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思想資源,如何推動了西方文藝復興?

2020-11-18 騰訊網

點擊社會科學報關注我們

美國學者克裡斯特勒以研究文藝復興時期哲學思想而著名,其著作《文藝復興思想及其來源》(Renaissance Thought and its Sources)已經由四川大學梁中和教授組織翻譯完成,將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本報編發部分內容。

原文 :《文藝復興時期「人之尊嚴」的思想基礎》

作者 |克裡斯特勒/文 梁中和/編譯

圖片 |網絡

「人文主義(humanism)」是一個標籤,不同時代、不同的解釋傳統賦予了其不同的意涵。德國教育家奈塔摩爾於1808年創造了「humanismus」一詞,他強調在中學教育中重視希臘和拉丁經典。在此意義上,「人文主義」一詞被許多十九世紀的歷史學家用於形容文藝復興時期的學者,奈塔摩爾還提倡並確立了經典在學校課程中的核心地位。「humanismus」這一術語意味著古典教育的系統性和理想性。而「人文主義者(humanist)」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

人文主義的影響超出人文學的範圍

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並不是一種哲學傾向或體系,而是一種強調並發展某一重要但有限研究領域的文化教育綱領。這一領域的核心是一組學科,這些學科的核心關涉並不是古典學,也不是哲學,而是可以大體表述為一些經典文獻。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應該被理解為西方文化中修辭傳統的一個特殊階段。修辭學家提出要談論和寫作一切,而哲學家試圖思考一切,他們在提供具有普遍性的思維訓練這一主張上就一直是競爭關係。修辭與哲學之間的關係一直很複雜。

文藝復興時期學者的一項重要且已經被充分認識到的成就是,他們逐漸將當時已知的希臘文學翻譯成拉丁語,並將其引入西方思想的主流。可以說,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是一個西塞羅主義的時代。他作品中哲學與修辭的結合為人文主義者提供了一個理想典範,即雄辯與智慧的結合,這一理想典範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作品中隨處可見。

文藝復興時期仍是亞里斯多德時代

十三世紀以來,經院哲學的內容大部分以亞里斯多德的著作為基礎,並在十三世紀中葉,以正規的面貌出現在義大利。與此同時,人文主義也在發展。然而,這兩個傳統在兩個不同的學問中有著自己的領域和中心:人文主義的領域在語法、修辭、詩學以及某種程度上的道德哲學,經院哲學的領域在邏輯和自然哲學。文藝復興時期的亞里斯多德主義並沒有受到人文主義的新影響,並且,它牢牢控制著了大學中邏輯、自然哲學和形上學的教授職位,即使是道德哲學的人文主義教授,仍以亞里斯多德為基礎來繼續他們的演講。

西方學者從他們的拜佔庭老師那裡學習亞里斯多德的希臘原著。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利用他們對希臘語和文學不斷增長的知識,為亞里斯多德提供了新的拉丁語版本。亞里斯多德的《修辭學》在十六世紀成為人文主義修辭學家的重要文本。與此同時,通過人文主義者廣泛的傳播,《詩學》在十六世紀成為標準文本,引發了大量的批判性討論和寫作。而同一時期,他的《物理學》的影響被顛覆。

在十六世紀,亞里斯多德邏輯學中最高階的作品《後分析篇》較之前得到了更多關注,同時隨著植物學、動物學和自然歷史在當時的進步,對亞里斯多德生物學方面著作的研究也越來越多。蓬波納齊是亞里斯多德學派的傑出代表,他強調了一些非亞里斯多德主義的哲學思想,他認為,人類靈魂的不朽不能在理性或亞里斯多德的原則上得到證明。

從彼得拉克到布魯諾和伽利略,許多文藝復興時期思想家的著作都體現了對亞里斯多德權威的反抗,或者至少是對中世紀解釋者的反抗,這確實是一個反覆出現的特徵。只有在十六世紀,亞里斯多德主義的中心領域才開始受到攻擊,即自然哲學。而對亞里斯多德自然哲學的決定性攻擊來自於伽利略和十七世紀的其他物理學家。亞里斯多德的權威在文藝復興時期受到了出於不同方式和理由的挑戰,但它仍然很強大,尤其是在自然哲學領域。可以說,在許多方面,文藝復興時期仍然是一個亞里斯多德時代。

人的尊嚴概念受到關注

談到文藝復興時期人的尊嚴概念和它在宇宙中的地位時,彼特拉克、斐奇諾、皮科和蓬波納齊這四位作家共同構成義大利文藝復興早期的代表:他們都在萬物體系中給人類分配了一個重要的位置。這種對人的讚頌也決不是文藝復興的新發現。在某種程度上,古希臘思想可以說是以人為中心的。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開始之後,對人及其尊嚴的強調變得比前幾個世紀甚至古典時期更加持久、更具有排他性,也因此最終更具系統性。彼特拉克在他的論文《論自身及他人的無知》中強調對人的本質的認識。

斐奇諾和皮科與早期和當代人文主義之間有著相當緊密的聯繫。並且,他們是在一個發達的宇宙形上學系統中賦予了人獨特的地位,用人的形上學地位來定義和證明人的尊嚴。斐奇諾在《柏拉圖神學》中討論了人的尊嚴這一主題。而當我們談到皮科關於人的學說時,我們看到他在幾個方面遵循了他的老師斐奇諾的學說,但他也在一些重要方面進行了修改。皮科的演講以人的尊嚴為出發點。如果我們在純粹哲學的立場上將皮科與斐奇諾進行比較,那麼顯然,皮科支持斐奇諾關於人的普遍性以及享有其他生物天賦的觀點。

蓬波納齊屬於一個完全不同的學術傳統。蓬波納齊是理解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的一個關鍵,他表明,儘管亞里斯多德主義傳統受到了人文主義的攻擊,但它仍然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蓬波納齊對人類靈魂持有一種「自然主義」的觀點,他不相信靈魂的不朽性可以被理性證明。人類在聖靈的純粹智慧和動物的非理性靈魂之間佔據著中介位置。蓬波納齊則提出,道德美德的理想可以在此世實現。這一構想不僅維護了人的尊嚴,也為人類當下的現世生活賦予了內在意義。

上面提到的幾種代表了不同學問和哲學傳統的文藝復興時期思想家們都非常關心人的尊嚴和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問題。這些思想不僅本身很有趣,而且對後來的思想家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但即便在文藝復興時期,這一概念亦未得到普遍強調,反而受到了一些其他思想家,如改革派和蒙田的強烈反對。「人的尊嚴」這一概念很容易被誇大,相反的觀點也有被誇大的傾向(所謂「人死了」)。我們或許有理由再次強調人的尊嚴,以便恢復一種平衡。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711期第5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焦點

  • 《認識自我》:一本書讓你了解從古希臘到文藝復興的西方人文藝術史
    《認識自我:從古希臘到文藝復興的西方人文藝術史》 作者:[意]英格麗·羅西裡尼 譯者:宇華,周希出版社:未讀·思想家 天津人民出版社羅馬共和國的雕像體現了什麼政治思想?為何米開朗基羅死之前會把年輕的自己放在《創世》的畫面角落?哥大藝術史權威學者沉澱多年,寫給大眾讀者的文化史入門力作,簡體版首度引進。這是一本寫給大眾的西方文化史。
  • 淺析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服飾文化與同時期明朝服飾的比較
    當時的文藝復興是從義大利開始的,因為當時因為中世紀初的十字軍侵襲。導致明朝打開了通往東西方的貿易往來,因為開創了新時代,所以當時義大利城市的佛羅倫斯、熱那亞都成為了當時貿易中心的核心城市,這裡為明朝帶來了產生資源,還有社會主義的資本萌芽的誕生。而且為明朝當時的新興資產階級的大商人和企業家,增添了不小的利益。而且還給銀行家帶來了財富,這是大家想像不到的。
  • 西方史綱:文藝復興只是文藝?
    實際上,從神本位到人本位的翻轉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宗教改革、國家崛起、社會崛起、市場崛起、科學興起、啟蒙運動、民主化這些大事件、大潮流都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這一翻轉大致經歷了五六百年時間,到19世紀才徹底完成,而它的起點就是文藝復興。
  • 猶太人在文藝復興時期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他們將這一時期的大量資料進行翻譯,推動文藝復興在不同國家的發展;研究及復興希伯來文化,參與這一時期的文化創作,增加了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繁榮。猶太人不僅精通阿拉伯語和希伯來語,還有很多人懂得拉丁文,所以他們成為了阿拉伯學者與西方學者交流溝通的渠道。 由義大利、西班牙、法國、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將希臘古典著作進行翻譯並傳到西方。據統計,13世紀猶太翻譯佔所有翻譯的40%,翻譯作品約200部,佔作品總數的30%。
  • 義大利文藝復興和北歐文藝復興比較
    導讀:文藝復興是指最早於13世紀末在義大利各城市興起,主要發生在14世紀~16世紀的一場資產階級的思想文化運動。文藝復興在人文主義思潮下主張「人權」反對「神權」,讚美人的尊嚴和創造力。文藝復興起源於義大利並對整個歐洲文化思想產生影響。藝術家們通過對古代藝術的研究學習,建立了科學的繪畫體系,建立了古典藝術的規範、擴展了藝術的表現內容,留下了豐富的建築雕刻、繪畫作品以及理論著作。但是文藝復興在歐洲各地因其引發的變化並非完全一致,這裡試比較義大利文藝復興與北歐文藝復興在繪畫、建築、雕塑上的異同。
  • 【線上直播】文藝復興盛期」古典風格「專題研究系列課程
    我們將拉斐爾稱之為古典的(classical),將倫勃朗稱之為經典的,將上世紀的復古設計也稱為古典的,對於「古典」一詞,往往泛泛而談之,殊不知在西方藝術史學上「古典風格」有著特定的指代和稱謂,在最早,它實際上被用來指古羅馬第一等級的貴族創作的文學,隨著歷史的演變,這種含有等級的成分漸漸削弱,在後來的發展中它逐漸固定為一種確定的風格,經常和古希臘伯利克裡時代的藝術,文化聯繫起來,因為它代表了最為完美健全的時代
  • 帶你認識巴洛克音樂丨西方古典音樂入門手冊(四)
    亨德爾《水上音樂》、《皇家焰火》西方古典音樂入門手冊丨第四章 認識巴洛克音樂
  • 中世紀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法國文藝復興有哪些特點?
    法國的文藝復興開始於15世紀末,繁榮於16世紀。15世紀下半葉,法國已有不少人開始注意對古典文化的研究,16世紀初出現了布戴·戴塔普爾·皮埃爾等法國第一代人文主義者,他們致力於古典作品的研究、考訂、整理和編輯工作。在繪畫、雕刻以及建築等藝術領域中義大利對法國的影響幾乎佔據了支配地位。
  • 高雅藝術進校園《西方早期音樂與文藝復興時期的魯特琴》主題講座...
    11月20日晚,高雅藝術進校園系列活動—《西方早期音樂與文藝復興時期的魯特琴》主題講座在昆明理工大學呈貢校區紅土會堂成功舉行,學校近千名師生參加活動。本次活動首先由雲南大學喻輝教授講解了西方早期音樂文化與魯特琴的樂器特色,之後播放了美國南佛羅裡達大學樂團演奏古典音樂的視頻,最後美國南佛羅裡達大學約翰.羅賓遜教授現場使用魯特琴演奏了數首古典樂曲。
  • 2020軍隊文職歷史學專業知識:簡談文藝復興與啟蒙運動
    下面是寧夏華圖整理的文藝復興與啟蒙運動,希望對大家複習歷史知識有所幫助。   一、文藝復興運動的背景與起源   13世紀末期,在義大利商業發達的城市佛羅倫斯,正在形成的新興資產階級中的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在復興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名義下發起了弘揚資產階級思想和文化的運動,他們提倡人文主義精神。
  •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景園林
    文藝復興運動是14世紀興起於義大利、15世紀以後遍及歐洲的,資產階級在思想文化領域中反封建、反宗教神學的運動,16世紀達到巔峰,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促進了希臘羅馬古典美學的再生。人文主義思想是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強調維護人的尊嚴,主張自由、平等和自我價值的實現,激發人們研究自然現象的熱情的同時,也改變了人們對自然和世界的認識。
  • 講座回顧 | 梁中和:文藝復興時期柏拉圖哲學的勃興
    在這一部分,梁老師介紹了柏拉圖主義在文藝復興時期興起的背景。首先,他簡述了拜佔庭的語言背景、文獻保存情況以及拜佔庭學派對古閱讀典作品的影響。隨著拜佔庭的政治局勢不穩,大量的學者逃往義大利,大批希臘的重要手稿也湧入西方國家。另外,當時大批希臘古典文本開始在佛羅倫斯和米蘭、威尼斯等地印刷,這也是文藝復興時期希臘學問傳播的重要原因。
  • 新時代的曙光:文藝復興運動的重要標誌之古典化的再生
    在經歷了一千多年宗教愚昧的壓迫和蒙蔽之後,這樣的思想大解放激活了先進人們的潛力,在文化的各個領域裡都產生了一批又一批創造力、意志力和想像力十分活躍、自我意識堅定、個性十分鮮明的「巨人」。他們多才多藝,熱情奔放,造就了科學技術、人文學術、造型藝術、文學以及建築的空前高漲,蓬蓬勃勃,充滿了生氣。
  • 古典音樂輕科普|那些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才作曲家們
    文藝復興是指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文化主張。因此,文藝復興著重表明了新文化以古典為師的一面,而並非單純的古典復興。如果不是因為這些偉大的文藝復興時期作曲家,其動搖、破發的音樂理念打開了音樂好奇心的大門,那麼我們今天所知道的古典音樂世界可能會大不相同。那文藝復興時期最著名的作曲家有哪些呢? 01 威廉·伯德(1543–1623) 威廉·伯德(William Byrd)也許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國作曲家。
  • 部隊文職基礎知識:西方文學之文藝復興_北京中公教育
    上期結束了中國文學講解,今天咱們繼續總結西方文學中的常見考點。談到西方文學,首先要提到的就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藝術成就,代表人物以文學三傑和美術三傑為主。其中文學三傑有: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美術三傑:達文西、米開朗琪羅、拉斐爾。但丁,跨世紀詩人,其代表作《神曲》也是中世紀的巔峰之作。除《神曲》外,但丁還著有《新生》、《詩集》等著作。
  • 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畫風各有什麼特色?
    文·段宏剛 文藝復興發生在14——16世紀,跟後來16世紀末期產生的「宗教改革」,以及17——18世紀出現的「啟蒙運動」,並稱為西方近代三大思想啟蒙運動,正是這三場運動接力發生,極大地推動了西方近代各行各業的全面發展,促使西方社會在18世紀以後迅速走上近代文明
  • 公元1520年代:文藝復興盛期的文化藝術
    本期提要14—16世紀的文藝復興是歐洲歷史上意義非凡的思想文化運動。在文藝復興盛期這個短暫的、卻最為輝煌的時代中,義大利產生了許多擁有驚人創造力的藝術家,例如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等,他們的藝術作品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文藝復興的特點。他們樹立了不朽的人文主義典範,為西方的藝術發展奠定了深遠的基礎。
  • 趙婉婷|音樂·經典·博物館——西方古典音樂「經典化」歷程
    「音樂廳博物館」原本是一個諷喻,以傳統博物館厚古薄今、了無生氣的負面形象來諷刺古典音樂會曲目一成不變的保守傾向。在人們印象中,音樂廳上演的節目多是大眾耳熟能詳之作,多集中於古典、浪漫時期代表作曲家的代表作品。西方音樂學界自20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關注這一現象,並因其對新音樂的壓制而多持否定意見。
  • 文藝復興運動的本質就是要推動用金權來控制一切!
    龍大講過西方偽歷史。原來不以為然,但是這一段時間好好研究了一下,再好好對比張維為教授的演說,感覺很多事情確實被西方洗腦了!       他們的文化復興其實就是東學西進,是那些基督教徒把中國元朝明朝文化傳導了過去的。龍蛇起陸 :那已經不是基督教徒了,尋找東方的是共濟會!
  • 「中國思想」與「西方哲學」:我們如何實現兩種不同傳統之間的對話?
    從古希臘先哲口中的「邏各斯(理性、邏輯或語言)」和「努斯」(精神、靈魂或心靈),到康德《什麼是啟蒙》一文中所說的:「必須永遠有公開運用自己理性的自由,並且唯有它才能帶來人類的啟蒙」,理性毋庸置疑地推動了整個西方文明——理性的可普遍化原則構築了社會的規則與法律;理性的計算推理功能是科學探索的必要條件;理性的化繁為簡屬性為人類衣食住行帶來了極大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