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丈夫時,艾麗西亞只有33歲,她朝丈夫臉上連開5槍。在此之前,他們一直是外人眼中的恩愛夫妻。
警察來了之後,艾麗西亞一句話也沒說。不辯解、不反駁,總是就是沉默了,並且一沉默就是六年。
這六年來,艾麗西亞一直在精神病院治療。沒錯,不是監獄,是精神病院,因為律師和法官一致認為她精神失常,所以需要治療。
她作為一個小有名氣的畫家,整個6年期間,只留給外界一副詭異的自畫像。那麼,她真的是精神病嗎?丈夫真的是他殺死的嗎?如果不是,為什麼她不為自己辯解?
這是《沉默的病人》這本懸疑小說的開端,作者是懸疑界橫空出世的超星新——亞歷克斯·麥克利茲。在2019年,《沉默的病人》一經出版,便登上了《紐約時報》的暢銷榜,並且霸佔暢銷榜長達392天之久。
書的封面上寫著:多少看似完美的夫妻,都在等待殺死對方的契機。
我開始以為這是一部和《消失的愛人》一樣劇情的小說,但看完之後發現,並非完全如此。因為它不止講出軌,更多的是講原生家庭。
這個小說故事可以用書封面上的四句話來概括:
一起殘酷的謀殺;一則詭異的希臘神話;一段漫長的沉默;一場致命的心理治療。
謀殺指:妻子連開五搶殺死丈夫。
神話指希臘神話故事《阿爾刻提斯》:國王被命運女神判死刑,但如果有人願意為國外去死,國外便可免死。身邊所有人都拒絕了國王的請求,除了他的妻子。妻子為國王赴死後,又被大力神從死神手中奪回。可是重生的妻子卻從此一直沉默不語。
沉默指:「殺死」丈夫的艾麗西亞給外界留下一副叫《阿爾刻提斯》的自畫像後,便開始沉默不語。
心理治療指:想要幫助艾麗西亞走出陰霾的心理治療師「我」——西奧,去到了艾麗西亞所在的精神治療所工作。
故事就是從這裡開始,從西奧的心理治療開始。為了不劇透,我就不接著講劇情了,說說我看完小說的幾點感觸吧,應該也是作者想要傳遞出的價值理念。
一、關於原生家庭
近年來,「原生家庭」這個詞已經被無數育兒專家提及。因為網絡信息的發達,也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認識到「原生家庭」的重要性,並且重新開始審視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得當。
這樣的普及對現在的孩子來說,無疑是好事,因為這樣會讓他們在更健康的家庭環境中長大。
可是,也正是這一詞的普及,讓那些已經有原生家庭缺陷的成年人,不得不又要重新回顧起自己不幸的童年。
他們思考「原生家庭」,知道了自己性格的來龍去脈。有的人也許可以經過反省得到成長,而有的人可能會變得愈發鑽牛角尖:都是我父母的錯,讓我變成現在這種鬼樣子。
《沉默的病人》中,心理治療師西奧和「殺夫兇手」艾麗西亞,都有不幸的童年。
西奧有一個脾氣暴躁的父親,無能軟弱的母親,他從小就在父親的打罵、打壓中長大。唯一一次放鬆的時刻,就是父親出差的那一個月。
艾麗西亞有一個自殺時帶著她一起撞車的母親,還有一個得知妻子去世後,惡狠狠地說「為什麼死的不是女兒,而是妻子」的父親。
兩個同病相憐的人在長大後,終於離開了令人窒息的家庭環境,並且都找到了令自己脫離痛苦深淵,走向陽光的伴侶。
但這不是故事的結束,而是開始。兩個原本毫無關係的人,因為一場謀殺案後的沉默,關係線交織在了一起。
二、關於夫妻關係
瑞典小說家斯特林堡說過:最美好的,也是最痛苦的就是愛情;最高貴的,也是最低賤的就是婚姻和家庭。
這句話也許稍顯悲觀,但放在《沉默的病人》裡卻很恰當。
小說中有兩對夫妻,西奧和妻子、艾麗西亞和丈夫。他們的戀愛初期非常甜蜜,婚後也一直恩愛如初,至少在西奧和艾麗西亞看來是這樣的。
兩個在原生家庭中備受冷落和傷害的人,在遇到真愛後,仿佛飄在大海中的孤舟,突然看到了燈塔,有了方向。
所以,他們沉陷了,他們把對方當作救命稻草。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確實是那樣,伴侶確實給自己帶來了陽光和生活的希望。
可是,從小說最後的結局來看,這樣的「救命稻草」好像並不牢固,或者說太孤擲一注。
他們讓我想到伊能靜曾經評價自己上一段婚姻的一段話:
「所以當我遇到一個可靠的人的時候,我像抓了一個浮木,我希望他把我所有原生家庭的痛苦,我對這個行業的這種男女關係的困惑,然後統統解決掉。可是,他又不是我的醫生,我來跟你談戀愛找老婆的,我幹嘛要給你治病。」
你看,問題就出在這裡,我們永遠是獨立的人,即使曾經受過原生家庭的苦,也不要試圖讓另一人來解救自己,哪怕是最親密的另一半,能救自己的除了心理醫生,只有自己。
夫妻關係應該是平等關係,而不是救贖關係。
三、關於個人成長
還是拿伊能靜來說,她在開始和秦昊的婚姻前,空窗了5年。這5年時間裡,她一直在處理自己和原生家庭的關係,在把所有事情都理順之後,才開始新感情。
我想這應該是一個關於個人再次成長最好的示例。
沒錯,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不能選擇父母,兒時的童年沒有辦法改變。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以後,我們可以經過閱讀、反思、自省讓自己得到二次成長。
如果覺得自己的力量不夠,也可以尋求專業的心理醫生。像《沉默的病人》中的主角西奧,他在飽經原生家庭的痛苦之後,選擇求助心理醫生。
求助之後效果很好,他在大學期間克服了自卑和怯弱,並且還成功地成為了一個心理諮詢師。
雖然後來在感情受挫之後,又有重蹈覆轍的跡象。不過原因在於他選擇不信心理醫生,而不是心理治療幹預沒有效果。
我們這一代人都是在傳統家庭教育理念下成長的,比如嚴厲、不苟言笑的父親和軟弱的母親這樣的家庭組合,或是不善於表達的父母,或是信奉「棍棒教育」的家庭教育等等。
所以我們總是能在自己身上,看到自己曾經最討厭的那個模樣。
不過沒關係,我們是有機會改變和再次成長的。比如,多閱讀,書看得多了自然就學會了思考,不至於總鑽牛角尖。
林肯說過:我不知道我爺爺是什麼樣的人,我更關心的是,他的孫子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所以,我們不要糾結於原生家庭的問題,勇敢地往前走就好了,讓自己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沉默的病人》與其說是一部關於夫妻關係的小說,不如說是關於「原生家庭是怎麼影響一個人的成年生活」的現實故事。
故事裡的謀殺案很殘忍,心理治療師為了治療「沉默的病人」也是煞費苦心、抽絲剝繭。經過不懈的努力,這位沉默的妻子終於開口說話了,但「殺夫事件」的過程卻遠比我想像中更加令人難過和不可置信。
不得不說,這本書能熱銷45國,霸佔暢銷榜長達392天,確實名不虛傳,因為結局實在太高能反轉。
至於故事的真相到底如何,真的是妻子謀殺了丈夫嗎?我想還是你們自己看更有意思,也能有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