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疾控專家:超重肥胖屬營養不良 應堅持預防為主、貫穿全生命周期

2020-12-24 騰訊網

人民網北京12月23日電 今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學首席專家趙文華在會上指出,營養不良有營養不足、微量營養素缺乏症、超重肥胖三種形式。其中,超重肥胖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多種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監測結果顯示,我國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過50%,6-17歲的兒童青少年接近20%,6歲以下的兒童達到10%。「當前人群的超重肥胖形勢上升速度較快、流行水平較高、全人群均受影響。超重肥胖防控工作挑戰巨大,但只要努力,還在機遇期。」趙文華稱。

趙文華表示,人群的超重肥胖既是社會發展帶來的問題,也與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密不可分。

「從人群層面來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對超重肥胖發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一方面,我國居民膳食結構不合理,脂肪供能比持續增加,高油高糖能量密度高、營養素密度低的食物攝入較多,蔬菜、水果、豆及豆製品攝入不足,主食精細化等等,導致個體能量攝入增加。另一方面,各個年齡人群的職業勞動程度普遍降低,出行越來越方便,電子產品普及使居民靜態生活時間普遍增加,也導致了能量消耗的減少,能量攝入和能量支出的不平衡是導致個體超重肥胖的直接原因。從社會層面講,促進健康的食物供應系統和人們積極參與身體活動也十分重要。超重肥胖的防控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社會、個人和家庭的共同努力。」趙文華說。

趙文華表示,一是需要繼續加大推進健康支持性環境建設,改善飲食和食物的供應環境,比如推動健康食堂、健康餐廳,鼓勵食品企業生產低油、低糖的食品,為居民選擇營養豐富的食物、實現合理膳食提供更多的支持條件。要改善促進人們身體活動的支持環境,加強人行道、自行車道、健康步道的建設,鼓勵綠色出行。加大體育、健身、娛樂場所、公園等促進身體活動設施的建設,並且向公眾開放。

二是加大健康體重知識的宣教,繼續大力推進「三減三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中的健康體重專項行動。我們要教會居民選擇食物和端好自己的每日餐盤,掌握在工作、學習、出行、家務、鍛鍊等方面達到充足身體活動的方法。鼓勵居民經常測體重,知曉體重才會管理體重。

三是要加強個體化的體重管理服務,著力推進以吃動平衡為核心的健康體重管理適宜技術,加強對超重肥胖個體化的指導,通過合理營養和充足身體活動,把健康體重貫穿在全生命周期。

「超重肥胖的控制必須堅持預防為主,貫穿全生命周期,要從女性備孕、母親孕期開始,從兒童青少年時期抓起。」趙文華強調。(崔元苑、實習生李佳琪)

相關焦點

  • ...我國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過50% 超重肥胖的控制必須堅持預防為主
    每經記者 周程程 北京攝影報導每經記者 廖 丹12月23日,國新辦就《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學首席專家趙文華在發布會上表示,除營養不足、微量營養素缺乏症這兩種人們已經比較熟知的營養不良以外,第三種形式的營養不良是超重肥胖。同時,超重肥胖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多種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 中疾控營養學首席專家:我國6-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接近20%
    12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有關情況。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學首席專家趙文華針對「超重肥胖」這種營養不良情況進行介紹。她指出,營養不足、微量營養素缺乏症是兩種廣為人知的營養不良形式,實際上超重肥胖也是一種營養不良形式。同時,超重肥胖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多種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趙文華介紹說,這一輪的監測結果顯示,我國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過50%,6-17歲的兒童青少年接近20%,6歲以下的兒童達到10%。
  • 成年居民過半超重肥胖,疾控專家建議鼓勵生產低油低糖食品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學首席專家趙文華介紹,監測結果顯示,中國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過50%,6-17歲的兒童青少年接近20%,6歲以下的兒童達到10%。  新華社發  趙文華介紹,超重肥胖是在營養不足、微量營養素缺乏症以外的第三種營養不良表現方式,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多種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可以用超重肥胖上升速度較快、流行水平較高、全人群均受影響來描述當前人群的超重肥胖形勢,這也預示著這項工作將面臨巨大挑戰。」但趙文華也表示,只要努力,超重肥胖的防控還在機遇期。
  • 電子產品普及是居民超重肥胖直接原因
    今天,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學首席專家趙文華用「超重肥胖上升速度較快、流行水平較高、全人群均受影響」描述了當前人群的超重肥胖形勢。他指出,各個年齡人群的職業勞動程度普遍降低,出行越來越方便、電子產品普及導致了居民靜態生活時間普遍增加,成為導致個體超重肥胖的直接原因。「除了營養不足、微量營養素缺乏症這兩種人們比較熟知的營養不良以外,第三種形式的營養不良是超重肥胖。」談及我國居民面臨的突出營養問題,趙文華表示,超重肥胖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多種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
    居民在外就餐比例不斷上升,食堂、餐館、加工食品中的油、鹽也應引起關注。 兒童青少年經常飲用含糖飲料問題已經凸顯,18.9%的中小學生經常飲用含糖飲料,應重視其對兒童健康的影響。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副所長趙文華表示,靜態生活時間普遍增加,能量輸入和輸出不平衡導致居民超重肥胖發生。
  • 飲食結構「直筒腰」帶來驚人影響 我國超過一半成年人超重或肥胖
    我國超過一半成年人超重或肥胖飲食結構的「直筒腰」帶來了驚人的影響。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癌症中心、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等單位開展了2015—2019年的中國居民慢性病與營養監測,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近6億人口,形成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表明,超重肥胖率繼續上升,成年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34.3%和16.4%。
  • 我國超一半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肥胖是病,告訴你怎麼治
    核心提示:12月23日上午,國新辦介紹《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有關情況。發布會上監測結果顯示,我國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過50%,6-17歲的兒童青少年接近20%,6歲以下的兒童達到10%。所以可以用超重肥胖上升速度較快、流行水平較高、全人群均受影響來描述當前人群的超重肥胖形勢。
  • 「沉默的殺手」年輕化低齡化,河北省疾控中心專家提醒:糖尿病要及...
    河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所專家張新亮說,由於缺乏相關知識,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已經患病,也不知道糖尿病可以預防,不了解得病後要及早治療,不了解接受規範的治療和管理可以控制病情進展,直到病情加重時才發現並進行治療,給個人和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 你以為孩子白白胖胖,其實TA正在營養不良!
    面對這樣的情況,壯壯媽媽帶著壯壯去醫院做了個檢查,結果醫生檢查出來竟然是因為營養不良導致了免疫力低下。 壯壯媽媽很不理解,自己家孩子白白胖胖的,怎麼就會營養不良了呢? 傳統觀念裡面我們總會認為身材瘦小的寶寶才會營養不良,胖寶寶應該是不會缺乏營養的。事實並非如此。
  • 國新辦舉行《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發布會(文字...
    四是針對重點營養問題實施以目標為導向的綜合幹預措施,特別是對當前日益突出的超重肥胖問題,進一步加大力度進行幹預。要把兒童、青少年肥胖幹預這項工作作為重點,發揮方方面面的作用,共同來解決當前的突出問題。   接下來,我想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學首席專家趙文華教授給大家再介紹一些具體的技術措施。
  • ...居民超重或肥胖!成年男性平均身高接近1米7,女性平均體重是這個數
    國新辦2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介紹《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有關情況。李斌介紹,我國18-44歲的男性和女性平均身高分別為169.7釐米和158釐米,與2015年相比分別增加1.2釐米和0.8釐米。
  • 我國超一半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成年男性平均身高接近1米7,女性...
    每經編輯:彭水萍 國新辦2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介紹《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有關情況。此外,我國居民超重肥胖的形勢嚴峻,城鄉各年齡段居民超重肥胖率持續上升。18歲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體重分別為69.6千克和59千克,與2015年發布結果相比分別增加3.4千克和1.7千克。
  • 我到底是超重還是肥胖?哪些因素與肥胖有關?
    01由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疾病控制司發布的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編寫的《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預防控制指南(試行)》2003年版中,提出的中國人肥胖診斷體重指數界值如下。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幾年以來,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像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兒童(15歲以下)肥胖的發生率都有明顯增高趨勢,肥胖的發生逐漸呈現低齡化趨勢。這與父母給予孩子不合理的飲食及營養攝入有很大關係。另外,城鎮化的生活環境使活動範圍逐漸縮小、電子產品的普及以及學習負擔加重,均使兒童的活動量明顯減少,兒童營養過剩、肥胖增加難以避免。
  • 【營養美學】100張圖文告訴你,國人如何減肥?!
    近期由中國營養學會編著的《中國肥胖預防和控制藍皮書》為肥胖與超重的防治提供了基於循證醫學證據的適宜技術、典型方法和不同層面的政策建議。 營養美學進行細讀後輸出了:關於中國人如何減肥?100張圖文分享給大家,同時歡迎留言一起探討。
  • 中國成人肥胖指南_減肥知識庫_39健康網
    2002年4月,國際生命科學學會中國辦事處召開了中國肥胖問題研討班,邀請臨床醫學、預防醫學等多學科專家,就國內外肥胖症的流行趨勢、肥胖症與疾病關係及預防和控制措施等問題展開了深入討論和廣泛交流。  國際生命科學學會中國辦事處與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學分會、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會、高血壓聯盟(中國)及中國營養學會在北京聯合召開了「中國人群肥胖與疾病危險研討會」,經充分討論,工作組的推薦意見獲得一致認可。同時,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即著手編寫《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預防與控制指南》。在廣泛徵求相關學科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經七次修改,形成指南終稿。
  • ...超重肥胖問題凸顯 河北被劃入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高流行...
    國新辦日前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中國超過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6歲至17歲、6歲以下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別達到19%和10.4%。超過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12月23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表示,居民超重肥胖問題不斷凸顯。城鄉各年齡組居民超重肥胖率繼續上升,有超過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6歲至17歲、6歲以下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別達到19%和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