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布爾善這個人大家可能很陌生,也許僅有的印象也是在《康熙王朝》中留下的。可是班布爾善在鰲拜亂權的時候卻是起到過很大的作用,當然這個作用要打「引號」,因為班布爾善是跟著鰲拜混的。可是班布爾善卻又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皇族,全名叫愛新覺羅·班布爾善。追源論始,這事還得追到大清的第一任皇帝,當然那時候也不叫皇帝,創始人清太祖努爾哈赤十幾個兒子,第六個兒子叫塔拜。塔拜和努爾哈赤第八個兒子皇太極是親兄弟,但是由於各種原因,塔拜混的不好,庶出的身份導致爵位不高,到死也只混了一個三等輔國將軍。塔拜的第四個兒子就是班布爾善,班布爾善和順治那是堂兄弟。
大清入關,順治當皇帝那幾年,班布爾善說實話那是混的不錯的。繼承了老爹打下來的爵位,又有仗可以打,接著立軍功。很快班布爾善就成為了輔國公。雖然公爵比將軍提高了很多,但是作為皇親國戚,這點爵位滿足不了班布爾善。可是天下平定了,沒有軍功可以建立,再想爬估計很困難。最可惜的事情發生了,康熙五年,班布爾善犯了事情,一下子被康熙拿了爵位。我靠這能幹嗎,辛辛苦苦、起早貪黑掙的這點家產就這麼被霍霍了,班布爾善對康熙、對皇族、對皇太極這一支血脈徹底寒了心。當時索尼病危、遏必隆已經被鰲拜收服,蘇克薩哈被抄家滅門,朝廷幾乎成了鰲拜的朝廷。那沒說的,班布爾善直接選擇投靠鰲拜,當時投靠鰲拜簡直就成了最大的風口,感覺誰都擋不住鰲拜一黨起飛了,班布爾善走向人生巔峰也就差一步。班布爾善非常聰明,鰲拜的幕僚人不少,也不儘是酒囊飯袋,班布爾善在這群人中的智慧確是超群的。以至於鰲拜對班布爾善言聽計從,有任何問題都是先和班布爾善溝通,尋求解決方案。鰲拜對班布爾善也不差,讓班布爾善領侍衛內大臣拜秘書院大學士,皇家警衛班,正兒八經的正一品。
其實鰲拜的狗腿子訥謨一直就有點疑心班布爾善,為什麼皇親國戚的班布爾善這麼死心塌地的跟著鰲拜鬼混。愛新覺羅真的完蛋了,他有什麼好處呢?只是鰲拜一直重用班布爾善,他也不敢找茬,畢竟人輕言微。班布爾善在鰲拜府密謀過很多事情,比如說談到怎麼對付康熙,班布爾善居然讓大家一人在手心裡寫一個字,然後當著鰲拜的面大家一起打開。那當然了,當著鰲拜的面,誰敢亂寫,九個人都寫了一個死字。一套騷操作居然把所有人都綁上了賊船,再想下船那可不容易。據說只有泰必圖當時在左手寫了個死字,想想覺得不妥,又用左手在右手手心寫了一個隱字。但是翻開的時候,泰必圖還是不敢翻開右手,老老實實的翻開了左手。再比如班布爾善還參與了蘇克薩哈抄家一案,蘇納海、朱昌祚、王登聯被砍頭一案,索府刺殺康熙一案,假傳聖旨給鐵丐吳六一等等,幾乎鰲拜幹的壞事全都有參與。
班布爾善和鰲拜的蜜月期很長,直到鰲拜被擒住的當天,班布爾善的本來面目才露出來,訥謨擔心的事情還是確確實實的發生了。班布爾善私下培養了很多自己的黨羽,很多事連鰲拜都不知道。鰲拜被擒當天發生了很多事,起先鰲拜一黨是在乾清宮準備趁著上朝的時候動手,結果鰲拜被康熙先騙到了毓慶宮見駕,康熙在毓慶宮布置了很多所謂布褲少年,鰲拜最終是被這些少年制服的,此處不細談。乾清宮卻只留下了訥謨和班布爾善、濟世等,等鰲拜一前往毓慶宮,班布爾善立刻翻臉,將訥謨拿下。可笑的是鰲拜給班布爾善的領侍衛內大臣就是皇宮的城管,總管防務,利用職務之便,乾清宮早就布滿了班布爾善的人。至此訥謨才知道班布爾善原來一直在等鰲拜和康熙的決戰,掏空鰲拜勢力,等著收拾毓慶宮的殘局,自己君臨天下。細節略過,最後是吳六一帶著大兵進宮收拾了這一夥亂臣賊子,其實當時情況是十分兇險的,最後康熙就剩吳六一這支奇兵了,幾乎是可以說是險勝。康熙給班布爾善等一夥下的最後一道諭旨:阿附權勢、結黨營私、表裡為奸、擅作威褔,罪在不赦,蓋令正法,前前後後總結了二十一條大罪。有意思的是康熙卻饒了罪魁禍首鰲拜死刑,只是圈禁。當然並非康熙仁慈,不搞死鰲拜是有原因的,這個疑問有機會給大家深挖一下。但是康熙對這個堂叔下手卻如此之狠,子孫後代全部都從皇族宗室剔除,當然又恢復成為閒散宗室是後話了。
康熙為什麼一定要弄死自己的親堂叔呢?我總結的以下幾點:
1. 阿附鰲拜,處處搞事情,搞死那麼多忠臣,這點肯定是必死的原因之一。班布爾善不死,天下臣工心寒。
2. 其實康熙給過班布爾善一次機會,提醒過班布爾善要站對位置,可是班布爾善卻裝糊塗,顧左右而言他。康熙看清楚他反叛的嘴臉,即使不是真心侍奉鰲拜,這個人絕對是能威脅到自己的皇位的。3. 班布爾善作為皇族,還是有一定的威懾力的,振臂一呼還是有豬油蒙了心的人跟上的,這種人留著必是一個威脅。4. 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點,班布爾善是皇族哎,一個皇族給奴才當奴才,愛新覺羅的臉面碎了一地。康熙憤怒,殺了他還不洩憤,子孫後代都不能再姓愛新覺羅氏,為什麼,丟人呀。5. 還有一點,班布爾善和鰲拜都是旗人,都殺了怕惹怒旗人,不殺又不足以平民憤。鰲拜因為某些原因不能被殺,那隻好班布爾善衝鋒陷陣了。對於康熙來說,這種政治平衡恰好妙到毫巔,恩威並濟,順帶加強了皇權。即使是皇親國戚,班布爾善必死無疑。這就是班布爾善的故事,拿著一手好牌卻打的一塌糊塗。雖然他有他的理由,但是走錯路了,就得自食惡果,即是天命更是人禍。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收穫,點個讚或關注吧!或者點「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