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有個超級成功的天使投資人:劉備集團的經濟支柱糜竺

2020-12-23 薩沙

三國小人物誌0033:劉備集團的經濟支柱——糜竺

本文作者為黃昏深處,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

糜竺,字子仲,是三國時期劉備麾下的幕僚,他和簡雍,孫乾二人一起,號稱劉備創業初期的三大文官。據史料記載,糜竺不擅長謀略,在劉備麾下從未領過兵打過仗,也從未出過謀划過策。再加上在《三國演義》裡,司馬徽對他有一句「白面書生」的評價,讓人感覺糜竺這個人既不能文也不會武,並無什麼才能。

然而,據史料記載,糜竺一直被劉備待以上賓之禮。在入主益州過後,糜竺也官拜「安漢將軍」,位列劉備手下眾臣之首,可謂是顯赫到了極致……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糜竺絕對算得上是劉備創業初期,對劉備幫助最大的人。沒有他,就沒有劉備集團的生存發展和後來的興盛壯大。甚至於他在劉備集團中所立下的功勞,絕不在後來大名鼎鼎的諸葛亮之下。

我們還是翻開《三國志》等史料,來細細探尋一下糜竺這個人物,以及他在劉備集團中所擔任的職務,和起到的作用。

糜竺和劉備的相識是在徐州,早在劉備來到徐州之前,糜家就是徐州有名的大家族,大富豪。據史料記載,糜家祖籍東海郡朐縣(今江蘇連雲港西南),家裡世代經商,生意遍天下,資產也頗為豐厚。尤其是到了糜竺這一代,生意也越做越大,不但在徐州地界首屈一指,在整個神州大地上,也是排得上號的富豪。

據說,糜家不僅家財萬貫,就連府中的奴僕,也就有數萬人之多。

要知道在古代,一個普通的縣,也不過就是幾萬人口。而糜家光僕人都能湊得出一個縣來,其富裕程度真的是可見一斑!

不僅如此,糜竺還在徐州牧陶謙手下,擔任「別駕從事」的佐官之位,可謂是商場官場都混得通,到處吃得開。儼然已經成為了徐州地界上,影響力最大的人。

大家可能並不太了解,在亂世之中,一個大家族的份量,以及在地方事務上所起到的舉足輕重作用。事實上,三國時代每一個諸侯,身後都有一個或多個家族豪強的支持,甚至本身就是大家族的人。

就拿曹操來說,曹操原名夏侯,他的父親曹嵩過繼給曹騰之後改姓曹。夏侯家和曹家都是譙縣當地有名的大家族,所以在曹操陳留起兵的時候,兩家就有不少宗族子弟跟隨他打仗(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此外,曹操還得到了大富戶衛茲的幫助,在金錢糧餉上大大支持他。

又說袁紹,本來就是「四世三公」的袁家出生,門生故吏遍天下,聲望漫天。而且在河北地界,還得到了大家族高家(高幹,高柔)的支持。後來高家不但和袁紹結成姻親,還一起統治北方四州,一直負責後勤糧草等工作。

再說劉表,之所以單槍匹馬入荊州,能夠在短時間內安頓好荊襄八郡等內外事務,其關鍵也是在於得到了荊州本土大家族等支持(主要是蔡、張、蒯三家)。之後為了鞏固地位,還和蔡家聯姻,娶了蔡家的小姐為後妻(蔡夫人)。

還有孫策孫權兄弟,並非江東本土人士,卻能坐擁江南之地數十年,最重要因素也是得到了江東本土四大家族(朱、張、顧、陸)的擁護。這四大家族不僅在經濟和軍事上支撐著孫氏,還湧現出不少人才,如陸遜,朱桓,顧雍,張溫等。正因為有了他們的支持,才有了吳國的建立,並成為三國之中歷時最久的國家……

而劉備呢?他既不是某個大家族的人,之前也沒有得到過任何大家族的支持,可謂是東漢末年諸侯中起點最低的。除了頂著一頂「漢室宗親」的帽子,和身邊一幫子鐵桿兄弟(關羽,張飛,簡雍等)之外,毫無資本可言。

據史料記載,在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劉備馳援徐州的時候,手底下不過千餘人(《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載:時先主自有兵千餘人及幽州烏丸雜胡騎)。這時候,距離劉備涿郡起兵(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已經有十年左右的時間了。

也就是說,劉備創業整整十年,幾乎毫無進步,完全是原地踏步的狀態。

劉備難道不想招兵買馬,擴大軍隊?想,他當然想!但是,招募軍兵就得花錢,養軍隊也要糧秣銀餉,劉備上哪裡去搞這些東西?

沒有穩定的錢糧供給渠道,劉備就只能像流寇一樣,維持著自己的生存狀態,帶著手底下為數不多的人馬,四處投靠,顛沛流離……直到有一天,某個「貴人」的出現,提供給劉備各種支持,才能真正使得他華麗轉身,完成從「流寇」到「諸侯」的身份轉變……

可以說,糜竺就是劉備所孜孜期盼已久的貴人。他不僅在陶謙病死以後,第一個站出來支持劉備繼任徐州牧(《三國志-蜀書-糜竺傳》記載:謙卒,竺奉謙遺命,迎先主於小沛),還在金錢,糧草等各方面,都支持著劉備。

而且,糜竺也從此加入劉備的麾下,並成為了劉備的幕僚。他身後的糜家,也加入了劉備集團,開始了跟隨劉備東奔西走,四處飄零的日子……

糜竺在劉備麾下,具體擔任的是什麼樣的職務呢?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已經分析過,劉備初期的三大文官,孫乾主要是負責外交說客的工作,順帶有時候會跟隨在劉備身邊,充作隨從(等同於高級秘書);簡雍主要是負責後勤行政等工作,也會承擔一些外交工作,算是辦公室主任+半個外交官;

而糜竺在劉備集團中的職務,則在史料上記載得比較模糊。除了在汝南之戰過後,和孫乾一起出使過劉表之外,再無別的記錄(《三國志-蜀書-糜竺傳》記載:先主將適荊州,遣竺先與劉表相聞)。難不成,糜竺在劉備麾下,大多數時候都只是個閒人的角色?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前面已經說過,糜竺是個商人,而且是富甲一方的大富豪,他雖然不擅長謀略內政,卻很擅長做生意,在斂財斂物方面很有一套。他可以利用他糜家經商遍天下的優勢,一邊為劉備集團籌備糧草和各種物資,一邊又分出一部分生意上的利潤,來供給劉備作軍餉……

也就是說,糜竺在劉備手下所擔任的,應該是經濟大管家一類的職務。他雖然從不率軍上陣拼殺,也很少在帳下出謀劃策,但是他卻是劉備身後的經濟支柱。正是由於他源源不斷的糧草金錢供給,劉備集團才能始終堅挺如初,沒有在一次次的失敗和打擊中解散消亡。

尤其是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劉備被曹操以皇帝的名義脅迫,不得不親率人馬遠徵袁術。結果後院著火,被呂布恩將仇報,鳩佔鵲巢,突襲並佔領徐州……輸得幾乎一無所有的劉備逃到了小沛,極為困窘,幾乎就要陷入倒臺的絕境。

這時候,糜竺非但沒有棄他而去,反而是給予他更大的支持,不但給錢給糧給物資,還將家中奴僕列出數千人交給劉備,作為兵源。不僅如此,糜家的小姐也就是糜竺的妹妹,也在這個時候嫁給了劉備,成為糜夫人……

可以說,在糜家的傾力支持下,劉備才能得以重振旗鼓, 繼續逐鹿天下的歷程。

後來曹操打敗呂布,佔據徐州的時候,為了籠絡糜家,曾上表獻帝薦麋竺為嬴郡太守,其弟麋芳為彭城國相……誰都知道,曹操的實力要比劉備強得多,而且挾天子在手,名更正言更順。若能靠上曹操這顆大樹,無疑能令糜家今後的地位更加顯赫,生意買賣也更為興旺。

同為徐州大家族的陳家(陳珪陳登父子),在投靠曹操過後,不僅保全了家族的成員和產業,而且作為家族領袖的陳登,還被封為「伏波將軍」,擔任「廣陵太守」,可謂是又升官又發財,顯赫之極。

而作為糜家族長的糜竺,卻拒絕了曹操的籠絡和封賞,寧可繼續跟隨劉備四處飄零。這一點真的是十分難能可貴(《三國志-蜀書-糜竺傳》記載:曹公表竺領嬴郡太守,竺弟芳為彭城相,皆去官,隨先主周旋)。

到後來,劉備再據徐州,又再失徐州,投靠袁紹,又在汝南失敗,不得不奔向荊州,投靠劉表……接連二三的打擊和失敗,要換做別人,恐怕早都已經失去信心,服輸出局。

而劉備,卻硬生生挺了過來,這其中除了他自己的足夠堅強,和麾下兄弟們的忠心耿耿之外,最大的本錢,還是在於他身後,有糜家這麼一個大家族,在作為最堅強的後盾。哪怕是打擊再嚴重,形勢再窘迫的時候,劉備集團也不至於散架垮臺……

說了這麼多,讓人不免產生一個疑問:糜竺為什麼要這樣無條件地支持劉備?難道他就完全是無私奉獻,沒有自己的任何目的?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前面我們已經說到過,在亂世之中,大家族們可以憑藉自己的影響力,在地方事務中起到巨大作用,甚至是決定諸侯相爭的結果。但是同樣的,一個大家族想要在亂世之中保全自身,也必須要尋求諸侯的保護(除非能像袁紹,曹操一樣,自己成為一方諸侯)。不然來一群山賊都能把你搶光。

而且,亂世的群雄並起,意味著動蕩和紛爭,會不斷打破舊的社會體系,形成新的江山格局。作為手握資本的大家族們來說,這也正好是個擴大自身影響,並提升自己地位的最好機會。

我們可以認為,糜竺支持劉備,其實也是一種投資。

他將糜家數代人的積累,包括金錢,名望,人脈等,都投入到了貌似弱小,卻有無窮髮展潛力的劉備身上。這類似於一種天使投資,更像是一場豪賭。

作為世代經商的商賈世家,糜竺這次賭上了糜家整個家族,這是他這一生之中,做的最大的一筆生意……

那麼到頭來,糜竺算是賺了還是虧了呢?

這個問題,我們先不用急著下結論。而是可以展開想像,設想一下,要是當初糜竺選擇支持的不是劉備,而是轉投到曹操麾下,情況又會如何?

據史料記載,曹操對待地方大家族到政策,一向還是比較寬厚的,不會隨便剝奪他們的產業和生意,也不會輕易動他們的人。因為他知道,保護好這些大家族就是保護好地方的經濟命脈,不但有利於安撫當地百姓,還能成為自己稅金的穩定來源。

也就是說,如果糜竺能帶著糜家,歸降在曹操麾下,那無疑能繼續穩固自己「經商世家」的地位。生意能做得更加順利,家族規模和聲望都能比以前更盛。

不過,投靠曹操的好處,也就僅此而已。糜家若是想在曹操麾下,謀求更多政治和軍事上的地位,就相當困難了。因為糜家人雖然做生意在行,但是政治軍事方面的才能卻相對欠缺,出不了郭嘉,荀彧,荀攸,程昱這種級別的政治家,也出不了張遼,徐晃,張郃,樂進這樣牛逼的將軍。

更何況,曹操的一貫規矩,都是不允許地方大家族的人染指軍隊,以免牽連太廣,日後一旦叛亂起來,不好收拾……

所以,投靠曹操只能是一種比較平穩的選擇,但是除了商業上的利益以外,其它方面得不到太多。糜家從此會完全退出政治舞臺,泯然於世,甚至於在後世的史書上,都找不到關於他們的任何記載。

而要是支持劉備呢?雖然劉備實力弱小,一直掙扎在戰敗和逃跑的窘迫境況中,糜家也不得不拿出家資,將其一次次救回來。但是,一旦劉備成了氣候,那麼糜家作為最早支持他的大家族,無疑是可以同時謀取到,政治和經濟兩方面的巨大利益。

甚至於,要是將來劉備能夠一統江山,君臨天下,那糜家作為劉備的天使投資人,更是會成為「漢室中興」的最大功臣。

到時候,糜家不僅能獲取到顯赫的政治地位,還能留芳百世、千載揚名、名留青史、垂馨千祀……得到崇高的歷史地位。

是的,我們大體可以認為,糜竺也是個有「野心」的人物。

他意圖在這個群雄逐鹿的紛爭亂世裡,支持和扶立一位諸侯(有點類似於呂不韋),以此改變糜家原本「富而不貴」的現狀。那麼到頭來,他的目的實現了嗎?

之前我們已經提到過,糜竺在劉備入蜀以後,被封為安漢將軍,居群臣之最,比諸葛亮都地位都高了不少。

糜竺的弟弟糜芳,不單在劉備軍中任職,還被任命為南郡太守。南郡這個地方是荊州的核心地域,也是劉備的起家之地,糜芳能被任命為此處的太守,地位自然也是不算低的。

不僅如此,糜家的子孫們,也在蜀漢擔任了各種不低的官職。看得出,糜家在蜀漢,確實擁有著非常高貴的地位。糜竺早年傾盡家資對劉備的支持,也算是收到了應有的回報。

然而,「位高」並不一定意味著「權重」。事實上,我們翻遍史料記載,並沒有發現在蜀漢的政治舞臺上,糜家人的任何表演。也就是說,糜家在劉備入蜀以後,其實基本上是被架空了權力,形同閒置。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是劉備在玩過河拆橋,忘恩負義那套把戲?

當然不是,其實,這反而說明了劉備的知恩圖報,和知人善任。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糜家人的才能不夠,政治軍事兩方面都沒什麼人才。而劉備入蜀以後,不但有了相對較大的地盤,軍隊也有了相當的數量,當然是需要更多有才能的人,來管理這一切。

而且,劉備接手了劉璋留下的攤子,現在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套經濟體系,對於糜家在經濟上的依賴,也就此降低了。

劉備應該如何處置和對待,曾經給予過他巨大支持,但而今現在已經沒有太多用武之地的糜家呢?

難道是將軍政大權,都強行交到並無軍政才能的他們手裡,讓他們胡亂折騰,直到把江山弄垮?

其實,劉備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封官領賞,享受豐厚的俸祿和賞賜,用以表彰他們之前的功勞。同時,也讓他們遠離政治漩渦,避開短板,並避免犯錯的機會。這樣一來,糜家不僅有了功名,而且可以繼續保持一個大家族的地位,在蜀中繼續從事他們商業上的事務。

總之,劉備給糜家的待遇,就是有頭銜而無實權。只要蜀國還在一天,糜家就永遠能享受到尊崇的地位,以及豐厚的待遇,生意也能做得越來越好……

然而,事情的發展卻總是出乎人意料的……就在劉備進位漢中王,封賞群臣過後僅僅數月,就發生了糜芳投降東吳,導致關羽後路被斷,敗走麥城被俘身亡的事件。這對於糜家在蜀漢的聲望來說,無疑是一個毀滅性的巨大打擊。

儘管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已經分析過糜芳其人,知道關於他的叛變,其實很大責任在於他的上司關羽身上。但是,糜芳野也絕對不是完全無辜,試想他要是能堅守南郡,毅然戰死沙場,雖然改變不了丟荊州的結局,也能讓自己成為英雄,留下好的名聲。

然而,糜芳不僅貪生怕死,投降了東吳,之後還在東吳為將,等於是完全坐實了「叛徒」的事實。試問,他準備將他的兄長糜竺,還有在蜀國剛剛獲得崇高地位的糜家,置於何地呢?

據史料記載,在糜芳事發以後,麋竺把自己綁起來去向劉備請罪,劉備卻反過來安慰他說,就算是弟弟有罪,那也與兄長無關,對他禮待如初……然而,儘管劉備沒有因此而責罰糜家,糜竺卻一直對此耿耿於懷,僅僅兩年過後,便恚恨發病去世。

之後劉備病死白帝城,託孤諸葛亮,蜀漢帝國也就此進入了諸葛亮執政的新時代。這時候的糜家,在蜀漢的處境又如何呢?

可以肯定的是,糜家依然還是保持著相當的地位,畢竟是作為蜀漢帝國的奠基者,即便是諸葛亮,也不得不對他們禮敬三分。只不過,原本在劉備時代,就已經基本淡出政壇的糜家,現在也只會離蜀漢的權力核心越來越遠。

俗話道,一朝天子一朝臣,諸葛亮獨攬朝政,奉行的是「任人唯親」的用人策略,他所重用的,都是自己「荊州派」的人物。對於其它兩派:元老派和益州派,都是採取打壓和排擠的手段。

而糜家,也是元老派的成員之一,而且他們本身的軍政才能,還十分有限。自然也是在諸葛亮的「用人黑名單」上……

所以,儘管糜家的後代人物們,如糜竺的兒子麋威,官至虎賁中郎將,麋威的兒子也就是糜竺的孫子麋照,也在後主劉禪時期,擔任了虎騎監的官職……

但是,就如同前面說過的,位高不等於權重,職位不等於職務,更不等於權力……糜家有名無實的現狀,並沒有得到任何改變,只能是慢慢淡出政治舞臺之外。在蜀漢滅亡以後,糜家也從此在史書的記載上,再沒有了任何蹤跡……

………………………………………………………………………………

就此,我們可以對糜竺這個人物,來作出一個簡單的總結:

其一:他是劉備的貴人,對劉備有再造之恩,正因為有了他的幫助和支持,劉備才能迅速崛起,並經歷多次打擊而不滅亡。

其二,糜竺在政治軍事上才能並不出色,他在劉備麾下的身份,是經濟後勤總管,並一直在金錢和糧餉上,支撐著整個劉備集團。

其三,在劉備入蜀以後,糜竺和他的糜家,在蜀漢獲得了相當高的地位,也在歷史上留下了相應的名頭,並載入史書。

其四,儘管地位崇高,但糜竺始終沒有進入過蜀漢的核心政治圈,在他去世以後,糜家人也逐漸淡出了蜀漢政壇……

最後,我們再來說說,糜竺和呂不韋。

有人喜歡拿糜竺和呂不韋來相比較,一個是僅僅千金的投入,便換來了權傾天下的顯貴;而另一個則是傾盡家資,卻只換來有名無實的地位……似乎,就投入回報比來說,糜竺遠遠不如呂不韋。

然而,權傾一時、飛黃騰達的呂不韋,最後卻是和君王反目成仇,被削官流放,飲鴆自盡;而遠離了政治核心的糜竺,卻能潔身自好,得以善終,並惠及宗族。

更難得的是,糜竺與劉備之間,能夠數十年如一日地,保持著以禮相待的良好關係,就連他弟弟糜芳犯了叛國罪,都沒有受到處罰,更沒有罪及家族……

所以說,不得善終的呂不韋,恐怕也不見得就比糜竺更成功……

PS:在成都武侯祠中,並沒有糜竺的塑像,而和他並稱初期三大文官的簡雍和孫乾,都有位列其中(分別排文臣廊和武將廊第二位,次於龐統趙雲二人)。這又說明什麼呢?

一般認為,是由於糜芳叛變的汙點,影響了糜竺的名聲,就如同魏延一樣,雖然功勞顯赫,但背著「叛將」的罵名,所以沒資格進武侯祠。

然而筆者覺得,真實的原因應該在於,糜竺是劉備集團的真正奠基人,他在劉備創業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其它人等所無法比擬的。要論在蜀漢的功勞和地位,糜竺其實是與諸葛亮齊平的,甚至是高於諸葛亮的。

所以說,並不是糜竺沒有資格進武侯祠,而是武侯祠這座小廟,根本放不下糜竺這尊大神!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絡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

相關焦點

  • 漢末三國,成功天使投資人——糜竺
    糜竺、簡雍,孫乾三人一起,號稱劉備創業初期的三大文官。據史料記載,糜竺不擅長謀略,在劉備麾下從未領過兵打過仗,也從未出過謀划過策。然而,糜竺一直被劉備待以上賓之禮,賞賜豐厚,可以說是成功的天使投資人,這是為什麼呢?
  • 【鏗鏘三國談】成功男人背後的男人 盤點三國那些眼光毒辣的天使投資人
    我們看三國歷史,往往最在意的是戰場上你死我活的奮力拼殺,或者是戰場下爾虞我詐的政治鬥爭,然而東漢末年人心思變,凡是有點野心的地方小老闆,都想在逐鹿天下中分得一杯羹。然而就算你本領通天,奈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除了如袁紹那樣一出生就不愁資源的官N代,多數小老闆都免不了需要天使投資人的幫助,湊足啟動基金正式入場。
  • 劉備家的人之三國「股神」糜竺
    事實上,九品中正制的發明人、後來大大有名的陳群,就是在此刻離開劉備集團投降了呂布的。世態炎涼,眾人都喜錦上添花,也是人之常情。在集團董事長劉備一籌莫展、陷入絕境之際,遠在東海的糜竺卻雪中送炭來了。他帶著全族老少爺們兒長途跋涉來到海西,帶著謙和的笑容來拜見劉備:「明公,您想要軍隊嗎?我有二千名健壯的奴僕門客,個個忠誠可靠。您想要後勤補給嗎?我已盡數變賣家財,此行共帶來黃金億斤,駿馬千匹。
  • 平平無奇 | 身為三國最大叛徒的哥哥,糜竺憑什麼官職高過諸葛亮?
    此人正是糜竺。說起來,糜竺確實是是皇叔出生入死過的老兄弟了,但作為一名文臣,糜竺似乎也沒有什麼卓越的建樹和功績,他又憑什麼官居高位,甚至力壓諸葛丞相呢?老規矩,下面開始我們的探究時間。麋竺,字子仲,蜀臣。原為徐州富商,後被徐州牧陶謙闢為別駕從事。陶謙病死後,奉其遺命迎接劉備。與其弟麋芳拒絕曹操的任命而跟隨劉備。
  • 古籍錄事一則:糜竺幫助一具女屍收斂骸骨,遭遇巨大的回報
    糜竺是漢末三國時期的一個比較重要的人物。他的重要性不在能力上,而在於他對劉備的支持。正是因為糜竺的支持,劉備才有機會接管徐州,在被呂布擊敗後保存軍隊。糜竺在劉備集團的地位也一度高於諸葛亮。在《拾遺記》中還記載關於糜竺的一件異事:糜竺幫助一具女屍收斂骸骨,因此避過了破財之災。
  • 劉備身邊的簡雍、孫乾、糜竺,位列蜀漢眾臣之前,到底是幹什麼的
    在正式閱讀前,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分得出來簡雍、糜竺和孫乾嗎?老實說,玩三國遊戲根本分不清誰是誰,因為他們武力都很低,智力也不高。以前實在不懂,為什麼劉備開局除了關羽、張飛、趙雲,還要帶這幾個沒用的東西?
  • 三國時期劉備帳下的五大謀士
    東漢末年分三國,分別是魏、蜀、吳,也許是受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影響,很多人都以為蜀國是三分天下中最強悍的那一個,不僅有「一代明君」劉備、「神機軍師」諸葛亮,還有令人聞風喪膽的「五虎上將」,但其實不然,不論是從領土面積還是軍民數量來說蜀國都是最弱的那一個,另外從領導人的出身來看劉備也無疑是最低的那個
  • 【股事傑說】作為蜀漢集團創始人之一,糜芳為何在關鍵時刻背叛了關羽?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從益州發兵,拿下漢中,關羽從荊州出發,圍襄樊擒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這下,蜀漢集團兩面包抄,曹魏集團四面楚歌。就在這麼關鍵的時刻,東吳集團的呂蒙白衣渡江,偷襲了荊州,而坐鎮南郡的糜芳不但不救,反而背叛了關羽,投降了東吳。這又是為何?
  • 劉備身邊三位最忠誠的「小人物」、與劉備同甘共苦、地位超過諸葛亮
    竹韻文史/文 引言: 三國時期,蜀國劉備的手下武將謀士眾多,武將以關張馬黃趙為首,謀士以諸葛亮為首。 因為在三國時期他們的事跡並不是很精彩,所以被稱作「小人物」。其實這三人卻是劉備身邊最重要的三個人。 糜竺 糜竺,字子仲。這個人是劉備的金主,如果沒有糜竺的財力支持,劉備也難成大事。
  • 為何劉備的「億萬金主」麋竺願意隨他亡命天涯?
    起劉備底下的名臣,總會提到諸葛亮、龐統、費禕、蔣琬等等,但有一人雖沒幹過什麼豐功偉業,但卻可以說是劉備的「天使投資人」,在他最困頓的時候提供大筆資金
  • 亂世三國頂級富豪們的政治投資!
    本來他倆每年賣馬賣的好好的,但最近剛好碰上黃巾起義,這兵荒馬亂的,往北販馬的路上難免有黃巾劫道,馬沒賣出去錢沒賺到,自然對黃巾恨之入骨。可是總不能老閒在家裡吧,總得想個辦法解決,於是為了能夠安全的賺錢,他們找到了劉備。      可為什麼找的是一個販鞋織席的劉備呢?《三國志,蜀書,先主傳》是這麼記載劉備的:劉備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
  • 劉備手下亂抓人,睿智的簡雍急中生智,靠一個段子讓劉備放人
    導語:三國歷史大雜燴系列, 是本人原創作品,目前共有四個板塊:三國戰役大盤點,三國人物那些事,三國人物高手猜謎,青梅煮酒品三國。本文為三國人物那些事系列第27期。劉皇叔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仁德載世、寬厚待人、同時又是個武力和謀略雙發展的超級君主,但是有一個人,可以說是從頭到尾一直跟隨著劉備,幫了劉備很多忙,劉備也十分信任他,並且他們倆的關係就如同漢初的盧綰和劉邦一樣親密,他就是劉備的髮小及外交官:簡雍!
  • 【薩沙講史堂第一千一百九十三期】他可不是三國中才能平庸的垃圾文官:劉備麾下的首席外交說客孫乾(歷史系列第563講)
    到後來,劉備躍馬檀溪,見到司馬徽的時候,孫乾卻又在水鏡先生口中得了個「白面書生」的評價。被諷刺為只能循規蹈矩,按部就班的人物,不是經綸濟世之才,也無法輔佐劉備成就大業……事實上到底如何?孫乾這個人物,到底有沒有才能?他在劉備麾下從事二十年,又是擔任著什麼樣的職務?關於這些,我們還是需要翻開《三國志》等史料,去探尋一番。
  • 劉備有一親戚,曾陷害關羽趙雲張飛,後來叛變投敵,活得逍遙自在
    因為糜竺、糜芳兩兄弟家財萬貫,僕人過萬,後來全部贊助給了劉備,才幫助劉備東山再起。不得不說,糜芳這個小人物卻在三國時期刷足了存在感,不過他在很多地方,都是扮演著反面人物。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前夕的陽長坂坡一戰,劉備輸得非常慘,不過其麾下的趙雲、張飛卻憑這次戰役一戰封神。
  • 三國裡誰最會用人?知人善任哪家強?三國巨頭晾一晾
    說起三國時期誰最會用人?那首先得說各陣營的主公,因為如果連三足鼎立的機會都沒有,何談會不會用人呢?這樣說不代表我們唯結果論,而是以結果倒推這種方式最為準確。那這樣界定之後,我們討論的範圍無非就集中在曹、孫、劉三人身上。
  • 糜芳跟隨劉備二十餘年,為什麼在關鍵時刻卻背叛了劉備?
    摘要:三國時,糜芳跟隨劉備二十餘年,經歷了劉備集團最困難的歲月,眼看劉備勢力已經逐漸開始膨脹,好日子就快要到了
  • 三國上庸具體有多大,在現在的什麼位置?劉封在劉備集團地位如何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殺死夏侯淵,佔據漢中。他命令宜都太守孟達北上攻取房陵,而孟達殺了房陵太守,成功取下房陵。後劉備因擔心孟達獨自難以攻克上庸,便派劉封從漢中沿沔水南下,與孟達的軍隊在上庸會合。
  • 三國時期的夷陵之戰,看看劉備的損失,蜀國為何一蹶不振?
    三國演義這部小說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在三國這個勾心鬥角的亂世之中,更多人所被吸引的還是以劉備為中心的群雄之爭。而三國裡也有震驚中外的世界名戰,官服,赤壁,夷陵之戰號稱三國頂級的三大戰鬥,同時也是改變整個三國局勢的戰鬥。不過今天所說的夷陵之戰卻是一個讓人議論紛紛的戰鬥。
  • 三國梟雄劉備的私生活很糜爛,一生換妻真的如換衣
    他所住的草屋東南角籬笆邊有一顆高五丈的桑樹,遙望像個車蓋,往來的人都奇怪此樹非凡的姿態,有的就說此地當出貴人。劉備小時候與其他的小孩子在樹下遊戲時說:「我將來必定乘這樣的羽葆蓋車。」羽葆蓋車是皇帝才可以乘坐的,叔父劉子敬告誡劉備說:「你這樣胡說難道要滅我們全家麼?!」劉備不喜歡讀書,只愛好狗馬、音樂、華麗的衣服。
  • 三國時期的「盾牌」——聊一聊劉備、曹操、孫權三個大佬的保鏢
    在漢末三國時期這樣的亂世當中,尤其是各個軍閥的創業時期,他們的個人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在當時無論是在戰場上進行搏殺,還是防備刺客行刺,都需要有保鏢來防備。所以保鏢也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劉備、曹操、孫權是漢末爭霸賽中的最終勝利者,他們經歷了非常多的危險,身邊也有一些擔任保鏢角色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