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社會科學報關注我們
美國學者克裡斯特勒以研究文藝復興時期哲學思想而著名,其著作《文藝復興思想及其來源》(Renaissance Thought and its Sources)已經由四川大學梁中和教授組織翻譯完成,將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本報編發部分內容。
原文 :《文藝復興時期「人之尊嚴」的思想基礎》
作者 |克裡斯特勒/文 梁中和/編譯
圖片 |網絡
「人文主義(humanism)」是一個標籤,不同時代、不同的解釋傳統賦予了其不同的意涵。德國教育家奈塔摩爾於1808年創造了「humanismus」一詞,他強調在中學教育中重視希臘和拉丁經典。在此意義上,「人文主義」一詞被許多十九世紀的歷史學家用於形容文藝復興時期的學者,奈塔摩爾還提倡並確立了經典在學校課程中的核心地位。「humanismus」這一術語意味著古典教育的系統性和理想性。而「人文主義者(humanist)」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
人文主義的影響超出人文學的範圍
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並不是一種哲學傾向或體系,而是一種強調並發展某一重要但有限研究領域的文化教育綱領。這一領域的核心是一組學科,這些學科的核心關涉並不是古典學,也不是哲學,而是可以大體表述為一些經典文獻。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應該被理解為西方文化中修辭傳統的一個特殊階段。修辭學家提出要談論和寫作一切,而哲學家試圖思考一切,他們在提供具有普遍性的思維訓練這一主張上就一直是競爭關係。修辭與哲學之間的關係一直很複雜。
文藝復興時期學者的一項重要且已經被充分認識到的成就是,他們逐漸將當時已知的希臘文學翻譯成拉丁語,並將其引入西方思想的主流。可以說,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是一個西塞羅主義的時代。他作品中哲學與修辭的結合為人文主義者提供了一個理想典範,即雄辯與智慧的結合,這一理想典範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作品中隨處可見。
文藝復興時期仍是亞里斯多德時代
十三世紀以來,經院哲學的內容大部分以亞里斯多德的著作為基礎,並在十三世紀中葉,以正規的面貌出現在義大利。與此同時,人文主義也在發展。然而,這兩個傳統在兩個不同的學問中有著自己的領域和中心:人文主義的領域在語法、修辭、詩學以及某種程度上的道德哲學,經院哲學的領域在邏輯和自然哲學。文藝復興時期的亞里斯多德主義並沒有受到人文主義的新影響,並且,它牢牢控制著了大學中邏輯、自然哲學和形上學的教授職位,即使是道德哲學的人文主義教授,仍以亞里斯多德為基礎來繼續他們的演講。
西方學者從他們的拜佔庭老師那裡學習亞里斯多德的希臘原著。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利用他們對希臘語和文學不斷增長的知識,為亞里斯多德提供了新的拉丁語版本。亞里斯多德的《修辭學》在十六世紀成為人文主義修辭學家的重要文本。與此同時,通過人文主義者廣泛的傳播,《詩學》在十六世紀成為標準文本,引發了大量的批判性討論和寫作。而同一時期,他的《物理學》的影響被顛覆。
在十六世紀,亞里斯多德邏輯學中最高階的作品《後分析篇》較之前得到了更多關注,同時隨著植物學、動物學和自然歷史在當時的進步,對亞里斯多德生物學方面著作的研究也越來越多。蓬波納齊是亞里斯多德學派的傑出代表,他強調了一些非亞里斯多德主義的哲學思想,他認為,人類靈魂的不朽不能在理性或亞里斯多德的原則上得到證明。
從彼得拉克到布魯諾和伽利略,許多文藝復興時期思想家的著作都體現了對亞里斯多德權威的反抗,或者至少是對中世紀解釋者的反抗,這確實是一個反覆出現的特徵。只有在十六世紀,亞里斯多德主義的中心領域才開始受到攻擊,即自然哲學。而對亞里斯多德自然哲學的決定性攻擊來自於伽利略和十七世紀的其他物理學家。亞里斯多德的權威在文藝復興時期受到了出於不同方式和理由的挑戰,但它仍然很強大,尤其是在自然哲學領域。可以說,在許多方面,文藝復興時期仍然是一個亞里斯多德時代。
人的尊嚴概念受到關注
談到文藝復興時期人的尊嚴概念和它在宇宙中的地位時,彼特拉克、斐奇諾、皮科和蓬波納齊這四位作家共同構成義大利文藝復興早期的代表:他們都在萬物體系中給人類分配了一個重要的位置。這種對人的讚頌也決不是文藝復興的新發現。在某種程度上,古希臘思想可以說是以人為中心的。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開始之後,對人及其尊嚴的強調變得比前幾個世紀甚至古典時期更加持久、更具有排他性,也因此最終更具系統性。彼特拉克在他的論文《論自身及他人的無知》中強調對人的本質的認識。
斐奇諾和皮科與早期和當代人文主義之間有著相當緊密的聯繫。並且,他們是在一個發達的宇宙形上學系統中賦予了人獨特的地位,用人的形上學地位來定義和證明人的尊嚴。斐奇諾在《柏拉圖神學》中討論了人的尊嚴這一主題。而當我們談到皮科關於人的學說時,我們看到他在幾個方面遵循了他的老師斐奇諾的學說,但他也在一些重要方面進行了修改。皮科的演講以人的尊嚴為出發點。如果我們在純粹哲學的立場上將皮科與斐奇諾進行比較,那麼顯然,皮科支持斐奇諾關於人的普遍性以及享有其他生物天賦的觀點。
蓬波納齊屬於一個完全不同的學術傳統。蓬波納齊是理解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的一個關鍵,他表明,儘管亞里斯多德主義傳統受到了人文主義的攻擊,但它仍然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蓬波納齊對人類靈魂持有一種「自然主義」的觀點,他不相信靈魂的不朽性可以被理性證明。人類在聖靈的純粹智慧和動物的非理性靈魂之間佔據著中介位置。蓬波納齊則提出,道德美德的理想可以在此世實現。這一構想不僅維護了人的尊嚴,也為人類當下的現世生活賦予了內在意義。
上面提到的幾種代表了不同學問和哲學傳統的文藝復興時期思想家們都非常關心人的尊嚴和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問題。這些思想不僅本身很有趣,而且對後來的思想家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但即便在文藝復興時期,這一概念亦未得到普遍強調,反而受到了一些其他思想家,如改革派和蒙田的強烈反對。「人的尊嚴」這一概念很容易被誇大,相反的觀點也有被誇大的傾向(所謂「人死了」)。我們或許有理由再次強調人的尊嚴,以便恢復一種平衡。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711期第5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