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電影《追風箏的人》走進千年古城——喀什

2021-02-08 小疆有話說

2006年9月,電影《追風箏的人》在喀什取景,講述了阿富汗兩個少年的故事,那時,阿富汗飽受戰爭洗禮,首都喀布爾已不復當年。劇組便把80%的取景地放在了喀什,風箏大賽的時候,阿米爾的爸爸和叔叔觀賞風箏比賽所坐的茶館,正是喀什老城吾斯塘博依路與菜巴扎路的岔路口,這個老茶館至今還開放著,迎來送往無數旅人。

喀什之美,美在異域,喀什之美,美在風情,喀什的百年茶館,道不盡的千年茶味,喀什的民族歌舞,跳不完的美好生活。走進喀什,就走進了筋道的拉麵,冒著香氣的烤肉,噴香的瓜果,就走進了一個歷經滄桑,骨子裡又滿是自由的靈魂之地。

不進天山,不知新疆如此美妙多姿,不到喀什,不知新疆如此源遠流長。喀什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和建築文化,什麼是文化?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它不僅涵養著我們的精神,也架構起中華民族的心靈空間。

2010年,國家批准喀什老城改造方案,按照「一戶一設計、加固改造、修舊如舊」的改選方案,力求保留和利用原有的建築構件,力求達到「不是老城,勝似老城」的效果,同時,「新生」後的老城還擁有了消防通道、公共場所、水電暖等基礎設施。

漫步在老城裡,彎彎繞繞、曲縱交錯,清晨的陽光照在古城牆上,映出一抹滄桑的黃。小巷裡的鐵匠師傅,陶藝人,傳統的手工藝品,構成了一座座鮮活的民俗博物館,抬眼望去,每一扇窗戶都雕刻著景美的花紋,每一片花紋都是一個風景,每個風景裡都有一個故事。喀什的靈魂在老城,而老城的精髓在錯落有致的高臺民居,老城裡有花盆巴扎、帽子巴扎、樂器巴扎,巴紮上騎著自行車的大叔,打著叮叮噹噹的鈴聲慢慢的騎遠了。

走著走著,我們來到了花盆巴扎,所謂花盆巴扎就是古城的花盆集市,在這裡銷售的花盆和陶器,都是本地土陶人家作坊手工製作,住在這裡的居民世代以製作、銷售花盆和土陶謀生,於是就形成了喀什老城區久負盛名的花盆巴扎。

走在花盆巴扎,別致的小別墅在兩旁矗立著,陶藝桌上到處可見盤子和碗,還有木質的勺子、油燈及燭臺,他們有的是素陶,大部分是釉陶,滾著厚重的油彩,浸透著古樸的光芒。從喀什歸來時,我背了一套核桃木的茶具回來,來家裡做客的朋友看到後說,這產自喀什吧。我驚訝極了,「你怎麼知道?」他說,因為它散發著一股手藝人的氣息,杯體沒有過多的裝飾,僅僅是依照木頭的紋路雕刻出來的,這是咱們喀什的東西。那一刻,我心裡似乎有什麼東西被喚醒……

石榴,作為喀什的特產,已經有兩百多年的種植歷史了。石榴在維吾爾語中被稱為"阿娜爾"。"阿娜"是母親的意思,在文學作品中,多用"阿娜爾"形容女性的窈窕美麗和心靈純美。所以,喀什姑娘穿的艾迪萊斯綢裙也是名副其實的"石榴裙"。

和南方的「奶茶」不同的是,喀什人的土飲品是石榴汁,走在大街小巷,總能看到鋪面上堆得滿滿的石榴,細細瞧一眼,石榴籽仿佛就要從果皮裡爆出來了一樣,石榴汁可以一杯一杯的買,也可以一公斤一公斤的買,老闆大叔把石榴放在半自動壓汁機的槽子裡,轉動搖把,石榴的汁水就順著槽嘴流出來了,鮮紅的色澤,酸甜的口感,只小喝一口,五臟六腑就有說不上來的通透。

說起喀什的美食,不得不提酸奶粽子,粽子作為傳統節慶食物之一,被喀什人民創新演繹。巴紮上的攤位上,一百來個粽子,整齊的擺放在一個直徑約50公分的鐵盤子裡。由於新疆不產竹子,包粽子的箬葉是用蘆葦葉替代的,經過蒸製後的粽子,剝開粽葉,用木勺在棕瓤上壓出淺槽,在包著葡萄乾和小棗的粽瓤上澆點蜂蜜和冰鎮酸奶,可不要小看這個過程,被冰鎮過的酸奶一澆,這粽子便既有葦葉的清香又有酸奶的甜酸了,而且,酸奶和蜂蜜還有消化的作用,可以讓糯米快速消化,不至於有強烈的飽腹感。

吃完酸奶粽子後,還可以再來一杯色如琥珀,口感醇香的卡瓦斯(土製啤酒),卡瓦斯是以山花蜜、啤酒花、穀物、漿果、白糖、黑糖等原料經多種乳酸菌、酵母菌複合發酵釀製的,其酒精含量只有1%左右,喝起來微苦卻又香甜。

千年古城,見證了大美新疆的發展。而喀什的點滴又怎能只是古城,花盆巴扎,酸奶粽子和石榴汁,看過九寨溝的四季美景,走過大理的蒼山洱海,唯獨忘不了的,想起來便熱淚盈眶的,還是喀什,它就像峨眉山的寺鐘,時時敲響我的心靈。真的,沒來過喀什,就等於沒來過新疆。

作者:李冰山。

編輯:詹   睿

校對:丁建成

審核:楊濤濤

現正式向廣大讀者徵稿

徵稿方向:參照本平臺以往發布稿件類型;

徵稿形式:可包括文字、圖片、視頻、音頻、h5、直播等。按稿取酬。

投稿郵箱:xj_shuohua@163.com

相關焦點

  • 喀什古城,晚上好!
    (點擊觀看視頻)很多去過喀什古城的人都說)(淡黃的燈光灑在古城的建築上)喀什古城不僅有樸素的民俗風情還充滿著很多年輕人喜歡的時尚「慢」生活(在咖啡館裡品嘗咖啡,等待夜幕的降臨)(喀什古城內的一家水吧)(喀什古城內的一家咖啡館)在這裡總會有很多不經意的瞬間告訴你生活溫柔且浪漫(喀什古城內的一家文創產品店)(喀什古城內一家客棧的小角落)(喀什古城內一家客棧的創意門牌
  • 古絲綢之路上唯一「活著」的千年古城,一磚一瓦都寫滿故事
    喀什老城,這個被稱為」活著的「古城,承載著千年的記憶。有人說:「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公元前128年,從大月氏返回的西漢特使張騫來到了喀什(當時稱為疏勒國)。他驚奇地發現,當時的疏勒城居然同中原的城鎮一樣,有著繁華的街道和店鋪。張騫的見聞被寫進了《漢書西域傳》。
  • 「四市升級直轄市」這種學術探討中,喀什為何能跟深圳並列
    而從歷史淵源來看,喀什又見證了兩千年的邊塞爭奪與王朝興衰。當時英國人和俄國人還賴在喀什扯皮,沒人勸得住這位一心向「死」的熱血歐洲青年,直到他在塔克拉瑪幹大沙漠中發現了樓蘭古城的遺址。喀什古城的牆上,印著這麼一句被廣為流傳的話:「沒來過喀什,就不算到過新疆。」敢於無視首府烏魯木齊,喀什並非狂妄。北疆最迷人的是景色,而南疆的珍貴之處就在於它的歷史。
  • 穿梭千年的愛戀,把一首情歌唱給你聽,古城悠悠時光匆匆
    哈嘍大家好,我是小夏,一個新疆姑娘,喜歡有故事的人,喜歡有故事的城,喜歡在古城的街巷裡,看時光留住的影子。去喀什古城景區,需要一個悠閒的下午、一片柔柔的陽光。古城有故事,而你有時間和心情。這裡東臨塔克拉瑪幹沙漠、西枕帕米爾高原、南抵崑崙山、北倚天山。喀什,扼守古絲綢之路南北兩道的交匯點,自古就是東西方文化交流和貿易的咽喉要道。
  • 1月3日晚將在電影頻道播出的《喀什古麗》有哪些看點?
    1月3日20時20分,輕喜劇愛情故事片《喀什古麗》將在CCTV-6電影頻道黃金檔首播。劇透來了,小編帶你走進該影片,了解該片有哪些看點?讓你提前感受不一樣的「新喀什」。
  • 《追風箏的人》:一本暢銷書的十年
    通過郵件,他結識了這本書的代理人錢德勒·克勞馥,又因《鹽之書》合作愉快,不久又得到第二本書:《追風箏的人》。上網一查,是關於兩個阿富汗少年的故事。那是2004年初,這個關於阿富汗的故事已經在美國出版,但還沒鬧出動靜。「聽起來很遙遠,自己也沒什麼感覺。」但看新聞報導說夢工廠買下了《追風箏的人》電影版權,「那就試試看吧」。什麼書能暢銷,譚光磊「完全沒概念」。
  • 1月3日晚將在電影頻道播出的新疆文旅大片​《喀什古麗》有哪些看點?
    
  • 一部好電影 · 《追風箏的人》
    今天,我想與大家分享的一部電影叫《追風箏的人》。淚眼模糊的感動中,這部電影讓我感受到了一個人的成長和一段質樸的友誼。電影以第一人稱的角度講述阿米爾在家鄉的童年故事和因政變偷渡到美國後的故事。阿米爾在童年有一個玩伴叫哈桑。哈桑是阿米爾家僕人阿里的兒子。哈桑是一個正直、淳樸和勇敢的人,他對阿米爾非常忠誠,經常站出來保護阿米爾不受其他人的傷害。
  • 《追風箏的人》觀影感悟
    ——題記《追風箏的人》就像是一盞明燈,點亮了人們的心。這個電影講述了一個少年成人之後為自己曾犯下的錯誤買單,並勇敢的面對曾經的人、曾經的事。主人公阿米爾與僕人的兒子哈桑原是一對非常友好的夥伴,可是在一次風箏比賽上,他們的命運被逆轉了。哈桑為了去追阿米爾割斷的風箏,而被人打了一頓暴打。雖然阿米爾目睹了整個悲劇的發生,但他並沒有出手相救,只留哈桑一人被折磨著。
  • 觀眾評影片《喀什古麗》「是新疆文旅一張靚麗的明片」
    
  • 胡賽尼三部曲之《追風箏的人》:還原了一個真實的阿富汗
    ——《追風箏的人》好久沒看過一部令人感動的電影了,前幾天看了一部在中國新疆喀什拍攝的國外電影——《追風箏的人》,看完後,內心五味成雜,更多的是感動,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更是讓人熱淚盈眶。後來得知《追風箏的人》是由同名小說改編後,我又去看了一遍原著小說,雖然電影在國際電影評分網IMDB上榮獲7.6分、豆瓣8.2分的好成績,但它略遜原著小說。
  • 幸福花開新邊疆|喀什古城舉辦入城儀式歡迎八方遊客
    天山網訊(文/圖 記者 郭玲 呂伊晗 仲兆豐)10月21日,喀什古城遊人如織,這個充滿濃鬱民俗風情的景區,對遊客有著強烈的吸引力。 一場喀什古城入城儀式點燃了來自全國各地遊客的激情。歡快的音樂,熱情的舞蹈,生動的故事歡迎前來的遊客。
  • 人生必看電影《追風箏的人》
    《追風箏的人》是派拉蒙公司於2007年發行的劇情片。該劇改編自卡勒德·胡賽(Khaled Hosseini)同名小說。由馬克·福斯特執導,赫立德·阿卜杜拉、阿託莎·利奧妮、肖恩·託布、薩伊德·塔格馬奧等人主演。影片講述了發生在兩個阿富汗少年阿米爾和哈桑身上的故事。
  • 你的害怕我的靠近:在喀什百年老茶館,遇見親愛的路人!
    這座茶館倍受外地遊客歡迎的重要原因除了歷史悠久外,還因這裡是奧斯卡提名電影《追風箏的人》的取景地之一。影片開頭阿米爾的父親和導師看風箏比賽的地方,就是這座百年老茶館。從北京到烏魯木齊、伊犁、庫車、再到喀什,初到新疆時的那種緊張與不安,早已被喀什的安寧祥和撫平。喀什古稱疏勒,古絲綢之路南北道在這個「玉石般的地方」交會。
  • 追風箏的人解說
    《追風箏的人》是由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裡面這是一部關於人性弱點被窺視及贖罪的電影,講述一段不平等的友情,以及關於這段友情的背叛與救贖。阿米爾從小很懦弱,被人欺負不敢反抗,父親說他缺點什麼。哈桑不用看天卻總能追到風箏,有人說他是看著風箏的影子在奔跑,阿米爾知道不是,哈桑就是知道風箏會落在哪。
  • 電影《喀什古麗》新疆首映 觀眾:視覺盛宴中感受「新喀什」
    電影《喀什古麗》在新疆喀什市舉行首映儀式。中新網新疆新聞10月21日電(胡嘉琛)21日,電影《喀什古麗》在新疆喀什市舉行首映儀式。新疆有俗語「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喀什地處新疆西南部,被譽為「古絲綢之路上的璀璨明珠」。作為新疆第一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喀什文化底蘊深厚。電影衛星頻道節目製作中心電影創作部副主任林麗寧說:「觀看完《喀什古麗》充滿激動感,作品超出預期。通過影片感受到了喀什人美、景美和文化之美。相信本片會成為喀什一張靚麗名片。
  • 《追風箏的人》這部電影有宿命論的味道
    如何評判一部電影值得一看,首先,它得有一個好故事,這個故事得凸顯出「人」,還得有一個大背景,也就是特定環境下的人,如何將這些人的關係聯繫起來,需要一個線索——風箏。讓我悲傷的是哈桑,他視阿米爾為兄弟,最好的朋友,他為了這個懦弱的小主人,他深愛的兄弟,為他追風箏,以致遭到阿塞爾的性侵,一個男孩對另一個男孩,我的內心的崩潰的,哈桑的內心更崩潰,但為了阿米爾,他獨自承受下這一切,他說「為你,千千萬萬遍」!
  • 告別絢麗多彩的十月,擁抱充滿希冀的十一月古城!
    告別絢麗多彩的十月,擁抱充滿希冀的十一月古城!>遇見秋天Give me an autumn時光荏苒如白駒過隙我們跟隨著秋天的腳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綜藝頻道播出,《唱響新時代》國慶特別節目走進正定專場演出。
  • 卡勒德·胡賽尼:追風箏的人
    1984年,胡賽尼高中畢業,申請到聖塔克拉拉大學念生物,畢業後在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醫學系就讀。1993年取得了MD(行醫執照)後,1996年在加州洛城的錫安山醫學院完成實習工作。□□□他的第一本小說《追風箏的人》問世後大獲成功,成為近年來國際文壇最大黑馬,獲得各項新人獎,並蟬聯亞馬遜排行榜131周之久,全球熱銷600萬冊,創下出版奇蹟。
  • 電影鑑賞:《追風箏的人》中的意識形態分析,長知識了!
    電影《追風箏的人》中的意識形態元素主要要變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從電影本身來說,《追風箏的人》作為一部好萊塢電影,從誕生之日起就帶有西方社會、美國社會、好萊塢三個環境的意識形態特徵。西方近百年工業文明的發展滋長了他們無論是在社會制度還是文化心理方面強烈的優越感,很多時候他們都喜歡以一種俯視憐憫的視角看待歐洲以外的範圍,任何事物都喜歡用哲學來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