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丨據說這部劇集會比《黑鏡》更迷人

2021-02-17 編劇圈

本文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澎湃有戲(ID:wenyipinglun)。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53歲時死於中風;

一生寫了121篇短篇,44部中長篇,5次星雲獎提名,3次雨果獎提名;

電影《銀翼殺手》《全面回憶》《少數派報告》《記憶裂痕》《預見未來》《命運規劃局》《高堡奇人》的原著作者……

你知道我要說的是誰嗎?

嗯,不是阿西莫夫,不是海因萊因,不是阿瑟·克拉克,是菲利普·K·迪克——

一個結過五次婚,全部以離婚告終,深陷毒品和精神分裂症之中,因為雙胞胎妹妹的死而和母親有了難以名狀的關係,窮困潦倒到需要海因萊因來救濟,死後獲得的聲譽遠高於在世之時的美國科幻小說家。

是的,這熟悉的故事配方,我們仿佛在讀一個科幻界梵谷的故事,他還有兩個筆名Richard Phillipps和Jack Dowland。

如果你還不熟悉這個名字,那麼我將要推薦你打開這部今年9月剛開播的劇集——《電子夢:菲利普·狄克的世界》(Philip K. Dick's Electric Dreams)。共10集。

如果你是個科幻粉,必然已經會被片名所吸引,假若你不是,那麼下面這張迷幻的視覺藝術海報或許會引起你的一點興趣。

《電子夢:菲利普·狄克的世界》海報。有沒有頭暈?


如果你是英美圈資深粉,出品方Channel4加上Amazon Studio以及Sony Picture的聯手,或許會讓你嗅到一絲不一樣的氣息。

《黑鏡》和《布萊克書店》聯手《海邊的曼徹斯特》的出品方,加上近年來時運不濟的Sony,仿佛 是在宣告著某種不一樣的吶喊回歸,當然我相信這絕不是什麼好萊塢大製片廠壟斷的劇情重演。

預告海報


假使你是個英美圈路人粉,那麼《絕命毒師》的「老白」,《權力的遊戲》的「少狼主」,《X戰警》的「小淘氣」也是《真愛如血》的女主,《初戀這首情歌》的「大哥」,《奇異博士》的另一個本尼迪克特,《黑鏡》剛剛獲得艾美獎那集的黑人女主Georgina Campbell,你認識的那個卓別林的女兒Geraldine Chaplin,《嘻哈帝國》的Terrence Howard,《超感獵殺》的「女DJ」Tuppence Middleton,《貝茨旅館》的Vera Farmiga,《波吉亞家族》的Holliday Grainger……嗯,這陣容,你恐怕也不會拒絕吧。

「老白」將出現在第六集「Human is」中


如果你是帶點專業度的觀者,那麼《王冠》《控方證人》《成為簡·奧斯汀》導演Julian Jarrold,《婚外情事》《冰血暴》《國土安全》導演Jeffrey Reiner,《嘻哈帝國》《當我們崛起時》導演Dee Rees,《烏託邦》《黑帆》導演Marc Munden,《實習醫生格蕾》導演Peter Horton,《浴血黑幫》《超能少年》《戰爭與和平》導演Tom Harper,《欺詐擔保人》《性愛大師》導演Michael Dinner——這樣的幕後陣容你也應該有所期待了吧。

截取幾張《電子夢》的片頭給你們看看↓↓↓

光看片頭,你就能嗅出這部劇的基因,也能明白為什麼它能吸引這樣的豪華陣容——賽博朋克(cyberpunk),如果你看過《銀翼殺手》和《攻殼機動隊》,不會不知道這個詞,代表不可知虛擬未來的Cyber和承載著叛逆骯髒聒噪無序反主流的Punk以現代主義的方式被拼貼在了一起。

在該劇播出第一集後,有觀眾是如此評價的——「It's so like Black Mirror! No, Black Mirrior is like the stories of Philip K Dick.」(太像《黑鏡》了!不,是《黑鏡》像菲利普·K·迪克的故事。)

同樣的一集一個故事,同樣的每集50分鐘長度,同樣暗黑的風格,同樣是科幻題材,這兩部劇很難不被放在一起比較。

但從名為「The Hood Maker」(面具製造者)的第一集可以看到,賽博朋克感正是《電子夢》和《黑鏡》最大的差別,也許是它能超越《黑鏡》最關鍵的一點。而這點從色彩和光的運用上就顯而易見(此處的《黑鏡》特指前兩季,因為第三季的整體風格有所改變)。

《黑鏡》前兩季的畫面整體是拒絕大塊絕對黑色的,灰度較高,飽和度較低,粉紅和粉藍是主色調,大面積的光,即使是下面這種側光的情況下,儘量讓對比不強烈。

《黑鏡》第一季第三集劇照

《黑鏡》第二季第一集劇照


人臉的光影效果常常是用來表達潛臺詞的,在約定俗成的電影語言中,人臉的陰影對比是用來暗示人物善噁心理的分界,而《黑鏡》通過特有的畫面色彩語言來製造了近未來的夢幻感,也就是造成影像真實世界和現實真實世界的距離感,同時也暗示了其無鮮明善惡離場的思辨角度。

從下面那場幾乎是全暗的人物主觀視角的畫面裡,通過灰度係數和對比度修正後你就能明白,畫面處理前後對於表達的不同。

《黑鏡》第二季第二集劇照

《黑鏡》第二季第二集灰度係數及對比度修正後

而《電子夢》則是完全承襲了雷德利·斯科特在《銀翼殺手》中所建立的菲利普·迪克感的賽博朋克世界,大片的黑暗、深藍、冷光,羸弱閃爍星星點點的火焰和燈光,都仿佛是電腦主機那盞忽明忽暗的信號燈,也仿佛是HAL-9000的那雙監視一切的眼睛,又像是仿生人想要逃往的北方,當然也可能是菲利普嗑藥嗑High後的暈眩,也仿佛是核爆後重新開始的世界一般,雨、灰塵、夕陽感,總是壓迫著你,借鑑了德國表現主義代表作《大都會》(1927)的機械城市層次結構。

《銀翼殺手》截圖

《電子夢》第一集結尾截圖

非常有趣的事是,如果打開《銀翼殺手》的配樂看《電子夢》的第一集,會毫無違和感。

對比《電子夢》和《銀翼殺手》,甚至於同出自Amazon的《高堡奇人》,你就會看到一樣的鏡頭角度,留白佔比,陰影處理,老膠片質感的紅藍色運用,一樣的如今要被稱為復古當時卻是新潮的六七十年代造型。

《電子夢》第一集女主鏡頭截圖

《銀翼殺手》女主鏡頭截圖


《電子夢》第一集在視聽語言上也做了有趣的嘗試,例如開場主觀視角和聲道上的同步,模擬女主在面對暴徒時,雜亂的意識讀取和慌張的短暫意識空白的交錯,通過正反打鏡頭的交匯和聲音上的嘈雜、空白、嘈雜、空白,將心理視角和緊張程度表現得恰到好處。

第一集的故事很簡單,人類中誕生了一群擁有讀心術的人群,他們是異類危險分子以及公眾的敵人,社會因此而陷入動亂,擁有讀心術的人群有著明顯的生理標記,左眼有著大衛·鮑伊式閃電般的紅色傷疤。

第一集劇照,Richard Madde和Holliday Grainger


其中女主角是讀心術人群中的異類,因為她幫助男主——一個普通人警察讀取製造動亂人群的心理從而幫助破案。

在一次破案過程中,他們抓到了一個戴著奇怪面具的人,發現這個面具能起到隔離讀心術的作用。於是一場兩方人之間的衝突一觸即發。在追捕面具製造者的過程中,女主卻發現了更大的秘密,最終決定了男主角和他們所代表的群體的命運。

菲利普·迪克的故事從來不複雜也不難懂,但卻充滿多義性和可解讀性,他的含糊和隱喻更像是超現實主義的畫作,這正是他作品的魅力所在。

第一集劇照


例如《電子夢》第一集裡女主反覆吟唱的London's burning Fetch your engine,歌詞來源於英國兒歌,London's burning,London's burning. Fetch the engines,fetch the engines.(倫敦著火了,快叫救火車)據說是從1666年的倫敦大火開始傳唱。

此外London's burning還暗示著後來被《V字仇殺隊》引用的「火藥陰謀」,而朋克樂隊Clash也發表過一首同名歌曲。

《電子夢》第一集最後充滿隱喻和暗示的畫作


最後出現的畫中頭戴白色面罩擁吻的男女,既是對男女主角關係的暗示,也是對讀心術者和戴面具的普通人群體關係的隱喻。

作為公認的「賽博朋克」的先驅,1928年出生的菲利普·迪克經歷了二戰、美蘇冷戰、阿姆斯特朗登月、火星狂熱、嬉皮士運動、聯合國成立、越戰、以色列誕生、古巴革命、黑人平權運動、女權運動、同性戀運動、嬰兒潮、垮掉一代、世博會、計算機的誕生,或許正是這樣的背景才會孕育出超越時代的電子夢。

如果你知道《銀翼殺手》原作的書名其實叫做: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或許故事中的很多不明所以會變得豁然開朗起來,正如《銀翼殺手》結尾的那段著名的未來派詩歌Tears in the rain,正如《電子夢-面具製造者》最後的那句we have to trust each other or what hope is there?

眼前是燃燒的大都會,We could go far away,更像是對《銀翼殺手》結局的重寫。巧合的是,今年也是《銀翼殺手》續集《銀翼殺手2049》上映的日子。《電子夢》仿佛是對菲利普和雷德利·斯科特的雙重致敬。

相關焦點

  • 放資源|給《黑鏡》第三季打1星的 你們真的看完這劇了?
    《黑鏡》以極端的黑色幽默諷刺和探討了科技對人類生活產生的影響。每一集都是單獨的小故事,所以沒看過前幾季的,直接看第三季也沒影響! 從2011年播出的第一季開始,它就保持了超高的水準!據說,只有高智商的人才能看懂。然鵝,像我這種智商的人也看懂了第三季,所以你完全沒問題!
  • 我現在擔心的是Netflix會搞砸這部神劇——黑鏡
    儘管只是一個微小的變化,但卻使我擔心了起來,Netflix真的不會搞砸這部神劇嗎?其實在《黑鏡》和《神夏》之前,「神劇」這個詞出現頻率並不高,當時英劇和美劇似乎還是兩個獨立的粉絲群體,而這兩部劇之後,說英劇入侵美劇也好,說文化隔閡被打破也罷,你會發現,不僅艾美獎上英國人的席位越來越多,連合拍劇也越來越多
  • 《絕命毒師》導演將執導《黑鏡》第四季
    熱門劇《黑鏡》第四季將於今年秋天與觀眾見面,目前正在緊張的拍攝製作中。近日,《絕命毒師》的導演大衛·斯雷德在推特上曬出一張場記板的照片,是《黑鏡》某一集的第28場戲的拍攝現場,正式宣布自己加盟這部神劇的幕後團隊。
  • 迷你劇推薦 《黑鏡》​(已更新至第五季)
    《黑鏡》第一季海報劇集介紹《黑鏡》(Black Mirror)是英國電視4臺(Channel 4)(第一季、第二季、聖誕特輯)及美國NetFlix公司(第三季、第四季、第五季、黑鏡:潘達斯奈基)出品的迷你電視劇。由英國製片人查理·布洛克編劇及製作。
  • 這部英劇改變了整個世界,年度神劇《黑鏡》第四季年末到來!
    喜歡追劇的,從《迷失》《越獄》《老友記》《生活大爆炸》入坑,那都是相當驕傲的。
  • 如果你看《黑鏡》上癮,這5部劇可以追
    如果你喜歡《黑鏡》裡那些怪異、迷幻、極具衝擊力的劇情,那麼你就一定會喜歡《超感獵殺》。這部美劇以8個能進行心理連接的人為主角,講述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超現實追殺。 這部黑暗的劇集會提醒你,科技更新換代的速度是多麼驚人的可怕。
  • 《黑鏡》:這部口碑爆棚的科幻懸疑劇,為何在第5季跌落神壇?
    星期五言:2011年,當英劇迷看完《黑鏡》第一季第一集的時候,相信每個人都是驚呼:竟然可以這麼演!你能在9年前的豆瓣評分中看到人們對這部科幻懸疑劇的追捧。從他們的留言中,可以看出已經將其奉為神劇了。《黑鏡》是以對未來科技的幻想為基礎,深入思考人類廣泛使用高科技後的生活,這些反思和隱喻,給予我們不僅僅是視覺上的酣暢淋漓,還有精神上的醍醐灌頂!
  • 元旦就靠這部劇了!《黑鏡》第四季終於上架,這次一來就黑了程式設計師
    如果你還沒看過《黑鏡》6年前,《黑鏡》在英國上映,很多人說:如果一生只看一部英劇,那一定是《黑鏡》。這部自帶光環的劇,每次播出都在向全世界輸出話題。兩年後的第二季,依舊是3集的英劇,向觀眾展現了一個殘酷而又現實的未來世界,挑戰人的道德觀邏輯和底線。
  • 豆瓣9.4,比《黑鏡》更好看的「爽」劇,確認是神作無疑
    《黑鏡》賣身給網飛 (Netflix)之後,味道一下子就變了!不夠黑暗,不夠幽默......想當初為了刷劇,可以熬夜不睡覺。等一切結束之後,都會異常的亢奮和空虛。可是在第四季播出之後,劇本創意匱乏,口碑兩極分化。作為近年來歐美最具人氣的科幻題材神劇,突然走下了神壇........
  • 探討人類的意識永生,這部劇比《黑鏡》更溫暖
    在視頻的最後,女兒許下一個生日願望,希望還在人世間的母親不要再繼續悲傷,她在天堂過得很快樂——你大概會以為,這是《黑鏡》或者類似其他科幻劇集中的某個橋段,但其實這並不是虛構,而是發生在韓國的真實事件。這齣母女「重逢」的戲碼,背後的製作團隊用時共八個月,用女兒的照片,輔以動作捕捉技術,通過VR設備連接,母親得以與女兒進行「重聚」。
  • 《黑鏡第五季》丨世紀神劇是如何垮掉的
    黑鏡第五季,可說是垮掉的一季,是黑鏡這個神劇品牌的被動落幕。仙氣已逝,自貶凡間。此垮非彼垮,不是爛尾的那種垮。如果作為電影單片來看其實還不錯,每一集都有完整的故事結構,但如果作為心目中的黑鏡來說,這季算是毀了這個英劇品牌。
  • 山寨版《黑鏡》,Netflix被網紅打臉了
    從豆瓣9.5到6.6,「前」神劇《黑鏡》的確過氣了。沒想到,還沒等網飛緩過神來,網紅劇又跑過來補刀了:《我們今後的故事》丨Stories from Our Future海報中有一個小細節,已經暴露了這部劇的意圖。
  • 《黑鏡》這部神劇,已更新
    劇歸劇,然而劇總反映著現實的東西。《黑鏡》的每一集都把現實展現的淋漓盡致、像鏡子映射的一般。共5季的劇集裡,我們看到了層出不窮的創新科技,眼花繚亂,而在這些大開腦洞的黑科技背後,劇集更以暗黑風格闡釋了人類過分依賴科技的現狀,並由此衍生出一連串問題,甚至直擊人性陰暗面。關於《黑鏡》,它的命運也是一波三折,BBC拍攝了最初的兩季,並且那兩季的故事更注重當下,直指目前生活中確切存在的問題。
  • 《黑鏡》第三季終於回歸,竟然一口氣播出6集!
    當地時間7月26日,Netflix宣布,《黑鏡》第三季確定播出時間。不同於前兩季的是,轉投Netflix旗下的《黑鏡》已經由原來的3集一季改成了12集一季。而為了在觀眾中保持熱度,Netflix決定在今年10月21日凌晨時分放出前半部分,即前6集的內容。但後6集會在明年播出……
  • 黑鏡再臨,全世界都將再次被這部神劇狠狠挖苦一番
    今天小暖真的超級激動,因為《黑鏡》第三季終於在今天回歸辣!要是你想見識見識編劇的腦洞更大到離奇,發掘人性能有多黑暗,諷刺一把網絡暴力,先進技術對人性的摧殘,這部5年只出了6集,16萬人打出9.3的高分的神劇,絕對值得你一看。趁著今天《黑鏡》第三季新鮮出爐,就請《不存在日報》的副主編來與我們一起侃一侃《黑鏡》吧。話題發起人
  • 《黑鏡》:毀人不倦!這部讓英國首相操豬救美的神劇第四季來了
    元旦假期過完,不知道大家都看完《黑鏡》第四季沒有?反正南哥是看了。畢竟從第一季首相日豬救美之後,對這部劇的愛就已經無法自拔!Netflix這次在元旦假期前一口氣放出第四季全部劇集,真的是很給力了,元旦三天一口氣刷完六集,南哥覺得滿足又空虛。
  • 神劇《黑鏡》,也到了從神壇跌落的一天
    喜歡懷舊的劇迷,總會過度誇大前兩季《黑鏡》的想像力與世界構架,但事實上,前兩季《黑鏡》聚焦的也無非是人們早已開始反思的社會問題:社交網絡隱疾,消費主義意識形態,以及人性的缺陷——嫉妒、佔有欲、譁眾取寵傾向,和過剩的道德優越感。
  • 黑科技腦洞神劇《黑鏡》又出新,看得我再也不想刷朋友圈了
    英國電視4臺的迷你劇《黑鏡》,2011年第一季出來的時候就被贊為神劇,周末,第三季一口氣放出6集,於是紅姐的周末就交待給這部劇了。第一季第一集的「首相直播日豬」就賺足了噱頭,這種通常表面很惡俗實際沒什麼意義的低級趣味,在《黑鏡》編劇的腦洞中,偏偏有著比表面文章更吸引人的內涵。
  • 「互動」神劇《黑鏡》與Netflix的野望
    雖然獲得的評論褒貶不一,但這部影片對Netflix而言也許不僅僅是一部轟動一時的作品那麼簡單。  ❶《黑鏡:潘達斯奈基》  獨立互動電影《黑鏡:潘達斯奈基》是科幻電視劇選集《黑鏡》第五季的開篇之作,自播出以來,因其互動元素引發行業極大關注,在IMDB上的評分為7.5分。
  • 腦洞大開喪出天際的《黑鏡》終於等來了第四季,神劇依然是神劇!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這樣的說法,「如果一生只看一部英劇,一定是《黑鏡》」,雖然從第三季開始,這部劇的製作方從英國channel4變成了美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