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頭望明月 千裡共烤肉

2021-02-16 壹讀

壹讀微信號:yiduiread


文 | 馬軍

圖 | CFP


中秋那幾天,臺灣大街小巷全都瀰漫著烤肉的味道,在餐廳、後院、陽臺以及河岸,都有前來烤肉的人們。甚至有的人會一連烤上好幾天:單位一次,同學一次,朋友一次,家人一次……所以,每當中秋到來,臺灣的媒體總會說上一句感慨的話:今天中秋,無人抬頭欣賞吳剛在伐桂,全都低頭關心烤肉熟了沒。

其實在1987年之前,臺灣人過中秋和大陸人沒有什麼兩樣,全家團圓聚餐,餐後出門吃著月餅賞月。再早些時候,臺灣的官辦電視臺還會在中秋節播放新聞,提醒民眾時刻想著國軍兄弟們:「他們是唯一不能中秋節吃月餅的群體,八月十五團圓日,他們犧牲假期保衛『國家』……」

國軍當年吃不到月餅算是保衛「國家」,現在烤肉成了中秋第一選擇時,又有越來越多的環保人士開始反對烤肉,理由比保衛「國家」更加高尚保衛地球。中秋節前後,臺灣幾家大型環保NGO都會在自己的網站首頁登上不要烤肉的呼籲。主張素食的藝人和政治人物也都抓住中秋節的檔期頻繁出鏡,宣傳其素食和環保理念。所以每到中秋時,我都會選擇遠離電視新聞一段時間,為的是烤肉的時候,能夠集中精神,心無旁騖……

說起臺灣人為什麼一到中秋就烤肉,廣告傳媒界的從業人士就會感到非常驕傲,這是一個廣告改變世界的經典案例。1987年,臺灣一家食品公司推出一款醬油,並以「一家烤肉萬家香」的廣告語在電視上大肆推廣,另一家食品公司則直接推出了一款烤肉醬與其競爭。兩個廠商在電視臺上高頻度地播放廣告,掐得你死我活。結果,臺灣人硬生生地被兩個廣告改變了中秋習俗。

兩個調料廣告搞火了臺灣的烤肉食品業後,月餅廠家則是「萬家烤肉一家傷」了。我在臺灣的第一年,中秋節逛超市時,看到顯眼位置上幾乎全都是和烤肉相關的材料:烤爐、炭火、醃製好的肉類、切好的蔬菜等。月餅只是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孤零零地躺著,看上去頗有被烤肉打得潰不成軍之感。

如果留心臺灣月餅的特點,會發現和大陸月餅有兩處明顯不同:一是臺灣月餅個頭普遍偏小,而且口味頗具臺灣特色,鳳梨、芒果等水果餡兒的較受歡迎;二是臺灣月餅包裝相對簡單,幾乎看不到大陸那種四塊月餅中間放一瓶高檔洋酒或精緻禮物的大禮盒。

就此原因,我問過一些臺灣朋友和老師,他們給出的答案都差不多:不論送禮還是吃飯,臺灣都過了講排場的「浮誇」年代。

我有一次在天津請一位臺灣前「立委」吃飯,吃完後飯菜所剩不多,但她還是堅持將剩菜打包:「以前在美國,點一桌子菜剩一大半的,不用問,一定是臺灣人,現在也不用問,一定是你們大陸人」。這一點還有另外一個事實能夠證明:大陸有幾家知名餐廳在臺灣的分店運營得都不太好,臺灣人對這種吃排場的店都已經不再感興趣了。

臺灣浮誇送禮風的消退還跟強大的媒體監督有著極強的關係。舉個例子,臺灣公職人員選舉,造勢場合上送給民眾的小禮物價值超過30新臺幣(人民幣7元左右)就犯法了,所以每次選舉,選民也就能拿包紙巾意思意思,禮物稍貴,就有對方陣營的媒體質疑賄賂選民,涉嫌買票。選舉如是,過節送禮也一樣,哪個上市公司被發現了豪華送禮,第二天新聞媒體一定批得這家公司股價狂跌;哪個政治人物要是被發現了豪華送禮,第二天肯定也會被媒體罵個狗血噴頭。

而每到過節的時候,負責臺灣各級「政府」或「立法院」報導的記者也能收到不少來自政治人物的禮物,大多是些時令水果,或者粽子月餅。不過放心,臺灣政治人物是不會把最好的月餅留給記者的,不是捨不得給記者吃,而是怕記者們拿來大做文章。要知道,臺灣的政治人物工作便當的價格如果超過100元人民幣,基本上就是一則很大的新聞了。

我有一個在臺灣某航空公司工作的朋友,每到年節的時候總會神秘兮兮地叫我去家裡吃飯,說是公司送給客戶的禮物有剩,要與我分享。剛開始我還滿懷期待,以為以他公司的知名度,送的禮物肯定不會差,希望能沾沾光打打牙祭,後來發現也就是些普通的月餅、蛋糕和粽子,不僅包裝一般,而且價格也沒有多貴,自己買也完全沒有負擔。

實際上,2000年之前,臺灣經濟最好的那段時間,不論紅酒還是牛排甚至葡式蛋撻,都曾在臺灣引發過風暴,最多的時候,全世界的頂級XO、白蘭地和威士忌,有五分之一在臺灣被消耗。不過這些事情隨著臺灣整體社會的成熟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好在支個架子弄點烤肉並不浮誇,讓如今的臺灣人能夠在過中秋的時候,還能「舉頭望明月,千裡共烤肉」。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文章還不錯,請在頁面底部給壹讀君點個讚;如果你想打賞下勤勞聰明的壹讀君,戳一下最下面的廣告吧,不花錢。

如果你是媒體或者自媒體,喜歡我們的文章並希望轉載,請聯繫我們並取得授權

「壹讀拍呀」直達入口請戳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舉頭望明月:劉培基自傳》
    他說:「月亮陪著我長大,不敢忘記月亮的溫柔」,因此他的自傳取名《舉頭望明月》。自傳中,劉培基首次打開內心屏障,談論他的身世、感情生活、與摯友們很多不為人知的往事。劉培基重情義,一生中真正的朋友不算多。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話是「不怕你對我不好,只怕你對我好。」
  • 舉頭望明月,你會想起哪位古人?
    望明月,話嫦娥,眺月桂,遊燈會,思親友,宴團圓,篩濁酒,敘幽情……中國的賞月文化源遠流長。唐宋之際歌詠明月的詩詞便足有幾萬首之多,其中不乏名篇佳作傳唱千古。
  • 舉頭望明月,你還在想李白嗎?
    在剛剛過去的中秋佳節裡,我們望明月,話嫦娥,眺月桂,遊燈會,思親友,宴團圓,篩濁酒,敘幽情……中國的賞月文化源遠流長,唐宋之際歌詠明月的詩詞就足有幾萬首之多,其中更不乏名篇佳作傳唱千古。每逢中秋,舉頭望明月,我們常常想起「舉杯邀明月」的李白、「天涯共此時」的張九齡、或是「起舞弄清影」的蘇軾……而今天,我們要來了解下兩位不一樣的古人,他們與月亮也都有著相當「硬核」的關聯。
  •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2000萬嘉人與任嘉倫千裡共嬋娟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2000萬嘉人與任嘉倫千裡共嬋娟。 西安嘉人:聽秋風說,你來過,又揮別了西安的雲朵 100個人心中,就有100個西安。都說西安美,最美是秋天。西安的秋天是五彩斑斕的。 千年古都,魅力西安。
  •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2000萬嘉人與任嘉倫千裡共嬋娟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2000萬嘉人與任嘉倫千裡共嬋娟。西安「嘉人」:聽秋風說,你來過,又揮別了西安的雲朵100個人心中,就有100個西安。都說西安美,最美是秋天。西安的秋天是五彩斑斕的。千年古都,魅力西安。這裡有明清的古城牆,漢唐的長安城,威嚴的兵馬俑。
  • 【原創】明月千裡寄相思(中秋)
    明月千裡寄相思文 | 紅玫瑰  主播 | 陽光雨露 編輯|雨蝶百草園
  • 99首與月亮有關的經典詩詞,花前月下,舉頭望明月時總會用的上!
    其次是象徵思念,包括思念家人,思念故鄉,最有代表性的是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第三是把月亮當成愛的象徵,美好的象徵。比如張若虛的《春花秋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瀲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明月?」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 【每日一詩】11月12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在思念故鄉,默念「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時,人人都可能成為了李白。(2020年浦東新區「婦女兒童家庭」服務項目——最「家」好聲音,浦東家庭詩詞誦讀項目指定內容。)
  • 舉杯邀明月,天涯共此時!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望月懷遠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月明圓嶠人千裡,風急輕帆燕一行。
  • 中秋詩詞100首:明月千裡寄相思,天涯此時共賞月
    清渾千裡共,皓魄十分圓。兔影寒猶弄,蟾蜍老更堅。只愁看未足,一去又經年。望漢月柳永明月明月明月。爭奈乍圓還缺。恰如年少洞房人,暫歡會、依前離別。小樓憑檻處,正是去年時節。千裡清光又依舊,奈夜永、厭厭人絕。
  • 舉頭望望明月低頭親親眉眼歌曲介紹
    舉頭望望明月低頭親親眉眼這首歌很好聽,聽這歌詞大家肯定也都有點感慨,想必大家都很想知道這到底是什麼歌。下面18183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舉頭望望明月低頭親親眉眼歌曲介紹。 舉頭望望明月低頭親親眉眼這首歌很好聽,聽這歌詞大家肯定也都有點感慨,想必大家都很想知道這到底是什麼歌。
  • 中秋明月滿,人間天涯共此時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八月十五夜玩月》(唐)劉禹錫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淨,秋澄萬景清。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水調歌頭》(宋)蘇東坡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
  • 古人舉頭望明月,都在思考「這三個字」
    我們說,明月,明亮的月亮。那古人怎麼去形容太陽呢?太陽的光芒是什麼呢?古人有一個詞叫做「白日」,「驚風飄白日」(曹植《箜篌引》)。白日就是耀眼的日光。明和白是用來形容日和月的,太陽和月亮又是最亮的,所以就有一個詞叫做「明白」,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明白」,這個事你心裡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什麼是明白呢?
  • 中秋明月當空,想起這些詩句,最能表達思念的心情
    中秋明月當空,想起這些詩句,最能表達思念的心情(原創文章,轉載主註明出處)再過幾天就是中國人民傳統節日—中秋節了,普天同慶,神州處處盡顯和諧。尤其是在老家,鄉親們烹牛宰羊,割肉買酒,準備佳餚,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其樂融融。
  • 濁酒一杯,明月千裡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民國的時候有一樁廣為人知的軼事。國學大師劉文典先生開《昭明文選》課。上課前,先由校役帶一壺茶,外帶一根兩尺來長的竹製旱菸袋,上課時便一邊吸著旱菸,一邊喝著清茶,魏晉南北朝掌故款款道來。
  • 明月千裡寄相思,《望月懷遠》賞析
    明天就是10月1日國慶節恰逢農曆8月15日中秋節,上一次雙節同慶還是19年前的2001年,而下一次可是要到2031年,所以各位親愛的小夥伴們,是不是已經與家人團聚共賞中秋明月呢?每逢佳節倍思親,此時此刻對於那些奮戰在各自工作崗位而未能與家人團聚的人們來說,更能理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一唱絕千古的動人詩句。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完整地讀一讀這首《望月懷遠》。望月懷遠唐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 天涯明月刀手遊烤肉串食譜配方是什麼
    18183首頁 天涯明月刀 天涯明月刀手遊烤肉串食譜配方是什麼 天涯明月刀手遊烤肉串食譜配方是什麼 來源:網絡
  • 明月幾時有?文人墨客都為月亮附上了什麼特殊的含義?
    只因筆者今天所寫涉及他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而整首詞,都圍繞月亮做文章,從開頭「明月幾時有?」,行文中「月有陰晴圓缺」,到結尾「千裡共嬋娟。」都離不開月亮。只希望親人朋友都能夠健健康康、長命百歲,即便相隔千裡還能同賞一輪明月。「嬋娟」指的是嫦娥,詞中代指月亮。
  • 千古名句之月亮「變臉」:明月幾時有、往事知多少、床前明月光
    ⒂千裡共嬋(chán )娟(juān):只希望兩人年年平安﹐雖然相隔千裡,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賞。嬋娟:指月亮。【作品鑑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像和思考,把悲歡離合之情納入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此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
  • 雪梨華星藝術團:《明月千裡寄相思》
    《明月千裡寄相思》雪梨華星藝術團製作導演:餘俊武演唱:豐然鋼琴:苗佳麗編輯:王 娟豐然:雪梨華星藝術團獨唱演員,曾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和雪梨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而現在身居海外,感受著異鄉的明月,感慨著「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