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布爾善作為康熙的「親生」皇叔,為何心甘情願成為鰲拜的馬仔!

2021-02-13 定格者

班布爾善這個人大家可能很陌生,也許僅有的印象也是在《康熙王朝》中留下的。可是班布爾善在鰲拜亂權的時候卻是起到過很大的作用,當然這個作用要打「引號」,因為班布爾善是跟著鰲拜混的。可是班布爾善卻又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皇族,全名叫愛新覺羅·班布爾善。追源論始,這事還得追到大清的第一任皇帝,當然那時候也不叫皇帝,創始人清太祖努爾哈赤十幾個兒子,第六個兒子叫塔拜。塔拜和努爾哈赤第八個兒子皇太極是親兄弟,但是由於各種原因,塔拜混的不好,庶出的身份導致爵位不高,到死也只混了一個三等輔國將軍。塔拜的第四個兒子就是班布爾善,班布爾善和順治那是堂兄弟。

大清入關,順治當皇帝那幾年,班布爾善說實話那是混的不錯的。繼承了老爹打下來的爵位,又有仗可以打,接著立軍功。很快班布爾善就成為了輔國公。雖然公爵比將軍提高了很多,但是作為皇親國戚,這點爵位滿足不了班布爾善。可是天下平定了,沒有軍功可以建立,再想爬估計很困難。最可惜的事情發生了,康熙五年,班布爾善犯了事情,一下子被康熙拿了爵位。我靠這能幹嗎,辛辛苦苦、起早貪黑掙的這點家產就這麼被霍霍了,班布爾善對康熙、對皇族、對皇太極這一支血脈徹底寒了心。當時索尼病危、遏必隆已經被鰲拜收服,蘇克薩哈被抄家滅門,朝廷幾乎成了鰲拜的朝廷。那沒說的,班布爾善直接選擇投靠鰲拜,當時投靠鰲拜簡直就成了最大的風口,感覺誰都擋不住鰲拜一黨起飛了,班布爾善走向人生巔峰也就差一步。

班布爾善非常聰明,鰲拜的幕僚人不少,也不儘是酒囊飯袋,班布爾善在這群人中的智慧確是超群的。以至於鰲拜對班布爾善言聽計從,有任何問題都是先和班布爾善溝通,尋求解決方案。鰲拜對班布爾善也不差,讓班布爾善領侍衛內大臣拜秘書院大學士,皇家警衛班,正兒八經的正一品。

其實鰲拜的狗腿子訥謨一直就有點疑心班布爾善,為什麼皇親國戚的班布爾善這麼死心塌地的跟著鰲拜鬼混。愛新覺羅真的完蛋了,他有什麼好處呢?只是鰲拜一直重用班布爾善,他也不敢找茬,畢竟人輕言微。班布爾善在鰲拜府密謀過很多事情,比如說談到怎麼對付康熙,班布爾善居然讓大家一人在手心裡寫一個字,然後當著鰲拜的面大家一起打開。那當然了,當著鰲拜的面,誰敢亂寫,九個人都寫了一個死字。一套騷操作居然把所有人都綁上了賊船,再想下船那可不容易。據說只有泰必圖當時在左手寫了個死字,想想覺得不妥,又用左手在右手手心寫了一個隱字。但是翻開的時候,泰必圖還是不敢翻開右手,老老實實的翻開了左手。再比如班布爾善還參與了蘇克薩哈抄家一案,蘇納海、朱昌祚、王登聯被砍頭一案,索府刺殺康熙一案,假傳聖旨給鐵丐吳六一等等,幾乎鰲拜幹的壞事全都有參與。

班布爾善和鰲拜的蜜月期很長,直到鰲拜被擒住的當天,班布爾善的本來面目才露出來,訥謨擔心的事情還是確確實實的發生了。班布爾善私下培養了很多自己的黨羽,很多事連鰲拜都不知道。鰲拜被擒當天發生了很多事,起先鰲拜一黨是在乾清宮準備趁著上朝的時候動手,結果鰲拜被康熙先騙到了毓慶宮見駕,康熙在毓慶宮布置了很多所謂布褲少年,鰲拜最終是被這些少年制服的,此處不細談。乾清宮卻只留下了訥謨和班布爾善、濟世等,等鰲拜一前往毓慶宮,班布爾善立刻翻臉,將訥謨拿下。可笑的是鰲拜給班布爾善的領侍衛內大臣就是皇宮的城管,總管防務,利用職務之便,乾清宮早就布滿了班布爾善的人。至此訥謨才知道班布爾善原來一直在等鰲拜和康熙的決戰,掏空鰲拜勢力,等著收拾毓慶宮的殘局,自己君臨天下。細節略過,最後是吳六一帶著大兵進宮收拾了這一夥亂臣賊子,其實當時情況是十分兇險的,最後康熙就剩吳六一這支奇兵了,幾乎是可以說是險勝。

康熙給班布爾善等一夥下的最後一道諭旨:阿附權勢、結黨營私、表裡為奸、擅作威褔,罪在不赦,蓋令正法,前前後後總結了二十一條大罪。有意思的是康熙卻饒了罪魁禍首鰲拜死刑,只是圈禁。當然並非康熙仁慈,不搞死鰲拜是有原因的,這個疑問有機會給大家深挖一下。但是康熙對這個堂叔下手卻如此之狠,子孫後代全部都從皇族宗室剔除,當然又恢復成為閒散宗室是後話了。

康熙為什麼一定要弄死自己的親堂叔呢?我總結的以下幾點:


1.  阿附鰲拜,處處搞事情,搞死那麼多忠臣,這點肯定是必死的原因之一。班布爾善不死,天下臣工心寒。

2.  其實康熙給過班布爾善一次機會,提醒過班布爾善要站對位置,可是班布爾善卻裝糊塗,顧左右而言他。康熙看清楚他反叛的嘴臉,即使不是真心侍奉鰲拜,這個人絕對是能威脅到自己的皇位的。3.  班布爾善作為皇族,還是有一定的威懾力的,振臂一呼還是有豬油蒙了心的人跟上的,這種人留著必是一個威脅。4.  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點,班布爾善是皇族哎,一個皇族給奴才當奴才,愛新覺羅的臉面碎了一地。康熙憤怒,殺了他還不洩憤,子孫後代都不能再姓愛新覺羅氏,為什麼,丟人呀。5.  還有一點,班布爾善和鰲拜都是旗人,都殺了怕惹怒旗人,不殺又不足以平民憤。鰲拜因為某些原因不能被殺,那隻好班布爾善衝鋒陷陣了。對於康熙來說,這種政治平衡恰好妙到毫巔,恩威並濟,順帶加強了皇權。即使是皇親國戚,班布爾善必死無疑。

這就是班布爾善的故事,拿著一手好牌卻打的一塌糊塗。雖然他有他的理由,但是走錯路了,就得自食惡果,即是天命更是人禍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收穫,點個讚或關注吧!或者點「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康熙王朝:班布爾善為什麼支持鰲拜,反對康熙?
    第51期話題:班布爾善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為什麼支持鰲拜,反對康熙?
  • 班布爾善只是跟從鰲拜,最後康熙囚禁鰲拜,為何卻殺了班布爾善?原因很簡單
    在康熙擒鰲拜之後,康熙只是將鰲拜圈禁起來,其兒子、弟弟、侄子都沒有受到太大牽連,但是對於鰲拜的黨羽班布爾善卻處以了極刑,康熙將班布爾善賜死,且其子孫也受到牽連,為什麼康熙對為首的鰲拜都能寬容,卻對其黨羽班布爾善如此殘酷呢?
  • 班布爾善只是跟從鰲拜,康熙囚禁鰲拜,為何卻一定要殺班布爾善
    只是說他一直黨附鰲拜。在鰲拜被康熙囚禁後,大臣們議定班布爾善有二十一條大罪,最終康熙判處他絞刑。問題來了,班布爾善不過是鰲拜的手下而已。正所謂「擒賊先擒王」,康熙對主犯鰲拜只是囚禁,為什麼卻嚴厲處置作為從犯的班布爾善呢?再說了,班布爾汗還是愛新覺羅家族的人呢,他是努爾哈赤的孫子,算起來,還是康熙的堂叔。康熙對待「外人」尚且很寬容,為何對待自家人,卻那麼殘忍呢?
  • 班布爾善是鰲拜手下的人,為什麼康熙只囚禁了鰲拜,卻要把他殺了
    班布爾善並不是一個普通的人,努爾哈赤是他的爺爺,按輩分來說的話,康熙還要喊他一聲叔叔呢!知道了班布爾善的身份之後,很多人就會納悶,像他這樣一個身份高貴的人,為何會心甘情願地在鰲拜手下做事?康熙又為什麼要把自己的叔叔給殺掉呢?那就要從班布爾善的背景說起了,他的父親是努爾哈赤的兒子中最沒有影響力的一個,而且也並沒有做出什麼重大的貢獻,所以他只是三等的輔國將軍。
  • 康熙對班布爾善的忌憚更甚,鰲拜可以囚禁,班布爾善卻不能留
    多鐸、豪格、多爾袞相繼病逝後,清朝最能徵善戰的武將就只剩下了鰲拜。等到福臨病逝前,福臨又將鰲拜列為了託孤四臣之一,鰲拜這才開始專橫跋扈的弄權。福臨留下的四位託孤之臣有:索尼、蘇克薩哈、班布爾善、鰲拜。其中索尼勢力最大(門生故吏遍布朝野),蘇克薩哈一直反對鰲拜專權。班布爾善作為皇族本應該效忠康熙,但他卻和鰲拜結成了同盟。
  • 康熙王朝:班布爾善的陰謀,鰲拜也是個受害者
    整部《康熙王朝》最經典的謀略不是周培公臨死論時局,也不是姚啟聖的平臺方略,恰恰是班布爾善的連環計。班布爾善的所有陰險,都偽裝在他的大智若愚、大奸似忠的嘴臉裡。班布爾善的終極目標不是慫恿鰲拜廢立康熙,而是自己登臨大寶。
  • ​班布爾善只是跟從鰲拜,康熙囚禁鰲拜,為何卻一定要殺班布爾善?
    若是沒有鰲拜的賣命,順治很難登基,很難坐穩皇位,而康熙也不可能接過老爸的帝位。鰲拜的這一份功勞,順治心裡一直記著,他病死前委任鰲拜為四大輔臣之一,就是對鰲拜功勞的最大肯定。第二,鰲拜和班布爾善的罪過性質不同。鰲拜專權,殺害蘇克薩哈,這是事實,沒法跟他洗白。但是鰲拜的所作所為,只能說是專權跋扈而已,還上升不到謀逆的地步。
  • 鰲拜都沒有被處死,為什麼鰲拜黨羽的班布爾善卻被坐罪論死呢?
    罪有輕重,鰲拜輕視康熙帝,把持朝政,結黨營私排除異己已屬罪大惡極,卻並沒有被處死,相反的作為鰲拜黨羽的班布爾善卻被坐罪論死,這是為何?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班布爾善身份的特殊,康熙殺他是「以儆效尤」。(影視劇照:康熙智擒鰲拜)康熙八年(1669年),剛親政三年的康熙帝在索額圖、黃錫袞、王弘祚等人支持下,擒拿專權跋扈、結黨營私排除異己的權臣鰲拜,作為三朝老臣,鰲拜有擁立世祖之大功,入關後又為清朝統一天下立下赫赫戰功。如何處置鰲拜成為康熙帝但是頗為糾結的問題。
  • 康熙王朝:鰲拜被擒,康熙卻拿有功之臣開刀,連心腹都嚇傻了!
    《康熙王朝》有一段情節,讓人看了後背嗖嗖直冒涼氣。康熙剿滅鰲拜和班布爾善叛亂後,回到大殿論功行賞。鰲拜大喊:「康熙,你快點殺了我,老夫寧死也不受辱。」沒想到,康熙不殺他!一說原因,眾人魂差點嚇飛。
  • 孝莊不愧是大清第一功勳,為了扳倒鰲拜,直接安排康熙與索尼聯姻
    上期我們說到,朝堂之上遏必隆臨陣脫逃,老索尼裝聾作啞,蘇克沙哈又成事不足,現如今整個朝堂都成了鰲拜的天下,年少的康熙最終還是無力控制局面,只好下令逮捕蘇克沙哈,下場之後康熙心有怒火,執意要將鰲拜捉拿歸案,但此時孝莊太后也正好回宮,詢問康熙今日同朝議政的結果如何。
  • 康熙大婚親政,名相索尼臨終前兩條建議,成就康熙一生偉業
    第二天朝堂之上,索尼一派的大臣進言,皇帝大婚已過,按照大清律例,應該明示天下,正式親政,鰲拜等人雖然不想被分權,反對康熙親政,但如今的對手不是稚嫩的康熙,而是老狐狸索尼,自己也不敢肆意囂張,康熙故意推辭,以尚還年幼為由拒絕親政,表面上是遂了鰲拜等人的心意,實則是想等鰲拜親自上奏支持親政,大臣們三請四奏之後再同意。
  • 觀劇:康熙王朝
    順治出家前給下一任皇帝留下了四位輔政大臣,分別是:索尼、蘇克沙哈、鰲拜和遏必隆。他們立下諸如輔佐康熙、永不結黨謀私的誓言,後來卻反悔了,這都是後面的事了。順治出家當和尚,法名行痴,行森也被火化了。年僅八歲的玄燁登基,年號康熙。他兒時的伴讀魏東亭(歷史上並無其人)和蘇麻喇姑成為了他的左膀右臂。孝莊昭告天下說順治暴病駕崩,康熙即位後,孝莊太后成為了孝莊太皇太后,也被稱為老祖宗。
  • 人們只知道康熙少年擒鰲拜,卻不知為何晚年為鰲拜平反
    首先,鰲拜對清朝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鰲拜出生在一個將軍家庭,萬曆十六年,鰲拜和他的父親、叔父投靠努爾哈赤,他年輕時,戰功卓著,他與黃太基聯合進攻察哈爾府,並對朝鮮發動戰爭,崇德二年(1637年),鰲拜攻佔皮島,後參加平定農民起義的松津戰役,鰲拜被譽為「滿洲第一勇士」,黃太基死後支持傅林繼位,順治帝死後,他接受聖旨,成為輔佐康熙帝的助手
  • 《康熙大帝》⑩ | 終極一戰,鹿死誰手?
    得了這一消息,鰲拜和班布爾善頓覺寬慰,相互對看了一眼,各自暗暗透了一口氣。忽然大座鐘「叮噹」、「叮噹」敲響了七下,已經到了皇帝臨朝的時候。鰲拜繃得緊緊的心又是一陣狂跳。康熙的鑾輿從月華門緩緩而出,太監高叫一聲:「萬歲爺啟駕了!」聽這一聲,除了侍衛,鰲拜等三人立刻走下丹墀,準備迎接。
  • 鰲拜的家該不該叫鰲府,真實的鰲拜究竟什麼樣?
    周星馳版電影《鹿鼎記》截圖,擒拿鰲拜據法國傳教士白晉記載,當時鰲拜請求覲見康熙,讓康熙看他為救康熙祖父皇太極而留下的傷疤。結果,累累傷痕和對上兩代皇帝的功績,終於使他保住了性命。康熙也確實念及鰲拜資深年久,屢立戰功,且無篡弒之跡,遂對他寬大處理,免死禁錮。其黨羽或死或革。不久,鰲拜在禁所死去。
  • 康熙恨鰲拜,但是為何最終也沒能殺死鰲拜?
    電視劇《鹿鼎記》裡面少年康熙和鰲拜的爭鬥佔了不小的篇幅,但是到底鰲拜做了什麼,讓康熙想要出掉鰲拜?朝堂之上的恩怨只有一個理由,那就是權力!康熙初登皇位,鰲拜當時是四大輔臣之一,實際上他的權力相當於攝政王,大小事都要經過鰲拜的批准,在政事上康熙沒有一點權力,所以康熙恨鰲拜。
  • 《康熙大帝》回顧 | 真正厲害的人,早就戒掉了情緒
    得了這一消息,鰲拜和班布爾善頓覺寬慰,相互對看了一眼,各自暗暗透了一口氣。忽然大座鐘「叮噹」、「叮噹」敲響了七下,已經到了皇帝臨朝的時候。鰲拜繃得緊緊的心又是一陣狂跳。康熙的鑾輿從月華門緩緩而出,太監高叫一聲:「萬歲爺啟駕了!」聽這一聲,除了侍衛,鰲拜等三人立刻走下丹墀,準備迎接。
  • 歷史上沒有韋小寶,鰲拜還是會死得很慘
    相比之下,鰲拜在真實歷史上的名聲好像並不大,除「康熙智擒鰲拜」的故事外,我們對他幾乎一無所知。那麼,鰲拜一生究竟做過什麼,又產生了多大影響呢?✎作者 | 楊津濤✎編輯 | 程遲成為託孤重臣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福臨病逝於養心殿,同時其遺詔被公布出來。
  • 清朝權臣鰲拜,到底是奸臣還是忠臣?康熙為何要將其制服
    歷史上,康熙還是動用了所有力量設計抓住了鰲拜,同時也給他羅列了30條大罪,許多人都會覺得鰲拜抄家滅族已經是註定了,但是康熙並沒有這麼做,他不但沒有殺了鰲拜,還把他軟禁起來,不過鰲拜的家產還是充公了。康熙剛上位的時候,鰲拜專權。既然有專權的能力和實力,那鰲拜肯定也為清王朝做了許多貢獻,那歷史上的鰲拜是忠臣還是奸臣,他為清王朝到底做了哪些貢獻?
  • 鰲拜明知康熙對付他,手裡握有40萬重兵,為何不敢在紫禁城造反?
    鰲拜素來以「滿洲第一勇士」著稱,作為大清朝的三代元勳,他在朝中的勢力不容小覷。但也正是由於他的勢力越來越大,從而在康熙帝眼中他成為了最大的威脅。康熙帝雖然很早就登基了,但是手中並沒有什麼權力,一直受到鰲拜的幹涉。所以,康熙帝一直都在找機會除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