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稀飯怎麼做成了「閩南亂燉」?

2020-12-25 北青網

    ◎澆米

    新近上映的《蕃薯澆米》是一部閩南色彩濃重,關係閩南文化的電影。年輕的導演葉謙是土生土長的福建人,作為服裝設計師正當紅,在設計方面也時常吸收故鄉獨特的文化元素與思路。創作首部劇情長片時,葉謙自然直接將鏡頭對準了故鄉的風景與人情。

    影片取景福建,講述了兩位鄉間老人的「閨蜜」情誼與生死相隔後的個人價值追尋。主演頗壓得住陣,分別是臺灣的兩位影后歸亞蕾與楊貴媚。二人扭轉口音重學當地方言,另外又費了不少功夫體驗生活,才算接近了農婦的角色設定。歸亞蕾所飾的寡婦林秀妹年過七旬,丈夫早逝,兩個兒子也都成家立業在外拼闖。與兒媳婦帶有距離的日常生活、無事操心也不被需要的孤單狀態,便是故事的起點。而楊貴媚所飾的賣菜姐青娥的離去,則讓林秀妹有了直面餘下人生、探索更多可能性的想法。

    片名「蕃薯澆米」對於同鄉人來說定然是親切異常的,稍作翻譯,這便是最普通、清淡的家常飯食——紅薯稀飯。「蕃薯澆米」是林秀妹性格與情感的標誌,更是這部電影提供給目標觀眾的心靈把手,直接引向了對故土的思憶。但影片的總體風格與創作特徵,卻與稀飯恬淡中的細微滋味不大相配,反而是將鄉野的樸實生活和民間的文化奇景進行了「亂燉」。觀眾愛不愛吃這口兒,就全賴於對食材本身是否眷戀了。

    「內地首部閩南語對白院線電影」,這組錙銖必較的描述或首現於片方的通稿中,媒體又常將之壓縮為「首部閩南語電影」,看似無差,卻漏掉了必要條件。以閩南語為語言載體的方言電影,被概括為「廈語片」,在中國電影史上可謂源遠流長,依學者統計,至少有兩百多部。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就已顯蹤」於大陸,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更由香港、臺灣傳播、發揚光大於東南亞華人的視野中。

    誕生於閩南文化中的《蕃薯澆米》,間隔大半個世紀,脈絡仍可接續當年的前輩。最突出的幾點可羅列於下:一是「婦女悲情」的題材情調;二是本地文化風俗的元素嫁接;三是傳統鄉村的原鄉意識。片中,秀妹與追求者阿水師共賞的戲曲《陳三五娘》,便是早期「廈語片」多次改編的女性題材民俗經典。

    「婦女悲情」之所以成為廈語片的重要特徵,當地現實生活的男女差異情況當然是最大的原因。《蕃薯澆米》雖然聚焦閩南當下,但家庭框架的約束和封建觀念的掣肘,仍然是劇中二位女性的苦惱來源。導演葉謙以當代視角改寫了悲情人物的設定與處境,將傳統的少女與新婦形象換為年逾七十的老年寡婦。林秀妹在家庭中的邊緣之姿、老年戀遭遇的牴觸,以及她仍需不斷勞作於鹽田、菜地之間的生活情境,與福建千百年來的女性形象異曲同工,不過又增添了老年關懷的次命題。而好友青娥的子女壓力、婚內暴力,乃至秀妹兒媳婦所面對的六合彩風波和與丈夫的疏離,都為這一題材主旨做了補充說明。《蕃薯澆米》試圖以細節梳理這諸多的頭緒,在窠臼中完成深度,卻極難成功。悲情之悲不到,細節本身只構成了影片對地方上保守人際關係的照搬全收。

    相比人物情感,《蕃薯澆米》編劇、導演思路上的核心考慮,更像是如何通過文化風俗元素的組合完成對原鄉精神的重召。說得更直白些,就是怎樣將那些具有閩南風味的關鍵元素拼盤,召喚觀眾的鄉愁和對閩南文化的欣賞。影片場景方面展示了村舍、田野、鹽場、海角的風光,在情節裡串連起了各種民間信仰的元素,如舍公、媽祖、阿土師,還有民俗儀式如喪葬、敬神;大至曲藝表演、小至花色頭巾,都在強調這鍋「閩南亂燉」的特色風味。

    這種風味顯然不是現實主義的,而是誇張的,正如秀妹與阿水師在三角梅邊踩水車一場戲,帶著鮮明的架空感和舞臺感,人物間或唱起的民謠,也同樣帶出一種半抽離的表演特徵。從頭到尾,影片面面俱到地拼湊著不同風味,也不忘引入一些與風味有違的元素。例如被臺灣人承包的集中生產蔬菜的大棚,對秀妹態度冷淡、埋頭電子遊戲的大孫子,沉迷於六合彩的兒媳婦,以及夜間收看的天線寶寶節目等,就都作為「異化」的代表,被加入進來反襯秀妹溫柔生活裡的原鄉含義。

    當然,創作思路不宜作為孰優孰劣的衡量對象。對閩南的關注、對原鄉的回望本身,已經是《蕃薯澆米》的特異所在。儘管其中包含的不是一種更具分量的回憶式的鄉愁,而是一種概念化的想像的鄉愁。但這種別樣的鄉愁,同樣誕生於一些人的目光,也將真實共鳴於另一些人的心靈。所以,這部電影躋身於文化背景相對單調的流水線製作裡,還是值得被它的目標觀眾所看到的。

    可令人不吐不快的是,影片即使作為青年導演的初創之作,仍顯得過於混亂和業餘,視聽設計放縱而毫無體系可言。《蕃薯澆米》作為電影藝術的創作,可以被直接判定為不合格。這並非是一部純樸、笨拙的以「看」來關切拍攝對象的電影,而是有著鮮明的「做」的痕跡的,但導演的介入、製作的融合又顯然是失敗的。

    在影片中,部分場景的調度或框取有著對藝術經典的模仿參照,但拍攝效果的控制、內在意義的填充則未能實現。以青娥偷菜的幾段戲為例,楊貴媚仿佛回到蔡明亮的片場,獨身一人在頗具形式感的燈火通明的大棚中,沒有敘事信息量、未能引發凝視、也不曾提出造型意涵,只是對情節的「擺拍」。更不要提其他段落對阿彼察邦的致敬了,當真差之千裡。

    許多人也提出了職業演員與素人演員在本片中的兼容問題。歸亞蕾與楊貴媚的勉力表演卻無功而返確實是本片的最大遺憾。但遺憾之外,這點錯漏實際上指向了一個更大更難卻往往被低估的問題:什麼是電影?什麼是電影藝術?本片的未全之處提醒我們,藝術電影不是一種學科經驗,更不是一種階層資源。今天的藝術電影可能存在文化窠臼,但沒有任何電影可以從文化窠臼裡生發出來。也就是說,當你想把一個人、一個故事、一個地方拍成電影時,你應該先試著想想清楚,什麼是電影。

相關焦點

  • 北高資訊丨回家過年,你吃過老家的紅薯稀飯嗎?
    陪父母吃碗紅薯稀飯文/林志勇
  • 本地民俗實錄:紅薯絲子和紅薯糰子
    ,就有百種味道,紅薯絲子和紅薯糰子都是其中一種做法一種味道。把紅薯洗乾淨,不用鏇皮,用大鐵剌子,直接在大紅盆裡剌,剌出的紅薯絲子,可直接放在大鍋箅子上蒸,也可加點水,搻(nuo音喏)一下,搻好的紅薯絲子再上鍋蒸,搻之後就可以得到一點紅薯澱粉,這個澱粉可以下到麵條鍋裡,可以和稀飯
  • 用紅薯做紅薯粉條超簡單,加點大米就能成功,做成酸辣粉條更好吃
    在我們農村老家,每年到了紅薯成熟的季節,家家戶戶都會做紅薯澱粉和紅薯粉條,而且一做就是很多,但是這樣就需要有一個足夠大的地方來晾曬,如果現在像住在樓房,不方便晾曬的,可以每次少做一點;紅薯粉相信大家都知道,紅薯粉就是紅薯澱粉,平時用處也是很多的,可以用來炸丸子,也能做成紅薯餅,還能做成紅薯粉條等等,現在外面買的紅薯粉不僅價格高
  • 減肥可以吃稀飯嗎 適合減肥期間的食物有哪些
    那減肥可以吃稀飯嗎?適合減肥期間的食物有哪些?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減肥可以吃稀飯嗎?說到減肥可以吃稀飯嗎這個問題,毫無疑問減肥期間是可以吃點稀飯的。首先稀飯的熱量很低,減肥期間適當吃點稀飯,一方面可以促進胃部活動,能夠加快食物的吸收和消化,另外一方面稀飯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喝點稀飯是可以為身體補充水分的,因此合理喝點稀飯還是不錯的。
  • 宿松農村又忙著挖紅薯、洗薯粉、做「紅薯片」!這些你還記得嗎?
    會將薯藤葉剁碎 做成豬食給豬吃 愛美的時候薯藤葉 也可以做成耳墜、項鍊 可以臭美一下午呢~
  • 奶香紅薯麵包
    某天晚上煮了紅薯稀飯,亨亨(小嗚)指著自己的勺子問:麻麻這個是什麼呀~~我說地瓜啊
  • 河南農民做紅薯澱粉,五斤紅薯出一斤粉,做成的疙瘩像元寶
    霜降過後,在河南農村的很多地方,人們又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收紅薯工作,儘管在一些地區紅薯已經消失在田間地頭,但在一些傳統的紅薯種植區域,農民的地裡還是保留了大片的紅薯地,此時的小麥已經播種,在一片蒼黃的大地裡,綠色的紅薯地格外顯眼。
  • 天冷了多吃紅薯,教你做紅薯餅,不加麵粉不加水,外酥裡軟鼓大泡
    導語:天冷了多吃紅薯,教你做紅薯餅,不加麵粉不加水,外酥裡軟鼓大泡!紅薯在我們這裡農村又叫它「地瓜」,記得小時候家裡冷,怕紅薯凍壞了,媽媽都會把紅薯裝成一袋袋放在炕上貯存,吃的時候拿出幾塊洗洗,或蒸或煮或烤,都十分美味!
  • 紅薯蒸熟加燕麥,烤一烤做成球,一款零廚藝的甜品教程
    紅薯蒸熟加燕麥,烤一烤做成球,一款零廚藝的甜品教程提到燕麥相信很多人都吃過,燕麥是很好吃也很有營養的一種食物,吃起來也方便。一般早上直接將燕麥煮好就能吃了,而且燕麥裡面添加的食材也很豐富,所以營養自然就很足了。
  • 紅薯粉絲怎麼鑑別真假 如何正確識別真正的純手工紅薯粉絲?
    紅薯粉絲怎麼鑑別真假 如何正確識別真正的純手工紅薯粉絲?時間:2018-10-13 19:1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紅薯粉絲怎麼鑑別真假 如何正確識別真正的純手工紅薯粉絲?
  • 紅薯變「金薯」,他把沒人看得起的紅薯做成一個千萬級的產業!
    在臺南,卻有這麼一個人,把這個最不起眼的行當,做成了一個價值數千萬元的連鎖產業。老人談起紅薯,總不免想起從前吃到怕的紅薯拌飯。紅薯的生命力強,而且具有豐富的營養,在物資缺乏的年代,它能填飽人們的肚子,更是窮苦人賴以維生的作物,可說是一種最貼近老百姓生活的食物。
  • 朱坤明:作為五穀雜糧的玉米,物美價廉營養豐富,熬稀飯真不錯
    玉米糝我一般都是買5斤左右,早上做稀飯,有時會做兩頓。我習慣在稀飯裡放點饅頭碎,小時候養成的習慣,很難改變,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 紅薯別再煮粥了,做成麵包暄軟香甜,大人孩子都愛吃
    紅薯別再煮粥了,做成麵包暄軟香甜,大人孩子都愛吃提起紅薯這個詞,人們腦海中浮現出的大多是香甜的烤紅薯,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天,手捧著一塊熱氣騰騰的烤紅薯,溫暖又享受的幸福感必定會油然而升。紅薯是冬天一定要貯存的食物,我家每到秋末,紅薯豐收的季節,都會買幾袋回來,放在陰涼處可以吃一個冬天呢。我家吃紅薯,最常用它煮粥喝,粥裡有了紅薯的香甜味道,越喝越愛喝。紅薯是營養豐富的粗糧,既可以當主食也能當零食。前段時間做過紅薯幹,外皮筋道耐嚼,裡面綿軟,香甜美味讓人回味無窮。
  • 紅薯和兩種粉做成水晶餅,香甜軟糯有彈性,女兒吃一次饞一次
    上周,我用紅薯和糯米粉澄粉做了紅薯水晶餅,紅薯水晶餅用了糯米粉有軟糯的口感,澄粉使得紅薯水晶餅的色澤很美,澄粉讓紅薯水晶餅吃起來爽口有彈性。澄粉又稱澄面、小麥澱粉。
  • 居家分享用紅薯做成的美味,軟糯香甜又營養,家中孩子特愛吃
    紅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應該是非常有營養的粗糧食材。雖然在日常菜餚之中,用紅薯做成的菜餚相對較少,而且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用來煲粥。但對於筆者來說,紅薯不僅可以做成可口的麵食,而且還能烹飪出好吃的甜食。就好比今天分享的這款紅薯糖不甩。它的主體原料就是用糯米粉,紅糖,紅薯三者搭配成的美食,口感方面可謂是軟糯香甜又營養。如果您對今天這款美味也有一定興趣的話,不妨來看看它是如何烹飪的吧,還望喜歡。【美食名稱】:紅薯糖不甩。
  • 紅薯別再蒸的吃了,和這些食材混合,做成炸丸子,一上桌全搶光了
    紅薯別再蒸的吃了,和這些食材混合起來,做成小球,上桌全搶光,而且無需油炸,家人吃更健康。一直喜歡紅薯,所以也會研究紅薯都怎麼吃,最近做了一款這個美食,感覺以前紅薯都白吃了,這是超級好吃,酥脆香濃,而且製作起來也非常的簡單快手,喜歡吃紅薯的小夥伴,千萬別錯過。
  • 浙源美食——紅薯渣粿
  • 分享| 我種的紅薯
    紅薯梗撕了皮,採了自產的小紅椒三十多顆紅薯就結了這些,大大小小所有紅薯的集體照這是用紫薯煮的稀飯,顏色有點像黑米煮的,挺香的
  • 凌冽寒冬,唯有紅薯可慰我心
    除了烤紅薯,人們還常常把紅薯蒸著吃或煮著吃,以代替部分主食。南方人習慣用大米、糯米搭配紅薯熬成紅薯粥,北方人則搭配大米或小米煮成紅薯稀飯,做法差不多,只是前者更濃稠。它們都有著紅薯特有的清甜,並且營養豐富,是很多家庭的日常早餐。生紅薯脫水而成的紅薯幹和紅薯泥曬制的紅薯片,是許多80、90後小時候愛吃的饞嘴零食,學習工作之餘來上幾片,補充滿滿能量。
  • 紅薯怎麼吃可以減肥
    核心提示:紅薯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食物,它口味佳,而且營養很豐富,所以說有很多人都比較喜歡吃紅薯,紅薯的做法有很多,比如熬粥、做菜、清蒸、烤紅薯等,味道都非常美味,但是對於減肥者來說,在飲食方面是要有所注意的是,那麼,紅薯怎麼吃可以減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