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宮當警察

2020-11-23 澎湃新聞

我在故宮當警察

2020-11-23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20年

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

故宮博物院建院95周年

在對紫禁城600年歷史的回望中

理解貫穿紫禁城「時」「空」的歷史文化

感受宮殿藝術與歷史文化完美結合的最高境界

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

經過漫長的「祈雪」

11月21日

京城就飄起了雪花

這次降雪

真正達到初雪標準

朱牆黃瓦,光輝奪目

雕梁畫棟,美輪美奐

這身影步履矯健 穿梭不息

與五湖四海的遊客

共同感受著這座古城的恢宏氣勢

人們在重重門廊穿梭

往返於這座記憶宮殿

當一束陽光映上朱門

共同的記憶由此打開

故宮東北角的一處院落內

坐落著北京市公安局天安門分局故宮派出所

民警們在這裡恭候故宮的第一縷陽光

與您共赴這場旅途

讓我們走進故宮

也走近他們

守望

午門的鴿子展翅騰飛

自由自在地在天空翱翔

熙熙攘攘 人潮人海

這裡有每年數以千萬計的客流量

歲月綿長 忠誠永在

人民警察堅守的身影常駐

近期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

在故宮博物院午門正式閉幕

展覽給人們又一次帶來了

中華文化與藝術的震撼

紫禁城六百年

留下的不僅是巍峨宮城

更是華夏文明雋永的傳奇往事

為了更多的嚮往這裡的遊客們

留下更加美好銘心的記憶

民警不畏挑戰 全力以赴

以挺拔的姿態忠誠堅守

竭力做好各項秩序維護工作

直至展會圓滿結束

對故宮,他們滿心熱愛

每天、每月、每年

守望在這裡

對遊客,他們滿懷期待

每時、每刻、每分

守護在這裡

初心

瞧一瞧太和門前的銅獅子

走一趟紫禁城裡的中軸線

逛一逛珍寶館裡的金銀玉石

看一場精彩的展覽......

每個人在故宮都會留下自己的專屬記憶

偶爾

也有與警察有關

殿宇林立 廣廈百千

人們時常在偌大的紫禁城裡迷路

也往往遺失貴重物品 尋求幫助

徘徊焦慮間 我們邂逅熟悉的人

他們面帶微笑 伸出援手

熱情的服務

印證著不變的初心

堅毅的目光

訴說著堅定的誓言

期待讓滿懷憧憬到這裡的人們

留下一份與600歲紫禁城

美好的專屬回憶

心聲

北京市公安局天安門分局故宮派出所民警楊森今年馬上就要60歲了。他於1980年加入首都公安隊伍,在故宮派出所工作已有40年。故宮的一磚一石、一草一木,他是那樣的熟悉;宮殿坐落、遊覽路線,他瞭然於胸。他的青春,完完全全奉獻給了自己熱愛的公安事業。

還有不到幾個月,楊森就要退休,將要徹底離開了他工作、生活甚至視之為家的地方。在他堅毅而深邃的眼神中,對這裡的眷戀而熱愛總也望不盡頭。循著朱紅色的宮牆,這一走便是40年光景。儘管時光讓他的步履慢了下來,他卻始終以飽滿的精神面對平凡崗位中遇到的每一件小事。他還是當年那個熱血少年。

北京市公安局天安門分局故宮派出所民警劉樹涵是所裡的青年民警,2018年來到這裡,開啟了他從警生涯的嶄新徵程。來到新的工作環境,面臨新的任務與挑戰,為了更好的保衛故宮及遊客安全,維護旅遊秩序。劉樹涵積極學習、主動適應,工作中有遇到不懂的、不會的難題,也時常向所裡的經驗豐富的民警請教,幾番歷練,成長的很快。

故宮派出所裡還有很多民警,把一身手藝和這一份執著傳遞給一代又一代年輕人,為這座莊嚴肅穆的古城持續注入活力,將這座古老的建築映襯得更有溫度。故宮派出所民警在這裡拼搏、奮鬥的日日夜夜,在故宮悠長的歲月中留下了的印記。

現在,請跟隨小編的足跡,找尋他們留下過的足跡,通過可愛的卡通玩偶,繼續聆聽他們訴說衷腸。

我們工作是神聖的,既要為全國各地的遊客服好務,也要為全國人民看好我們的世界文化遺產。在這裡度過的每分每秒的很有意義!

——故宮派出所民警

這座偉大的宮殿世界聞名,每年都會吸引不少漂洋過海的外國旅客。穿上這身警服,我們一舉一動都代表著中國警察的形象。這份責任和使命以及給我帶來的榮譽感幫助我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

——故宮派出所民警

在這裡工作久了,不知不覺把派出所當成了家,把戰友們當成了家人。我們心裡想著平安,嘴裡念帶著平安。我們守護的地方,最需要的也是平安。

——故宮派出所民警

故宮各個大殿的門口,永遠人頭攢動,竊賊們總是會在這裡尋找可乘之機。那些沒有拉好拉鏈的書包、半敞的衣兜、賊眉鼠眼的小偷是我最在意的。大多人很少來故宮,甚至有些人一生可能只來過一次,能讓大家都滿心歡喜的離開,這是對於我來說最有成就的事!

——故宮派出所便衣反扒民警

未來

人生一世 草木一秋

與歷史長河歲月中走來的故宮相比

從警歲月也許只是短暫的一瞬

但守護卻能薪火相傳 生生不息

秋去冬來寒風起

古樹高枝木葉實

工作在這裡 也生長在這裡

故宮派出所的民警

在所門前這棵古樹的見證下

風雨不移 守望今朝

動圖來源:央視網

一代又一代故宮派出所民警的丹心

映照出首都公安民警的初心

忠誠的誓言念念不忘

在古老的城中聲聲迴響

2020

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穿越歷史 展望未來

丹宸永固 山河無恙

故宮的守護者們共同成長

見證著紫禁城第600個秋冬

開啟此後的新篇章

來源:正警事兒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我在故宮當警察》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我在故宮當文物
    以前,紫禁城只允許有一個主人而現在,故宮卻有數百個主子喵主子提起故宮,總會想起紅牆金瓦,莊嚴厚重。誰又不是踏入端門起,便肅然起敬呢?一入宮門深似海啊,可就是這幫帶爪侍衛,讓冰冷的宮牆有了萌萌噠溫度……左「薩其馬」 右「塔子糕」▲寵物攝影師克查與宮貓結緣在 17 年初,他說:「貓等於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 你在故宮修文物,我在故宮開奔馳
    「趕著周一閉館,躲開人流,去故宮撒歡~」這條微博一出,我的第一反應是:單霽翔院長不是退休了嗎?故宮又舉辦什麼與年輕人同樂的活動了嗎?是哪個幸運兒有幸能把車開到太和殿門口撒歡?可是看著看著,我發現事情並不像我想的那麼簡單。
  • 《我在故宮修文物》姊妹篇《我在故宮六百年》跨年播出
    《我在故宮修文物》姊妹篇,紀念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的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將於12月31日晚登陸央視紀錄頻道開播。《我在故宮六百年》海報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故宮博物院聯合出品,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攝製。
  • 《我在故宮修文物》,你卻在故宮開大奔
    #最近故宮的新聞很多,有好的有壞的,但壞的那麼幾件都是讓人極度不舒服的,一個是故宮年夜飯,另一個就是故宮開大奔。要知道這確會對文物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害後果,至於背後有沒有特權階級優先支配社會資源,車輪有沒有碾壓底層對故宮的憧憬都是後話,等待官方的披露。
  • 故宮的記憶——和我一起來一場與故宮的約會
    故宮很老了,老到600歲故宮很年輕,新晉成網紅。故宮的聲音,是風雲際會後一場突如其來的夏雨傾注在這片古老的宮殿群的聲音,雨珠由簷頭散落在殿前的石階上,雨花飛濺,洗盡了鉛華,遠去了人聲鼎沸,這座城仿佛在雨中變得安靜了。
  • 故宮,我來了!——故宮博物院有序開放首日現場直擊
    (原標題:故宮,我來了!——故宮博物院有序開放首日現場直擊) 新華社北京5月1日電題:故宮,我來了!
  • 《我在故宮修文物》短評
    《我在故宮修文物》是葉君、蕭寒執導,中國中央電視臺出品的一部文物修復類紀錄片,在央視電視欄目《紀錄片編輯室》中播出。該片重點紀錄故宮書畫、青銅器、宮廷鐘錶、木器、陶瓷、漆器、百寶鑲嵌、宮廷織繡等領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復過程和修復者的生活故事。
  • 《我在故宮六百年》開播,600年故宮背後有這些故事
    (《我在故宮六百年》製作團隊供圖)故宮跨年,一跨就是「六百年」。從2020年12月31日到2021年1月2日,紀念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的三集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晚間黃金檔與觀眾如約見面。作為《我在故宮修文物》姊妹篇,《我在故宮六百年》依舊聚焦故宮裡的人和物。這一次,主角是古建築,還有故宮古建的守護人。
  • 《我在故宮修文物》燃到武漢 "故宮男神"受追捧
    《我在故宮修文物》燃到武漢 "故宮男神"受追捧 共8張 1905電影網訊 由蕭寒執導的電影《我在故宮修文物》將於
  • 螞蟻莊園故宮養貓原因揭秘 螞蟻莊園今日答案故宮有養貓的傳統
    螞蟻莊園故宮養貓有什麼作用?故宮養貓是一種傳統,但是對於故宮養貓的傳統很多人都不知道,畢竟大家也沒有去了解過故宮養貓的具體事情,那麼故宮養貓究竟有什麼用?12月25日的這個問題,遊戲鳥小編將為大家帶來最新答案。螞蟻莊園今日答案故宮有養貓的傳統故宮有養貓的傳統,最大的作用是什麼?
  • 最美的「工人」-《我在故宮修文物》
    《我在故宮修文物》這部紀錄片第一次完整呈現世界頂級的中國文物修復過程和技術,展現文物的原始狀態和收藏狀態;第一次近距離展現文物修復專家的內心世界和日常生活;第一次完整梳理中國文物修復的歷史源流;第一次展現傳統中國四大階層「士農工商」中唯一傳承有序的「工」的階層的傳承密碼,以及他們的信仰與變革。
  • 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跨年播出 跟隨宮城匠人發現故宮之美
    《我在故宮修文物》姊妹篇,紀念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的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將於12月31日晚登陸央視紀錄頻道,暖心開播。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故宮博物院聯合出品,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攝製。該片以「丹宸永固」大展、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古建歲修保養為線索,通過故宮博物院古建部、修繕技藝部、工程處、文保科技部、考古部等故宮人的工作視角,踏上故宮再發現之旅。
  • 我也想在故宮裡當只喵
    還挺意外喵總倪妮挑選了《我在故宮修文物600周年誕辰之際,重溫這部《我在故宮修文物,都自詡為普通的故宮工作人員。《我在故宮修文物倪妮為《我在故宮修文物
  • 你在故宮修文物,我在故宮練科三!
    1月17日,那個女人在某渣浪平臺發圖炫耀,自己和朋友開著奔馳在故宮溜達拍照,配文稱:「趕著周一閉館,躲開人流,去故宮撒歡」。是的,她來了,她來了,她開著大G進來了,你在故宮修文物,她在故宮練科三。閉館期間,開車進入,這種赤裸裸的特權瞬間引得眾怒沖天。
  • 神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
    《我在故宮修文物》1月7日在央視播出之後,反響寥寥。然而讓人意外的是,一個多月後,這部片子卻在90後、00後聚集的著名彈幕視頻站Bilibili(簡稱「B站」)走紅!更是在頗有公信力的豆瓣網,評分高達9.5,甚至比《琅琊榜》(9.2分)還要高。當我們以為90後、00後還在沉迷於TFboy、「非主流」時,其實他們早已回頭從中國傳統文化裡尋找快樂!
  • 誰在修繕保護600歲的故宮?《我在故宮修文物》姊妹篇年末央視開播
    故宮是座時間之城,也是一座空間之城。聚焦故宮600年歲月之河中的歷史印痕,紀錄片啟動了人們對於故宮的新觀察。片中,故宮的每塊磚、每片瓦、每根梁、每幅彩畫,都有自己的語言。但只有與它們相處足夠長時間的人,才能夠聽懂它們。2016年,展現故宮匠人修復故宮文物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一經播出,便風靡網絡,掀起了大眾對於文物修復的關注。如今,姊妹篇《我在故宮六百年》再次聚焦故宮匠人與學者,細膩呈現了故宮古建修繕的過程和技術。
  • 我在故宮修文物 深度好文
    最近一部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被無數人安利。
  • 《我在故宮修文物》——泱泱大國,匠人精神
    作為目前為止唯一一部成體系拍攝故宮稀世文物修復故事的大型紀錄片,3集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用年輕的視角走進古老的故宮,第一次系統梳理了中國文物修復的歷史源流,揭秘世界頂級文物「復活」技術。2016年1月7日晚8點CCTV-9首播。重點記錄故宮書畫、青銅器、宮廷鐘錶、木器、陶瓷、漆器、百寶鑲嵌、宮廷織繡等,該領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復過程和修復者的生活故事。
  • 野島剛:故宮系列,我還會繼續寫下去
    也正是如此,在故宮寫作中,他有關 「 政治和外交的內容佔了大半,這和過去所出版的故宮書籍完全不同」,野島剛本人也毫不諱言,無論是《兩個故宮的離合》還是《故宮物語》,一個共同的主題都是 「歷史證明故宮與政治是無法分割的,我在書中明確指出了這一點,從政治的角度解讀了故宮的命運。」兩本故宮系列作品究竟有何不同「我認為,兩個故宮是兩岸關係的象徵。
  • 600歲故宮何以延續鮮活生命力?《我在故宮修文物》姊妹篇中找到答案
    為紀念紫禁城建成六百年,12月31日晚,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姊妹篇《我在故宮六百年》將登陸央視紀錄頻道,通過聚焦故宮600年歲月之河中的歷史印痕,發起人們對於故宮的新觀察。2016年,展現故宮匠人修復故宮文物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一經播出,便風靡網絡,掀起了對於文物修復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