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夜」一詞,為「消夜」的雅稱,大抵有用美食消磨漫漫長夜的意思。因此,當《宵夜江湖》四個大字躍入眼前的時候,筆者一直在想,如此追求野生江湖氣的美食紀錄片,為何沒取「消夜」二字?
近年來,以美食為切口的紀錄片總能火力吸睛,講述市井傳奇故事的國內首部城市宵夜文化紀錄片《宵夜江湖》自7月2日21:00正式上線之後,同樣獲得了不少的關注。這部由騰訊視頻出品,企鵝影視與五星傳奇聯合製作的新品,以美食為媒介,將更多的鏡頭投放到了形形色色的江湖人物身上。
他們穿梭在煙火繚繞的街頭、推杯換盞的夜場,或是夜深人靜的空曠馬路,認真書寫著小人物的生活傳奇,努力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麻辣鮮香……
第一期「瀋陽」播出之際,《宵夜江湖》總導演杜興分享了他的創作故事。從最初的焦慮、失望、迷茫,到在反覆調研和激烈討論中逐步清晰確立創作基調,製作團隊一頭扎進瀋陽的夜色,打撈起誘人又生猛的「宵夜江湖」。
令杜興備感欣慰的是,成片獲得了瀋陽朋友的認可:「我和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感受,無論今天怎麼難過,吃完這頓宵夜,吹完這瓶酒,明天該怎麼整還是怎麼整,和生活幹仗其樂無窮一—這是瀋陽人最不起的地方。」
「豬心」「羊槍」都能烤,你覺得這個生猛嗎
夜晚八點半,熱舞撩起瀋陽的夜。美女歌舞,煙火燒烤,所謂「秀色可餐」,瀋陽人整得明明白白。燈紅酒綠、人聲鼎沸的夜場,撐起了瀋陽一半的夜晚江湖。
待到下半場,歌舞暫緩,生猛當道。瀋陽人迎來最不可或缺的宵夜伴侶——酒。他們卸下白天緊繃著的嚴肅和斯文,輕鬆嬉笑於各種酒局之中。
鏡頭裡的老鐵說,他見過一男的,扎領帶,戴眼鏡,看起來老斯文了,喝了三個之後,一把扯開領帶,踩著桌子在那兒轉,讓他搖手,「我能理解他們」,一天之中難得的解壓時刻,每個走入夜場的靈魂都有一顆放飛自我的心。
採訪拍攝的時候,杜興碰上過不少酒懵子,他問過其中一個大叔,你為什么喝這麼多酒?對方瞪大眼睛看著他,意思是說這還有什麼疑問嗎?累啊,幹完活,不來喝點,我睡不著啊!這個大叔59歲,1999年下崗,現在每天在工地上扛大包。
瀋陽人喝起來暢快淋漓,吃起來也是單刀直入。一個食客問:「豬心都能烤,你覺得這個生猛嗎?」
活色生香的燒烤文化,關乎每一個民間美食家的自我修養。在打開這一期《宵夜江湖》之後,筆者表示對燒烤世界的了解簡直貧乏。
有一家叫琴江串吧的小店,藏身於一條偏僻的深巷,常客大多是中年男人,老鐵們來這兒吃的是公羊的生殖器,黑話叫「羊槍」。求的不一定是大補,而是那口不一樣的味道。
店主是一位90後,名叫張澤。他的父親負責採購,為了滿足口味刁鑽的食客,每次要跑到百八十裡地之外的郊區。他的母親負責操刀分解,讓聽起來如此「粗暴」的食材衍生出了八種不同的風味,「羊槍」一變為五,「羊蛋」一化作三。口味頗有講究:槍頭硬、脆、哏,外層的皮叫做槍褲,比較軟乎;往後一段叫槍衣……這一番獨門絕活,成就了琴江串吧的江湖名氣。
面對鏡頭,張澤很是坦然:「我從來沒有感覺有什麼不體面的,這算是一份事業吧!」
江湖的路,也是很難走的
在《宵夜江湖》粗曠的外表下,包裹著一顆世事溫柔的心。
一期節目短短30分鐘的時長裡,寥寥數筆勾勒出一群雖然飽經生活磨難、但依舊為了美好生活努力奮鬥的夜間工作者。
無論是美食街上的管理員、夜宵攤主,還是駐場歌手、代駕師傅等,他們將自己的生活隱藏在夜幕中,展露給大眾的是在時代的洪流下,為了更好的生活所付出的努力和在逆境中發展的智慧與韌性。
耀威是瀋陽特色音樂串吧裡的草根演員,表演之餘,為了讓客人盡興,拿盆喝酒是家常便飯。最狠的一回喝了二斤白的,至於啤的數都數不過來了,灌下去之後直接在臺上就吐了,「喝不了就別丟面子,觀眾上來把錢插酒瓶裡了,你說你不喝?」
他有時候也會想,為什麼要去這麼做?圖啥呢?不要命了?但是耀威還是說服了自己,這是我的工作,江湖嘛,必須有江湖的規矩。
凌晨時分,夜宴收場,華彩褪去。回家的路上,他剖白著自己的內心:「我知道成不了明星,但是我能讓吃飯的朋友開心,也是為了我自己的生活。夜晚生活的人,江湖的路,也是很難走的」。
杜興介紹:「耀威這哥們很熱愛音樂和表演,參加過一次選秀,覺得選秀很髒,就不想走選秀的路,選擇跑夜場謀生。其實他們身上有一種驕傲,雖然說謀生很難,但自己在這個行當裡面,屬於全瀋陽前百分之五,也就是說,是頂級的。在臺上裸體放鞭炮的紅雷,不敢讓家人來看,小女兒只來了一次,他騙小女兒說自己是在變魔術。他跟我私下講,攢完錢,打算開一個小小的麵館,自己動手,只做清湯素麵。」
瀋陽人的宵夜離不開酒,於是代駕的需要一直旺盛。作為一名女司機,琪姐常有不同的遭遇,「什麼人都能遇到,形形色色,高中低檔」。有次她碰到一個客人,對方問她一個姑娘家為什麼幹代駕,還對她說「明天你再幹,我投訴你!」
雖說各行都有各行的辛酸,但是蘊藏在平凡生活裡的愛與暖,方是人間真底色,比如琪姐最開心的是自從做了代駕以後,她就能跟老公一起上下班,一起吃宵夜。一個網友感慨:「這比偶像劇裡浮誇的愛情要感人得多!」
困難是將來的福
都說「高手在民間」「生活是最好的老師」。《宵夜江湖》裡試圖傳遞給我們的,其實正是那些市井之間的勇氣和智慧。他們隨口冒出來的金句,質樸無華,卻撫慰著觀眾的心,一如燒烤填補空虛的胃。
七十一歲的李蓮花,朝鮮族,她是西塔老太太串兒店的活招牌。七十多歲了還奮鬥在燒烤一線,手持秘而不宣的辣椒配方,她家的串兒香而不辣,完美體現了辣椒的精髓。
二十多年前,李蓮花遇到了下崗潮,年近五十開始投身燒烤行當,別人七八點收工,她總要撐到夜裡十二點。她念念不忘有一年冬天的夜晚又颳風、又下雪,一個男的從她的攤前路過,後來又折返回來,買了20個串,都十一點多了,誰還吃得了這麼多?對方說,看你老太太太可憐,我才買的。
這麼多年來,老太太烤得不急不躁,過得平心靜氣,一分一毛攢下了一套二手房,路邊攤變成了可以容納十多人的夜宵店。她喜歡用心鑽研,別家的板筋切片太厚嚼不爛,她就自己用螺絲刀挑開弄薄了再串,「穿串也要動腦筋,烤出的串才好吃!」她也喜歡和客人們聊天、唱歌,手舞足蹈的樣子,可愛極了。
她說,人生有一個過程,困難是將來的福。
很有意思的是,首期《宵夜江湖》中,出現了瀋陽人最愛吃的食物雞架。這乍聽起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食物,卻被瀋陽人創意性地通過炸、烤、煮、燻等多種做法,做成了瀋陽宵夜的「頭牌」——生猛的瀋陽,將平凡的日子蘸上了麻辣鮮香,炙烤著屬於這座城市的熱愛與深情,入口、入心,回味無窮。
瀋陽人還說,不要走歪路,不要走小路,人生就要走大路。
擇幾則故事,品幾味宵夜,雖有限但這就是瀋陽城,沒錯了!《宵夜江湖》用鏡頭致敬每位盡力生活的人,下期武漢,本片繼續與人間煙火瀟灑為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