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改播《英雄兒女》等經典後,央視再秀硬核操作,揭秘金門炮戰

2020-09-13 子非論娛

聚焦娛樂圈,傳遞正能量,點點「關注」吧!這是「子非論娛樂」的第17篇原創文章,全文約1500字~

在電視螢屏上,家庭倫理劇、古裝玄幻劇、懸疑刑偵劇輪番「霸屏」,供觀眾消遣、放鬆、減壓,樂呵樂呵。但是,真正到了關鍵時刻,這些都不管用,必須上「硬核」內容。

自5月29日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記憶》欄目重磅推出10集大型文獻紀錄片《一九五八炮擊金門》,旨在首次深度、全面、權威披露炮擊金門這一軍事行動的歷史內幕。

對於許多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來說,這是一段鮮為人知、塵封已久的歷史,在報刊、電視、廣播等媒體上少見。《一九五八炮擊金門》的播出,是為了回顧歷史、啟迪今天。

按照百度百科上「金門炮戰」詞條的解釋,這一軍事行動「是指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間,發生在金門及其周邊的一場戰役。國共雙方以隔海炮擊為主要戰術行動」。

因此,被稱為炮戰,由我軍率先發起,對方隨後開始還擊,期間雙方海軍艦艇和空軍也多次參與戰鬥,直到1979年1月1日正式宣告停止。

文獻紀錄片《一九五八炮擊金門》以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為主線,以10集的大篇幅,對炮擊金門軍事行動進行了深度剖析,全方位、多角度展現這一行動的重要意義和現實價值。

為了拍攝製作這部文獻紀錄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記憶》欄目組歷時兩年,不僅實地探訪了當年的第一線戰場,還運用了大量珍貴的視頻影像,帶領觀眾重溫那段歷史。

片中不僅採訪了葉飛、石一宸等20多位當時的我軍前線官兵以及洪秀樅等10餘位福建前線民兵,還有此前對包括郝*村在內的臺灣嘉賓的採訪,力求做到最大限度的真實還原。

遺憾的是,這部文獻紀錄片中的許多受訪者沒有能等到片子公開播出,已經與世長辭。通過他們的親口講述和大量的歷史影像,觀眾可以穿越時光重溫那段血與火的國家記憶。

為什麼要開展這一軍事行動?我們可以從1958年10月6日中國各大新聞媒介同時播發的《告臺灣同胞書》中找到答案。

「......我們都是中國人。三十六計,和為上計。金門戰鬥,屬於懲罰性質。你們的領導者們過去長時期間太猖狂了,命令飛機向大陸亂鑽......是可忍,孰不可忍。因此打一些炮,引起你們注意。」

62年前,金門在連天炮火中一夕成名;62年後,這個名字已經不再和「固若金湯」這個充滿火藥味的詞彙聯繫在一起,取而代之的是人們熟悉的「小三通」、金門高粱酒......

很顯然,現在播出《一九五八炮擊金門》,並非是中央廣播電視臺(請注意其官方背景)心血來潮,很有可能與當下中國與某大國以及兩岸之間複雜嚴峻的關係形勢有一定關聯。

類似這樣的操作方式,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在2019年5月已經使用過。

當時,被網友戲稱為「六公主」的CCTV6發布「特別提示」,改變了正常的節目排期,臨時改播《英雄兒女》、《上甘嶺》、《奇襲》等紅色經典以及紀錄片《冰血長津湖》。

從2019年5月16日到5月19日,一連四天都是如此,且播放的都是與抗美援朝戰爭有關的影視作品,讓人自然而然地聯想起當時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

這一硬核操作儘管打亂了正常的節目編排,卻得到了眾多聰慧的觀眾的理解和稱讚。

「六公主棒棒噠,這波操作我服你,比心!」「六公主總是那麼優雅地緊跟時勢,不愧是貼心小棉襖!」「用這種無聲勝有聲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思,是電影頻道一貫做法!」

CCTV6官方網站1905電影網在報導中稱,這三部電影儘管在創作時間上有所不同,但都同樣表現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敵,勇於抗爭的精神,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士氣。

此次播出《一九五八炮擊金門》,同樣是意味深長(不解釋,自己品、仔細品)。不過,藉助這個機會,觀眾們可以全面了解半個多世紀以前的那次軍事行動的全貌及歷史背景。

毫不客氣地說,看這部文獻紀錄片比看那些毫無營養的電視劇更有價值、更有意義,因為,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銘記歷史才能開創未來。加油!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相關焦點

  • CCTV-6昨夜臨時改播《英雄兒女》,無數網友點讚!
    昨天晚上,CCTV-6電影頻道臨時調整節目時間,卻引無數網友點讚,這是怎麼回事?事發於5月16日21時14分@CCTV6電影頻道 發微博稱:因播出經典戰爭片《英雄兒女》原定直播的亞洲影視周紅毯典禮延遲但據之前的預報5月16日20時本無《英雄兒女》的播放計劃
  • 金門炮戰,背後原來是幫助蔣介石守好金門,粉碎了美國的分裂
    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對據守福建省金門島的國民黨軍進行的懲罰性大規模炮擊封鎖行動,目的解放臺灣,統一中國,國民黨殘餘部隊逃到臺灣,對抗統一,又稱第二次臺灣海峽危機、臺灣稱為八二三炮戰,面對我前方強大炮火的炮擊,背後的目的在某種程度上遏制臺獨的蔓延。炮擊金門除了粉碎「臺獨」毒瘤蔓延,這裡還另外有一個背景,就是1958年的伊拉克革命。
  • 《亮劍》沒敢拍這段,李雲龍金門大敗,九年後毛主席下令炮轟金門
    《亮劍》是一部非常經典的抗戰電視劇,先是在央視黃金檔首播,之後被各大衛視瘋狂轉播和重播。直到今天,很多電視臺依然在不時重播這部電視劇,網絡上由之剪成的小視頻更是數不勝數。因為這部電視劇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飽滿,戰鬥場景也非常真實,再加上把家國情懷和軍人血性融合得非常好,觀眾們可謂是百看不厭。小新本人就是《亮劍》的忠實粉,前後不知道看了多少遍。
  • 金門炮戰總指揮葉飛之子解密:為何當年近在咫尺卻不拿下金門?
    信上說:「打金門停止若干天似較適宜。目前不打,看一看形勢。彼方換防不打。等彼方無理進攻,再行反攻。中東解決,要有時日,我們是有時間的,何必急呢?」這裡有一個背景,就是1958年的伊拉克革命。當時美英武力幹預,登陸了黎巴嫩和約旦,要把伊拉克革命撲滅。我們在臺灣海峽有所動作,可以吸引美國注意力,也是對伊拉克革命的一種支持。這是金門炮戰最開始的原因之一。
  • 軍事 | 金門炮戰碉堡遭強拆,這是想幹嗎?
    這不,金門事情不斷。金門三獅山炮堡的戰地史跡全遭破壞最近,臺軍「金門防衛指揮部」竟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快速拆除了金門「八二三炮戰」的標誌物——三獅山炮堡與1954年構建的山前「復國庫」。三獅山炮堡曾登上美國《生活》雜誌三獅山炮堡是金門「八二三炮戰」的重要見證。在1958年8月23日至10月6日的金門炮戰第一階段,三獅山榴炮陣地發射了11603發榴彈炮,成為臺軍發射炮彈最多的一個陣地。
  • 從另一個角度看金門炮戰
    當前位置: > 專題 > 新聞臺灣 > 透視臺海硝煙 從另一個角度看金門炮戰 2000-11-15 13:26:25
  • 島內媒體密切關注央視紀錄片《一九五八炮擊金門》
    對於《一九五八炮擊金門》的播出消息,許多網友表示:「這個一定得看,當時的炮擊金門體現了主席的戰略智慧,攪動整個國際形勢」「準備好小馬扎,今晚觀看!」同時,很多網友提到:「真是希望明年臺版國安法要出臺」「挑在這個時候播,有暗示啊」「統一臺灣,迫在眉睫!忍無可忍無需再忍!不然「臺獨」分子也會越來越多,越來越猖狂!
  • 1958年金門炮戰,毛主席是如何不懼美國,在大國博弈中取得勝利?
    炮戰開始後,又有12門美國援助的203mm重炮被運上島。金門炮戰從1958年8月23日17時30分正式打響。第一次攻擊為突襲,代號「颱風」,我軍在1個小時內向金門列島吐瀉了近萬枚炮彈,重點打擊指揮機關、炮兵陣地、雷達陣地和港口艦艇。第一次突襲之後5分鐘,炮兵部隊開始了第二輪炮火洗地,代號「暴雨」,主要打擊還擊的國軍炮兵陣地。
  • 金門炮戰中,有3個國軍副司令被炸死,蔣介石是如何對待他們的?
    後來我們知道在1958年8月23日,我解放軍發起了金門炮戰,當時葉飛將軍負責組織福建前線指揮部,那次戰鬥我們解放軍準備了459門大炮和數千噸炸藥,而當時負責守衛金門的國民黨將領胡璉,據悉當時的胡璉差點喪命於此,那會兒胡璉剛好在水上餐廳吃飯,結果突然的地動山搖,差點沒把胡璉給轟死。
  • 金門炮戰死了仨副司令,為何司令胡璉活下來?看看人家這反應
    我們看看金門炮戰,就知道人家反應多快了。金門炮戰是國民黨敗退到臺灣後,我黨在1958年前後對國民黨的懲罰式打擊。金門炮戰前前後後打了很多次,到了後面很多都摻雜了政治因素。而「八二三炮戰」那是真的打,也是最出名的一次炮戰。在這次炮戰中,我軍炸死國民黨三個副司令即:趙家驤、章傑、吉星文。其中趙家驤、章傑當場斃命,吉星文重傷不治身亡。金門島是福建省下面的一個小島而已,我軍在兩小時內發射了四萬枚炮彈。這樣密集的打擊,打死了三個副司令,作為司令的胡璉跑哪裡去了呢?
  • ——紀念「金門炮戰」61周年
    【本文為作者千鈞棒向察網的獨家投稿】8月23日,是「金門炮戰」61周年。「金門炮戰」,目的是以解放臺灣,統一中國為目的,解放軍發起的對國民黨殘餘部隊的一場懲罰性戰爭, 臺灣稱為「八二三炮戰」。是指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間,發生於金門及其周邊的一場戰役。國共雙方以隔海炮擊為主要戰術行動,因此被稱為炮戰。
  • 金門炮戰,國軍5高官報銷3,胡璉疑惑:解放軍怎麼知道位置?
    「八二三炮戰」,解放軍一出手,雖然防衛司令胡璉逃脫,卻幹掉了金門防衛司令部5名高官中的3人,這3人,包括2名中將,1名少將,都是國民黨軍隊響噹噹的實力人物。
  • ​郭松民 |「炮擊金門」的再思考
    」1986年,大陸上映了正面表現「國軍」抗戰的影片《血戰臺兒莊》,據信獲得了蔣經國的首肯,與之成為鮮明反差的是,臺灣卻拍攝了反映金門炮戰的電影《八二三炮戰》。 作為一個微妙的信號,這似乎標示了兩岸在文化和意識形態領域的攻守易勢。
  • 郭松民:​「炮擊金門」的再思考
    炮擊金門是毛主席親自決策、指揮的一場極其精彩的「政治-軍事」戰役,對海峽兩岸關係的影響相當深遠,但遺憾的是,迄今為止,大陸並沒有拍攝一部全面反映金門炮戰的電影。不僅如此,在1979年元旦宣布停止炮擊金門後,這場戰役在大陸竟慢慢被遺忘了,甚至在2018年,即炮擊金門60周年的時候,也沒有舉行正式的紀念活動。
  • 六天六部抗美援朝經典電影,央六這波操作引發網友點讚
    從5月16日臨時調整節目單並重播50年代的經典電影《英雄兒女》以來,CCTV6 連續6天在黃金時間播出抗美援朝題材的經典電影:《英雄兒女》《上甘嶺》《奇襲》《冰血長津湖》《鐵道衛士》和《長空比翼》。 根據時事和社會熱點改播影片,是電影頻道的一貫風格。在中美貿易戰的特殊階段,國家級電視臺來了這樣一個臨時調整的操作,很快引起輿論關注,並喜提新浪熱搜。
  • 金門三寶——兩岸共飲一壺酒,兩岸同是一條根
    自此一度出現了國共雙方兩個「金門縣政府」對峙並存的局面。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金門縣縣長梁新民,終其一生也未踏入過金門本島。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為聲援中東人民的反侵略鬥爭,與臺灣當局在金門爆發「八二三炮戰」。後中國大陸放棄封鎖,宣布改採「單打雙不打」的方針,逐漸減少攻勢。
  • 軍事 | 明說吧,播放《一九五八炮擊金門》就是有用意的!
    十集紀錄片《一九五八炮擊金門》在央視熱播炮擊金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上,是一次影響深遠的軍事行動。央視播出的紀錄片則披露,1958年炮擊金門,是海峽兩岸形成「一個中國」的默契過程,彰顯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祖國終將統一的歷史必然。整部紀錄片,以1958年8月23日大陸炮擊臺灣當局把持的金門,作為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主線敘事,主要在如下方面著墨——如此深度剖析,旨在揭示大陸通過炮擊金門,就是在警告美國——不要幹涉中國內政。同時也是在激化當時的臺灣國民黨當局和美國之間的矛盾。
  • 央視重播抗美援朝電影,新劇《跨過鴨綠江》下月開機
    央視軍事頻道周日(26日)晚播出韓戰(抗美援朝戰爭)題材經典電影《上甘嶺》,引起熱議。同日,編劇餘飛在微博宣布,其參與創作的紀念韓戰的電視劇《跨過鴨綠江》定於8月開機。 去年5月16日至18日,央視電影頻道3天內臨時改播《英雄兒女》、《上甘嶺》、《奇襲》3部抗美援朝電影,18日,電影頻道又在微博上發文,「我們在用電影這樣一種文藝作品呼應當下的時代」。
  • 哈囉,金門
    「要不,我們再去金門,深度遊吧。」對於廈門人來說,金門自由行是件非常簡單的事。只要手續提前辦好,到金門,也就坐船航行20多分鐘的距離。早餐是韋小姐專門準備的最金門名特小吃,特別美味。餐後,又忙著為客人親自泡茶煮咖啡。韋小姐有句話特別經典,「我們民宿賣的是溫度。」
  • 「八二三炮戰」
    「八二三炮戰」 時間:2001-04-10 15:12   來源:   進入50年代中後期,世界形勢發生巨大變化,亞非拉各國反帝、反殖民運動風起雲湧。在非洲,各國人民擺脫殖民地宗主國的控制、要求獨立建國的呼聲空前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