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
《易經》為五經之首,是中華文化的源頭活水之一。陽明先生與《易經》有著不解之緣,他一生精通《易經》,在貴州龍場悟道的天然溶洞就被命名為「玩易窩」。
在《玩易窩記》中,陽明先生記述自己在困境中日夜讀《易》。提出致良知學說後,陽明先生曾明確指出「良知即是易」。
在陽明先生關鍵的人生十字路口,《易經》中的明夷卦,更是成為他決策的指南針。
如今,企業家又能從《易經》中學習到什麼?
當你穿越暴風驟雨,你已不再是原來的那個人。
1505年,明孝宗去世,15歲的太子朱厚照即位,年號「正德」。當時的陽明先生,正在京城擔任兵部武選司主事,負責全國軍官的選任調動考核獎懲,官階為正六品(相當於今天的廳局級)。
陽明先生沒有意識到的是,一場暴風驟雨即將來臨!
皇帝處於喜歡玩樂的年紀,大宦官劉瑾趁機專擅朝政,排擠異己,許多上書進諫的正直官員或被殺、或下獄。次年,也就是1506年,陽明先生勇敢上疏皇帝,此篇上疏《乞宥言官去權奸以章聖德疏》觸怒了劉瑾。陽明先生被廷杖四十,並被投入大獄,後又謫貶至貴州龍場(貴陽修文縣),擔任一個沒有品級的龍場驛丞(相當於招待所所長)。
這一貶,簡直是「於飛折翼」,王陽明從天上到了地下,使他「明入地中」,事業前程基本清零。
此時的陽明先生,估計不會想到,未來他會成為與孔子、孟子、朱熹並稱「孔孟朱王」的儒家四哲,並被公認為集立德、立功、立言於一身的「真三不朽」之人,日後他所有的成就,都要感謝這次不期而遇的暴風驟雨。
其實,稱其為暴風驟雨,還是小了一些,事實上這是一場真正的生死劫難。
明夷卦:明入地中,以蒙大難
在陽明先生輾轉奔赴貴州龍場的途中,劉瑾派出了錦衣衛追殺。幸得陽明先生足夠機敏,製造了一個「假死」現場:將自己的鞋襪丟在錢塘江邊,讓殺手以為他已投江自盡,才算作罷。
死裡逃生的陽明先生,在江中搭上了一艘過往的商船,遇到了暴風,輾轉來到了福建武夷山。他的命運在這裡出現了轉機——陽明先生他鄉遇故知,見到了一位老道長——這位老道長竟然是二十年前,陽明先生新婚之夜在江西南昌鐵柱宮見過的那位道長,當時兩人相談甚歡,靜坐一夜之後分別。誰想到又在陽明先生危難之際重逢?
此時的陽明先生,對人生可能已心灰意冷,他不想去貴州赴任,想拜道長為師,就此退隱深山老林,做一個瀟灑自在的隱士。然而,道長阻止了他的遁世之意,勸他不能一走了之:如果逃逸,劉瑾知道你既沒死又沒有去龍場,這即是欺君大罪,你的全家人都要受拖累。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人生中最關鍵的只有幾步,走對了,就峰迴路轉、柳暗花明。走錯了,則悔不當初、覆水難收。
老道長向陽明先生展現了《易經》中的一卦。這就是成為陽明先生人生拐點的「明夷卦」——《易經》中的第三十六卦,卦辭為:明夷,利艱貞。
「明夷卦」,所諭示的事理就是「明入地中,以蒙大難」——太陽的光明隱沒到地下了,政治明星、卓著人才被埋沒在大地之下,遭遇大難。歷史上,被商紂王囚禁於監獄的周文王(「文王拘而演周易」,文王因為遭受囚禁而在獄中完成了對《易經》的完善),就是明夷卦的典型卦象。
明夷卦由兩部分組成,上部分是「地」,下部分是「火」。火在地下,所以叫」地火明夷」:利艱貞,明入地中,以蒙大難。
這就叫天機。
「明夷卦」啟示了陽明先生的未來之路——蒙大難,陽明先生到龍場是遭遇大難,然後在龍場悟得聖人之道。周文王即是如此,蒙大難,鑄大成就。
以上這是卦辭,後面六個爻辭分別闡明了一個人蒙難的六個場景及其出路:
初九:
明夷於飛,垂其翼。
在你起飛的階段,有一段烏雲把你遮住,該怎麼辦?這時候就應該低調行事,把你的翼垂下來,就像低飛的老鷹一樣。這個場景告訴你,在蒙難初期,應該「垂其翼」,積蓄力量,等待時機。
六二:
明夷於左股,用拯馬壯,吉。
身體的某一部分雖然受到了傷害,但可以得到援兵,有良師益友相助,無懼風雨,堅定信心,一定能夠衝得出去。走在一條光明正確的路上,風雨是必然的,但我們無懼風雨。這是第二個場景,堅定、從容、自信地前行,與第一個場景,很不一樣。
九三:
明夷於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貞。
這個場景是說你已經成就了相當的事業,乃至於擁有一些核心技術、核心專利,擁有一些關鍵的資源。這時,你遇到了大麻煩,但不要著急,「疾」是著急的意思,「貞」就是穩住陣腳。今天既然已經有了這樣的基礎,不要著急,穩住陣腳。
六四:
入於左腹,獲心意也。
麻煩和障礙很嚴重,但是沒有關係,沒有硬傷,並不大礙。忍辱、負重、前行,堅守一段,一定可以衝破這段黑障期,因為大家同心協力,其利斷金。
六五:
箕子之明夷,利貞。明不可息也。
商朝太師箕子,曾被商紂王囚禁,後在朝鮮立國。是古時候重要的一個人物。陽明先生特別引用過這段文字。在這個階段,你大願初成,即便有大麻煩,也不妨礙終見彩虹。心中的光明,以及事業所呈現的氣象,是不可能被熄滅的,你只需堅定前行。
上六:
初登於天,照四國也。後入於地,失則也。
身居高位的時候,高處不勝寒,遇到這樣的災難,你就要特別特別慎重,可能要做好最壞的打算。
上述六個爻辭,就是六種場景。六個場景中間,彼此又相互影響,因而又可以產生出新的六種場景,之後根據六十四卦前一卦、後一卦的關係,又可以迭代出新的卦象。因而,通達《易經》者,能夠明白人生、事業、家庭的來龍去脈,能夠解釋人事物背後的規律,換句話說,能夠明白天機是什麼。
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有君子蒙塵、人才遭難之事。此時,是自認倒黴、自怨自艾、自甘暴棄?還是韜光養晦、堅貞不移、自強不息?當然是後者。
若是選擇了後者,又有哪些場景可以借鑑,哪些路徑可以選擇?「明夷卦」通過卦辭和六個爻辭,告誡蒙塵遭難的有志之士,要像周文王那樣隱忍克制,「內文明而外柔順」;要像商朝太師箕子那樣,「明不可息」,越挫越堅,「內難而能正其志」。正所謂「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天命如此,這是承擔大任者必經的磨難。所以,明夷卦也是個吉卦。
陽明先生精通《易經》,得此天機,自然放棄了隱居山林之念,告別道長,踏上了去往貴州龍場的旅程——「遂決策返」。此後,才有了著名的「龍場悟道」,以及後來一系列軍事上、教育上的輝煌事功。由此可見,在關鍵時刻,智慧的指引,有多麼關鍵!
後來,陽明先生在《傳習錄》裡談到「聖人不貴前知。禍福之來,雖聖人有所不免,聖人只是知幾,遇變而通耳。」意思是,禍福降臨是上天的安排,有時聖人也沒法避免,聖人即使預先發現契機,也只是以不變應萬變,以良知應事應物而已。
災難不由我們來選擇,道路卻由我們來開闢!
「有一點兒困難算得了什麼?」
在《道德經》裡,有這樣一句話「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這句話毛主席也在一篇著名文章裡引用過,那篇文章叫《別了,司徒雷登》。
1949年的時候,人民解放軍已經打到了南京,司徒雷登離開南京返回美國。毛主席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別了,司徒雷登》。其中有那麼一段,毛主席說「有一點兒困難算得了什麼,讓他們封鎖吧,封鎖個十年、八年,中國內部的問題都解決了。」中國連死都不怕,還怕這一點兒困難嗎?
當時新中國剛剛建立,一窮二白,又面臨著西方國家的全面封鎖,局面非常嚴峻。但是,毛主席說「讓他們封鎖吧,封鎖個十年、八年,中國的問題都解決了。」事實確實如此,帝國主義試圖將新中國扼殺在搖籃裡,對中國實行了全面封鎖。然而,在被封鎖的歲月裡,例如,從1949年到1959年,第一個十年堪稱奇蹟。今天仍然佇立在北京的十大建築,像人民大會堂、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還有北京展覽館等等,它們至今仍然像豐碑一樣巍峨、莊嚴地矗立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前三十年,我們還建立了強大的工業體系,為後來的改革開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如今的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製造國,從建國時只佔世界製造業的2%、3%,到2016年的26.7%,而2025年預計將佔40%-45%。
中國還是世界上唯一的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涵蓋39個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形成了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
從一窮二白到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短短70年時間,中華人民共和國就完成西方國家兩三百年的現代化進程。
這是一種什麼精神?
這種精神即是易經中的「乾卦」所折射的精神。六十四卦第一卦就是乾卦,卦辭就是元、亨、利、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人內心具有一種不可動搖、不可阻擋的生命能量,體現為一種頑強不屈的心理意志。
《周易·序卦傳》中對乾的概念表述,就是「剛也、健也」,剛健的意思。剛,不可動搖,健,不可阻擋。
如果說,「乾卦」是頑強奮鬥的陽性精神,那麼「坤卦」是厚德載物的陰性精神。《易經》的兩個基本卦相,一天一地,一乾一坤。
所以,君子精神的完整表述,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重大進步往往都是重大災難之後出現的,願我們秉持「自強、厚德」的君子精神,一定能克服困難,從勝利走向勝利!
編者註:
《易經》是儒家五經之首,這五經是易經、詩經、尚書、禮記、春秋。「人更三聖,世歷三古」:易經是伏羲、文王、孔子,三位聖人接力完成的,它揭示了天地之間的奧秘,也叫天機。伏羲氏只排了八卦,周文王在監獄裡面把伏羲氏的八卦變成了六十四卦。到了孔子的時候,孔子又寫了大概十篇文章,簡稱《十翼》,對於整個《易經》進行解讀。所以,三位聖人共同創造的了《易經》,中間包含著深奧的哲理和智慧,幫助我們深入領會行為作用與反作用運行規律。
關於《易經》,如下三點,十分重要:
1. 易為聖人作:《易經》是由伏羲、文王、孔子三位聖人接力完成。陽明先生在玩易窩,每天就是通過六十四卦解讀過去,照見未來。
2. 易為君子謀:《易經》是為君子所作。如果自己心靈品質不夠,就得不到《易經》的心法,擺攤算卦,既害己也害人。
3. 善易者不卜:真正通達《易經》的人無需佔卜,《易經》六十四卦,每卦六爻,三百八十四個場景,足以解讀宇宙、人生、社會的基本道理。