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TVB或張紀中拍,我相信能拍好原著,大陸導演和臺灣導演拍武俠片都腦殘,一部張衛健演的隋唐,陳廷鋒演的封神英雄,都快讓我看吐了。焦恩俊演的小李飛刀也不錯,但離原著的味十萬八千裡遠,還有嚴寬他們演的五鼠鬧東京,請問演的是宋朝嗎,是不是展昭五鼠都是從現代穿越回去的?本是俠肝義膽真英雄,讓他們拍得跟個二流子,腦殘,神經病一樣。
這部劇不好拍,看古龍和金庸的小說可以自己臆想他的一招一式,每個人心中的版本不同所以拍起來不是那麼眾口難調,只要找對好的演員就能成為經典,而單田芳的評書是講的有聲有色對人物的描述很細緻連每個人物的聲音都學出了不同,《白眉大俠》這部劇其實不算經典,當年很多人聽完評書才看的這部劇,劇情和評書有很大出入而且劇情也不是那麼連貫,顛覆了人們對這部劇的期望,再一個就是評書一般是70/80後聽的多,現在的年輕人很少聽,而現在的修仙.修真小說是年輕一代所追捧的,現在的70/80後已步入中年和老年,中年人處於打拼而老年人不會去追劇,所以介於這種情況也沒有翻拍的必要。
看到這個《白眉大俠》太激動了,真是兒時的回憶!那時候農村還不太有電視,一個莊只有幾臺,我們家鄰居有臺熊貓彩電,每到晚上我們莊的小夥伴們都搬著小板凳到打糧場上準時等待。記得那時還有個電視劇叫《金劍刁凌》
人物太多了,14大高手,還有一大堆比主角厲害的角色,一開始朱亮就很厲害了,後來發現不怎麼猛,三將軍能打過他了稍微厲害點了。後來來了個郭長達,手裡一對量天尺。很厲害前中期無敵,擺的八王擂。少林寺二當家的來了,郭長達也不夠看了,郭長達的老師臥佛崑崙僧來了,和少林二當家的比武,二當家勝了。之後以崑崙僧為首的中高端高手不下20,人之多吧,後來14大高手陸續出現,排名第八的百步神拳無影手陶陸陶福安。
出現的比較早,徐良的老師第七位的飛天魔女龍雲鳳也比較早,還有徐良的大哥第九位野人王源那更早,前期出手較少,打14大高手之外的很輕鬆沒啥壓力,排名第四的金燈劍客出場以後,能夠與之匹敵的也就咱不算前三名的老劍客;也就排名第六的小劍魔白老白一子,(在這裡說一下第一武勝於和自己是一個級別的,第二第三是一個級別,於和的師兄,第四,第五,第六是一個級別,第七,第八,第九,是一個級別,之外的差不太多。
這部劇已經過去那麼多年,至今還記得那段開場白:刀,是什麼樣的刀?金絲大環刀!劍,是什麼樣的劍?閉月羞光劍!招,是什麼樣的招?天地陰陽招!人,是什麼樣的人?飛簷走壁的人!情,是什麼樣的情?美女愛英雄!有多少夥伴曾經因為看了這部劇用粉筆把眉毛描白過,還弄跟棍子別在腰間,擺出一副大俠的姿態,那是相當威風啊。小時候看電視,只知道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劇情來龍去脈也不了解,只是知道壞人終是不得善終的就行了。
這部劇看得時間實在太久,很多劇情都已經記不得啦,只是記得結局的時候,各路英雄紛紛倒下,雖然是劇,但是還是挺傷感的。《白眉大俠》是無法複製的經典,連它的主題曲都是首首經典的,以前的電視劇電影,都是量身定做的主題曲,現在的技術雖高,但是無法替代的是人的藝術把握能力,畢竟演技也是一門藝術。
我想《白眉大俠》之所以沒有翻拍,大概是因為它真的經典,可能很多製片導演覺得如果需要翻拍這樣的劇一定要選合適的演員,各方面準備不充足,所以一直沒有看到經典再現。還有一方面也許是,單田芳老師的評書雖然很精彩,但是在人群中的熱鬧程度可能就比金庸古龍的要低了血多的吧。
因為白眉大俠裡面的人物太多了,如果都出場的話需要很多演員。其實原來拍攝的電視劇就和評書相差甚遠,都是簡單化了的,連原著中精髓的一半都沒有。雖然是單田芳老師做顧問,老實說連單老都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