕食巖羊、北山羊、盤羊等高原有蹄類動物,也捕食旱獺、高原兔、鼠類等小型動物。圖:雪豹由於棲息地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在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豹子和雪豹一直是各自為王,「井水不犯河水」,人們也沒有見過豹子和雪豹在野外直接相遇的情形。
  • 因為氣候變暖,又一世界奇觀將「後會無期」?
    有證據表明,氣候變暖正使得珊瑚白化頻率加快、規模更大。也許不久的將來,這些水下的極盡絢爛之景,我們就再也見不到了。珊瑚為何白化?此次白化有何不同?氣候變暖的影響有多大?邊看邊了解,且行且珍惜。氣候變化正使得珊瑚白化現象出現的頻率加快、規模更大。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利用水下和空中觀測等現代化技術手段了解當前的白化狀況。
  • 研究顯示:氣候變暖扭轉了6500年的全球降溫趨勢
    外媒稱,一項研究表明,過去150年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變暖已抵消此前6500年自然降溫過程的結果。據《今日美國報》網站7月1日報導,科學家重現了過去1.2萬年的全球平均氣溫,以此得出結論。他們通過研究來自世界各地的「古氣候」數據推斷歷史溫度變化。這些「古氣候」數據包括湖泊沉積物、海洋沉積物、泥炭和冰川冰等。該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美國亞利桑那北部大學古氣候學家達雷爾·考夫曼在一份聲明中說:「在全球變暖之前,地球經歷了降溫。」
  • 這周氣溫巴黎爆表,「北極熊」居然還敢來法國抗議氣候變暖?
    大家一定要挺住,涼爽迷人的巴黎秋天已經在不遠處向我們招手了!他希望通過這些屹立在地鐵排風口的北極熊能夠喚醒人們對於氣候變暖的重視:各位,氣候變暖的嚴重後果已經在向人類走來的路上了!這一次的「北極熊」作品正好撞上了巴黎的第二輪高溫天氣,這也是奧利維爾沒有想到的:面對氣候變暖,或許人類真的需要做些什麼了!
  • 報告預測澳大利亞將面臨氣候持續變暖趨勢
    (新華社發 劉暢暢攝)新華社坎培拉11月14日電(記者嶽東興 白旭)澳大利亞氣象局與澳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日前聯合發布的「2020年氣候狀況」報告預測,澳大利亞將面臨氣候持續變暖、極端天氣頻率增加、林火季節變長、海平面上升等趨勢。
  • 氣候變暖引發自然災害 專家:2020年亞洲受影響最大
    研究顯示,氣候變暖導致冰川體積持續下降,其融化速度已經超過了新形成的冰雪的積累速度。這位科學家表示:「人類觀察氣候變化已持續約170年。在最近的幾十年內,我們都看到全球氣溫上升。尤其是北極地區和中緯度地區。過去的一年,每個月都是冠軍,每一次溫度都是一次次達到最高值,全球變暖正在到來。」
  • 中日韓超長雨季或因氣候變暖 韓國專家:與全球變暖有關
    據韓國氣象廳分析,北極和西伯利亞的氣候變化帶來的蝴蝶效應對韓國等東亞地區帶來影響,從而造成強降雨天氣」。「近來造成強降雨天氣的根本原因是地球變暖」。  也有中國專家認為,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北極的創紀錄氣溫和我國南方暴雨有直接的聯繫。但全球變暖會改變全球大氣環流形勢,通過海洋和大氣、陸地和大氣的相互作用影響到局地的氣候,並導致極端事件的發生頻率增加、強度增強。
  • 氣候變暖或已到臨界點!科學家稱格陵蘭島冰川將不復存在
    8月13日,據外媒報導,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通過分析格陵蘭島近40年的衛星數據發現,島上的冰川已經嚴重萎縮,即使全球變暖停止,冰川也會繼續消失。由於降雪的減少,而冰川的融化速度卻基本上沒有改變,因此每年損失的冰川量比增加的要多出大約500億噸。研究人員表示,自1985年以來,格陵蘭島上的大型冰川平均後退了約3公裡。這意味著許多冰川都在海水裡,由於氣候變暖導致海水溫度上漲,這將使冰川很難恢復到曾經的樣子。
  • 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梅雨」可能成日本「第五季」
    【環球時報記者 方晴】據日本《富士晚報》7日報導,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日本的「梅雨」有可能成為一個獨立的季節。在過去,異常天氣一般每30年才發生1次,而現在,特大降雨、颱風等異常天氣狀況經常發生。此外,以往不應該有梅雨季節的北海道經常迎來梅雨,這都不是正常的氣候狀況。
  • 氣候變化會影響烏龜性別?全球變暖讓海龜"雌性化"
    正在孵化的綠海龜圖片來源:UNIVERSITY OF EXETER新的研究表明,由於氣候變化導致綠海龜的「雌性化」,到2100年,高達93%的新生綠海龜可能是雌性。但Exeter大學和海洋與環境科學中心(葡萄牙)的一項研究表明,在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預測的較高溫度下,76-93%的新生海龜將是雌性。這些數據僅針對西非幾內亞比索的研究地點。但是研究人員表示他們期望這個結果適用於全球。他們表示,不斷變化的性別比例一開始會導致更多的雌性築巢,綠海龜的數量將增加,但當「孵化溫度接近致命水平」後,綠海龜的數量將減少。
  • 全球變暖竟造成了極寒天氣?
    氣候變暖加速北冰洋海冰融化所致  不過,在全球變暖的大環境下,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極寒天氣著實讓人費解。有氣象專家認為,全球變暖在時間上是不均勻的,有相對的冷期,也有相對的暖期,但氣溫總體呈上升趨勢,因此,階段性低溫不能說明氣候變暖的停滯或減緩,部分地區的寒冷也不能阻止其他地區變暖。
  • 花粉過敏的同學注意了:全球氣候變暖會使季節性過敏更嚴重
    氣候變暖,花粉數量和花期隨之增加 研究人員分析了從北半球 17 個不同地點採集的數據集,平均採集時間超過 26 年,這些數據涵蓋了三大洲各種開花植物花粉濃度的長期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