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恨鰲拜,但是為何最終也沒能殺死鰲拜?

2021-02-08 戰略網軍事

很多小說和電視劇裡面都有康熙和鰲拜針鋒相對的場面和情節,這也成了政治鬥爭的經典場面。電視劇《鹿鼎記》裡面少年康熙和鰲拜的爭鬥佔了不小的篇幅,但是到底鰲拜做了什麼,讓康熙想要出掉鰲拜?朝堂之上的恩怨只有一個理由,那就是權力!康熙初登皇位,鰲拜當時是四大輔臣之一,實際上他的權力相當於攝政王,大小事都要經過鰲拜的批准,在政事上康熙沒有一點權力,所以康熙恨鰲拜。



鰲拜能當上輔臣,跟他為清朝立下的戰功息息相關。鰲拜,滿洲鑲黃旗人,他出身名門,英勇善戰,跟隨皇太極東徵西戰,戰功赫赫。鰲拜所立戰功的主要有:皮島之戰,皇太極封鰲拜三等男爵,賜號巴圖魯,後又擢升鰲拜為鑲黃旗護軍統領;松錦會戰,大敗軍大敗而潰。這次戰爭讓明王朝大勢已去,鰲拜的地位開始上升;關內之戰,清軍入關後,鰲拜率軍定燕京,徵湖廣,繼續追剿明軍和農民軍殘餘力量,為清王朝統一中國立下汗馬功勞。1644年10月,他進攻西安的李自成軍,滅掉李自成軍主力。1646年又出徵四川,在南充大破張獻忠。可以說,滿清的天下是鰲拜在戰場上一刀一槍拼出來的,滿洲第一勇士的稱號實至名歸。




鰲拜是皇太極一手提拔起來的,所以鰲拜心裡一直很尊敬皇太極。在皇太極離世之後,鰲拜與攝政王多爾袞爭鬥,為年幼的順治帝爭得了皇位,所以順治的登基鰲拜有大功,也可以看出此時的鰲拜對帝王還是忠心耿耿的。但是康熙登基後,作為四大輔臣之一的鰲拜因權力開始膨脹。剛開始鰲拜還象徵性的徵求康熙的意見,但是後來直接無視康熙的存在,所有事都是他自己說了算,而且也開始搞黨派之爭,在康熙身邊安插親信,嚴重影響了康熙的皇權。後來的蘇克薩哈案件讓康熙大感威脅,決意要除掉鰲拜。



《鹿鼎記》中詳細描述了鰲拜是如何被捕的。康熙設計讓十幾個小太監纏在鰲拜使其不得的動彈才將其制服。但是鰲拜被捕後康熙卻沒能殺死他,因為鰲拜所犯的三十條罪狀中沒有一條是篡位,再加上鰲拜身上那些代表他立下無數戰功的傷痕,最終康熙判其終身監禁,鰲拜死在了獄中

  是一種鼓勵 分享傳遞友誼關注是一種認同



相關焦點

  • 班布爾善只是跟從鰲拜,康熙囚禁鰲拜,為何卻一定要殺班布爾善
    只是說他一直黨附鰲拜。在鰲拜被康熙囚禁後,大臣們議定班布爾善有二十一條大罪,最終康熙判處他絞刑。問題來了,班布爾善不過是鰲拜的手下而已。正所謂「擒賊先擒王」,康熙對主犯鰲拜只是囚禁,為什麼卻嚴厲處置作為從犯的班布爾善呢?再說了,班布爾汗還是愛新覺羅家族的人呢,他是努爾哈赤的孫子,算起來,還是康熙的堂叔。康熙對待「外人」尚且很寬容,為何對待自家人,卻那麼殘忍呢?
  • 康熙王朝:班布爾善為什麼支持鰲拜,反對康熙?
    在鰲拜篡政之前,沒有人知道他到底是為誰服務的。他先是以罷黜魏承謨,鼓吹滿人尊貴為契機,獲得鰲拜等滿人的認可。又以看不慣鰲拜圈地禍國,準備彈劾為由,深得蘇克薩哈信任。同朝議政之時,又公然反水,得到鰲拜的刮目相看。最後,成功打入鰲拜集團的內部,深得鰲拜寵信。在鰲拜跟前,鼓吹廢立康熙的計劃,慫恿鰲拜對康熙翻臉。
  • 班布爾善只是跟從鰲拜,最後康熙囚禁鰲拜,為何卻殺了班布爾善?原因很簡單
    在康熙擒鰲拜之後,康熙只是將鰲拜圈禁起來,其兒子、弟弟、侄子都沒有受到太大牽連,但是對於鰲拜的黨羽班布爾善卻處以了極刑,康熙將班布爾善賜死,且其子孫也受到牽連,為什麼康熙對為首的鰲拜都能寬容,卻對其黨羽班布爾善如此殘酷呢?
  • 人們只知道康熙少年擒鰲拜,卻不知為何晚年為鰲拜平反
    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61年,他8歲即位,14歲罷黜了鰲拜,開始掌權,除了鰲拜,康熙的整個統治時期都很精彩,鰲拜被捕後,康熙沒有殺他,更奇怪的是,在他的晚年,康熙封他為「朝武帝」,這是嶽飛在中國歷史上所獨有的榮譽,那康熙皇帝為什麼要為鰲拜報仇呢?
  • 清朝權臣鰲拜,到底是奸臣還是忠臣?康熙為何要將其制服
    歷史上,康熙還是動用了所有力量設計抓住了鰲拜,同時也給他羅列了30條大罪,許多人都會覺得鰲拜抄家滅族已經是註定了,但是康熙並沒有這麼做,他不但沒有殺了鰲拜,還把他軟禁起來,不過鰲拜的家產還是充公了。康熙剛上位的時候,鰲拜專權。既然有專權的能力和實力,那鰲拜肯定也為清王朝做了許多貢獻,那歷史上的鰲拜是忠臣還是奸臣,他為清王朝到底做了哪些貢獻?
  • ​班布爾善只是跟從鰲拜,康熙囚禁鰲拜,為何卻一定要殺班布爾善?
    鰲拜當時也被多爾袞整得很慘,多次受到迫害,有兩次差點被多爾袞弄死,但鰲拜至始至終沒向多爾袞屈服,一心護衛順治。算是當時敢於跟多爾袞硬鋼的代表人物了。多爾袞病死後,順治親政,鰲拜和索尼等人因為忠心護主,自然得到了順治的重用。有一次鰲拜因戰傷復發,臥床不起,順治還親自去府上慰問。這足可見順治與鰲拜的關係不一般。所以說,鰲拜在政治上支持順治,這是他不可忽視的功勞。
  • 鰲拜擅權,殺死費揚古全家,康熙親政後,費揚古為何還活著?
    清朝十二帝中,成就最高的莫過於康熙。人們在評價康熙的作為時,總把「智擒鰲拜」放在首位,因為和「平三藩」、「收臺灣」、「徵噶爾丹」相比,「擒鰲拜」發生的時間較早。按理說,在封建社會,一位皇帝扳倒一位大臣,本不是什麼稀罕事,但發生在14歲的康熙身上,為何就是「奇功一件」呢?
  • 班布爾善作為康熙的「親生」皇叔,為何心甘情願成為鰲拜的馬仔!
    最可惜的事情發生了,康熙五年,班布爾善犯了事情,一下子被康熙拿了爵位。我靠這能幹嗎,辛辛苦苦、起早貪黑掙的這點家產就這麼被霍霍了,班布爾善對康熙、對皇族、對皇太極這一支血脈徹底寒了心。當時索尼病危、遏必隆已經被鰲拜收服,蘇克薩哈被抄家滅門,朝廷幾乎成了鰲拜的朝廷。那沒說的,班布爾善直接選擇投靠鰲拜,當時投靠鰲拜簡直就成了最大的風口,感覺誰都擋不住鰲拜一黨起飛了,班布爾善走向人生巔峰也就差一步。
  • 鰲拜與遏必隆的女兒都是嫡出,為何康熙選庶出的索尼孫女為皇后
    這其中鰲拜和遏必隆的女兒都是嫡女,唯有索尼的孫女赫舍裡氏是庶出。(赫舍裡皇后畫像)按說,清朝一直是個等級森嚴的朝代,皇室對皇后的出身尤其重視。照理說,康熙應該選鰲拜和遏必隆嫡出的女兒才對。但是讓人看不懂的是,康熙最終選擇的是索尼庶出的孫女赫舍裡氏,這是怎麼回事呢?
  • 清朝第一勇士鰲拜:雖被康熙擒住,死後為何還被屢屢追封?
    雖然建立清朝,但是以李自成、張獻忠為首的起義軍仍然還在。順治元年,鰲拜跟隨將軍阿濟格攻打流落在陝北各地的農民軍,一路殺到了李自成所在的西安城。 康熙畫像 雖然多爾袞並沒有謀反的野心,但這讓小小的康熙也暗自盤算將其除掉。為了牽制鰲拜,索尼意欲讓康熙親政,但是被其壓下去。
  • 歷史上最真實的鰲拜,對清王朝一直忠心耿耿,又為何被康熙除掉?
    也就是在這時,康熙想起了鰲拜,下詔追賜他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一等男)爵,由其孫達福襲爵。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再次下詔贈鰲拜,以其功勞卓著,賜予祭葬,復一等公,加封號「超武」,並給予子孫後代世襲罔替。因此,鰲拜孫達福襲爵一等超武公。清朝兩代帝王都追贈鰲拜,並厚待其子孫,你說這是一個亂臣賊子能享受到的待遇嗎?
  • 「聖誕老人」鰲拜,為什麼會被康熙幹掉?
    鰲拜,就算功勞再大,武功再高,在皇帝康熙面前,也只能服軟,任憑几個玩摔跤的小朋友都能將其擒住。 許多人,或受武俠小說的影響,以為鰲拜真的是武功蓋世,是滿洲第一勇士,有萬夫不當之勇;或受歷史小說的影響,認為鰲拜是大權獨攬,有改朝換代的野心,是沒當成曹操的曹操。
  • 清朝歷史上最大的權臣鰲拜,為何不謀反,甘願被囚?
    皇帝身邊有一侍衛,只是在御前對鰲拜表現出一點不禮貌之意,鰲拜就找機會,以倭赫等人擅騎御馬、取御用弓矢射鹿之罪將其處死,甚至倭赫一家也因鰲拜而家破人亡。皇帝身邊的近侍,就這樣被一個臣子直接處死,很明顯沒有給康熙一點點面子。再後來,鰲拜又要求兩黃旗和兩白旗置換土地,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極力反對,鰲拜居然無視康熙的旨意,將三人處死,可以說在朝中,鰲拜已經沒有忌憚之人。
  • 班布爾善是鰲拜手下的人,為什麼康熙只囚禁了鰲拜,卻要把他殺了
    他暗地裡培訓了一批善於摔跤的少年,等到覺得時機成熟的時候,他就把鰲拜獨自叫進了皇宮中,最後這幫少年把鰲拜給抓住了。抓住鰲拜之後,康熙就向天下人宣布了他三十多項大罪,不過康熙當時還是在鰲拜之前為大清立下了無數的戰功,只是將他囚禁了起來。
  • 鰲拜明知康熙對付他,手裡握有40萬重兵,為何不敢在紫禁城造反?
    康熙帝雖然很早就登基了,但是手中並沒有什麼權力,一直受到鰲拜的幹涉。所以,康熙帝一直都在找機會除掉他。其實,鰲拜心裡也清楚,隨著康熙皇帝的不斷成長,以後定會想辦法對付他。最後的結局,想必大家都知道,鰲拜被康熙帝擒拿。那麼鰲拜手握重兵,為什麼不選擇在紫禁城造反呢?首先,造反有風險。鰲拜手中到底有沒有40萬重兵呢?
  • 少年康熙擒鰲拜,那些一起和他戰鬥的夥伴們最後都怎樣了?
    當然是升官加爵了,但是那些侍衛和庫布不可能各個都能做到股肱之臣的位置,任何時候縱然是集體的功勞也要分大小,所以說,我們先要確定「康熙擒鰲拜」的重要參與者,而如何確定?個人認為以康熙進行封賞的最大者為先,那麼,可以肯定的是,索額圖和明珠定然在內。
  • 索尼能制衡鰲拜嗎?康熙娶赫舍裡氏做皇后,是否做了賠本的買賣
    皇帝還是至高無上的,但是你未必就會繼續做皇帝。康熙必須要小心翼翼地想辦法奪權,最好的辦法,就是拉攏分化這幾個人。 先採取拉攏措施,選擇索尼的孫女赫舍裡作為自己的正宮皇后,再採取分化措施,讓索尼站出來跟鰲拜較勁,鰲拜怎麼著也得給索尼幾分面子,畢竟鰲拜比索尼資歷淺。
  • 鰲拜死於專權還是被康熙維權強殺,歷史上真正的鰲拜是忠還是奸?
    但是這僅僅是鰲拜功勞的一方面,鰲拜最大的貢獻和功勞就是幫助清朝度過了非常艱苦的歲月,其實順治帝留給康熙的是一個爛攤子,一方面要面對遍布南方各地的殘存抵抗勢力,而是大清王朝的內部也是出現了非常嚴重的財政問題與吏治問題,為此鰲拜是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還著手結局這些問題。
  • 16歲的康熙皇帝扳倒60歲的鰲拜,為何沒有將他殺掉?
    當皇太極英年早逝後,鰲拜擁立皇太極的長子豪格為帝,與多爾袞作激烈的抗爭,最終迫使對方放棄稱帝的想法,轉而擁立皇太極第九子、6歲的福臨繼位,這就是後來的順治皇帝。順治皇帝還沒有親政時,朝政由輔政大臣多爾袞掌控。可想而知,多爾袞對鰲拜屢次進行打擊,革職是家常便飯,三番四次將他以死罪論處。
  • 索尼臨終前,究竟布了一個什麼局,讓康熙成功扳倒了鰲拜?
    在這整體的一個轉變的過程中,索尼本人利用自己那柔中帶剛的作風得以順利地度過了多爾袞以及鰲拜兩個人的時代,並把皇權交付於康熙之手,從而使得康熙順利地實現了以中央集權為主的皇權政治時代。那問題來了,索尼究竟是如何做到在打掉多爾袞的同時又可以把鰲拜給直接扳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