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分餐不分愛

2020-12-23 康璽遇海

1.同餐共食是中國傳統習俗?

疫情期間,分餐在中國日益普及,這時,有人跳出來,聲稱分餐破壞了中國「同餐共食」的風俗,並且覺得自古人們就是同餐共食,那麼這是真的嗎?

《後漢書·逸民傳》記隱士梁鴻其妻孟光舉案齊眉的故事。以及《漢書·外戚傳》中:「許後朝皇太后,親奉案上食。」婦人舉食案的故事,無不說明分餐文化自古就存在。

2.分餐在古代是權力的象徵,在現代就是傷感情?

確實,分餐在古代是權力的象徵,我國早在商周時期,就出現了分餐的形式。其顯著的特徵是對層級地位的彰顯,突顯王侯威儀。《周禮》有載:「設席之法,先設者皆言筵,後加者為席。筵長席短,筵鋪陳於下,席在上,為人所坐藉。」

但是現代的分餐和商周時期不一樣,現代的分餐更像南唐和晚唐時候的合餐制。例如南唐畫家顧閡中的傳世名作《韓熙載夜宴圖》,夜宴部分繪韓熙載及其他幾個貴族子弟,他們面前擺著幾張小桌子,在每人面前都放有完全相同的一份食物,是用八個盤盞盛著的果品和佳餚。碗邊還放著包括餐匙和筷子在內的一套進食具,互不混雜。雖然是分餐但是依舊同桌交談,說笑,這樣道來現代分餐何來傷感情一說?

3.同餐共食有哪些危害呢?

有《勸菜》一文諷刺道:十多個人共一盤菜,共一碗湯,酒席上一桌人同時操起筷子,同時把菜夾到嘴裡去。一碗湯上桌,個人用自己的調羹去把裡面的東西先攪一攪;一盤菜端上來,個人再夾一夾。一道山珍海味,一人一筷子之後,上面就有了五七個人的津液。

這樣說確實有些噁心,但是除了感官上不好之外,其實還隱藏著更大的隱患。

互相夾菜勸飯增加了通過消化道或密切接觸傳播疾病的風險,如新冠病毒、幽門螺旋桿菌、病毒性肝炎等都可能通過私筷傳播。

4.康璽的分餐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圍桌共食、不用公筷的飲食方式所隱藏的健康隱患,認識到分餐的文明和健康。

而康璽一直以來秉承著文明分餐,健康衛生的理念,採用由廚師或服務人員,按照定量或等量的原則,把主食和菜餚分配到餐盤或碗中,給每一個就餐者獨自享用。

做到了從傳統提供「例菜」到提供「位菜」轉變,眼下越來越被顧客接受。保證了每一位賓客,在可以同桌暢談的同時,也能健康用餐。

相關焦點

  • 視頻| 公勺公筷,分餐不分愛
    視頻 | 公勺公筷,分餐不分愛 2021-01-09 23: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分餐不分心,隔離不隔愛
    2020年7月17日,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勵行」新風尚宣講服務隊面向廣大群眾,以調研加宣傳的形式展開實地宣講服務,同時對實行分餐公筷制這一熱點話題進行了交流。 庚子鼠年,疫情席捲而來,新型冠狀病毒的迅速傳播,使大眾的自我防護意識得到提升,然而圍桌共食、不用公筷,這種看似親密無間的就餐方式,卻增加了疾病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風險。
  • 分餐不分愛,健康飲食新生活
    分餐不分愛,健康飲食新生活 2020-05-25 02: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分餐不阻情和意,「筷」來呵護「舌尖上的健康」
    文 明 餐 桌安全用餐非小事 一筷一勺見文明筷子,一座我們與珍饈之間的橋梁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筷子被賦予更為獨特的意義筷子,夾起團圓和熱鬧夾起濃濃的人情味更夾起了文化的啟迪與傳承然而,當我們沉醉其中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
  • 分餐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已經倒下
    餐飲行業對中餐分餐的老生常談,在疫情之後迎來新契機。分餐運動星火燎原,從3月以來山東、上海、江蘇、陝西等省市陸續出臺地方分餐標準,到5月底36位上海代表聯名提交分餐提案,再到6月初武漢全面推行分餐制,重振餐飲經濟。 此次分餐倡議是非典之後的食品安全再教育,更推倒了分餐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
  • 泉州石獅:分餐不分愛 讓「分餐制」成為「新食尚」
    「如果酒店直接分餐的話,既能保證衛生,還能避免浪費,確實應該提倡。」楊先生說。採訪中,對於「分餐制」,也有一部分市民認為,應該分情況,如果是自己一家人用餐,就沒必要實行分餐。「一家人吃飯,一分餐總感覺很生分,而且有的人吃得多有的人吃得少,分餐了也不一定吃得完。」洪女士認為,和朋友、同事用餐,考慮到每個人用餐習慣不一樣,分餐確實可以避免一些尷尬情況。
  • 讓公筷分餐成為「時尚」
    近日,深圳晚報刊發關於公筷分餐制系列報導引發社會熱議,不少讀者紛紛留言,表達自己對公筷分餐的支持。但是如何堅持公筷分餐,讓這一文明用餐習慣成為社會主流共識,依然面臨很大的阻力。深晚記者採訪多名行業代表,共同探討公筷分餐的社會推廣路徑。
  • 高考2020年作文素材積累:分餐,恰逢其時
    分餐,恰逢其時  徐可  勤洗手、常通風、多鍛鍊、拒野味……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非常壓力」下,人們養成了很多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而疫情期間,全國發生的多起家庭聚集或外出聚餐病例讓人們意識到,習以為常的「共餐共食」會為病毒傳播創造「良機」,倡導推廣「分餐制」,恰逢其時。
  • 倡導健康生活方式 公共場所分餐五點建議
    特別是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分餐制確實是講究衛生、預防疾病、合乎文明道德的一項重要舉措。在家就餐時,根據家庭成員身體活動和強度並結合個人口味,定餐定量,營養合理,搭配均衡,實行分餐制。在外就餐更應主動分餐,推行「光碟行動」,如有剩餘飯菜,打包帶走。另外,中國菜講究「色、香、味」俱佳,如果機械地將每道中國菜都分成小份,會在一定程度上破壞意境和美感,比如整雞整魚的做菜方式就不很適合分餐。
  • 分餐,幸福你我他,歡樂千萬家
    「不行不行,現在疫情還沒過呢,不能一起吃飯。連張文宏教授都說了不能一起聚餐,那是裸奔,很危險滴。」「簡單,睜大你的鈦合金眼好好看看,人家說的是不分餐,就是裸奔。我們兩分餐吃不就好了嗎」「哦,我再看看張教授的原話啊。嘿嘿,還真是說分餐呢。那說好我們兩分餐啊,我可是娃她娘了,得有責任感。」「行行行,我知道你有娃了,不用炫耀了。
  • ...是愛不是見外,公筷分餐文明風尚漸起,多方獻策推廣文明餐飲習慣
    今年年初,受疫情影響,大家的公共健康意識提高,有些老師寧肯花時間自己做飯帶回來或者匆匆忙忙趕回家,也不願去食堂了。看到深圳晚報 " 公筷分餐 " 的報導後,張先生稱自己找到了合適的解決方式。合理分餐、使用公筷,杜絕唾液、飛沫 " 口口相傳 ",從源頭上阻斷病毒細菌在餐桌上的傳播。
  • 「一人食」餐廳在福州興起 單人不尷尬分餐不浪費
    福州新聞網11月24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江海 文/攝)受疫情影響,今年以來,分餐模式受到不少人的歡迎。同時,福州的不少年輕消費者,也開始喜歡沒有壓力地獨自在外用餐。為了避免一人獨自用餐的尷尬,福州商家打造了「一人食」餐廳。這種用餐方式不僅有利於推廣分餐制、小份菜,減少餐桌浪費,也有利於疫情防控,更能吸引不少年輕人嘗鮮。
  • 深晚報導|公筷分餐引熱議,多數市民持贊成態度,你怎麼看?
    市民對公筷分餐持有什麼樣的態度?他們實行分餐或暫未實行分餐的原因又是什麼?12 月 23 日,記者對此進行走訪了解。以前沒有意識,如今準備分餐市民劉先生告訴記者,今天看到深圳晚報關於公筷分餐預防幽門螺旋桿菌的報導深受觸動。受疫情防控影響,今年劉先生一家決定使用公筷。
  • 藍海集團首倡新式分餐,引領餐飲健康新潮流
    從菜品設計優化、分餐器具配置、設備設施改進、服務流程重構、員工培訓學習、安全衛生保障、知識理念宣傳、公告宣傳氛圍營造等八個方面,完善分餐工作流程。在國家規範的「分餐位上」「分餐公勺」「分餐自取」三種分餐方式的基礎上,藍海集團首倡新式分餐,「分餐」與「份餐」相結合,為顧客的健康保駕護航
  • 直擊疫情下的婚禮:間隔觀禮、婚宴分餐
    新人在湖濱客舍舉行婚禮 記者邱焰 攝5月17日中午,湖濱客舍迎來了復工後的第二場婚禮。陽光下,新娘著一襲白色婚紗,在父親的陪伴下緩緩入場。據了解,新郎黃嵬與新娘張維思是武漢大學研三學生,昨日兩人剛通過線上畢業答辯。黃嵬告訴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兩件人生大事湊到了一起,可以說是雙喜臨門。疫情防控期間,妻子一直在社區當志願者,我承諾她工作完成後,給她一個難忘的婚禮。」張維思笑著說道:「最初定的是室內婚禮,看到報導後覺得戶外更安全,也更時尚,就把婚禮定在東湖邊了。
  • 教你分餐的正確打開方式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圍桌共食、不用公筷的飲食方式所隱藏的健康隱患,認識到分餐的文明和健康。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醒:1.使用公筷公勺按需取食物,放入自己的餐盤,可以有效預防經消化道和密切接觸傳播的疾病並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
  • 分餐、定製化外賣、小份菜……年夜飯服務有新招!
    通風、消毒、測溫、戴口罩成為餐飲門店的標配動作,分餐、公筷公勺、定製化外賣、制止餐飲浪費等也成為廣州餐飲新風尚。 此外,不少餐飲企業創新餐飲服務,年夜飯外賣、小份菜、「位菜」等新選擇出現在年夜飯菜單,專車配送、半成品等新的供餐形式也日益增加,年夜飯的選擇更加豐富也更加安全。
  • 制止餐飲浪費 中國旅遊飯店業協會發出倡議:簡餐分餐 避免超量
    來自國內外飯店集團、單體飯店、投資機構、高等院校、諮詢機構等領域的十幾位專家學者和企業負責人,多維探討了新形勢下飯店集團發展面臨的新挑戰與新趨勢,近300名來自全國飯店集團和業界代表出席論壇。據介紹,全國星級酒店復工率達91%,客房的平均入住率恢復了去年同期水平的83%。中國旅遊飯店業協會發出倡議堅決制止餐飲浪費。
  • 「餐桌革命」呼聲再起:分餐進食好處多 公筷公勺擺上桌
    餐廳經理楊玉山表示,特殊時期,餐廳每批顧客就餐會限制時長,一般不超過40分鐘,顧客離開後進行收桌消毒,到安排下一批顧客之間間隔不低於10分鐘,確保就餐零風險。「現在實行用餐實名登記,是對每名顧客的健康安全負責任。」楊玉山表示,如果出現問題,也能及時做到可追溯。
  • 北京多家餐館年夜飯包間預訂告罄,小份菜、分餐製成關鍵詞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新京報記者了解到,分餐、小份菜、位菜、創新菜等,成為年夜飯的「關鍵詞」。為避免餐飲浪費,部分餐廳新推出了人數較少的「中小桌」,套餐菜單的菜品也可以隨人數、口味等調整。此外,多家餐飲企業豐富了可外帶的「家宴套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