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

2020-12-21 楚非聖

呂不韋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權當拋磚引玉,歡迎大家發表自己的不同看法)

(一)

朋友問了我一個問題:呂不韋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我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所以不禁沉吟起來。

喜歡中國歷史的人都對呂不韋不陌生,但是呂不韋在普通民眾中的知名度卻很小,不少人或許都不知道他是什麼人。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二)

呂不韋是衛國濮陽人,他是戰國末年陽翟的一名大商人,據說是姜子牙(呂尚)的第二十三世孫。他往來各地,低買高賣,積累了千金的家產,可以說是富甲一方。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遇到了在趙國當人質的秦國公子異人(後來改名子楚,也就是秦始皇的父親),於是就有了「奇貨可居」這個成語。呂不韋似乎不甘心只當一個商人,他用盡家財,多方運作,終於讓公子異人回到了秦國並被孝文王(秦始皇的祖父)立為太子。孝文王去世以後,公子異人繼位,史稱「秦莊襄王」。

呂不韋被拜為相國,封文信候。莊襄王去世以後,繼位的秦始皇年紀還小,尊呂不韋為相邦,稱他作「仲父」(古人對父親的大弟的尊稱)。那時呂不韋可謂權勢燻天,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直到秦始皇長大,呂不韋被嫪毐集團所牽連,這才跌落塵埃。(《史記·呂不韋列傳》)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三)

呂不韋對秦國有哪些貢獻?最重要的就是幫助秦莊襄王繼承了王位。雖然呂不韋的動機不純,是為了「澤被後世」(《戰國策·秦五》),但是莊襄王若非呂不韋,只怕早已死在趙國,更談不上後來的秦始皇。

其次是政治上的作為。呂不韋作為相國,對於穩定和發展秦國功不可沒。再次是軍事上的功績。他帶兵攻取周國、趙國、衛國土地,分別設立了三川郡、太原郡和東郡。最後是文化上的成就。他主持編纂了《呂氏春秋》,史稱「雜家」。(本文並不討論呂不韋的功績,因此點到即止。)

(四)

忠臣和姦臣是相對立的。世界上沒有百分百的忠臣,也沒有百分百的奸臣,正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個道理。如果一個臣子「忠」的部分遠大於「奸」,那麼他是忠臣。如果「奸」的部分遠大於「忠」,那麼他是奸臣。當然,依照封建倫理道德來看,所謂的「忠」和「奸」都是相對於皇帝而言的。最大的「忠」就是對皇帝絕無二心,並且要做到「君要臣死,臣不死是為不忠」。(封建社會三綱)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五)

從先前所列舉出來的呂不韋的主要事跡和功績,再結合封建社會判斷忠奸的標準,我們來探討一下呂不韋到底是忠還是奸?對於秦國而言,呂不韋無疑是功臣、權臣、忠臣。呂不韋雖然功高權重,但是從未挑戰過王權,更難得的是對皇帝忠心不二,無論是莊襄王在位還是秦始皇即位。即使秦始皇后來把呂不韋流放到蜀郡,呂不韋也沒有絲毫不臣之舉,反而在途中飲鴆自盡了。

呂不韋不像曹操那樣囂張跋扈,更沒有「挾天子而令諸侯」。他也不像霍光那樣扶植親信、黨同伐異,功高震主。呂不韋自始至終都很知足,對秦國對秦始皇父王矢志不渝。他唯一的「奸」或許就是和趙太后(趙姬)有染。可以這樣說,秦始皇要是沒有呂不韋這樣的相國這樣的忠臣,能否坐穩王位都是未知數!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六)

倘若武斷地說「呂不韋是忠臣」,那麼這句話又是不客觀的——他實際上也是一個「奸臣」。因為呂不韋對秦國、秦始皇父子而言可以說是忠臣,但是他對周室和衛國而言卻是不折不扣的奸臣、貳臣、叛臣!

呂不韋是衛國人,卻率領秦軍攻掠了衛國的土地,殺害了衛國的民眾,衛國人恐怕都對他恨之入骨。即使以現在的觀點來看,呂不韋的所作所為也是當之無愧的「衛奸」、「叛徒」行徑。

在秦國沒有一統天下之前,周室雖然衰微沒落,但是名義上還是天下的「共主」,周天子名義上還是天下人的「君父」。秦國雖然強大,名義上卻是周室的諸侯國,秦王名義上還是周室的臣子。而呂不韋不僅攻打周室,而且徹底滅了東周。從封建倫理道德來看,這種行為不可饒恕,呂不韋自然難逃「亂臣賊子」的罵名。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七)

所以我的結論很有趣:呂不韋既是「忠臣」也是「奸臣」,這是特定歷史時期、特定倫理道德所決定的。這也印證了歷史辯證法,任何事物都是對立統一的,不可能存在所謂的「絕對」。

因此,不要輕易給他人下結論,也不要輕易相信他人的評價——人的思想觀念不同會導致對事物的理解不同,人的階級立場不同又會導致價值理念不同。

(全文完。本文系原創作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呂不韋為什麼要自盡?《大秦賦》呂不韋歷史原型是忠臣嗎
    《大秦賦》趙佾前往秦國遊說呂不韋赴趙對付秦國,各國見狀也紛紛派使臣去拜訪呂不韋,最後呂不韋在家中飲鴆自盡,歷史也是如此,有的人肯定好奇呂不韋為什麼要自盡?難道只有死才能解決所有問題?呂不韋歷經三朝,還沒看到秦國一統天下的壯景就死了,著實有點遺憾。
  • 韓侂胄是忠臣還是奸臣?
    不過,認為韓侂胄是忠臣,是志在恢復的抗戰派的,還是大有人在。近代史學家鄧之誠指出,韓侂胄並「不盡如宋史所詆」;說韓侂胄是權奸誤國,「不免門戶道學之見。」(《中華二千年史》)其實,早在當時,著名的詞人周密就在《齊東野語》裡提出異議:侂胄「身殞之後,眾惡歸焉;然其間是非,當未盡然」。對宋史的觀點,即韓侂胄是奸佞之說,首舉質疑。
  • 大秦賦呂不韋是好人還是壞人 大秦賦呂不韋算是忠臣嗎
    《大秦賦》中為大家呈現的是會是一個真實的呂不韋。人若有人性,便不能以好壞來區分,只有童話故事裡才會簡單地說,你是壞人,他是好人,呂不韋是一個非常精明的人。  呂不韋聰明,能運籌帷幄,懂得審時度勢,但同時也有普通人的欲望,貪戀權利、錢財以及美人。
  • 清朝權臣鰲拜,到底是奸臣還是忠臣?康熙為何要將其制服
    最後鰲拜在韋小寶和康熙的設計之下給捉住了,同時也被軟禁起來了,但歷史上的真正鰲拜到底是怎麼樣的?真的是一個奸臣嗎?真像金庸小說《鹿鼎記》裡看到的那樣嗎?歷史上,康熙還是動用了所有力量設計抓住了鰲拜,同時也給他羅列了30條大罪,許多人都會覺得鰲拜抄家滅族已經是註定了,但是康熙並沒有這麼做,他不但沒有殺了鰲拜,還把他軟禁起來,不過鰲拜的家產還是充公了。
  • 大秦賦:得知秦王的真正計劃,呂不韋落下幾滴淚,說明他不是奸臣
    而更讓《大秦賦》中呂不韋吃驚的是,鄭貨告訴他,嬴虞和嫪毐勾結,意圖謀反,這個信息瞬間讓呂不韋明白了一切,當初呂不韋想要誅殺嬴虞,但是關鍵時刻被秦王派人救下,秦王為何知道嬴虞自己的府中?同時嬴虞曾經大喊,自己是大王的人,這一切雖然並未引起呂不韋足夠的注意,但是現在呂不韋想通了。
  • 從曹雲金口中的奸臣到郭德綱口中的忠臣孝子,欒雲平變遷史
    十多年前,欒雲平還是曹雲金口中的奸臣,而現在,郭德綱介紹欒雲平時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這是我的愛徒,德雲社的忠臣孝子。3曹雲金想要演出而不得,就是當年在微博上怒發要清理德雲社的奸臣,說我要演出,我師父都同意了,但是德雲社的奸臣不讓。這個奸臣指的就是欒雲平。
  • 高力士是忠臣還是奸臣
    而不少學者認為,歷史上的高力士不但不是奸臣,反而忠心耿耿,並為開元盛世做出過貢獻。貴族出身年少入宮 高力士原名馮元一,說起來也是一位貴公子。他的曾祖馮盎曾任高州總督,受封耿國公;他的父親馮君衡世襲祖上軍功,擔任潘州刺史。貴族出身年少入宮 高力士原名馮元一,說起來也是一位貴公子。
  • 暴君當朝,奸臣當道——韓國情色電影《奸臣》
    《大長今》等等,這部《奸臣》視角很特別,主角是燕山君時代的奸臣任崇載。朝鮮老牌演員千浩振出演了任崇載的奸臣老爸任士洪,看過他出演的《六龍飛天》中朝鮮李氏王朝的開創者李成桂英明神武的形象在這部電影中變成了阿諛奉承的小人,給我的感覺反差還是蠻大的。
  • 袁崇煥到底是誤國奸臣,還是千古忠臣?聽聽乾隆帝是怎麼說的
    關於袁崇煥的歷史評價,一直都兩極分化嚴重,有人說他是忠臣名將,也有人說他是反賊漢奸。那真正的袁崇煥,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
  • 真實的呂不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劇中的他一心為了秦國的未來,為天下一統而費盡心力,最後不惜以死明志,可謂秦國之忠臣。但歷史上的呂不韋卻沒有獲得如此高的評價。司馬遷在其列傳後評論稱其為孔子口中的「聞」者,即表面施行仁義,內心卻與之相違背,並且還毫無自覺之人,而東漢大儒馬融說這就是佞人。司馬遷之後的古代史學家也大多對呂不韋給予批評。
  • 曹雲金口中的「奸臣」,郭德綱嘴中的愛徒,欒雲平到底何許人也?
    但殊不知,就在十年前,欒雲平還是曹雲金口中的「奸臣」。曹雲金一度打著「清君側」的旗號,讓郭德綱將欒雲平「清」出德雲社。所謂的「清君側」就是清除君主身旁的親信、奸臣,而他嘴裡的這個「奸臣」正是欒雲平。十年前是曹雲金口中的「奸臣」,十年後是郭德綱嘴中的忠臣孝子與愛徒,口碑兩極化的欒雲平到底是何許人也?他為何會成為曹雲金的障礙,又如何成為郭德綱的愛徒?他何德何能能在眾多徒弟們中脫穎而出?
  • 千古一帝的千古一謎:秦始皇到底是誰的後人,呂不韋還是子楚?
    今天要討論的不是這個,而是千古一帝的贏政到底是不是正宗的秦性血統?還是呂不韋跟趙姬生下的私生子呢?,然後一邊傳播贏政並非秦國血脈,而是呂不韋與趙姬所生的「野種」。呂不韋將她贖身,收入了自己府中,趙姬便成為了呂不韋的妻妾,常伴在呂不韋左右,對她很是寵愛,而且她水性楊花,在異人離世後,一直糾纏著呂不韋,呂不韋生怕贏政不開心,才介紹嫪毐給趙姬解悶,誰知道直接就生下了兩個男孩,所以呂不韋跟趙姬肯定有一腿,古時候的科技不發達很難鑑定是不是親生的!
  • 徐庶一生推薦兩人:一位忠臣,一位奸臣,結果都成三國重量級人物
    徐庶一生推薦兩人:一位忠臣,一位奸臣,結果都成三國重量級人物 導語:在三國前期湧現了很多謀士,他們算無遺策,然而算來算去,都沒能幫助自己的主公統一天下,最終弄了個三國鼎立的局面。可是有一個人,他雖然沒有出過多少主意,也沒有過多的存在感,可是他卻做了其他謀臣做不到的事情。
  • 呂不韋:立定國之功卻不知急流勇退,他是忠臣但非賢臣
    上一篇我們說到投資鬼才呂不韋將萬貫身家壓在了秦國王位上,在他助秦異人登上王位後,便被秦莊襄王以「立下定國之功」為由封為丞相。當上丞相的呂不韋終於算是夙願達成,他一身的才華和謀略也終於有了施展的平臺。這個時候,呂不韋和秦莊襄王一合計,直接來了個反間計,離間了信陵君和魏王,於是這場戰爭就以最小的代價結束了。這個時候,呂不韋的能力得到了秦國朝臣的認可。
  • 她生的嬴政到底是呂不韋,還是異人的孩子?
    這可是呂不韋的小妾呀,而且呂不韋也很喜歡趙姬,當他聽到異人給他討要女人的時候,他還是很生氣的。 所以,他還是把趙姬送給了異人! 事實上這個時候呂不韋的心思,已經全部花費在異人身上,畢竟他想要幫助異人當上秦王,只要他能夠當上秦王,呂不韋的投資將會獲得巨大的回報。 一個女人,對於呂不韋來說真的是不算什麼的。白居易不是說過嗎?商人本就是重利輕別離呀!
  • 劉備駕前十大忠臣能臣純臣:關羽張飛是忠臣,諸葛亮趙雲是什麼?
    我們可以說曹操曾經是個忠臣,劉備是個口頭上的忠臣,孫權從頭到腳都不是忠臣。同樣道理,有很多人可能是忠臣,但能力卻差得很遠,他們鬥不過曹操,看不破劉備,也管不了孫權,只能算「爛忠厚沒用」。咱們今天就以劉備手下的十大重臣為例,也把他們分成忠臣能臣純臣三類,這其中關羽張飛自然是忠臣,而諸葛亮趙雲算什麼,就值得深思了,至於龐統法正,似乎也不好評價。
  • 「衣帶詔」背後的秘密:董承、劉備,誰是漢獻帝的忠臣?
    劉備受恩深重,對漢獻帝也是竭忠盡智,一群漢室的「忠臣」也很積極,只是曹操太壞,極度多疑,劉備想出外帶兵,只好裝老農,沒想到曹操還是說他是英雄,試探他,所以,他才編了瞎話,騙出了許都。說實話,《三國演義》這段故事中的邏輯漏洞太多了,劉備在曹操眼皮子底下上躥下跳地和漢獻帝勾連,這麼個漢賊,怎麼會容忍他?
  • 《大秦賦》多面呂不韋,到底是奸佞還是好人?
    劇中的呂不韋由段奕宏飾演,他憑著對人物形象的深度把握,把呂不韋豐富的內心世界多角度地向我們呈現出來,當呂不韋所扶持的嬴異人突然從質子變成君王,段奕宏只用一個表情就表現出了呂不韋心中的波濤澎湃。與其說這個鏡頭在表現呂不韋投機成功後的喜悅,倒不如說這是呂不韋作為一個政客的形象,其實是鐵板釘釘的醜惡。
  • 《大秦帝國》足足3年後終於迎來收官,但他卻因為是奸臣差點辭演
    >其中,除了張魯一飾演的秦始皇嬴政備受關注之外,另一位重要的角色熱度也一直不曾減弱,該角色就是段奕宏飾演的呂不韋但在古裝劇方面,段奕宏的表演經驗還是比較豐富的,曾經成功出演過《楚漢傳奇》忍受胯下之辱的韓信,令人印象深刻。
  • 安史之亂的爆發,離不開他的推波助瀾,玩弄權術的奸臣李林甫
    自古以來,一個國家的繁榮離不開忠臣良將的輔佐,假如把一個國家比作房子,忠臣就是房子的棟梁,支撐起了國家的繁榮與發展。當然與忠臣良將對立的就是奸臣,玩弄權術殘害忠良,奸臣與忠臣有史以來都是勢不兩立的死對頭,他們就像事物的兩個對立面,宋朝的嶽飛與秦檜,清朝的和珅與紀曉嵐等等,我們今天說的就是唐朝大奸臣李林甫,他在朝為相的19年,間接促進了安史之亂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