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前的文學發展——浪漫主義文學運動

2020-12-28 噠噠聊歷史

引言

從資產階級革命後到1830年七月革命這一時期的文學,充滿了不同思想、不同流派的對立和衝突,這是該歷史時期的階級鬥爭的反映。

浪漫主義的文學現象

浪漫主義是這一時期主要的文學現象。浪漫主義在思想內容上並不是統一的,其中存在著不同的階級流派,即貴族浪漫主義和資產階級浪漫主義。法國十九世紀上半期浪漫主義運動的實質就是資產階級浪漫主義對貴族偽古典主義的鬥爭,這構成了十九世紀前三十年文學發展的基本內容。

▲浪漫主義文學

從藝術創作方法的意義上說,法國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文學同樣也具有一般浪漫主義文學共有的特徵,如對理想的追求、對幻想和奇特事物的愛好、感情的泛濫、形象和語言的誇張等等,不論貴族浪漫主義還是資產階級浪漫主義都是如此。這些特點不僅是一種階級文學的特徵,而且也為兩個階級的文學所共有,以致成為幾十年間具有普遍性的文學現象,這當然有著深刻的社會根由。它決定於資產階級革命後的社會生活條件。

浪漫主義文學的原因

最直接的一個原因是資產階級與貴族階級在大革命中的經歷。在革命期間,不論貴族還是資產階級都經歷了作為「平民手段」的法蘭西恐怖時期的可怕歲月。貴族們不僅失去了自己的天堂,還要為自己的頭顱膽戰心驚。資產階級在激烈的鬥爭中也並不安寧,每當前一個黨派被後一個更激進的黨派推開並送上斷頭臺的時候,他們也經歷過「這一個起床就被逮捕…另一個以微溫派的罪名被告發」的日子。這兩個爭奪政治統治權的階級,都開始疲於這種酷烈的搏鬥,因而,在雅各賓專政結束之後,貴族的殘餘力量和資產階級都力圖忘記革命的內戰和革命的恐怖,而耽於一種解脫後的狂歡。在文藝方面,「人們通過閱讀來忘卻別的一切」,並且追求「那些充滿出人意料的事件、殘酷的場面以及硫酸性的熱情小說」

▲法蘭西時期

更深刻的社會原因則是,資產階級革命之後,《人權宣言》宣布了在升官發財方面人人平等的權利,資本主義社會自由競爭的法則,代替了封建社會世襲制所造成的固定、停滯的狀態,資產者、小資產者都企圖通過投機取巧而在某一天早晨突然達到權力和財富的頂峰;在革命中破產落魄的貴族階級分子,也力圖利用新的社會法則來改善自己的地位或撈取更多的東西。人們對飛來好運的期望和饞涎欲滴的野心因被生活環境阻撓、束縛而變得更加熾熱,耽於好夢和理想成為普遍的社會心理狀態,因而在文學中,也就很自然去「尋求虛幻妄誕的國土,或謊話與詩歌的世界」。

再一方面,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資本主義秩序的建立,直接為資產階級個性的產生提供了社會條件,資產階級社會的現實又不斷使這種個性的發展和大量衍生有了良好的溫床,而資產階級個性自我意識的發展、自我感情的膨脹、自我之愛、自我崇拜的盛行,正構成了浪漫主義文學作品不斷產生和深受歡迎的社會心理的基礎。而且,對貴族階級來說,大革命使他們失去了天堂,啟蒙思潮也衝垮了封建的上層建築,滄海桑田,變化令人難以置信,於是,悲觀頹唐、消沉陰暗的情緒,人生虛幻、命運多的感慨以及對神秘彼岸的熱烈嚮往,都雜然而生而對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的成員來說,啟蒙思想家所描繪的理性社會的圖景在資本主義現實面前的破滅,不免使他們失望苦悶和徬徨,特別是在資產階級與封建階級鬥爭過程中出現反覆或歷史性曲折的時候,他們的苦悶更甚,並且還充滿了不滿與忿慨。

總而言之,這兩個階級都有「情」可抒,不抒不快,而採取文藝形式的抒發又能引起廣大同類的共鳴,這樣便造成了法國文學史上持續多年的自我感情表現的高潮。正因為上述的社會條件為浪漫主義文學的盛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法國土產的中世紀文學中浪漫的遐想和形象,盧梭那種感情奔放、個性不羈的風格和對大自然的詩化,才為十九世紀浪漫派文學所繼承,而略早於法國的德國與英國的浪漫主義文學才有可能在法國產生難以想像的巨大的共鳴和影響。

▲盧梭

浪漫主義文學盛行的徵兆在大革命剛剛過去的頭幾年裡就已經很明顯了。

浪漫主義的流行

剛度過恐怖時期的人們樂於陶醉在一種非現實主義的描寫和帶有刺激性的小說裡,於是,情節緊張、內容怪誕味道濃辣的浪漫通俗小說應運而生。在執政府年代,這種小說多如牛毛,數量簡直令人難以置信,甚至每天出版五、六本之多。有些是鬼怪小說,如《天鵝騎士錄—歷史與道德的故事》(1796共三卷,每卷四百頁,書中女主人公在第一卷第三十頁就死了小說的大部分描寫她血淋淋的屍體夜夜從墳墓中出來去找她的丈夫。

有些是宗教神秘主義的作品,如受到夏多布裡盎推崇的《修道士》(1797),它除了寫主人公修道士的「豔情」外,就是寫他如何「祈求撒旦,喚醒死人,遍遊世界,和流浪的猶太人一樣被魔鬼趕來趕去」。有些小說雖然沒有神怪,而且自稱「寫生」,但離奇怪誕,極度誇張,如《哀耐絲妲》(1797)寫一個殘忍的丈夫,專事虐待自己的妻子,把自己的小女孩也「一腳踢向城牆」,最後被壞女人刺死,臨終宣布他的髮妻是一個女聖者。除了這類神怪通俗小說以外,幾乎與此同時,浪漫情調十足的心理小說和言情小說也時髦起來。英國浪漫主義作家戈德溫(1797-1851)「奇特而有力」的小說《加來勃·維廉斯》引起了當時法國通俗心理小說的繁衍。

▲《修道士》

這一時期的德國文學的影響更大,法國通俗言情小說的盛行就是從《少年維特的煩惱》開始的,人們還把德國那些情調感傷、眼淚汪汪的通俗小說大量翻譯介紹過來,進行仿製。這些流行的言情小說不外是才子佳人的俗套,再加上悵惘欲絕的感情糾葛和傷感怨苦的情調。當時受到瘋狂歡迎的《巴爾密拉》(1801)就是這類作品的典型。所有這些通俗小說雖然朝生暮死,但它們大量而廣泛地流行,反映了當時人們喜愛奇特濃烈的文學描寫的普遍社會心理,浪漫主義文學正是在這種社會心理的溫床上發展起來。

▲《少年維特的煩惱》劇照

總結

在十九世紀初的這種社會背景上,出現了貴族浪漫主義與資產階級浪漫主義各自最早的代表夏多布裡盎與斯達爾夫人、龔斯當。他們在相同的浪漫主義的「曲調」中,填進了各自不同的「歌詞」—不同的階級內容,不僅各自在理論上提出符合本階級要求的美學主張,而且用使當代人受到強烈感染的藝術形式,詩化了本階級的願望、心境、思想情感、精神狀態,成為本階級浪漫主義文學的先驅。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浪漫主義文學
    浪漫主義作為一種文學觀念和一種文學的表現方式,在世界各民族文學發展的初期,就已經出現了。但是作為一種文學思潮,一種文學表現類型,以及作為一個明確的文學理論概念,卻是後來逐漸形成的。它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 (一)浪漫主義文學的誕生背景 浪漫主義文學的興起是由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歐洲的社會政治狀況決定的。
  • 法國重要的思想浪潮——貴族的浪漫主義文學對社會的影響
    引言在貴族浪漫主義文學中,拉馬丁和維尼也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象夏多布裡盎一樣,他們都出身於貴族階級,而且本人的經歷與這個階級在十九世紀前三十年的最後掙扎也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這些正標明了它們的浪漫主義風格。這些作品幾乎是以最大的密度出現在十九世紀之初,從1802年到1807年之間,《爾芬》、《薩爾茲堡的畫家》、《奧培曼)、《阿道爾夫》、《柯麗娜》,幾乎每年一部,相繼問世或脫稿一般如此集中、如此強勁的潮流本來可以造成一次文學高潮,把漫主義文學運動提前二十年。
  • 這位以浪漫主義詩歌翻譯聞名的學者,卻曾對這種文學嗤之以鼻
    從西南聯合大學到清華大學,從牛津大學到北京外國語大學,作為一代翻譯大家,王佐良翩翩君子,溫潤如玉,外國文學研究和外語教育界尊稱他為「王公」,兩年前,北京外國語大學又成立了以他命名的「王佐良外國文學高等研究院」。王佐良最初的翻譯嘗試是在昆明讀書時翻譯喬伊斯的小說集《都柏林人》,全稿翻譯完成後還沒來得及出版,便在一次日軍轟炸中毀掉了。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近代浪漫主義文學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寧夏華圖發布: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近代浪漫主義文學,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1.拜倫   拜倫(1788~1824),英國19世紀初期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拜倫帶有自傳色彩的長篇敘事詩《恰爾德·哈羅德遊記》,主要歌頌了歐洲民族民主解放運動。
  • 2020文學復古運動,「我」在這裡等你!
    一測試果然不錯,一天下來耗費的鍵盤敲擊時間大大減少,手也不酸了,現在發起2020文學復古運動,希望更多人使用文言文來寫作。以此來推動中國文學的發展進步!2020文學復古運動,以下簡稱文學復古運動。 如今發起的文學復古運動的目的也是「修正過當予以廢止」,順應歷史,照應人心。
  • 漢語言文學本科自考外國文學作品選知識要點
    所謂「回顧式」的結構特點是:劇本不是按照事件發展的時間順序從頭到尾地組織劇情,而是在事件已經發展到一定階段,即臨近高潮的那一刻落筆,事件的起因和前情則在劇情發展的過程中,用回顧和倒敘的方法交代出來。十一、維克多雨果《希臘孩子》《四日晚上的回憶》(十九世紀)(154-158)1、雨果,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19世紀法國文學的代表。法國詩人、小說家、戲劇家。
  • 外國文學史上最完整版筆記
    (三)古希臘文學發展的三個時期:1、第一時期(公元前12世紀-前8世紀)(由氏族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時期)史稱「荷馬時代」(英雄時代):主要成就:神話、荷馬史詩代表作家:赫西俄德代表作:(1)教諭詩《工作與時日》(又譯《田功農時》:這是古希臘流傳下來的最早一部以現實生活為題材的詩作。
  • 這些世界文學巨匠你都知道嗎?
    這些世界文學巨匠你都知道嗎?因為文學,藝術領域無法以標準評定,所以只能以各自對相關民族文學的推動意義而評定。那麼有西方世界,有哪些著名的文學之星呢?荷馬堪稱西方文學的始祖荷馬,古希臘盲詩人。公元前873年生。約前9世紀-前8世紀。
  • 文學40年 | 第五集:與青春有關的黃金時代
    悠悠四十載,賞文學之美,憶時代風華。1990年,一部轟動全國的電視劇《渴望》橫空出世,被稱為中國電視劇發展歷史性轉折的裡程碑。這部電視劇的主要策劃人是鄭曉龍和王朔,其實從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從《頑主》《編輯部的故事》再到《過把癮》,王朔的名字,被無限循環在千家萬戶的螢屏裡。
  • 18世紀歐洲文學(下篇)
    怎樣使個人慾望的自由發展同社會和個人道德所必需的控制和約束協調一致起來一一怎樣謀取個人幸福而不出賣個人的靈魂。從哲學上講,就是康德所探討的自然欲求與道德律令之間的矛盾。歌德的浮士德面臨的正是這種兩難心態,即「緊貼凡塵愛欲」與「先人的靈境」之矛盾,他的追求就是把兩者結合起來的「新的彩色的生活」。
  • 西方文學發展不可缺少的人物亨利·菲爾丁,看他對人性刻畫的看法
    關於西方文學的發展歷程,我們談論過它的起源,古希臘古羅馬的神話藝術以及中世紀的基督教文學。在這個發展歷程中,出現過許多不同的思想潮流,也正是這些不同時期的不同思想,影響著西方文學史的發展。西方文學發展史—新古典主義時期的油畫【ps.在西方文學發展史上,西方文學有兩大源頭:古希臘古羅馬神話的神話藝術,中世紀基督教文學以及文化理論。
  • 浪漫主義時期鋼琴音樂創作
    19世紀初,「狂飆運動(Sturm und Drang)」掀起了「浪漫主義」大潮,這種新潮流和新風格首先普遍流行於歐洲文學中。在這場運動中,藝術家在藝術創作中突破循規蹈矩的古典形式,用個性化的語言,不拘一格地表達個人的思想感情和藝術感受。
  • 一個文學青年的10年,一套「文學紀念碑」叢書的10年
    因此,當「文學」和「紀念碑」這兩個詞組合在一起,會產生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特別有力量。誠如德國古典主義美學家溫克爾曼對古希臘雕塑的評價:「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就這樣,叢書的範圍大致框定。據說,二十世紀是「傳記」復興的世紀。伍爾夫在世紀之初提出「新傳記」概念,強調傳記的文學特質。
  • 紐西蘭毛利文學:從口頭傳統到英語文學
    雖然只是較為晚近才產生的一種文化現象,但自20世紀50年代起步,毛利英語文學已經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湧現出威蒂·依希馬埃拉、凱裡·休姆等一批優秀作家,其中休姆1985年被授予布克獎,這也是紐西蘭作家首次榮膺這一著名的國際文學獎項。
  • 法國文學電影的特點及發展
    法國文學電影的特點及發展法國早期的受文學影響的電影(一)喬治梅裡埃《月球之旅》文學與電影的百年匹配與折磨一一文學影像化的跨世紀回溯孫立峰一百年前,在法國巴黎迦夫埃昏暗的地下室,盧米艾爾兄弟攝製並且公映了世界第一部電影。
  • 現代文學名詞解釋匯總
    他們受19世紀歐洲浪漫主義文學影響,吸收日本「私小說」的創作特點和現代主義小說的手法,加以創造性的發展,主張再現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減弱對外部事件的描寫,而側重於作家心境的大膽暴露,包括暴露個人私生活中的靈與肉衝突以及變態性心理,作為向一切舊道德舊禮教挑戰的藝術手段。這種小說更新了傳統的小說作法,豐富了小說的體式,以獨特的美學價值,為中國現代小說的發展作出了歷史貢獻。
  • 劉略昌:紐西蘭毛利文學 從口頭傳統到英語文學
    雖然只是較為晚近才產生的一種文化現象,但自20世紀50年代起步,毛利英語文學已經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湧現出威蒂·依希馬埃拉、凱裡·休姆等一批優秀作家,其中休姆1985年被授予布克獎,這也是紐西蘭作家首次榮膺這一著名的國際文學獎項。
  • BBC紀錄片《杜甫》對中國文學旅遊資源發掘的啟示
    北京大學文科資深教授葉朗指出:「文化產業將是21世紀全球最有前途的產業之一。」2019年召開的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完善文化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制度,健全引導新型文化業態健康發展機制。完善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加強文藝創作引導,完善倡導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工作機制。」 因此,增強文化旅遊意識、深化文旅融合內涵、提升文旅運營水平是當前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工作的重中之重。
  • 《最後的莫西幹人》:一部美國本土浪漫主義文學的開山之作
    在相當長的時間裡,美國的文學作品中沒有美國本土題材及本土語言,作家們在創作中一直沿襲著歐洲的文學風格。40年後,「西部拓荒」時期的美國,終於迎來了自己的民族文學。它以一種嶄新的姿態,開了美國民族文學的先河,開創了此前美國文學前所未有的題材和主題:革命歷史、邊疆和航海小說。尤其是第二部《最後的莫西幹人》充滿了美國本土特色的浪漫主義色彩,它以美國在拓荒時期的西部邊疆為背景,講述18世紀英法殖民者為侵佔美洲領土而發動的一系列殘酷的殖民戰爭,呈現了一部印第安人的血淚史。
  • 外國文學知識
    14.雪萊,19世紀積極浪漫主義詩人,歐洲文學史上最早歌頌空想社會主義的詩人之一,主要作品為詩劇《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抒情詩《西風頌》等。(相關閱讀:《他們若不早逝,外國文學史會否改寫》) 15.託馬斯 哈代,19世紀英國作家,代表作:長篇小說《德伯家的苔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