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機暗藏!步步驚心!——《藍色防線》總導演尚昌儀談軍事紀錄片攝製的危險性③

2020-09-21 皖美視角


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

總導演尚昌儀談軍事紀錄片攝製(五)

親身感受子母彈

近日,我看到了「冰雹襲擊黎巴嫩,引爆數百枚集束炸彈」這樣一篇報導,報導稱:經過一段長時間的乾旱,胡桃大小的冰雹襲擊了黎巴嫩南部村莊,竟然引爆了幾百枚當年黎(黎巴嫩)以(以色列)衝突期間投下但沒有爆炸的集束炸彈。

這則報導勾引起我在黎巴嫩南部拍攝時對集束炸彈的親身感受……

望著草叢中我從未見過的集束炸彈的子炸彈,暗自慶幸我們逃過一難,可這僅僅是一個危險的序幕……

2006年8月14日,在聯合國的斡旋下,歷時34天的黎以衝突終於停火。然而,剛剛擺脫戰火威脅的中國赴黎巴嫩維和工兵營的官兵們緊接著又擔負起更加危險的未爆彈排除任務。

被子母彈炸傷的當地百姓

這一天,我們攝製組跟隨執行搜排未爆彈任務的中國赴黎巴嫩維和工兵營的官兵們穿行在黎巴嫩南部地區。此時的黎巴嫩南部地區,雖然滿目瘡痍,但已沒有了飛機的轟鳴,也沒有了炮彈的呼嘯,恢復了它往日的寧靜。可是這寧靜之中依然密布著無數的兇險,甚至是死亡。

中國赴黎巴嫩維和工兵營的車隊在一片長滿雜草的坡地前停了下來,維和官兵們今天的任務是搜排這片草地裡的未爆彈,因為昨天當地老百姓在這裡放牧時有兩隻羊被炸死了,據此判斷這片草地裡有集束炸彈。

車剛停穩,攝像楊棟梁便迅速拿起攝像機下車拍攝,就在他右腳沾地的一剎那,畢業於陸軍學院的楊棟梁發現了一個似曾相識的東西,「子母彈!」楊棟梁驚呼一聲。和楊棟梁同車的我以及中國赴黎巴嫩維和工兵營營長羅富強趕緊下車,走近一看,羅營長肯定地說:「是子母彈!」「這種炸彈我上軍校時在書本上見過。」驚魂未定的楊棟梁也隨聲附和。

真懸啊!剛才我們的車輪如果稍向右偏移10釐米,就正好壓上;剛才楊棟梁如果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踩上。

在來時的路上,對集束炸彈一無所知的我,從羅營長的講述中得知:集束炸彈的子炸彈內所裝的炸藥是一種高爆性能的炸藥,也就是說比我們常見的TNT炸藥爆炸時威力要大得多,一枚子炸彈爆炸以後,它的殺傷半徑為4米左右。

集束炸彈的子炸彈

望著草叢中我從未見過的只有一號電池大小的集束炸彈的子炸彈,暗自慶幸我們逃過一難。今天是我們攝製組到達聯合國黎巴嫩維和任務區後第一次跟隨拍攝中國維和部隊執行搜排子母彈任務,沒想到下車伊始就遭遇了這個令人望而生畏的見面禮,更讓我沒想到的是,這僅僅是此次拍攝任務中所遇危險的一個序幕。


子母彈你們不熟習,但地雷你們熟習,落地未爆的子母彈的殺傷力絲毫不亞於地雷。所以,今天你們走進的是暗藏殺機的生死場……

羅營長在官兵們開始執行任務前作了一個簡短的講話:「剛才大家都看到了,我們的面前可以說是危險四伏,但是,作為聯合國維和部隊,我們任務就是化險為夷。在今天的作業之前,就安全問題,我向大家再強調一下。昨天,MACC(聯合國駐黎巴嫩地雷行動協調控制中心)通報,目前在黎巴嫩南部地區,因為未爆彈和地雷,已經造成33人死亡,135人受傷。我們中國維和工兵營在前段時期排除各種未爆彈和地雷時,雖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是,我們決不能掉以輕心!大家明白了嗎?」中國維和官兵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明白!」

趁著維和官兵們穿戴排爆防護裝備的空隙,在剛才楊棟梁發現的那枚集束炸彈的子炸彈前羅營長對我說:「黎以之間的武裝衝突在聯合國和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實現了停火,黎以邊境也恢復了平靜,但是,對於黎巴嫩人民來說,這場衝突造成的災難並未真正結束。就像這靜靜躺在草叢中的子母彈,隨時都會對生命構成威脅。為了安全,你們就在警戒線外拍攝……」

集中引爆子母彈

「在警戒外面怎麼拍啊!」攝像楊棟梁急不可耐地打斷了羅營長的話,和羅營長「理論」起來。

警戒線離維和官兵們作業現場至少20米,不深入現場,拍攝效果可想而知。這一點羅營長當然明白,可是,確保我們攝製組的安全是國防部維和事務辦公室給羅營長下達的命令;此外,非作業人員禁止進入現場這也是聯黎團(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簡稱聯黎團)不可違反的規定。

既要保證攝製組戰友們的安全,又要拍攝到理想的鏡頭,此時此刻,作為攝製組的領隊和導演,我也陷入兩難的境地。看著正在穿防護裝備的官兵們,我有了主意,於是,我對羅營長說:「羅營長,穿戴防護服進入現場拍攝行不行?」 羅營長猶豫了一下,說道:「這倒是個辦法,但是……」

「營長,您就別『但是』了。」攝像吳英傑知道羅營長要說的「但是」是指聯黎團禁止非作業人員進入排爆現場的規定,便對羅營長說:「這樣吧,派個觀察哨,發現聯黎團MACC的人來了,我們就撤到警戒線外。」

「只能這樣了。」面對我們攝製組仨位的「胡攪蠻纏」,羅營長無奈地說。隨即,羅營長又對我們說:「我還是要『但是』一下。我雖然勉強同意你們進入警戒線內近距離拍攝,但是,我要求你們在拍攝時每走一步,都要格外的小心,看清了才邁腿,安全了再挪腳。一定要做到,小心,小心,再小心!」

維和官兵們穿戴好防護裝備後面向搜排區域一字排開,在草叢中小心翼翼地尋找子母彈。在對集束炸彈的排除方法上,我們中國維和軍人和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的所有維和軍人一樣,並沒有什麼更高明的手段。尤其是在雜草叢生的地方,任何現代化的排爆工具都難以發揮作用,只有憑藉人們的肉眼在草叢中搜尋。

羅富強營長下達搜排集束炸彈的任務

就在我們穿戴好防護裝備準備進入作業現場時,羅營長帶著3名士兵走到我們面前說:「我給你們每人配一名戰士跟著你們,他們的責任是盯著你們的腳下。」我們三人感激地對羅營長和士兵們連聲道謝。

「我能想到的、做到的安全措施就這些了,儘管你們穿著防護服,可一旦踩到子母彈,你們也知道,作戰靴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再說,你們的身體有許多部位,比如臉頰、手部都沒有防護。子母彈你們不熟悉,但地雷你們熟悉,落地未爆的子母彈的殺傷力絲毫不亞於地雷。」羅營長指著作業區說:「這片區域現在和雷場一樣,有人說『雷場如戰場,處處藏殺機,掃雷如闖鬼門關,生生死死分秒間』。也有人形容『雷場就是生死場。走進雷場,就是走進生死場』。所以,今天你們走進的是暗藏殺機的生死場!咱們都是軍人,這些常識大家都知道,我重複這些,強調這些,只是希望你們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帶著羅營長的千叮嚀萬囑咐,我們走向警戒線。可就在即將進入警戒線的一剎那,我突然有一種難以表述的心緒。作為攝製組的領隊和導演,既要帶領戰友完成好拍攝任務,又要保證戰友的生命安全,此時此刻,我複雜而又沉重的心情,是常人難以理解的。

在警戒線旁,我對攝像吳英傑和楊棟梁說:「我們不是專業的工兵,沒有一點對付子母彈的經驗。另外,對於維和官兵們來說,他們是一心一意地搜尋子母彈,而你們倆既要注意腳下,又要顧及拍攝,是一心二用。所以,兄弟們,咱們可千萬要小心呀!」

排彈前安全教育

我們在小心謹慎中開始了拍攝。也正是因為有了羅營長的時時提醒和三名士兵寸步不離的步步緊盯,我們攝製組平安無事地拍攝了一個又一個鏡頭,平安無事地度過了一天又一天。


我屈膝低頭定睛一看,一枚子母彈在我的左腳後跟不到5釐米的位置微微地露著一點腦袋。好險啊!不由自主地一身冷汗……

這天,我們攝製組與維和官兵們來到了一片果園的香蕉林之中,在進入搜排子母彈現場拍攝之前我採訪一位名叫亞瑟的黎巴嫩老百姓。亞瑟對我說:「你也看見了,這片果園中的香蕉成熟了,可是因為裡面有好多的子母彈,我們不敢進。我們盼望著聯合國維和部隊能夠把子母彈清除,我們好跟戰前一樣放心地進入這個果園幹活。」

採訪完亞瑟,我又傾聽了中國維和官兵們的訴說。

排長林振義:「根據聯黎司令部通報,近段時間來由於下雨等原因,有些子母彈被泥土埋住,其他維和部隊在搜排子母彈時,出現了傷人的事故。今天是我們到這個香蕉林來的第二天,昨天到現場一看林中到處是彈坑,我就覺得這個地方情況很複雜,行動很不方便,排彈作業的危險性很大。」

士官劉正平:「這香蕉林裡面的子母彈情況可以說十分複雜,一是枯葉遍地,子母彈被覆蓋在香蕉葉子下面了;二是雨水衝刷,子母彈有可能在被泥土掩埋。這樣,就給我們的搜排工作帶來了難度和危險。」

尚昌儀導演撿起俯拾皆是的彈片

排長林振義:「在這種環境中搜尋子母彈,沒有什麼高招,只有憑藉眼力,一步一步地小心地、輕輕地往前挪動腳步,一片葉子一片葉子慢慢地拿、認真地看、仔細地找。」

士官李虎:「被香蕉葉子蓋住的子母彈我們看不見,哪片葉子下有子母彈你根本無法預知,但一旦不小心碰炸了,就是血的代價甚至要付出生命。所以,每腳踩下去,都很緊張,特別是每次當我伸手去拿一片香蕉葉的時候,我的心就呯呯地跳,十分緊張。拿起來,沒事,鬆了口氣,再去拿下一片葉子時,心又懸起來。就這樣不斷地重複著。」

排長林振義:「作為工兵,我們都知道子母彈的殺傷力。儘管我比戰士們年長几歲,但其實我現在的心情跟戰士們是一樣的,很緊張!另一方面,黎巴嫩老百姓正眼巴巴地等待著早點把炸彈排除,好早一天在這片土地上平安地勞作。作為排長,壓力大啊!」

身臨其境的我,深知維和官兵們還沒有完完全全地把自己的內心世界披露出來,面對攝像機鏡頭,他們也不可能完全徹底地表白自己的思想,況且有些經歷和感受又是用語言無法表述的。

和維和官兵們一樣,我在拍攝他們搜排子母彈的那段日子裡,內心世界也是難以用言語表述的,如果你不身居其中,即使我用語言表述出來,你也可能難以置信,甚至會嗤之以鼻。

可以說,每一天我都經受著焦慮和不安的折磨:清晨出發,我內心祈盼和戰友們能夠平安地度過一天;作業現場,我懸心吊膽地挪動著腳步,擔驚受怕地指揮著拍攝;黃昏歸來,只有進了營地的大門才敢說今天是安全的;夜晚休息,儘管緊張、勞累了一天卻難以入睡,尋思著今天安全無事,明天又會如何?

尚昌儀導演拍攝集束炸彈

現場採訪完維和官兵,我和攝像吳英傑、楊棟梁談了當天的拍攝構想後,面對眼前這片情況複雜的香蕉林,我囑咐兩位患難與共的戰友:「哥倆,安全的弦還是要分分秒秒地緊繃著,舉手投足,安全第一。你倆也知道,我們現在停車的這個位置曾有幾名黎巴嫩青年踢足球時踩中球場邊草叢裡的子母彈,兩人受傷。再看四周彈坑累累和眼前俯拾皆是的彈片,可以肯定地說,這片果園中子母彈不少……」

就在這時對講機中傳來:「5號報告,5號報告,發現子母彈一枚。」我對攝像楊棟梁說:「走,咱倆過去拍攝。」

我領著攝像楊棟梁小心地穿走在香蕉林中,一步步接近發現子母彈的現場。

「彈!尚導,子母彈!」我左後側的士官劉正平突然衝我大聲喊到。我迅速地回頭:「在哪?」「你腳下!」劉正平指著我的腳下緊張地回答:「那。」

我屈膝低頭定睛一看,一枚子母彈在我的左腳後跟不到5釐米的位置微微地露著一點腦袋。好險啊!我不由自主地冒出一身冷汗。

中國維和官兵排除集束炸彈

很明顯,這枚子母彈是因下雨衝刷,大部分被泥土埋沒了,只稍稍露出了彈體的引爆部分,又因露出部分已經鏽蝕,很難發現。幸運的是只差不到5釐米我沒有踩中,更為幸運的是,在士官劉正平大聲喊叫時我一下子定格在那裡,回頭的時候腳步一點點都沒有挪動。如果稍微向後挪動一點就觸碰上這枚子母彈,其後果不堪設想。

待我們幾位緩過神來,攝像楊棟梁對士官劉正平說:「小夥子,下次遇到這種情況,可不能這樣大喊大叫。剛才假如尚導演回頭時本能地挪了一下腳步,還不踩上了。」我笑著說:「他這也是本能反映,換了我也這樣。如果剛才是你楊棟梁看見了子母彈,很難說你不像他一樣地喊叫。」

八一電影製片廠導演 尚昌儀


【相關連結之一】集束炸彈俗稱子母彈,是一種通過擴大殺傷面積來提高殺傷效能的子母炸彈,母彈炸開後可釋放出數十枚甚至數百枚的子炸彈,子炸彈要經撞擊、觸動引爆裝置才能爆炸,由於地面情況的多種多樣,比如投落到草地等較鬆軟的地面時,子炸彈就無法正常引爆,成為了未爆彈,只有再遭觸動才會爆炸。一枚集束炸彈會對幾十平方米乃至數平方公裡範圍內的生命構成威脅。未爆炸的集束炸彈造成的後果和地雷相似,尤其是在戰爭結束後給人們帶來了長期的危險。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伊始,這樣或那樣的集束炸彈就在全球的各種戰爭衝突中被廣泛使用。鑑於集束炸彈的危害性,2000年9月5日,國際紅十字會在日內瓦發表的一份調查報告中呼籲:必須禁止對人口稠密地區的軍事目標使用集束炸彈及其他形式的子母彈。

【相關連結之二】中國第一批赴黎巴嫩維和工兵營共排除集束炸彈的子炸彈6069枚,並且做到了無人員傷亡事故的發生。

中國駐黎巴嫩維和工兵營的成就,受到聯合國秘書長等高級官員的一致好評。營長羅富強先後受到聯合國兩任秘書長安南和潘基文的接見。營長羅富強離任時被聯合國在《指揮官履職鑑定》中鑑定為最高等級——「傑出等級」,並成為至今唯一一位獲得黎巴嫩政府授予「軍中勇士」勳章的維和部隊指揮官。

相關焦點

  • 《藍色防線》總導演尚昌儀談軍事紀錄片攝製的危險性
    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總導演尚昌儀談軍事紀錄片攝製(三) 2003年以來,尚昌儀導演以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為主題,堅持近20年11次赴維和任務區一線採訪拍攝,攝製了《為了和平因此,尚昌儀導演被譽為:「記錄中國維和第一人」。然而,這榮譽的背後,卻是一名軍事紀錄片導演不懼生死的血性擔當。
  • ——《藍色防線》總導演尚昌儀談軍事紀錄片的真實性
    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總導演尚昌儀談軍事紀錄片攝製(一)祖國無戰事,他鄉衛和平。最近,一部維和題材的紀錄電影《藍色防線》未映先紅。這部軍事紀實片輾轉多地歷時5年拍攝製作而成,真實記錄了我國第一支成建制維和步兵營在南蘇丹執行維和任務、保護當地平民安全的故事。
  • ——《藍色防線》總導演尚昌儀談軍事紀錄片的故事性
    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總導演尚昌儀談軍事紀錄片攝製(二) 以真實的經歷,記錄中國藍盔部隊的歷史;以跌宕的故事,講述中國維和軍人的傳奇。尚昌儀導演認為:一部軍事紀錄片只有講故事,講好故事,才能有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怎樣講故事?怎樣講好故事?
  • 《藍色防線》總導演尚昌儀談軍事紀錄片攝製的危險性②
    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總導演尚昌儀談軍事紀錄片攝製(四) 尚昌儀導演曾撰文寫道:「回首二十餘年軍事紀錄片創作歷程,深深感悟到:四力,即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是軍事紀錄片導演必備的基本功。」
  • 《藍色防線》總導演尚昌儀,「記錄中國維和第一人」
    但很顯然,中國維和軍人並沒有遺忘這片大陸,《藍色防線》總導演,八一電影製片廠導演尚昌儀就被譽為「紀錄中國維和第一人」。自2003年以來,他先後11次赴聯合國維和任務區和非洲伊波拉疫區採訪拍攝。2015年至2020年,歷時5年,由尚昌儀主導親赴一線攝製的《藍色防線》,是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 片中「楊根思部隊」的官兵隸屬我國第一支成建制維和步兵營。
  • 《藍色防線》總導演尚昌儀,「記錄中國維和第一人」
    但很顯然,中國維和軍人並沒有遺忘這片大陸,《藍色防線》總導演,八一電影製片廠導演尚昌儀就被譽為「紀錄中國維和第一人」。自2003年以來,他先後11次赴聯合國維和任務區和非洲伊波拉疫區採訪拍攝。2015年至2020年,歷時5年,由尚昌儀主導親赴一線攝製的《藍色防線》,是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片中「楊根思部隊」的官兵隸屬我國第一支成建制維和步兵營。
  • ——《藍色防線》總導演尚昌儀談軍事紀錄片攝製的危險性④
    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總導演尚昌儀談軍事紀錄片攝製(六)「第一次行走於叢林中,一開始都不敢往深處看近20年來,尚昌儀導演一次又次跟隨中國維和部隊,穿著厚厚的防彈衣,戴著重重的頭盔,坐在悶熱的車內,行走在顛簸的道路上,穿行於危險的非洲叢林……——編者
  • 首部維和電影《藍色防線》總導演吳倡儀和他的攝影札記
    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自9月18日全國公映以來。各方反響強烈,據《藍色防線》發布的口碑特輯顯示。來自全國各地不同身份、不同年齡的觀眾,都不約而同地表達了對影片的肯定以及對中國維和戰士們的敬意。我們今天這篇文章,將帶你走進電影《藍色防線》,走進總導演吳倡儀,還有他的攝製札記。
  • 「陪你觀影」一部反應中國藍盔勇士的紀錄片《藍色防線》
    導演:尚昌儀《藍色防線》是由尚昌儀執導的戰地紀實電影,該片全面記錄了中國首支整建制維和步兵營在南蘇丹維和的全面情況,彰顯了我國的大國擔當劇情介紹《藍色防線》中尚昌儀的鏡頭語言可謂舉重若輕。影片以時間線性順序的實錄跟拍+楊根思部隊有代表性官兵的個人講述相結合的形式交錯推進,既兼顧了題材嚴肅性也不乏滿足觀眾,特別是廣大軍迷好奇心的內容呈現,電影《藍色防線》在普通觀眾中引發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共鳴。
  • 《藍色防線》投下「催淚彈」它就是真實版《戰狼》
    《藍色防線》聚焦我國第二批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這批步兵營的主要成員來自「楊根思連」,一個從抗美援朝時期就立下顯著戰功的英雄部隊。他們頭戴藍盔和藍色貝雷帽,身披軍裝,手持槍枝,遠離家鄉,在外維護和平,任務為期一年。
  • 以國之名守護和平,那是一片「藍色防線」
    在公映前提前觀看了《藍色防線》的點映場次,去影院感受了真正的維和一線,電影中一個個都是有血有肉的一線士官,在南蘇丹戰亂的土地上,這裡有平淡,有喜有悲,也有流血、傷亡... 電影《藍色防線》是中國電影史上首部公映的戰地紀實電影,歷經五年(2015
  • 步步驚心 +步步驚情+步步驚心:麗
    步步驚心的劇情簡介 · · · · · ·IMDb:7.9分。  繁華喧囂的現代化大都市,生活著一個美麗聰穎的白領麗人張曉(劉詩詩 飾)。然而繁榮的表象下暗潮湧動,殺機四伏,康熙大帝(劉松仁 飾)一生運籌帷幄,如今面臨著最重要也是最兇險的抉擇,那便是下一任皇帝的人選。四阿哥胤禛(吳奇隆 飾)深沉內斂,城府頗深;十四阿哥胤禎(林更新 飾)重情重義、且野心勃勃;八阿哥胤禩(鄭嘉穎 飾)溫潤如玉、然身不由己。若曦和一眾柔情女兒捲入其中,見證了九子奪嫡的歷史時刻……   本片根據桐華同名的穿越網絡小說改編。
  • 《藍色防線》:沒有解說,十分感人
    文:劉建中日前,由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等聯合攝製的紀錄電影《藍色防線》上映。本片由尚昌儀執導,用90分鐘的時間講述了中國首支整建制維和步兵營在南蘇丹維和的全面情況,彰顯了我國的大國擔當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胸懷與決心。
  • 紀實電影《藍色防線》:多維呈現維和官兵心靈圖景
    多維呈現維和官兵心靈圖景 ——評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在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30周年之際,我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在全國院線公映。這部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攜手河南省委宣傳部等單位聯合攝製的紀實電影,講述的是我軍從陸軍「楊根思部隊」抽調官兵,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執行維和任務,官兵在異國他鄉捨生忘死、在戰友犧牲時頑強堅守、在危險來臨時「擋住黑暗」,保護當地難民營安全的感人故事。紀實電影貴在真實。從2015年至2020年,導演組歷時5年攝製完成了這部電影。
  • 紀實電影《藍色防線》:多維呈現維和官兵心靈圖景
    來源:解放軍報多維呈現維和官兵心靈圖景 ——評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在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30周年之際,我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在全國院線公映。這部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攜手河南省委宣傳部等單位聯合攝製的紀實電影,講述的是我軍從陸軍「楊根思部隊」抽調官兵,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執行維和任務,官兵在異國他鄉捨生忘死、在戰友犧牲時頑強堅守、在危險來臨時「擋住黑暗」,保護當地難民營安全的感人故事。紀實電影貴在真實。從2015年至2020年,導演組歷時5年攝製完成了這部電影。該片全部影像素材,都是在聯合國維和任務區實地拍攝。
  • 《藍色防線》電影講了什麼故事 紀錄片什麼時候上映
    《藍色防線》電影講了什麼故事 紀錄片什麼時候上映  《藍色防線》是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很真實記錄了維和部隊戰士們的故事,而通過發布的臺詞海報,我們也能感受到這部電影的魅力,那麼,藍色防線講述了什麼故事?下面小編就來說說。
  • 同期上座率第一,口碑黑馬《藍色防線》太好哭了
    幾乎所有的電影都不會選擇在9月18日這天首映,但電影《藍色防線》卻選擇了這個特殊的日子,因為它講述的是英雄的故事。《藍色防線》從年輕的維和戰士視角切入,以平實質樸的畫面和語言勾勒出維和戰士們的群像,將這群在炮火硝煙裡守衛和平的、最可愛的人展現給觀眾。從影片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殘酷戰場、生死一線的血脈僨張,體會動蕩戰亂中人性自然流淌的默默溫情。
  • 《步步驚心》華麗的服飾其實暗藏玄機,你看出來了嗎?
    隨著電視劇的熱播,電影版《新步步驚心》也曝光了女主陳意涵的古裝造型,相比劉若曦端莊復古,陳若曦多了一股清純文藝範。兩版若曦華麗的服飾中暗藏玄機,你看出來了嗎?一、袍名:『玉地綢繡牡丹紋袷坎肩』若曦剛入貝勒府十三歲的少女時期,淡粉色主題,典雅別致的繡花,微微鑲嵌藍色線條,不但突出了此刻若曦的可愛活潑,還微微有些不服從的氣質。旗頭的粉色絹花與整體的搭配溫和,自然。手裡握著一把扇子更有小姐的樣子。
  • 【韓國東東】韓國人談《步步驚心》中版vs韓版
    這次要談的內容是《步步驚心》,中國原版和韓國翻拍版(《步步驚心麗》)!因為我沒有看過《步步驚心麗》,特地邀請了兩國版都看過的朋友『妖精』(這種人在韓國比較稀少啊..)其實有機會的話我也想看一下韓版,但首先原版也才看完,不太想破壞原味、還有就是總覺得韓版不是『特意找去看』的那種,可能是因為差評比較多吧..
  • 同期上座率第一,口碑黑馬《藍色防線》太好哭了 |【經緯低調贈票】
    圖源:《藍色防線》預告片截圖藍色的貝雷帽,筆挺的軍姿。《藍色防線》從年輕的維和戰士視角切入,以平實質樸的畫面和語言勾勒出維和戰士們的群像,將這群在炮火硝煙裡守衛和平的、最可愛的人展現給觀眾。從影片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殘酷戰場、生死一線的血脈僨張,體會動蕩戰亂中人性自然流淌的默默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