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自我》:一本書讓你了解從古希臘到文藝復興的西方人文藝術史

2020-12-22 廣州日報

以一本書摸清西方文化與西方人個性形成之源

梳理歐洲2100年人文主義發展史

《科克斯評論》年度好書 《書單》《出版人周刊》《圖書館期刊》星級書評。

《認識自我:從古希臘到文藝復興的西方人文藝術史》

作者:[意]英格麗·羅西裡尼

譯者:宇華,周希

出版社:未讀·思想家 天津人民出版社

為什麼荷馬史詩的主題是男人的自我成長?為何《神曲》出自但丁的狂妄自大?羅馬共和國的雕像體現了什麼政治思想?為何米開朗基羅死之前會把年輕的自己放在《創世》的畫面角落?

哥大藝術史權威學者沉澱多年,寫給大眾讀者的文化史入門力作,簡體版首度引進。

這是一本寫給大眾的西方文化史。「認識自我」這句格言,最早出現在希臘德爾斐的阿波羅神廟上,代表人類自我意識的啟蒙,直到2000年後的文藝復興時期乃至今天,都深深影響著西方文明的進程。西方人個性是如何形成的?西方文化是怎樣發展成今天的模樣?在本書中,哥倫比亞大學學者羅西裡尼探索了從古希臘、古羅馬到中世紀,再到文藝復興時期西方人文思想的發展過程,她以橫跨歷史、藝術和心理學的方法,引用大量藝術品,向大眾講解了自我與藝術、個人與歷史的關係,講述西方人「認識自我」的歷程。

【作者簡介】

英格麗·羅西裡尼 (Ingrid Rossellini)

哥倫比亞大學文藝復興史專家,生於藝術世家,是好萊塢女星英格麗·褒曼和義大利導演羅伯託·羅西裡尼的長女,對西方古典文化浸染多年。她在哥大取得義大利文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畢業後在哥大、紐約大學、哈佛、普林斯頓等高校任教。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孫珺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孫珺

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孫珺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戴雨靜

相關焦點

  • 新書|認識自我:追尋西方人文藝術的歷史進程
    而我們人類共同的歷史,同樣可以這樣表達:了解我們曾經是誰,仍是了解我們今天是誰的關鍵因素之一。難道我是在說:認識自我是一種心理指引,讓我們與真實的自我建立一種更有意義、更充實的關係?其實也沒錯,但絕對不是以過去傳統的方式。
  • 《大話西方藝術史》:用新奇有趣藝術故事串起一部西方極簡藝術史
    文藝復興運動是由哪個家族推動起來的?第一個給自己畫自畫像的畫家是誰?全世界流傳最廣的一幅畫是哪個?達利《記憶的永恆》靈感來自哪本書?這些新奇有趣的問題來自意公子《大話西方藝術史》,如果你是西方藝術史的入門者,相信這些問題一定會勾起你的興趣。
  • 書單|這5本書,淺白輕鬆有趣地讀懂西方藝術史
    所以,作為小白的我們還是需要學一點藝術史的,不要太精通,但一定要知道個大概。你也不想每次看到一幅畫或一個雕塑,就完全愣在那裡了,這樣你是會沒有女朋友的.你也不想辛辛苦苦去逛一趟美術館或博物館,面對自家娃的三連問,支支吾吾半天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這樣你會在娃面前相當沒面子的。
  • 《大話西方藝術史》:輕鬆入門西方藝術史,有趣、好玩又實用
    我們一直認為,"藝術"高不可攀,離我們生活很遠、很抽象難懂,但是意公子的這本《大話西方藝術史》通俗易懂、言語有趣,讓我們對西方藝術有了初步的了解,讓我們領略到了不同的美,離西方的藝術更進了一步。藝術的起源意公子的《大話西方藝術史》中講述的藝術的起源,是"巫術說",在西方這個觀點是比較主流的觀點。在上萬年前,在阿爾塔米拉洞窟中,有許多優質的壁畫,這些壁畫不是用筆和顏料畫的,而是用礦石畫的。
  • 李筠 | 為什麼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源頭?
    在古希臘文明中,人的地位很高,沒有匍匐在神的腳下,而且人是自信的、樂觀的,是自己的主人。現代西方是一個以人為中心的世界,這一特徵便是從古希臘沿襲而來的。以人為中心的古希臘為後世西方提供了模板、方向和精神家園。換句話說,從古希臘、古羅馬,經過中世紀,再到現代,西方兜了一個大圈子,又回到了以人為中心的世界。
  • 除了貢布裡希,還有哪些西方藝術史入門書值得一讀
    試問,你能在任何一本藝術史導論教材裡讀到葡萄牙藝術史嗎?瑞典藝術史呢?或者保加利亞藝術史?一個字都找不到。難道這些歐洲國家沒有藝術史嗎?不是這樣的。我之所以會注意到這一點,恰恰是因為近來在收集各國發行的藝術題材郵票時,發現了上述三國許多本土藝術家的作品,為什麼我在書本上還有(西方)博物館裡從來不曾見過它們呢?
  • 西方史綱:文藝復興只是文藝?
    實際上,從神本位到人本位的翻轉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宗教改革、國家崛起、社會崛起、市場崛起、科學興起、啟蒙運動、民主化這些大事件、大潮流都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這一翻轉大致經歷了五六百年時間,到19世紀才徹底完成,而它的起點就是文藝復興。
  • 李公明︱一周書記:走向跨越與交融的……藝術史研究
    從空間性、可視性到「無問西東」的跨文化視野和追蹤圖像中的事物,在我看來這一研究與寫作的發展不僅僅是問題意識的推進或如海登·懷特所說的歷史寫作的敘事構型的變化,而更是一種在微觀研究與宏觀思考之間積極建構整體性藝術史敘事的努力。
  • 乾貨放送|超詳細西方藝術史時間線(萬字長文整理)
    hello君叔又來了這幾天我翻遍全網整理了一份超詳細的西方藝術史時間線趕快收藏轉發起來吧還有中國藝術史和現代設計史的時間線接下來會陸續推送請大家關注君叔好了現在正式開始史前美術又稱「原始美術」。西方習慣把新石器末期到中世紀稱為古代,具體就是指公元前4000年(文字出現)到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主要包括美索不達米亞、埃及、希臘和羅馬的美術。美索不達米亞(即兩河流域)的雕塑,如巴比倫王國的「漢謨拉比法典」,亞述王國那些表現戰爭和狩獵的緊張場面、手法極為寫實、充滿激烈動態的浮雕。
  • 古希臘文明是偽造的?看完這本書,你就知道這種觀點多麼不值一哂
    在人文社科領域,凡是有些年頭的課程和理論,總是能在古希臘那裡找到它的源頭,希臘神話、城邦制度、雕塑建築、悲劇哲學……為人類社會的文明奠基,古希臘的榮光照耀著整個人類歷史,堪稱西方文明之源頭和典範。所以讓一個學者不「言必稱希臘」,那倒是很難的一件事。
  • 猶太人在文藝復興時期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猶太人在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傑出貢獻是西方學者的關注點,19世紀末史學家亨利希·格萊茨最先提出這一問題,並在著作《猶太史》中著重探討了文藝復興對猶太民族的影響和猶太人的貢獻。公元6世紀時,西方世界所有希臘學術和文化著作消失,教皇格裡高利曾痛苦記載說文化遭到了荒廢。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著作幾乎依賴於阿拉伯的流入,但並不是文藝復興出現就直接傳入,而是長期翻譯與積累的過程。猶太人就在這一環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11世紀中期西方世界就出現了翻譯熱潮,一直持續到14世紀。
  • 一套藝術史「學霸的筆記本」,圖解700年西方藝術
    你上學的時候的班級裡有沒有這樣一位學霸?他/她記的筆記可以說是清晰、全面,幾乎所有人都搶著借閱。尤其複習考試的時候,有這樣一個筆記本在手就不發愁了。 甚至到了現在,當我們學習藝術史的時候也不禁暢想:如果有這樣一本劃重點的筆記本該多好啊!
  • 楊冕個展:「二百六十萬個點和西方藝術史」在麓湖·A4美術館開幕
    12月19日,楊冕個展:「二百六十萬個點和西方藝術史」亮相麓湖·A4美術館1號展廳,做為A4美術館長期以來的學術研究方向——西南藝術生態研究個案之一,極富代表性。「二百六十萬個點和西方藝術史」由李傑策展,是藝術家楊冕在海外巡展後初次回到成都本地美術館開辦展覽,也是他CMYK西方藝術史系列的首次亮相。楊冕以特有的CMYK工作方法和視覺語言,為大眾帶來了13幅巨大尺寸的畫作。在這次展覽中,大眾可以在與畫作進行多維度的視覺解讀與對話、體驗CMYK帶來的視覺震撼的同時,暢遊藝術家進入的這段穿越藝術歷史的旅程。
  • 拉斐爾雅典學院與文藝復興對古希臘文化復興之間有哪些聯繫?
    2018-10-17 15:54:10 來源: 老牛科技 舉報   而文藝復興本就是對古希臘文化的一種傳承
  • 淺析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服飾文化與同時期明朝服飾的比較
    一、簡析哲學文化對文藝復興時期以及對明朝文化的影響當時文藝復興時期的服飾文化特徵,其實和其他文化現象也是一樣,簡而言之它們都受到了哲學思想的影響。這種讓人從盲目到理智的轉變,對明朝後期的人文歷史的發展產生了很深刻的影響。並且在歷史中,還間接的推進明朝的歷史文化發展。在文藝復興初期中,西方國家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當時在封建社會的內部逐漸形成。新加入進來的學者們都很嫌棄這種發展,所以摒棄了以前以基督教神學為重心的想法。古希臘還有羅馬的社會文化遺產他們也都當成了遺產進行著保護。
  • 古代西方藝術史著名人物,拉斐爾是誰,他有什麼成就和代表作?
    西方的歷史和東方歷史其實是一樣悠遠綿長的,尤其是西方古代藝術史,在世界上是非常著名的。 在西方國家的古代藝術史之中,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他就是拉斐爾。在西方藝術史之中,歐洲的文藝復興時期是西方藝術井噴的一個時代。
  • 《認識自我》:你是誰,就會做什麼事
    你是誰,就會做什麼樣事。其實有這樣的感慨,源自於最近看的一本書,叫《認識自我》,這本書是由英國的作家英格麗·羅西裡尼所著,是由宇華、周希翻譯的一本書。而這本書中,作者就告訴了我們認識自我的重要性,在書中,作者說:認識自我的基本含義,其實就是:由於你賦予生命的意義就是推動你行動的動力,所以當你在問自己該做什麼的時候,先問問,自己到底是誰?
  • 古典思想資源,如何推動了西方文藝復興?
    德國教育家奈塔摩爾於1808年創造了「humanismus」一詞,他強調在中學教育中重視希臘和拉丁經典。在此意義上,「人文主義」一詞被許多十九世紀的歷史學家用於形容文藝復興時期的學者,奈塔摩爾還提倡並確立了經典在學校課程中的核心地位。「humanismus」這一術語意味著古典教育的系統性和理想性。而「人文主義者(humanist)」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
  • 【線上直播】文藝復興盛期」古典風格「專題研究系列課程
    我們將拉斐爾稱之為古典的(classical),將倫勃朗稱之為經典的,將上世紀的復古設計也稱為古典的,對於「古典」一詞,往往泛泛而談之,殊不知在西方藝術史學上「古典風格」有著特定的指代和稱謂,在最早,它實際上被用來指古羅馬第一等級的貴族創作的文學,隨著歷史的演變,這種含有等級的成分漸漸削弱,在後來的發展中它逐漸固定為一種確定的風格,經常和古希臘伯利克裡時代的藝術,文化聯繫起來,因為它代表了最為完美健全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