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權臣鰲拜,到底是奸臣還是忠臣?康熙為何要將其制服

2021-02-08 零度也玩車

許多人都看過金庸老先生的作品《鹿鼎記》,同時也對那個白鬍子老頭鰲拜記憶深刻,韋小寶和康熙為了殺了鰲拜,不惜動用了全部的力量。

最後鰲拜在韋小寶和康熙的設計之下給捉住了,同時也被軟禁起來了,但歷史上的真正鰲拜到底是怎麼樣的?真的是一個奸臣嗎?真像金庸小說《鹿鼎記》裡看到的那樣嗎?

歷史上,康熙還是動用了所有力量設計抓住了鰲拜,同時也給他羅列了30條大罪,許多人都會覺得鰲拜抄家滅族已經是註定了,但是康熙並沒有這麼做,他不但沒有殺了鰲拜,還把他軟禁起來,不過鰲拜的家產還是充公了。

康熙剛上位的時候,鰲拜專權。既然有專權的能力和實力,那鰲拜肯定也為清王朝做了許多貢獻,那歷史上的鰲拜是忠臣還是奸臣,他為清王朝到底做了哪些貢獻?

一、鰲拜對清王朝的貢獻

1、鰲拜對皇太極忠心耿耿

鰲拜曾是皇太極的一個部下,皇太極對抗多爾袞的時候,鰲拜出力最多,多次救皇太極與危難,還發誓要跟皇太極生死一處,可見當時的皇太極對鰲拜也是特別的重用。

2、力保順治登基

皇太極去世之後,作為太子的順治,很多地方都遭到了多爾袞的欺壓,但是鰲拜仍然不惜一切力量,力保順治當皇帝,而且還在順治面前發誓,要一生為主,生死與共。

3、為清王朝出生入死

當時的皇太極跟多爾袞動不動就兵戎相見,所以戰場上的鰲拜也非常的勇猛,不但殺敵無數,而且還多次救了皇太極的性命。

後來他跟武英郡主去攻打明皮島,但是因為地形易守難攻,他倆便請命,即使是死了也要攻下明皮島,如果攻不下,就不回來了,後來鰲拜運用智謀,很快就攻下了明皮島。

4、保順治被多爾袞革職

鰲拜動用了全部的力量,最後讓順治順利當了皇帝,但同時也惹到了多爾袞,你是他多次被多爾袞革職,差點就問斬了,但是他依舊對順治忠心耿耿。

5、松錦之戰

當時的錦州是明朝最重要的軍事重地,而且地位特別的突出,錦州之南,有一處松山城,如果清軍入關,一定會經過錦州。

1641年,鰲拜奉命攻打錦州,他很快攻佔了錦州,自此以後明朝就徹底的敗了,鰲拜也成了較高地位的人。

6、西充之戰

清軍入關之後打敗了李自成,準備開始對付大西軍,1946年年初,鰲拜為主帥進攻大西農民軍,鰲拜身先士卒,很快將農民軍給擊敗了。

之後他又繼續深入,肅清了四川的農民軍。在這次戰役中,鰲拜當屬頭功,所以回國後,順治給他的地位就越高了。

二、鰲拜晚年專權

1、順治去世

鰲拜答應順治專心輔政順治帝去世的時候,便想好了要讓三皇子玄燁當皇帝,同時也要讓鰲拜成為輔政大臣,於是順治死了之後,鰲拜就在順治靈前發誓,一定要專心輔助。

2、鰲拜殺死蘇克薩哈

當時作為康熙輔政大臣的一共有4位,蘇克薩哈也是其中的一位,但是蘇克薩哈曾經是多爾袞的部下,於是朝裡的許多人都瞧不起他。

而且在朝堂之上,他常常跟鰲拜吵架,於是鰲拜就給蘇克薩哈強加了一個罪名,殺死了蘇克薩哈,同時也走上了專權的道路。

3、鰲拜專權

在四位輔政大臣當中,鰲拜位列之首,而且資格也是最老的一個,一生當中建立了許多軍功,於是他便瞧不起8歲的康熙,善權自重,把許多人都不放在眼裡,開始專權朝政。

三、康熙對鰲拜下手

1、鰲拜開始打壓別人

鰲拜這一生過慣了被人打壓的日子,康熙繼位後,他突然發現他也可以去打壓別人,而且這種感覺讓他特別的膨脹,甚至不把康熙放在眼裡,架空了康熙的權利,甚至開始肆無忌憚。

2、鰲拜輕視康熙

對於8歲的康熙,鰲拜從來沒有把他當回事,但是鰲拜卻不想造反,便處處為難康熙,同時也輕視了康熙的能力。

3、康熙對鰲拜動手

康熙忍了鰲拜這麼久,於是在1969年終於對鰲拜下手了,那天鰲拜召見康熙來自己的書房,康熙把地點同時也設在了自己的書房,把自己的親衛安排在書房的各處。

鰲拜一進來,親衛就立馬對鰲拜動手,鰲拜防不慎防,被康熙的親衛摔倒在地上,鰲拜也只能束手就擒。

4、軟禁鰲拜

康熙念鰲拜是輔政大臣,就沒有殺他,只是給他羅列了30條罪狀,鰲拜的家產全部充公,把鰲拜軟禁起來了,鰲拜的所有黨羽也全部革職,同年,鰲拜死在了禁所裡。

學而知史吧總結:

對於皇太極和順治來說,鰲拜就是一個大大的功臣。但在康熙在位期間來說,鰲拜的權力越來越大,野心也越來越膨脹,開始專權,就不算是一個忠臣了。

人都會變的,面對金錢和權力的時候,能控制住得特別少,鰲拜因為沒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最後也難逃被康熙除掉的命運。

相關焦點

  • 呂不韋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
    呂不韋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本文純屬個人觀點,權當拋磚引玉,歡迎大家發表自己的不同看法)(一)朋友問了我一個問題:呂不韋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我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所以不禁沉吟起來。(四)忠臣和姦臣是相對立的。世界上沒有百分百的忠臣,也沒有百分百的奸臣,正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個道理。如果一個臣子「忠」的部分遠大於「奸」,那麼他是忠臣。如果「奸」的部分遠大於「忠」,那麼他是奸臣。當然,依照封建倫理道德來看,所謂的「忠」和「奸」都是相對於皇帝而言的。
  • 班布爾善只是跟從鰲拜,最後康熙囚禁鰲拜,為何卻殺了班布爾善?原因很簡單
    在康熙擒鰲拜之後,康熙只是將鰲拜圈禁起來,其兒子、弟弟、侄子都沒有受到太大牽連,但是對於鰲拜的黨羽班布爾善卻處以了極刑,康熙將班布爾善賜死,且其子孫也受到牽連,為什麼康熙對為首的鰲拜都能寬容,卻對其黨羽班布爾善如此殘酷呢?
  • 鰲拜被康熙扳倒後,為啥又給他平反?鰲拜的人生履歷中透露出真相
    中國人對鰲拜的形象記憶大多源自文學藝術作品的塑造,而在眾多文學藝術作品中,鰲拜的形象幾乎都是負面的。在金庸先生的筆下,他一直都是野心之人的代表,為了成功上位而不折手段,如果你看過《鹿鼎記》,那麼就一定會記得鰲拜曾經的奸臣形象,但歷史上的鰲拜真的如此嗎?
  • 康熙恨鰲拜,但是為何最終也沒能殺死鰲拜?
    電視劇《鹿鼎記》裡面少年康熙和鰲拜的爭鬥佔了不小的篇幅,但是到底鰲拜做了什麼,讓康熙想要出掉鰲拜?朝堂之上的恩怨只有一個理由,那就是權力!康熙初登皇位,鰲拜當時是四大輔臣之一,實際上他的權力相當於攝政王,大小事都要經過鰲拜的批准,在政事上康熙沒有一點權力,所以康熙恨鰲拜。
  • 鰲拜究竟是忠是奸?扳倒他後,康熙為什麼饒他不死
    年少的康熙皇帝計擒鰲拜之後,往鰲拜的頭上扣了三十條罪名,其中第一條中就包含藐視朕躬這四個字,剩下的有好一部分都是數落他拉幫結派、工作作風強橫、不守工作流程、不守臣子本分、阻塞言路等等,說白了就是專政、不尊重自己。咋一看,一個臣子欺君如此,確實應該查辦。但就此認定他是奸臣卻有失公允,鰲拜應該算是個過於囂張的權臣。
  • 鰲拜死於專權還是被康熙維權強殺,歷史上真正的鰲拜是忠還是奸?
    哈嘍,這裡是老李,以後老李每天都會帶大家說一些歷史問題,那麼感興趣的小可愛就可以點擊下關注喲,那今天小編說的是鰲拜死於專權還是被康熙維權強殺,歷史上真正的鰲拜是忠還是奸?小編收集了一下歷史資料,接下來給大家說一下。
  • 班布爾善只是跟從鰲拜,康熙囚禁鰲拜,為何卻一定要殺班布爾善
    只是說他一直黨附鰲拜。在鰲拜被康熙囚禁後,大臣們議定班布爾善有二十一條大罪,最終康熙判處他絞刑。問題來了,班布爾善不過是鰲拜的手下而已。正所謂「擒賊先擒王」,康熙對主犯鰲拜只是囚禁,為什麼卻嚴厲處置作為從犯的班布爾善呢?再說了,班布爾汗還是愛新覺羅家族的人呢,他是努爾哈赤的孫子,算起來,還是康熙的堂叔。康熙對待「外人」尚且很寬容,為何對待自家人,卻那麼殘忍呢?
  • 班布爾善作為康熙的「親生」皇叔,為何心甘情願成為鰲拜的馬仔!
    可是班布爾善在鰲拜亂權的時候卻是起到過很大的作用,當然這個作用要打「引號」,因為班布爾善是跟著鰲拜混的。可是班布爾善卻又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皇族,全名叫愛新覺羅·班布爾善。追源論始,這事還得追到大清的第一任皇帝,當然那時候也不叫皇帝,創始人清太祖努爾哈赤十幾個兒子,第六個兒子叫塔拜。
  • 蘇克薩哈為什麼與鰲拜非要鬥個你死我活?有一個矛盾根本難以調和
    後來,鰲拜把持政權,一紙狀書羅列了蘇克薩哈二十四條罪名,將其告到了康熙皇帝那裡。康熙帝原本想搭救蘇克薩哈,但是礙於鰲拜的勢力,只能順從鰲拜的意思,犧牲了蘇克薩哈。其結果就是:蘇克薩哈整個族人都被誅殺了,還包括鰲拜的女兒。鰲拜連自己的女兒都沒有顧及,這足以看出鰲拜是多麼急於剷除蘇克薩哈。蘇克薩哈與鰲拜的主要矛盾還是在土地問題上。
  • 鰲拜私殺顧命大臣,康熙卻給他加官進爵,學者:不如此,玄燁必死
    一次朝會上,鰲拜說:「蘇克薩哈乃是大奸臣,心懷叵測,希望陛下將其正法」,康熙帝無奈,一時半會說不出話來,鰲拜見此,是好不開心,是甩袖揚長而去,鰲拜到家,自作主張,私自將其殺害,好歹人家也是先帝託孤大臣。
  • 鰲拜的權勢有多大,為什麼被年僅14歲的康熙制服了
    康熙制服鰲拜這個事情,更像是孝莊太后的一場營銷活動,目的是為了給年輕的孫子玄燁打造一個睿智勇敢的人設。鰲拜真有那麼強嗎?放眼幾千年歷史上的權臣,鰲拜不要說比不上王莽、曹操、宇文泰、楊堅、郭威、趙匡胤、朱棣、多爾袞這些人,就連董卓這樣的,鰲拜也是完全不如。
  • 鰲拜明知康熙對付他,手裡握有40萬重兵,為何不敢在紫禁城造反?
    康熙帝雖然很早就登基了,但是手中並沒有什麼權力,一直受到鰲拜的幹涉。所以,康熙帝一直都在找機會除掉他。其實,鰲拜心裡也清楚,隨著康熙皇帝的不斷成長,以後定會想辦法對付他。最後的結局,想必大家都知道,鰲拜被康熙帝擒拿。那麼鰲拜手握重兵,為什麼不選擇在紫禁城造反呢?首先,造反有風險。鰲拜手中到底有沒有40萬重兵呢?
  • 鰲拜權傾朝野手握40萬大軍,為什麼康熙擒鰲拜後沒有對他處斬?
    鰲拜,一個複雜的人物,在我們的影視劇裡,似乎喜歡把鰲拜演成一個奸臣,亦或是一個有造反之心的野心者,但是真正的鰲拜是否真的如影視劇裡醜化的那樣呢?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如果鰲拜真的如同影視劇裡所演的那樣,是個權傾朝野手握40萬大軍的風雲人物,為什麼康熙不處斬他以絕後患呢?
  • 韓侂胄是忠臣還是奸臣?
    不過,認為韓侂胄是忠臣,是志在恢復的抗戰派的,還是大有人在。近代史學家鄧之誠指出,韓侂胄並「不盡如宋史所詆」;說韓侂胄是權奸誤國,「不免門戶道學之見。」(《中華二千年史》)其實,早在當時,著名的詞人周密就在《齊東野語》裡提出異議:侂胄「身殞之後,眾惡歸焉;然其間是非,當未盡然」。對宋史的觀點,即韓侂胄是奸佞之說,首舉質疑。
  • 康熙王朝:康熙與鰲拜第一次正面交鋒,估計是尿褲子了
    彈,彈,彈交鋒中。「兩面針」班博爾善班博爾善,這個名字具有很強的諷刺意味,跟他的名字相反,此人並不善良。原來班博爾善早就成了鰲拜的走狗。此言一出,那些督撫們一致指責舒克沙哈結黨營私,擾亂朝綱。康熙問:遏必隆,你有什麼話說。作為四個輔助大臣的他,戰戰兢兢:微臣覺得鰲拜有委屈,舒克沙哈又罪。而索尼在一旁表示藥喝完了,撐不住了,要退堂。
  • 孝莊不愧是大清第一功勳,為了扳倒鰲拜,直接安排康熙與索尼聯姻
    上期我們說到,朝堂之上遏必隆臨陣脫逃,老索尼裝聾作啞,蘇克沙哈又成事不足,現如今整個朝堂都成了鰲拜的天下,年少的康熙最終還是無力控制局面,只好下令逮捕蘇克沙哈,下場之後康熙心有怒火,執意要將鰲拜捉拿歸案,但此時孝莊太后也正好回宮,詢問康熙今日同朝議政的結果如何。
  • ​班布爾善只是跟從鰲拜,康熙囚禁鰲拜,為何卻一定要殺班布爾善?
    若是沒有鰲拜的賣命,順治很難登基,很難坐穩皇位,而康熙也不可能接過老爸的帝位。鰲拜的這一份功勞,順治心裡一直記著,他病死前委任鰲拜為四大輔臣之一,就是對鰲拜功勞的最大肯定。因為蘇克薩哈為了迎合康熙,與鰲拜較勁,贏得一個賢臣的名號,這只是鰲拜倒臺後,政治宣傳的結果。其實在當時,鰲拜和蘇克薩哈之爭,在當時人看來僅僅只是八旗內部的利益之爭。鰲拜是鑲黃旗的代言人,蘇克薩哈是正白旗的代言人,兩人只是爭奪利益才掐架,沒有上升到要篡康熙皇位的地步。並且鰲拜殺蘇克薩哈,也並無不妥。
  • 班布爾善是鰲拜手下的人,為什麼康熙只囚禁了鰲拜,卻要把他殺了
    他暗地裡培訓了一批善於摔跤的少年,等到覺得時機成熟的時候,他就把鰲拜獨自叫進了皇宮中,最後這幫少年把鰲拜給抓住了。抓住鰲拜之後,康熙就向天下人宣布了他三十多項大罪,不過康熙當時還是在鰲拜之前為大清立下了無數的戰功,只是將他囚禁了起來。
  • 鰲拜的家該不該叫鰲府,真實的鰲拜究竟什麼樣?
    周星馳版電影《鹿鼎記》截圖,擒拿鰲拜據法國傳教士白晉記載,當時鰲拜請求覲見康熙,讓康熙看他為救康熙祖父皇太極而留下的傷疤。結果,累累傷痕和對上兩代皇帝的功績,終於使他保住了性命。康熙也確實念及鰲拜資深年久,屢立戰功,且無篡弒之跡,遂對他寬大處理,免死禁錮。其黨羽或死或革。不久,鰲拜在禁所死去。
  • 幫助康熙擒鰲拜的少年,最後結局如何?韋小寶:康熙是好皇帝
    康熙是千古一帝,鰲拜也不是奸臣,對康熙皇帝來說,鰲拜應該算是侵犯皇權的權臣。康熙皇帝雄才大略、勵精圖治,開創康熙盛世,在康熙皇帝一生中發生過不少重要的大事,比如智擒鰲拜、三藩之亂、雅克薩和準噶爾戰爭、統一臺灣。而今天來聊聊康熙帝智擒鰲拜以及如何對待那些「布庫少年」,是不是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