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布爾善只是跟從鰲拜,康熙囚禁鰲拜,為何卻一定要殺班布爾善

2021-02-13 通史全球

《清史稿》中,關於班布爾善的記載,只有寥寥幾句話。只是說他一直黨附鰲拜。在鰲拜被康熙囚禁後,大臣們議定班布爾善有二十一條大罪,最終康熙判處他絞刑。

問題來了,班布爾善不過是鰲拜的手下而已。正所謂「擒賊先擒王」,康熙對主犯鰲拜只是囚禁,為什麼卻嚴厲處置作為從犯的班布爾善呢?再說了,班布爾汗還是愛新覺羅家族的人呢,他是努爾哈赤的孫子,算起來,還是康熙的堂叔。康熙對待「外人」尚且很寬容,為何對待自家人,卻那麼殘忍呢?

(鰲拜劇照)

因為《清史稿》中關於班布爾善的記載非常簡略,雖說大臣們議定了二十一條大罪,但究竟是什麼罪,史料上並沒有記下來。因此,我們無法獲得更多的信息。《康熙王朝》倒是對班布爾善進行了濃墨重彩的描寫。但那是電視劇,人為想像出來的,不足為憑。所以,我們這裡只能根據當時的情形,做一番分析。

一、鰲拜是擅權,班布爾善是謀逆。

鰲拜固然是領頭人,固然應該打擊首犯。但是,處理鰲拜卻又是一個十分敏感的話題。鰲拜的錯誤,歸納起來,無非就是兩個字:霸道。其一,他對皇帝霸道。當他提出一個建議時,就一定要皇帝康熙執行。如果康熙不執行,他就直著脖子喋喋不休地說,直到康熙同意為止。其二,他對同僚霸道。和他一同是輔政大臣的蘇克薩哈,就在他的排擠下被殺掉。其三,他對外旗霸道。他一定要和正白旗鑲白旗「換地」,就是他霸道的表現。

不過,說他霸道,也可以說他作風硬朗。他原本是輔政大臣,那些事都是該他做的。只是做法讓大家都受不了而已,這也算不得大錯。因此,若是殺他,顯然有些說不過去。

班布爾善不一樣。雖然我們並不完全了解實情,但可以想見,鰲拜的那些主意,都是班布爾善為他出的。畢竟鰲拜是個粗人,自己也沒有多少思想。也就是說,是班布爾善慫恿鰲拜做那些事情。算起來,班布爾善才是始作俑者,才是「首犯」。

從這個角度說,鰲拜所做的事情,無非是擅權,而班布爾善是謀逆。對他們的處理方式,當然是不一樣的。

(康熙劇照)

二、鰲拜敏感,班布爾善不敏感。

鰲拜是一個敏感人物。一來,他是皇太極家族的功臣和恩人。他不僅在皇太極時期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皇位能傳到順治一脈,最後傳給康熙,他是功不可沒的。如果康熙太過嚴厲處置他,別人會說康熙忘本。二來,鰲拜是整個鑲黃旗,也包括正黃旗的首領。如果康熙嚴厲處置鰲拜,很可能會引起動蕩。從團結王公貴族的角度來說,康熙殺鰲拜肯定是不妥當的。

正因為鰲拜是敏感人物,因此處理他就必須非常謹慎。

班布爾善不一樣,他不敏感,他的影響力沒那麼大。殺了他,不會引起那麼大的震蕩。對於犯了大罪又不會引起動蕩的人,康熙對他自然毫不留情。而且也是理所當然,端正國法的表現。

(班布爾善劇照)

三、鰲拜是旗人,班布爾善是族人。

鰲拜不是康熙家族的人,他只是滿人、旗人。康熙從確保平安,統治整個旗人的角度來說,要處置鰲拜,卻又不能太嚴厲。因為太嚴厲的話,容易造成滿人的反感。康熙那時候,正需要團結上下,平定四方,一統天下。因此,那時候他不適宜大開殺戒。只要拿下鰲拜,把權力從他手裡奪過來,目的就達到了。

但班布爾善不一樣。班布爾善是愛新覺羅家族內部的人。作為內部的人,卻幫助「外人」和自己人鬥,這種行為顯然是非常可恥的,也是大家所不容的。所以,康熙一定要殺了他。

更多精彩推薦:

1.故宮整體色調是紅色的,為何舊時卻叫紫禁城?看完算是長見識了

2.全球唯一「更名」的文明古國:被戰爭毀滅,留下一個千古之謎!

3.歷史上,中國最南端版圖到達過哪裡?

4.鬼谷子:讓你少奮鬥10年的勸世良言,就3句,快來讀

5.犯我大漢,雖遠必誅!漢朝5大猛將,樊噲上榜,排第一的無人不知

相關焦點

  • ​班布爾善只是跟從鰲拜,康熙囚禁鰲拜,為何卻一定要殺班布爾善?
    雖然他對大清也有貢獻,但功勞不大,否則他以近支皇族的身份,但凡是立有大功,也不可能僅僅只是輔國公爵位。並且,班布爾善最噁心的地方在於,他不僅無功,還有負皇恩。孝莊看他是皇族,就讓他當領侍衛內大臣,負責掌管康熙的警衛工作。結果他接管警衛工作後,立馬就跟外臣勾結,先是投靠蘇克薩哈,後來又背叛蘇克薩哈投靠鰲拜,實乃兩面三刀之人,做事太沒有底線,辜負了孝莊和康熙對他的信任。
  • 班布爾善只是跟從鰲拜,最後康熙囚禁鰲拜,為何卻殺了班布爾善?原因很簡單
    在康熙擒鰲拜之後,康熙只是將鰲拜圈禁起來,其兒子、弟弟、侄子都沒有受到太大牽連,但是對於鰲拜的黨羽班布爾善卻處以了極刑,康熙將班布爾善賜死,且其子孫也受到牽連,為什麼康熙對為首的鰲拜都能寬容,卻對其黨羽班布爾善如此殘酷呢?
  • 班布爾善是鰲拜手下的人,為什麼康熙只囚禁了鰲拜,卻要把他殺了
    他暗地裡培訓了一批善於摔跤的少年,等到覺得時機成熟的時候,他就把鰲拜獨自叫進了皇宮中,最後這幫少年把鰲拜給抓住了。抓住鰲拜之後,康熙就向天下人宣布了他三十多項大罪,不過康熙當時還是在鰲拜之前為大清立下了無數的戰功,只是將他囚禁了起來。
  • 康熙對班布爾善的忌憚更甚,鰲拜可以囚禁,班布爾善卻不能留
    多鐸、豪格、多爾袞相繼病逝後,清朝最能徵善戰的武將就只剩下了鰲拜。等到福臨病逝前,福臨又將鰲拜列為了託孤四臣之一,鰲拜這才開始專橫跋扈的弄權。福臨留下的四位託孤之臣有:索尼、蘇克薩哈、班布爾善、鰲拜。其中索尼勢力最大(門生故吏遍布朝野),蘇克薩哈一直反對鰲拜專權。班布爾善作為皇族本應該效忠康熙,但他卻和鰲拜結成了同盟。
  • 班布爾善作為康熙的「親生」皇叔,為何心甘情願成為鰲拜的馬仔!
    可是班布爾善在鰲拜亂權的時候卻是起到過很大的作用,當然這個作用要打「引號」,因為班布爾善是跟著鰲拜混的。可是班布爾善卻又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皇族,全名叫愛新覺羅·班布爾善。追源論始,這事還得追到大清的第一任皇帝,當然那時候也不叫皇帝,創始人清太祖努爾哈赤十幾個兒子,第六個兒子叫塔拜。
  • 康熙王朝:班布爾善為什麼支持鰲拜,反對康熙?
    如果您要問,《康熙王朝》裡第一陰險的人物是誰,我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是班布爾善。如果您要問,裡面最會偽裝的人是誰?我會告訴您,可不是臥底幾十年的十三衙門細作老蔡,還是班布爾善。陰險和偽裝,就是班布爾善的標籤。這個人有多陰險呢?
  • 康熙王朝:班布爾善的陰謀,鰲拜也是個受害者
    整部《康熙王朝》最經典的謀略不是周培公臨死論時局,也不是姚啟聖的平臺方略,恰恰是班布爾善的連環計。班布爾善的所有陰險,都偽裝在他的大智若愚、大奸似忠的嘴臉裡。班布爾善的終極目標不是慫恿鰲拜廢立康熙,而是自己登臨大寶。
  • 鰲拜都沒有被處死,為什麼鰲拜黨羽的班布爾善卻被坐罪論死呢?
    罪有輕重,鰲拜輕視康熙帝,把持朝政,結黨營私排除異己已屬罪大惡極,卻並沒有被處死,相反的作為鰲拜黨羽的班布爾善卻被坐罪論死,這是為何?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班布爾善身份的特殊,康熙殺他是「以儆效尤」。(影視劇照:康熙智擒鰲拜)康熙八年(1669年),剛親政三年的康熙帝在索額圖、黃錫袞、王弘祚等人支持下,擒拿專權跋扈、結黨營私排除異己的權臣鰲拜,作為三朝老臣,鰲拜有擁立世祖之大功,入關後又為清朝統一天下立下赫赫戰功。如何處置鰲拜成為康熙帝但是頗為糾結的問題。
  • 孝莊不愧是大清第一功勳,為了扳倒鰲拜,直接安排康熙與索尼聯姻
    上期我們說到,朝堂之上遏必隆臨陣脫逃,老索尼裝聾作啞,蘇克沙哈又成事不足,現如今整個朝堂都成了鰲拜的天下,年少的康熙最終還是無力控制局面,只好下令逮捕蘇克沙哈,下場之後康熙心有怒火,執意要將鰲拜捉拿歸案,但此時孝莊太后也正好回宮,詢問康熙今日同朝議政的結果如何。
  • 康熙王朝:鰲拜被擒,康熙卻拿有功之臣開刀,連心腹都嚇傻了!
    《康熙王朝》有一段情節,讓人看了後背嗖嗖直冒涼氣。康熙剿滅鰲拜和班布爾善叛亂後,回到大殿論功行賞。鰲拜大喊:「康熙,你快點殺了我,老夫寧死也不受辱。」沒想到,康熙不殺他!一說原因,眾人魂差點嚇飛。
  • 清朝權臣鰲拜,到底是奸臣還是忠臣?康熙為何要將其制服
    一、鰲拜對清王朝的貢獻1、鰲拜對皇太極忠心耿耿鰲拜曾是皇太極的一個部下,皇太極對抗多爾袞的時候,鰲拜出力最多,多次救皇太極與危難,還發誓要跟皇太極生死一處,可見當時的皇太極對鰲拜也是特別的重用。2、力保順治登基皇太極去世之後,作為太子的順治,很多地方都遭到了多爾袞的欺壓,但是鰲拜仍然不惜一切力量,力保順治當皇帝,而且還在順治面前發誓,要一生為主,生死與共。3、為清王朝出生入死當時的皇太極跟多爾袞動不動就兵戎相見,所以戰場上的鰲拜也非常的勇猛,不但殺敵無數,而且還多次救了皇太極的性命。
  • 鰲拜的家該不該叫鰲府,真實的鰲拜究竟什麼樣?
    康熙六年,先是命鰲拜二等功外加賜一等功,第二年又加太師。一日,鰲拜佯裝生病,要康熙帝看望,皇帝到了他的榻前,御前侍衛見鰲拜臉色有變,急忙掀開床鋪,發現一把利刃,康熙帝則神色不變笑著說:「刀不離身乃滿洲故俗,不足異。」隨後立即回宮,準備捉拿鰲拜。鰲拜也不是軟柿子,捉拿他談何容易。
  • 「聖誕老人」鰲拜,為什麼會被康熙幹掉?
    全球這麼多的小孩子,挨個要去送禮物,聖誕老人一個人怎麼忙得過來,難道他是空中飛人? 02 鰲拜的祝福 美國的兒童有司令部的雷達幫忙,中國的孩子有大明星送溫暖。 誰說聖誕節是西方人過的節日,誰說聖誕老人就一定是來自西方的外國人?
  • 鰲拜死於專權還是被康熙維權強殺,歷史上真正的鰲拜是忠還是奸?
    但是這僅僅是鰲拜功勞的一方面,鰲拜最大的貢獻和功勞就是幫助清朝度過了非常艱苦的歲月,其實順治帝留給康熙的是一個爛攤子,一方面要面對遍布南方各地的殘存抵抗勢力,而是大清王朝的內部也是出現了非常嚴重的財政問題與吏治問題,為此鰲拜是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還著手結局這些問題。
  • 清朝歷史上最大的權臣鰲拜,為何不謀反,甘願被囚?
    皇帝身邊有一侍衛,只是在御前對鰲拜表現出一點不禮貌之意,鰲拜就找機會,以倭赫等人擅騎御馬、取御用弓矢射鹿之罪將其處死,甚至倭赫一家也因鰲拜而家破人亡。皇帝身邊的近侍,就這樣被一個臣子直接處死,很明顯沒有給康熙一點點面子。再後來,鰲拜又要求兩黃旗和兩白旗置換土地,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極力反對,鰲拜居然無視康熙的旨意,將三人處死,可以說在朝中,鰲拜已經沒有忌憚之人。
  • 索尼臨終前,究竟布了一個什麼局,讓康熙成功扳倒了鰲拜?
    滿清的政治體系想必大家都知道,在最初的清朝政治體系中,一直都是要以"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為主,不過到了後來,政治體系轉變為集中制度的"皇權制度",在這之間,索尼絕對是最為重要的哪個人物。最開始的時候,這四個人還是齊心協力的幫助康熙理政,但是不知為何鰲拜的行事作風是越來越強勢且霸道,首先是蘇克薩哈被鰲拜直接列下了二十多條罪狀,直接一個絞刑送走了蘇克薩哈。同時遏必隆又是跟鰲拜同屬鑲黃旗,一切都以鰲拜為首,就這樣,權利逐漸的被鰲拜把持在手中。
  • 人們只知道康熙少年擒鰲拜,卻不知為何晚年為鰲拜平反
    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61年,他8歲即位,14歲罷黜了鰲拜,開始掌權,除了鰲拜,康熙的整個統治時期都很精彩,鰲拜被捕後,康熙沒有殺他,更奇怪的是,在他的晚年,康熙封他為「朝武帝」,這是嶽飛在中國歷史上所獨有的榮譽,那康熙皇帝為什麼要為鰲拜報仇呢?
  • 康熙恨鰲拜,但是為何最終也沒能殺死鰲拜?
    電視劇《鹿鼎記》裡面少年康熙和鰲拜的爭鬥佔了不小的篇幅,但是到底鰲拜做了什麼,讓康熙想要出掉鰲拜?朝堂之上的恩怨只有一個理由,那就是權力!康熙初登皇位,鰲拜當時是四大輔臣之一,實際上他的權力相當於攝政王,大小事都要經過鰲拜的批准,在政事上康熙沒有一點權力,所以康熙恨鰲拜。
  • 康熙為什麼要先滅掉鰲拜再削藩,為什麼不利用鰲拜來平亂呢?
    順治皇帝臨終遺命,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人為康熙皇帝的輔政大臣,剛開始的時候,鰲拜並不敢太囂張,因為有索尼壓著他,可隨著時間的推移,索尼年齡越來越大了,很多國家大事已經沒有精力來過問了
  • 問吧精選丨張一馳:鰲拜的傳奇人生
    為何鰲拜死後,康雍乾三世又對他不斷加封?鰲拜身上具有哪些傳奇性,讓後世對他展開無數想像與文學演繹?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長期研究清前期中樞政治制度史的清史學者張一馳近期在澎湃問吧回答了網友們關於清初重要政治人物鰲拜的相關提問,私家歷史欄目整理部分問答,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