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闖王李自成竟然被宿松桑落洲農夫一鋤頭打死

2021-02-13 宿松世紀網


無論您在何方,我們每天為您推送咱宿松鄉親們關心的大小事,本地新聞公益求助求職徵婚商訊廣告吃喝玩樂應有盡有。讓我們攜手共同築起最接地氣的公益性綜合服務平臺!

       宿松農夫,一鋤頭終結大順王朝創始人李自成。小人物改變大歷史,宿松縣匯口一個農夫,一鋤頭擊斃了闖王李自成,埋葬了一個大順王朝,這個農夫就是桑落洲人李筠庵。乙酉(1645)年五月,李自成領兵東下,由於供給側出現問題,左良玉早就把沿江一帶城市劫掠了一遍,李自成部隊無糧可搶了,十分缺糧。在桑落洲桑家口,李自成餓得實在不行了,就搶鄉民的糧食。可是這股鄉民不好惹,自從左良玉劫掠後,鄉民都自發組成民團,對抗兵痞流氓。看到李自成一伙人,他們毫不膽怯,在李筠庵的帶領下,把搶奪糧食的兵痞流氓打得丟盔卸甲,還把其主帥給打生生打死了。後來從死者遺物和俘虜口中得知,他們打死的是闖王李自成。李筠庵怕牽連鄉裡,就舉族搬遷到了德化縣白鶴鄉(今天九江縣沙河街),他則上東林寺出家為僧,法號山鐸,終成一代名僧----真在禪師。

       根據《清實錄》記載「靖遠大將軍和碩英親王阿濟格(相當於清軍追剿闖王的總司令)等疏報、流賊李自成、親率西安府馬步賊兵十三萬並湖廣襄陽、承天、荊州、德安,四府所屬各州縣原設守御賊兵七萬,共計二十萬。聲言欲取南京,水陸並進。我兵亦分水陸兩路躡其後。追及於鄧州、承天、德安、武昌、富池口、桑家口、九江口等七處」。而李自成就是在桑家口一戰中失去了消息,從此再也沒在歷史中消失,一些捕風捉影的消息,也是子虛烏有,李自成再也沒有出現過,真的人間蒸發了。這七處地址中,只有一處地址查無實證---桑家口。在富池口和九江口之間,只有一個桑落洲。會不會是這個桑落洲呢?桑落洲又在什麼地方呢?
        據清《一統志》記載「歸林灘,古桑落洲也」,這麼說,歸林灘就是古桑落洲了,(歸林灘在今安徽省宿松縣匯口鎮歸林村一帶,距九江20公裡左右)。為什麼要在桑落洲上加一個古字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桑落洲曾崩塌過。又據《九江府志》記載「明天啟三年(1623年),桑落洲岸崩十餘裡,壞民居無數,遷移不定,民苦之」,桑落洲於明季年間,坍塌入江。徐騰芳明天啟三年(1623年)任九江同知,桑落洲奔潰,桑落洲岸崩十餘裡,壞民居無數,遷移不定,民苦之。蘆課無出,議請崩者蠲,荒者減,州民德之。桑落洲坍塌成了一個大口子,當地居民就稱這缺口為桑家口,這就是桑家口的由來。桑落洲因洪水衝擊,或坍塌的地方都稱之為口。如今此地稱之為匯口,就是今天宿松縣匯口鎮。

        李筠庵(1621-1672),別字筠庵,江州德化縣桑落李氏子也,生於大江之洲滸上(今天宿松縣匯口、洲頭沿江一帶),世有功於國,襲軍藉,有顯者。父母早亡。師輕財重義,任俠不羈,會闖獻蹂躪中原,國家東南俱倚左方二寧,南朝廷設七省經略宜春袁公繼鹹,開府於九江,招募天下勇健,乃授師為千人長。1645年四月,左良玉掠九江,把袁繼鹹綁走。當晚船停在桑落洲附近,當夜就傳出左良玉吐血身亡的消息。左夢庚挾袁繼鹹東下,九江城被焚,群龍無首。李筠庵就回鄉組織民團,保衛家鄉。當年五月,李自成兵至桑家口,與桑落鄉民發生爭鬥,李筠庵率民團趕到,一鋤頭把李自成擊斃。後來發現死者是李自成,怕牽連鄉裡。就舉族搬遷到德化縣白鶴鄉(今天九江縣沙河街),他則上東林寺出家為僧,後成一代高僧----山鐸真在禪師,著有《徑山滴乳集》,在佛教界聲望頗高。其家族後裔比較著名的有清代兩廣總督李鴻賓。

李自成(1606~1645年),原名鴻基,小字黃來兒,又字棗兒,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世居陝西榆林米脂李繼遷寨。童年時給地主牧羊,曾為銀川驛卒(相當於現在的快遞員,快遞行業起家的李自成,成就了大順王朝。再看看今天的順豐快遞,其老總王衛也把其公司名稱帶一個順字,這是不無道理的,快遞行業都喜歡順)。崇禎二年(1629年)起義,後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領的贊同。高迎祥犧牲後,他繼稱闖王。當時中原災荒嚴重,社會階級矛盾極度尖銳,李巖提出「均田免賦」等口號,獲得廣大人民的歡迎,部隊發展到百萬之眾,成為起義軍中的主力軍。崇禎十六年(1643年)在襄陽稱新順王,並在河南汝州殲滅明陝西總督孫傳庭的主力,旋乘勝進佔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爾袞率八旗軍與明總兵吳三桂合兵,在山海關內外會戰李自成。李自成戰敗,退出北京,率軍在河南、陝西抗擊。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在桑落洲桑家口被李筠庵民團擊斃。

江殷道1673年,康熙十二年《九江府志》明確記載,李自成被宿松農夫所殺。

江殷道,湖北漢陽人,他從小就耳讀目染,親身經歷左良玉,李自成之亂,對李自成死於誰手,再清楚不過。他在1672年《九江府志》中明確記載,李自成死於宿松農夫之手。江殷道,一個湖北人,不說李自成死於湖北人之手,也不說李自成死於江西人之手,卻說李自成死於宿松人之手。可見其不偏不倚。這裡需要說明解釋一下,桑落洲上,德化與宿松犬牙交錯,桑落洲大小事務,向來由九江府管轄。這也就無怪乎江殷道會在《九江府志》中多寫一筆宿松之事。後來高植就沒有在其《德化縣誌》錄入此事,只是他補充說明了一點,王時聘招安了數千名闖王的難婦。如果李自成不是被宿松農夫所殺,這黃梅縣劉佐怎麼會出現數千名的闖王難婦呢?他還在文中特地用了招安這個詞,如果一般難婦,直接遣散回家就可以了,招安一詞的意義可就大不同了。並且1672年,距離事件發生時,不過20多年,江殷道採訪時,很多當事人都在世,信息比較準確。

高植1755年,乾隆二十年《德化縣誌》記載,清軍追李自成,駐紮在黃梅縣劉佐鄉,王時聘招安闖王難婦數千人。

高植(1699—1765),字梯雲(一作梯月),號槐堂。湖州武康(今屬浙江德清)人。乾隆二年進士,歷官德興知縣、德化知縣、揚州清軍同知、江寧南捕通判等,為官廉正無私,人稱「槐堂司馬」。死後家無餘財,堪稱廉吏,備受世人讚譽。 乾隆十九年(1754)夏,高植以「卓異」擢升松江(今天上海市松江)同知。因《德化縣誌》未竟,遷延一年,次年秋天才置裝沿江東下。乾隆二十年(1755)孟夏,《(乾隆)德化縣誌》修成,歷時一年。董榕稱這部志書「編纂最為嚴簡,無他志假借之失,列傳尤稱詳確,遠不遺,近不濫,得史氏法,可與康德涵《武功志》、陸清獻《靈壽志》並稱善本矣」。雖不乏溢美之詞,但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客觀的。

1645年八月,距離李自成在桑落洲死亡僅僅過去三個月。英親王阿濟格的機要秘書彭而述在桑落洲寫下了一首詩,《中江阻風》。這首詩透漏了一個信息,鼉鼓雷鳴桑落洲。當初桑落洲發生了什麼,讓三個月後,路過此地的詩人,還能聽見戰鼓雷鳴?桑落洲發生的這場戰鬥,恰恰是《九江府志》記載宿松農夫鋤殺李自成的那段。

彭而述(1605~1665年),鄧州彭橋人。明崇幀十三年(1640年)舉進士。彭而述文武全才,曾任陽曲縣令。李自成破北京後,彭而述不願降清,從小道渡江南逃。後彭而述遊京華,以學書為名拜訪尚書王鐸。經王鐸舉薦,清靖遠大將軍努爾哈赤第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任命彭而述為兩湖提學襝事,進參議。又經孔有德舉薦,管雲南左布政事、繼調廣西參政。在靖州,彭而述被包圍,不久永州失陷,彭而述被治罪免官。吳三桂徵水西土司安坤,彭而述為其幕僚,出謀劃策。吳三桂用其策,打敗徵水西土司安坤,任命彭而述為廣西右布政使,彭而述於康熙四年(1665年)秋病逝。

愛新覺羅·阿濟格(1605~1651年),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二子,多爾袞,多鐸之胞兄,母為大妃阿巴亥。皇太極時期參加過攻打明朝邊境以及朝鮮的作戰;清軍入關時作為清軍前鋒隨多爾袞入關,順治元年(1644年)封和碩英親王。地位僅次於四大貝勒。又以靖遠大將軍自邊外入陝西、四川,屢敗李自成,殺死劉宗敏,俘獲宋獻策,帶鰲拜等追李自成於九江口,招降左夢庚。順治五年(1648年)又以平西大將軍督師徵討姜鑲在大同的叛亂。順治五年(1648年),要求封叔王,被攝政王多爾袞拒絕。多爾袞死後,企圖攝政,被削爵幽禁賜死。阿濟格能徵善戰,是清朝初期有名的將領。但他卻是一個缺少智慧,性格粗暴的人。

清代著名詞人仲恆,曾經歷這次變故,在此寫了一首詞《念奴嬌》,喜得幹戈寧息後就是對這場戰爭結束的描繪。這首詞裡面有大量桑落洲典故。

來源:桑落洲桃花源

本文由宿松世紀網編輯發布,轉自請註明.

推薦關注以下全新的「宿松世紀網」微信公眾平臺


老平臺老回味依然推薦您關注
站點聯絡微信號:ahsssjw,廣告招商:18055693198

聲明:所推圖文,轉載請註明.如版權問題,請告知我們會及時跟進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宿松世紀網參與發帖回復

相關焦點

  • 帝業夢碎:闖王李自成的悲劇
    帝業夢碎闖王李自成的悲劇作者:轅固小生明末農民起義中的英雄豪傑輩出,造就了一段燦爛的時代畫卷,闖王李自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然而,從李自成的遭遇來看,著實也是一個悲劇人物,他本屬於貧下中農的苦出身,雖然後來因緣際會,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但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下場令人唏噓不已,真是造化弄人,淵源有自。 明朝天啟年間,陝北地區災荒連年,官府糧差分文不減。李家生活非常困難。李自成小時候曾被捨入寺廟當小和尚,名黃來僧,並給本邑艾姓地主牧羊度日。十幾歲喪母,不久父親又去世。
  • 闖王李自成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據說攻打北京城前夕曾經派一個密使到皇宮中找到崇禎皇帝和他談判,李自成要求崇禎皇帝把西北地區割讓並允許他建立國家,當然這個條件被崇禎帝拒絕,他寧願一死也不願意偏安一隅苟且偷安,既然議和沒有成功那只能用武力來解決問題了,在紅衣大炮震耳欲聾炮聲中農民軍吶喊著向北京城發起最後衝擊,城內守軍看到農民軍發瘋似攻擊紛紛開城投降,比如當時負責守城宦官曹化淳率先開門投降
  • 農民幹掉闖王李自成,事後說:我不知道他是誰,只是看上了那匹馬
    作為明末清初著名的農民起義將領,李自成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大概就是帶領農民軍攻佔北京,將大明皇帝崇禎逼死。李自成認為只要突破北京城,自己就會成為天下新的主宰。很遺憾,大明在明朝末年內憂外患。除農民起義部隊外,北面還有滿洲滿洲兵。
  • 一腔惜血染九宮,只求別時哀歌送——闖王李自成的惜別
    可能是因為他這一生經歷了大大小小無數的戰役,使得如今面對著眼前這群兇神惡煞的鄉勇他眼裡似乎沒有一絲恐懼。闖王李自成反抗明朝的第一步,是在一次親手殺死了明朝的將領,並搗毀了明朝的一個衙門後開始的,事後他明白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沒有回頭路了,不久他便帶領他的小隊伍投奔了王左掛的起義軍。再後來面對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都已病入膏肓的朱明王朝,他憑藉自己出色的軍事才幹一路高歌打敗了眾多明朝軍隊,不斷壯大自己的革命隊伍。
  • 闖王寶刀驚現陝西小村,李自成後人主動上交,專家卻拒絕帶走
    闖王寶刀驚現陝西小村,李自成後人主動上交,專家卻拒絕帶走文 | 韋爵爺李自成這個歷史人物我們還是非常熟悉的
  • 闖王李自成是如何攻克北京?逼死崇禎帝的?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鴻基,小字黃來兒,又字棗兒,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世居陝西榆林米脂李繼遷寨。童年時給地主牧羊,曾為銀川驛卒。 崇禎二年(1629年)起義,後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
  • 「闖王」李自成悲哀起義,四十二天敗走北平,慘遭鐵鍬削掉其頭顱
    「闖王」李自成的悲哀起義,四十二天敗走北平,慘遭農名用鐵鍬削掉其頭顱 李自成原名李鴻基,綽號「闖王」,在崇禎十七年大張旗鼓的攻入北京,剛一進京城,就命令人搜尋全崇禎。耗時三天才在煤山上找到了崇禎的屍身。而在大明國庫發現的二十萬輛白銀也由李鴻基授權給了劉宗敏,並稱之為「追贓助餉」。
  • 秦暉:李自成到底是「闖王」還是流寇?
    李自成到底是「闖王」還是流寇?我們該怎麼看待李自成的歷史地位?他是朝廷眼中的流寇,還是農民起義的英雄?我們是否可以將明末農民起義視作階級鬥爭?「勵精圖治」的崇禎皇帝的真實形象,是否真的有那麼崇高? 8月2日,由新京報·文化客廳聯合漢唐文化在彼岸書店舉辦的「李自成之死及其他」的沙龍上,歷史學家秦暉、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彭勇教授和國家圖書館副研究館員鄭小悠,與大家探討了明清交際的那些歷史迷思。
  • 民不聊生 李自成推翻明朝 甘當漢奸 吳三桂引清入關
    1、「他在位48年,竟然有20年不上朝與大臣見面,不批奏疏,致使不少機構癱瘓,政事乏力。」這位皇帝是(  )這裡所說的「明軍將領」是(   )A.張獻忠B.吳三桂C.努爾哈赤D.皇太極7、中華民族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的。
  • 孫傳庭為什麼打不過李自成?原因就一個字
    作為大明最後一根支柱——孫傳庭死、明朝亡書生出身的孫傳庭,一出山就擒殺第一任闖王高迎祥,一時間威震農民軍隨後更是暴揍繼任闖王李自成到只剩不到二十人此等將才,可謂是大明的棟梁,是可以有力挽狂瀾之能的!李自成的奮鬥——從闖將到闖王,一個字就是「闖」都知道李自成是「闖王」,實際上最早叫闖王的人是高迎祥,那個時候李自成是闖將。
  • 明末就是部《水滸傳》,當李自成殺了「吳用」那一刻,他敗局已定
    明末的農民軍起義原來有是劇本的,各路起義軍將領竟然都是按著《水滸傳》劇情來發展的。闖將李自成是「宋江」,八大王張獻忠是「盧俊義」,曹操羅汝才是「吳用」,高迎翔卻不是晁蓋。準確點說,是有很多個晁蓋。崇禎九年,高迎翔在黑水峪兵敗被陝西巡撫孫傳庭俘獲之後,李自成被推舉為「闖王」,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 李自成和張獻忠本是一同出生入死的兄弟,為何最後卻會反目成仇?
    在眾多農民領袖中,兩個年輕的起義家李自成和張獻忠,逐漸展露了頭角。李自成和張獻忠有著相似的過去,他們同年同月出生,都來自陝西的農村。因出身貧寒,在生活和工作中經常受到欺壓,後來又因為一些過錯,都丟掉了自己賴以生存的工作,成為「無業游民」。以後,他們更是深切地體會到了百姓的無奈與苦楚,於是這兩個滿腔熱血的年輕人,各自組建了農民隊伍,加入到農民起義的浪潮中。
  • 洪秀全和李自成曾是「英雄」,人設崩塌背後,是何不可告人的秘密
    洪秀全和李自成曾是「英雄」,為何到後來人設崩塌?歷史上的大人物,都難免給後人留下了各種形象。有的人把這些領導者視為偶像,有的則不恥他們的行為。諸如,明朝起義軍領袖李自成和清朝的洪秀全,很多百姓曾奉他們為豪傑,可隨著歷史的推進,這兩位人物的好壞,都有人爭論,甚至他們當初的英雄形象真正慢慢被顛覆,這究竟是為何呢?首先是明朝的李自成,當初明朝末期天下大亂,各地農民紛紛起義,勢力眾多,李自成是較早的一批起義軍,慢慢積沙成山,成為一方霸主,人稱「闖王」。
  • 韓國瑜和李自成
    根基不牢就得隴望蜀 導致觀感不佳韓國瑜的軌跡,有點像明末的李自成。從進入北京城逼死崇禎,到兵敗山海關,李自成從「闖王」變成「大順皇帝」再變回「流寇」,也就幾十天的時間。先看看《碧血劍》裡怎麼說:李自成走上城頭,眼望城外,但見成千成萬部將士卒正從各處城門入城,當此之時,不由得志得意滿。
  • 明末的時候李自成手下核心人物都跑哪去了下場怎麼樣了?
    文丨東漢讀書(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自古亂世出英雄,在我國充滿封建和壓迫的古代社會中出現過許多英雄人物,他們的出現都推動了我們枯燥的歷史發展。
  • 李自成揮師東徵滅明,很可能只是一個偶然
    李自成軍開始大肆宣傳「闖王來時不納糧」、「均田免糧」之類的政 治口號。 還是就是如他們宣傳「吃他娘,穿他娘,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的政治口號一樣,追求現世「吃喝」的物質快感,才是農民軍的最主要追求之一。 農民軍們是不可能有長遠的耐心與眼光,把西安當做自己真正意義上的根據地來建設,並從中獲得合理合法的部隊給養的。
  • 闖了一輩子,李自成卻沒闖過金錢美女關
    現在,歷史的交接棒到了李自成同志的手上。作為非專業運動員,他能跑好這一棒嗎? 這杯苦酒,歷史上很多人都品嘗過。李自成之後200年,出現了一個偉大的義軍領袖,他的名字叫洪秀全。洪利用人們對超自然力量的畏懼和對現實的不滿,在南方的密林裡,成功向清朝發難。但是當他打到南京的時候,革命就到了終點。那個溫柔之鄉成了他的縱慾之地和沉重行囊,義軍的腳被拴住了,鋒芒被磨禿了。
  • 歷史上幾位倒在了小人物之手的名人
    歷史上幾位頗有盛名的人物,卻被小人物給殺死。一、齊恆公齊國宰相管仲死後,年老的齊桓公也開始面臨著立儲之事,齊國的豎刁、易牙、開方等人主張立公子無虧為儲君,但齊桓公卻想立公子昭為太子,而此時的他開始掌控不了朝堂之上的局勢了,因為他病倒了。
  • 李自成是騙子?洪秀全是神棍?揮劍除魔者,亦復為魔
    歷史的發展,如同陀螺的運動,不停地旋轉,一圈又一圈,周而復始。在這種周期性的運動中,有某種恆定的東西,如那屠魔的勇士化身為魔般,始終保持不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橫刀立馬,除魔衛道,扭轉乾坤,所作所為載入史冊,令後人驚嘆,是真正的「牛人」。
  • 闖王李自成逃出北京時,為何要上演一出登基「鬧劇」,他是怎麼想的?
    透過歷史的瞳孔可以看到歷史長河波瀾壯闊,同時也蘊含著哲理,讓我們一起推開歷史的大門,感受古人的智慧吧 他之所以觀望,一來是因為吳三桂並沒有正式投降大清,所以他對吳三桂仍有疑慮,並不相信吳三桂。二來是吳三桂和李自成之間的戰鬥還處於膠著狀態,雙方的優勢還遠遠沒有消耗殆盡,此刻出兵,不是最佳時機。 只有雙方戰力消耗殆盡時,一舉出兵,便能在頃刻之間,將敵人徹底打垮。作為大清一位富有戰場經驗的攝政王來說,這一點他比誰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