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醫生」和他們的「文物復活術」!作為目前為止唯一一部成體系拍攝故宮稀世文物修復故事的大型紀錄片,3集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用年輕的視角走進古老的故宮,第一次系統梳理了中國文物修復的歷史源流,揭秘世界頂級文物「復活」技術。2016年1月7日晚8點CCTV-9首播。重點記錄故宮書畫、青銅器、宮廷鐘錶、木器、陶瓷、漆器、百寶鑲嵌、宮廷織繡等,該領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復過程和修復者的生活故事。片中第一次完整呈現世界頂級的中國文物修復過程和技術,展現文物的原始狀態和收藏狀態;第一次近距離展現文物修復專家的內心世界和日常生活;第一次完整梳理中國文物修復的歷史源流;第一次通過對文物修復領域「廟堂」與「江湖」互動,展現傳統中國四大階層「士農工商」中唯一傳承有序的「工」的階層的傳承密碼,以及他們的信仰與變革
受篇幅限制前兩集過於壓縮和穿插,造成不能完美的瑕疵。老師傅們的手藝沒的說,但是看過日本的文物修復,對比下來有些難受:環境的狹窄雜亂、工具隨處放、搬運文物時運輸及包裝器械的粗陋等。這裡沒有崇洋媚外,只有精細化和科學化,即使在這個代表大陸文物修復最高水準的紀錄片中,仍然看得有點難受。故宮招聘廣告(但我去了就是掃地都不要) 無處不在的御貓 王師傅我要給你生個表
面對鐘錶收藏家的炫耀,王津只是淡然一笑。他修復的每一件鐘表,都是世界上最精美最罕見的珍寶,都可謂價值連城,然而這些可以貨幣來衡量的價值,卻不在他的不在考量範圍之內。他感嘆的是幾百年前的老玩意兒,為何設計得如此精巧,並想用自己的雙手,讓它恢復當年的光輝。這就是國之大匠的底氣和格局。而今紫禁城裡的大師們朝八晚五,溫柔耐心,幾十年如水而逝,珍寶重獲新生不煽情不渲染,平實又日常,堪稱故宮招聘的最佳宣傳
「玉其實就是一塊破石頭,它有什麼價值呀,但中國人能看出德行來…中國人講究格物,就是以自身來觀物,又以物來觀自己…人在世上走了一趟,都想留點啥,覺得這樣自己才有價值,其實修文物的時候已經把自己融進去了……文物是為了傳播文化,不是為了保留一個物品,物品本身沒有什麼價值」泱泱大國,匠人精神。鐘錶組的王津老師可真帥呀 > <要是出一個青銅器特輯能把我看哭。順序的安排還是有些混亂,在不同的項目組中穿插,點到為止。依然很棒!
天吶,多麼寂寞可又偉大的工作啊。。。故宮庫房裡有多少奇珍異寶啊。。。羨慕哭。。。。每個人都超級精彩!鐘錶那個目瞪口呆太炫酷。騎著小車車到宮外抽菸,可愛n(*≧▽≦*)n。在故宮裡工作真的是牛啊。可同時很驚訝,沒想到這麼珍貴的文物是在這麼普通傳統生活化的地方完成修復的。希望多點關於修復文物的特寫鏡頭,只有三集,看一集少一集 完全靠人物魅力撐起來的一部片子,太喜歡他們了。幾年前還搭訕過一個故宮保安,
記憶的匠師,歷史的傳承。當年想學考古畢業投過故宮簡歷,覺得藏在深宮大內,與世隔絕,發揮心細愛較勁的本性,搭上點小天賦,真可以慢慢「退化」到自己想要的地步,可惜這輩子沒這個緣分,只有踏踏破損磚石,扒扒上鎖門縫,感受那份厚積的怨念了。片裡出現文物基本都看過,沒想到匯聚那麼多心血。感動原來只有三集啊,還以為有七八集,那樣的話可以稍微完整地呈現整個的修復工作。現在稍顯凌亂雜碎,看得不過癮。其實還可以深入全面一些。
好燃,想哭。第一次對你們總在刷的prpr想舔屏有了切身體會,好帥好厲害!!!!!腿軟想跪!!!修鐘錶的王津老師和刻佛像的屈峰老師,神QAQ(菩薩你們竟然這麼捆著233333現代中國,需要一種工匠精神。匠人,匠心,沉得下,坐的住。逗貓,摘杏,澆花。修舊如舊的手藝,半新不新的匠人。片子如此受關注不只因為探秘本能,還在於鏡頭對準了人,雖然很隱忍。好看。因為關注了故宮博物院的微博,在還沒上映的時候就一直在關注,然後等到了立刻就看了,沒讓我失望。
很不錯的一個紀錄片,文物修復工作者的工作很厲害,讓人不得不佩服。也看到了很多以前看不到的故宮看了之後感覺現在社會這種工匠精神越來越少了。。希望能傳承下去。朋友推薦看的,果然質量槓槓的,比看一些垃圾劇有營養多了。這調色這音樂完全我的菜。我覺得還可以,體會到了故宮裡面的故事,他們要修好多文物啊,節奏很慢,都是老北京,還有故宮好大,故宮修文物特別緩慢,一般人坐不住。欣賞屈峰對文物的理解。賊喜歡有歷史氣息的東西,有的時候想一衝動到北京去,在故宮做倆月的志願者,擇一事,忠一生,中國的傳統思想,不管什麼都需要忠誠。
一開始不知道是紀錄片,還說咋這麼真實呢,然後後面的文物也是看的熱血沸騰,感慨我國的燦爛文化,文明古國啊!故宮的晴空與雨 花鳥棗樹傳統文化的守望與傳承 四合院裡淳樸人情味 從一群對故宮最有深厚感情的人中了解另一面的故宮及文物這好棒,希望更多人能看看,璀璨的文化要代代相傳!直接被安利了 好希望能拜個師傅去陶瓷組修藝術品匠人精神啊好作品,似乎要搬上大銀幕了,祝福一下。看著很炫酷,可背後的枯燥和艱辛該有多少。文化是要傳承的,還是需要有人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